资源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范围:第四单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4·山东济南开学考试]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哈姆雷特》中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A.古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B.莎士比亚抨击英国贵族C.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文艺复兴在西欧广泛扩展2.[2024·江苏南通月考] 16世纪,新兴的击剑、马术、摔跤、国际象棋等运动项目在欧洲快速崛起。同时,体育运动指导或者教学类书籍大量涌现。欧洲16世纪体育的勃兴 ( )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B.反映了对人自身价值的重视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D.宣扬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3.佛罗伦萨人米兰多拉(1463—1494年)说:“就让某种神圣的远大的抱负进入我们的灵魂,这样一来,我们将不会满足于碌碌无为的生活,我们会奋力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这反映出,米兰多拉 ( )A.深受宗教观念束缚 B.阻止人们追求物质C.具有积极的人生观 D.要求个人自由幸福4.[2024·江苏南通月考] 马丁·路德在把《圣经》翻译成德语时说:“要弄清楚怎么讲德语,就必须问家中的母亲、街头的孩童及街市之平民百姓,观察他们怎么说话,然后照此翻译。”路德甚至还会使用图画来展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这些做法 ( )A.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B.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C.推动宗教仪式的简化 D.扩大了新教的群众基础5.[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 下图为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据此推断(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价格革命B.文艺复兴强化了世俗力量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的力量D.启蒙运动打击了旧的势力6.加尔文在宣扬世俗成功的同时,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据此可知,加尔文教 ( )A.适应了资本扩张需要 B.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C.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D.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7.下图选自笛卡尔(1596—1650年)《论人》,展现了感觉和手的运动的关系。由此可知 ( )A.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B.上帝的视角决定着人类的认知C.人对外部刺激的感知是盲动的D.理性是认识和通向真理的途径8.[2024·山东滨州开学考试]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对牛顿和达尔文成就的评价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反映了客观事实 B.促进了科学进步C.推广了大众科普 D.揭示了科学本质9.[2024·河北保定月考] 有学者评价卢梭时说:“启蒙的‘理性明灯’照射着外部世界,并将驱散各处的黑暗,但不驱散自身的黑暗。对自己来说,它仍然是暗昧的。而卢梭则把这样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该学者意在说明卢梭 ( )A.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终极理想 B.完善和发展了启蒙思想C.主张以自我意识为判断标准 D.否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10.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详细论述了奴隶的来源、奴隶制产生的原因、奴隶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等问题;全面批判了种种维护奴隶制的观点,深入剖析了奴隶制违反自然、违背人性、危害社会的性质。这反映出,孟德斯鸠 ( )A.反对君主专制 B.追求人的平等和自由C.批判封建制度 D.主张权力的分权制衡11.中国学者程汉大指出,“‘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政变,但从内容上说则是‘革命’”。英国学者狄金森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权利法案》为英国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他们关于“光荣革命”性质的论述,主要依据是 ( )A.暴力驱逐了国王 B.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C.确立双国王制度 D.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2.下表为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的部分措施。时间 立法 内容1764年 《食糖法》 对从美洲进口的糖征收禁止性关税;对美洲的船只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以抑制走私1765年 《印花税法》 要求报纸、法律文书、执照、保险单等印刷品上贴税票1766年 《宣示法案》 帝国议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拥有制定法律约束殖民地的权力1773年 《茶税法》 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向美洲输入茶叶的垄断经营权,打击美洲商人上述法案 ( )A.客观上助推了北美的独立运动B.强化了英国对北美的统治C.密切了英国与殖民地经济联系D.刺激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13.《人权宣言》中指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这一思想 ( )A.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B.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理论基础C.加快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确立了近现代西方的民法体系14.近代欧洲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采取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完成变革。这主要是由于 ( )A.政治变革的时间各异B.君主的实际权力大相径庭C.革命风暴的程度不同D.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15.[2024·江苏南通月考] 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做法( )A.赋予了各州主权B.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缓和了南北矛盾D.旨在维护国会的立法权16.“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拒绝把英国人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授予北美殖民地居民。美国独立后,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的境遇并未改善,甚至更糟。这些状况表明 ( )A.英国革命引发美国独立战争B.权力制衡是美国制度的核心C.英美政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D.英美政治制度存在本质差异17.1816—1858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人增至11.31万人,增幅为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 145.42万人增至2 483.82万人,增幅为15.8%。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约11.25万平方千米增至约13.78万平方千米,增长均22.5%。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18.[2024·山东德州月考] 林肯政府1863年颁布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国会和总统所颁发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法律和宣言,将一律获得总统的赦免。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谋求国家独立C.废除黑人奴隶制 D.确立共和制度19.[2024·河北邢台月考] 下表所示是某位史学家对欧美某国宪政进程特点的表述。该国是( ) 该国宪政建设不但起步较晚,而且步履维艰,这是因为早期该国长期保持分崩离析状态,政治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启动宪政进程的历史条件。后来在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旧封建王朝又有幸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挥了显著作用,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强悍的“权力巨人”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20.[2024·云南保山月考]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40分)21.(12分)[2024·广西钦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年)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年)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意义。(12分)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书目 作者 作者生卒时间 节选内容(观点)《天体运 行论》 哥白尼 1473— 1543年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九十五 条论纲》 马丁·路德 1483— 1546年 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摘编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8分)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发展、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这些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全球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扩展”。——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结合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单元素养测评卷(四)1.D [解析]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赞扬人,称赞人,结合所学,这反映出文艺复兴对英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体现出当时文艺复兴在西欧广泛扩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对英国的影响,而非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称赞,并不是抨击英国贵族,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人的政治地位的状况,排除C项。2.B [解析] 16世纪体育活动在欧洲的勃兴,突出体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B项正确;16世纪体育的勃兴并没有打破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A项;体育运动勃兴与近代科学的兴起关联不大,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排除D项。3.C [解析] 材料中“不会满足于碌碌无为的生活”“奋力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表明,米兰多拉鼓励人们树立崇高的远大抱负并为之努力,反映出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C项正确;材料中“神圣”“灵魂”并非宗教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米兰多拉主张为实现远大抱负努力奋斗,并未涉及他对人们追求物质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应该树立远大的抱负,没有强调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排除D项。