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练 物质的量浓度(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练 物质的量浓度(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练 物质的量浓度
高考真题演练
1.(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酐[(CH3CO)2O]醇解反应[(CH3CO)2O+ROH―→CH3COOR+CH3COOH]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 g 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CH3CO)2O+H2O―→2CH3COOH。
③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 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1 mL。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 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2 mL。ROH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2.(2024·湖北卷节选)配制1.00 mol·L-1的CoSO4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标号)。
3.(2024·全国甲卷节选)CO(NH2)2·H2O2(俗称过氧化脲)是一种消毒剂,实验室中可用尿素与过氧化氢制取,反应方程式如下:
CO(NH2)2+H2O2===CO(NH2)2·H2O2
(一)过氧化脲的合成
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 30% H2O2(ρ=1.11 g·cm-3)、40 mL蒸馏水和12.0 g尿素,搅拌溶解。30 ℃下反应40 min,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白色针状晶体9.4 g。
(二)过氧化脲性质检测
Ⅰ.过氧化脲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滴加KMnO4溶液,紫红色消失。
Ⅱ.过氧化脲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加入KI溶液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三)产品纯度测定
溶液配制:称取一定量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
滴定分析:量取25.00 mL过氧化脲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稀H2SO4,用准确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滴定体积,计算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脲的产率为________。
(2)下图为“溶液配制”的部分过程,操作a应重复3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定容后还需要的操作为____________。
(3)“滴定分析”步骤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MnO4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B.用量筒量取25.00 mL过氧化脲溶液
C.滴定近终点时,用洗瓶冲洗锥形瓶内壁
D.锥形瓶内溶液变色后,立即记录滴定管液面刻度
(4)以下操作导致过氧化脲纯度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中液面超过刻度线
B.滴定管水洗后未用KMnO4溶液润洗
C.摇动锥形瓶时KMnO4溶液滴到锥形瓶外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4.(1)(2022·全国乙卷节选)由CuSO4·5H2O配制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2022·广东高考节选)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
①配制250 mL 0.1 mol·L-1的HAc溶液,需5 mol·L-1 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②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5.(2021·山东高考节选)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 ℃,沸点为340 ℃,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
(1)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 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 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 g,则样品质量为____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
(2)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Na2WO4,通过IO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WO+Ba(IO3)2===BaWO4+2IO;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IO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2I-+S4O。滴定达终点时消耗c mol/L的Na2S2O3溶液V 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 g/mo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100 mL,需称量胆矾1.6 g
B.40 g NaOH固体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200 mL 0.2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个数为0.08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从100 mL 1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此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7.配制450 mL 0.100 mol·L-1的K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
B.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C.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KCl溶液浓度偏高
8.某探究学习小组成员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 0.2 mol·L-1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仪器有三种是不需要的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可能导致NaClO的浓度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7.5 g
9.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 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⑥③⑦⑤ B.④③⑤⑦⑥
C.①③⑦⑤⑥ D.②⑤⑦⑥
10.(202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质量检测)欲配制100 mL 1.0 mol·L-1硫酸钠溶液,不正确的方法是(  )
A.将14.2 g 硫酸钠溶于100 mL水中
B.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 mL
C.将20 mL 5.0 mol·L-1硫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D.将14.2 g 硫酸钠溶于水中得到100 mL溶液
11.(2025·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将Mg、Al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气体为1.12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溶液10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m+1.7) g B.(m+3.4) g
C.(m+5.1) g D.(m+6.8) g
12.(2025·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诊断)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g2+、NH、K+、Al3+、SO、CO、Cl-等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10 mL该溶液中加Ba(NO3)2溶液至过量,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6.99 g白色沉淀;
②另取10 mL该溶液,滴加NaOH溶液,随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B.根据信息分析该溶液中存在焰色呈紫色的离子
C.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
D.另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加一定量Ba(OH)2溶液,能使Al3+和SO同时完全沉淀
13.将m g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加入200 mL的稀硝酸中并加热,固体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2.24 L;将另一份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得到n g固体,将所得固体溶于上述稀硝酸,消耗硝酸的体积为V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V=150
B.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
C.m g铜粉和锌粉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5 mol
D.n=0.5m+2.4
二、非选择题
14.现有Na2O和Na2O2的混合物14.00 g,加入适量水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和1.12 L气体B(标准状况下)。
(1)混合物中Na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在25 ℃下将溶液A加水稀释至400 mL,则该溶液的pH为________。
