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 近代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属于主要矛盾的是(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新征程。在这一征程中,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 )
A.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3. 民法典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增加规定居住权,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实现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典的这些规定( )
A. 日益扩大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B. 说明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C. 坚持贯彻以德治国基本方略 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从规范党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 )
A. 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 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C. 遵守党纪国法,公正司法 D. 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这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①首先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
③是中华民族发展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④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初期,就要求每个支部对它所接收的成员的品质纯洁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为此,需要中国共产党( )
①以思想建设为统领,坚定理想信念
②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③确立执政使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意味着( )
A.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B. 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经过党内民主
C.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 D.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8. 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A. 最广泛的民主 B. 最真实的民主
C. 最管用的民主 D. 最全民的民主
9. “真正的民主国家是不存在专政的。”这一观点( )
①没有看到民主与专政的对立
②看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③把民主与专政割裂开来
④宣扬所谓“全民民主”,否认民主的阶级性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下列活动中,属于国家履行对内职能的是( )
①在全党开展大兴调查研究的主题教育
②市教体局发布适龄儿童入学办理流程
③人民政协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建言献策
④合肥市规范土地流转工作,夯实粮食生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天津市、河西区两级人大代表刘智了解到河西区存在居民住房31年无产权证的“老大难”问题,及时提交建议并多方调研,天津市人大积极协调,最终问题得到解决。感动于人大代表为群众烦心事敢担当、善作为,百姓自发给刘智送来“人民与政府的桥梁”条匾以表谢意。这体现了作为人大代表,应该( )
①罢免不履行社会建设职能的政府官员
②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居民办证难问题的议案
③积极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房产证办理法规
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这一总要求( )
①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③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好地依法行政
④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2014年3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批评那些“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称是”的代表委员,呼吁“会场讨论,何惧观点交锋?代表委员当铭记: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你认真,民主才能运转起来!”这段博文强调( )
A. 代表委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要密切联系群众
B. 代表委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监督权和质询权
C. 代表委员要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 代表委员肩负人民期望,要如实反映人民要求
15. 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
A. 西藏自治区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B.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召开换届工作会议
C.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王俭涉嫌受贿罪一案
D. 新疆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沙湾县撤县设市有关问题的决定》
16. 下列对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的宗教和教会不被外国控制和利用
B. 反对外国传教士到我国进行宗教活动
C.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 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17.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南京市宗教界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等主题纪念活动和讲经讲道、弥撒活动等,寄托哀思、祈祷和平。这反映(  )
A.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 我国宗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不是个人的私事
D. 我国宗教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整体利益
18.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
A.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B. 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科学执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D.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中正确的是( )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
②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A. ①→②→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20.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 )
A.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B.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C. 法是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D.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21.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级政法机关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对涉黑涉恶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要有坚决的态度,无论涉及谁,都要坚决依法查办。此举体现了( )
①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给予群众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②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③党和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2. 公民王某因抢劫致人重伤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的( )
A. 政治职能 B. 社会职能 C. 经济职能 D. 文化职能
2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B.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下列属于以德治国的是( )
①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②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③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所具备的条件有(  )
①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②符合每一位公民的意志
③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④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6.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 )
①每一项立法都要符合民众的意愿和利益
②司法机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严格公正司法
③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④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总结和展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辉煌成就,分为《奉法者强》《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共六集。下列内容最有可能出现在《依法行政》中的是( )
A.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多名审判员
B.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依法治理网络订餐乱象
C.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对某集资诈骗案的10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D. 盐城市委召开会议,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8.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下列属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是( )
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府依法执政
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③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 下列有关法治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只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
②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没有社会矛盾和纠纷
③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④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0.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通行而将其车划花 
②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由大闹机场 
③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201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自去年底换届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同志亲自带队,无党派人士组成建言献策小组,深入基层一线,围绕金融改革、科技创新、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污染治理等重点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各方面共同来努力。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共同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召开此次会议的政治生活依据。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反食品浪费法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务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表决通过。这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传统美德,而是成为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条文。此项立法,聚焦餐饮浪费问题,切口虽小,但意义重大。“小份餐”、“外卖平台”、“婚丧嫁娶”等等,通篇看来是应需而立的法律,更是一部接地气的法律。此项立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并说明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如何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的?
3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部署要求,Y市政府将服务保障“地摊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出台各项举措为服务保障“地摊经济”发展贡献力量。Y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助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公安局加强对摊点经营高峰时段巡逻管控力度,生态环境局加强对烧烤摊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摊点市场秩序的监管;及时发现、严厉打击“地摊经济”点位及周边出现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讨恶要、拎包扒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关于发展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的若干措施》,向社会公布相关管理人员执法“十应该”和“十不准”及监督电话和公众号,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结合材料,分析Y市服务保障“地摊经济”各项举措是如何诠释法治政府内涵的。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D
【26题答案】
【答案】A
【27题答案】
【答案】B
【28题答案】
【答案】D
【29题答案】
【答案】D
【30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题答案】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②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中央听取各方面意见、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有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党中央召开此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也是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需要。
【32题答案】
【答案】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原则:①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根据党中央决策部。在党的领导下编纂反食品浪费法,坚持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统一。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③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反食品浪费法应需而立,十分接地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33题答案】
【答案】①政府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助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体现了该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②政府严厉打击“地摊经济”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到执法必严,体现了该政府是执法严明的政府。③政府发布相关文件,对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做了明确规定,体现了该政府是权责法定的政府。④政府向社会公布监督渠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体现了该政府是公开公正的政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