4.D [解析] 马丁·路德用平民化的德语翻译《圣经》,甚至还会使用图画来展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有利于扩大新教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宗教改革,与德意志统一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德语翻译《圣经》,扩大新教的群众基础,而非简化宗教仪式,排除C项。5.C [解析] 据材料数据及所学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下,教会财产受到限制,部分转移到世俗势力手中,即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力量,C项正确;价格革命会导致地主财产的减少,但图中地方巨头、士绅的财产是呈上升趋势的,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涉及思想文化领域,与“财产”没有多大关系,排除B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排除D项。6.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等信息可以得出,加尔文教主张人们不要沉迷享乐,而要创造、积累财富,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扩张的需要,A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加尔文教主张信徒重财轻欲,“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教会经济实力增强了,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新教派的主张,“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表述过于夸张,排除D项。7.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笛卡尔在《论人》中展现了感觉和手的运动的关系,将人的感觉与运动结合,反映了笛卡尔运用理性寻求真理的精神,进而说明理性是认识和通向真理的途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理性是认识和通向真理的途径,而非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以人的视角看待运动,“上帝的视角决定着人类的认知”表述有误,排除B项;盲动指的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没有明确目的的行动,而材料反映了人对外部刺激的感知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排除C项。8.B [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进化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由此得出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都在各自领域促进了科学进步,B项正确。9.B [解析] 根据材料“不驱散自身的黑暗。对自己来说,它仍然是暗昧的。而卢梭则把这样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可知,卢梭认为启蒙思想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主张要解决自身的思想局限性,这表明卢梭发展了启蒙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卢梭对启蒙思想局限性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出以自我意识为判断标准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中卢梭并未否定理性主义价值,排除D项。10.B [解析] 根据材料“孟德斯鸠……全面批判了种种维护奴隶制的观点,深入剖析了奴隶制违反自然、违背人性、危害社会的性质”可知,孟德斯鸠通过对奴隶制的批判,来强调人的平等和自由,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孟德斯鸠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奴隶制度的批判,并没有表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排除C项;“分权制衡”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1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排除A项;“双国王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8世纪20年代,排除D项。12.A [解析] 英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这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英国间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的爆发,A项正确;这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北美的反抗和独立意识,最终弱化了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英国与殖民地经济联系加强的信息,排除C项;英国采取的这些措施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13.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A项正确;《人权宣言》的颁布是在1789年,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1783年,排除B项;英国于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推动了近现代西方民法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14.D [解析] 俄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实行的是封建制度,所以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还未完成国家统一,所以采取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幕府是日本真正的权力中心。综上,这些表明决定近代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D项正确。时间先后不是决定变革方式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君权的大小不能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起决定作用,排除B项;虽然各国在经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革命或改革的激烈程度确实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15.B [解析] 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作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美国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B项正确。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主权”表述夸大了各州权力范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缓和南北矛盾的相关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联邦制原则,未涉及维护国会立法权的意图,排除D项。16.C [解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民主制度,但英国政府不给予北美殖民地居民民主权利;美国独立后同样也没有给予黑人和印第安人民主权利。这些状况表明英美的民主制度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C项正确。美国爆发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不是英国“光荣革命”引发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美民主制度的局限性,而非反映权力制衡是美国制度的核心,排除B项;英美政治制度不存在本质差异,排除D项。17.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面积都在增加,其中农奴的增幅要低于农奴主及农奴主地产面积的增幅,反映出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故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农奴制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18.A [解析] 林肯政府在美国内战中期颁布了有利于联邦政府胜利和南方重建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A项正确;林肯政府当政前,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独立,排除B项;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787年宪法已经确立共和制度,排除D项。19.C [解析] 德国早期处于分裂状态,在后来的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守旧的容克贵族发动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建立起了具有封建制度残余与军国主义特色的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英国宪政建设起步较早,政治经济发展较快,排除A项;法国较早完成国家统一,并且最终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基本清除了封建制度,排除B项;美国建国晚,与欧洲国家相比,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太多封建制度的残余,排除D项。20.C [解析] 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创办官营的“模范工厂”,引导私人资本发展近代工业,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提及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推行地税改革,排除A项;“文明开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废藩置县”属于政治变革范畴,排除D项。21.内涵: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意义: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可得出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根据材料“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可得出,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等角度概括即可。22.(1)原因:《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2)影响: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其他例子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结合《天体运行论》和《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打击罗马教廷和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所学,从启蒙思想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理论基础及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等方面进行分析。23.示例: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阐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大西洋沿岸国家对外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14世纪以来,欧洲掀起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不断地冲击欧洲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地传播开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以来发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战争,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制度是随着14、15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和早期殖民扩张而逐步确立的。[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据材料“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并选取若干关键词得出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其次,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和不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