15.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3。试计算:
(1)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取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在40.0 mL 0.065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
(4)将不纯的NaOH样品1 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________g固体。
16.实验室需要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及用品: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
(6)定容、摇匀。
(7)在配制过程中,某同学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将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第6练 物质的量浓度(解析版)
高考真题演练
1.(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酐[(CH3CO)2O]醇解反应[(CH3CO)2O+ROH―→CH3COOR+CH3COOH]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 g 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CH3CO)2O+H2O―→2CH3COOH。
③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 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1 mL。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 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2 mL。ROH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答案:A
解析:步骤④测定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为×10-3 mol;根据步骤②③可知m g ROH样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为×10-3 mol×2-cV1×10-3 mol=c(V2-V1)×10-3 mol,所以ROH样品中羟基的质量分数=×100%=×100%,A正确。
2.(2024·湖北卷节选)配制1.00 mol·L-1的CoSO4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标号)。
答案:bc
3.(2024·全国甲卷节选)CO(NH2)2·H2O2(俗称过氧化脲)是一种消毒剂,实验室中可用尿素与过氧化氢制取,反应方程式如下:
CO(NH2)2+H2O2===CO(NH2)2·H2O2
(一)过氧化脲的合成
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 30% H2O2(ρ=1.11 g·cm-3)、40 mL蒸馏水和12.0 g尿素,搅拌溶解。30 ℃下反应40 min,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白色针状晶体9.4 g。
(二)过氧化脲性质检测
Ⅰ.过氧化脲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滴加KMnO4溶液,紫红色消失。
Ⅱ.过氧化脲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加入KI溶液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三)产品纯度测定
溶液配制:称取一定量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
滴定分析:量取25.00 mL过氧化脲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稀H2SO4,用准确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滴定体积,计算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脲的产率为________。
(2)下图为“溶液配制”的部分过程,操作a应重复3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定容后还需要的操作为____________。
(3)“滴定分析”步骤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MnO4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B.用量筒量取25.00 mL过氧化脲溶液
C.滴定近终点时,用洗瓶冲洗锥形瓶内壁
D.锥形瓶内溶液变色后,立即记录滴定管液面刻度
(4)以下操作导致过氧化脲纯度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中液面超过刻度线
B.滴定管水洗后未用KMnO4溶液润洗
C.摇动锥形瓶时KMnO4溶液滴到锥形瓶外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答案:(1)50% (2)避免溶质损失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BD (4)A
解析:(1)实验中加入尿素的质量为12.0 g,物质的量为0.2 mol,过氧化氢的质量为25 mL×1.11 g·cm-3×30%=8.325 g,物质的量约为0.245 mol,过氧化氢过量,产率应按照尿素的质量计算,理论上可得到过氧化脲0.2 mol,质量为0.2 mol×94 g/mol=18.8 g,实验中实际得到过氧化脲9.4 g,故过氧化脲的产率为×100%=50%。
(3)B项,量筒的精确度不能达到0.01 mL,量取25.00 mL的溶液应选用滴定管,错误;D项,锥形瓶内溶液变色后,应等待30 s,观察溶液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后,才能记录滴定管液面刻度,错误。
(4)A项,在配制过氧化脲溶液时,容量瓶中液面超过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会使滴定过程中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偏低,导致测定结果偏低;B项,滴定管水洗后未用KMnO4溶液润洗,会导致KMnO4溶液浓度偏低,会使滴定过程中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偏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项,摇动锥形瓶时KMnO4溶液滴到锥形瓶外,会使滴定过程中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偏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项,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滴定过程中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偏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4.(1)(2022·全国乙卷节选)由CuSO4·5H2O配制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2022·广东高考节选)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
①配制250 mL 0.1 mol·L-1的HAc溶液,需5 mol·L-1 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②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 
(2)①5.0 ②C
解析:(2)①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10-3 L×0.1 mol·L-1=V×5 mol·L-1,解得V=5×10-3 L=5.0 mL。
5.(2021·山东高考节选)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 ℃,沸点为340 ℃,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
(1)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 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 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 g,则样品质量为____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
(2)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Na2WO4,通过IO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WO+Ba(IO3)2===BaWO4+2IO;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IO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2I-+S4O。滴定达终点时消耗c mol/L的Na2S2O3溶液V 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 g/mo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m3+m1-2m2) 
(2)% 不变 偏大
解析:(1)称量时加入足量的CS2,盖紧称重为m1 g,由于CS2易挥发,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m2 g,则挥发出的CS2的质量为(m1-m2) 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又挥发出(m1-m2) g的CS2,盖紧称重为m3 g,则样品质量为m3 g+2(m1-m2) g-m1 g=(m3+m1-2m2) g。
(2)滴定时,根据关系式:WCl6~WO~2IO~6I2~12S2O,样品中n(WCl6)=n(WO)=n(S2O)=cV×10-3 mol,m(WCl6)=cV×10-3 mol×M g/mol= g,则样品中WCl6的质量分数为×100%=%;根据测定原理,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挥发的CS2的质量增大,m3偏小,但WCl6的质量不变,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偏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100 mL,需称量胆矾1.6 g
B.40 g NaOH固体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200 mL 0.2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个数为0.08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从100 mL 1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此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答案:C
解析: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100 mL,需硫酸铜0.01 mol,也就是说需称取的是CuSO4固体0.01 mol,其质量为1.6 g,但胆矾是CuSO4·5H2O,则胆矾需要称取的质量为2.5 g,A错误;1 L水是溶剂的体积,则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 L,故所得溶液的浓度不等于1 mol/L,B错误;200 mL 0.2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个数为0.2 L×0.2 mol/L×2×NA/mol=0.08NA,C正确;从100 mL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是保持不变的,D错误。
7.配制450 mL 0.100 mol·L-1的K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
B.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C.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KCl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C
解析:配制450 mL 0.100 mol·L-1的KCl溶液,操作步骤是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故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④②①③,A错误;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定容时需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必干燥,B错误;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加入的蒸馏水偏多,使配得的KCl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8.某探究学习小组成员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 0.2 mol·L-1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仪器有三种是不需要的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可能导致NaClO的浓度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7.5 g
答案:D
解析:题图中的a、b、c、d四种仪器均不需要,A错误;容量瓶内残存的蒸馏水对配制溶液无影响,容量瓶不能烘干,B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错误。
9.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 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⑥③⑦⑤ B.④③⑤⑦⑥
C.①③⑦⑤⑥ D.②⑤⑦⑥
答案:A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202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质量检测)欲配制100 mL 1.0 mol·L-1硫酸钠溶液,不正确的方法是(  )
A.将14.2 g 硫酸钠溶于100 mL水中
B.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 mL
C.将20 mL 5.0 mol·L-1硫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D.将14.2 g 硫酸钠溶于水中得到100 mL溶液
答案:A
11.(2025·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将Mg、Al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气体为1.12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溶液10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m+1.7) g B.(m+3.4) g
C.(m+5.1) g D.(m+6.8) g
答案:A
解析:金属Mg、Al在稀盐酸中完全溶解,生成可溶的氯化物(MgCl2、AlCl3),盐酸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剩余,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盐酸被中和,金属离子恰好沉淀,生成Mg(OH)2、Al(OH)3;即Mg→Mg2+→Mg(OH)2,Al→Al3+→Al(OH)3,生成沉淀的质量可由金属元素的质量加上沉淀中OH-的质量求得。而Mg2+、Al3+生成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正好是Mg、Al变成离子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而Mg、Al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正好是H+变成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由2H+~2e-~H2,可求出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1 mol,故Mg2+、Al3+生成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也是0.1 mol,质量为1.7 g,故生成沉淀的质量为(m+1.7) g,故选A。
12.(2025·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诊断)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g2+、NH、K+、Al3+、SO、CO、Cl-等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10 mL该溶液中加Ba(NO3)2溶液至过量,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6.99 g白色沉淀;
②另取10 mL该溶液,滴加NaOH溶液,随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B.根据信息分析该溶液中存在焰色呈紫色的离子
C.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
D.另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加一定量Ba(OH)2溶液,能使Al3+和SO同时完全沉淀
答案:D
解析: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生成的6.99 g沉淀是硫酸钡,为0.03 mol,说明溶液中有0.03 mol的硫酸根离子,根据加入NaOH溶液后沉淀的量和气体体积变化,0~a消耗30 mL氢氧化钠溶液,生成0.01 mol沉淀且最后完全溶解,应该是Al(OH)3沉淀,说明溶液中有0.01 mol Al3+,没有Mg2+,碳酸根离子和铝离子不能共存,则溶液中不存在碳酸根离子,a~b产生的是0.02 mol氨气,说明铵根离子是0.02 mol,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此时消耗20 mL NaOH溶液,说明NaOH溶液的浓度是1 mol·L-1,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至少还应该有0.01 mol K+。
13.将m g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加入200 mL的稀硝酸中并加热,固体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2.24 L;将另一份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得到n g固体,将所得固体溶于上述稀硝酸,消耗硝酸的体积为V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V=150
B.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
C.m g铜粉和锌粉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5 mol
D.n=0.5m+2.4
答案:C
解析:其中一份与200 mL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Cu(NO3)2和Zn(NO3)2,N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转移电子0.3 mol,铜和锌被氧化后都表现+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u)+n(Zn)==0.15 mol,故反应后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为0.3 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200 mL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3 mol=0.4 mol,故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铜和锌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硝酸反应后生成Cu(NO3)2、Zn(NO3)2,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故消耗硝酸的体积为=0.15 L,即150 mL,故A、B正确;每一份金属混合物中n(Cu)+n(Zn)=0.15 mol,则m g铜粉和锌粉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3 mol,故C不正确;每一份金属混合物总质量为0.5m g,得到n g固体为CuO、ZnO的混合物,n(O)=n(Cu)+n(Zn)=0.15 mol,则n g=0.5m g+0.15 mol×16 g·mol-1=(0.5m+2.4) g,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现有Na2O和Na2O2的混合物14.00 g,加入适量水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和1.12 L气体B(标准状况下)。
(1)混合物中Na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在25 ℃下将溶液A加水稀释至400 mL,则该溶液的pH为________。
答案:(1)0.1 (2)14
解析:(1)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气体B为氧气,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质量为7.8 g,Na2O的质量为14 g-7.8 g=6.2 g,物质的量为0.1 mol。
(2)根据(1)中分析可知,溶液A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2+0.05 mol×4=0.4 mol,则稀释后溶液中c(OH-)=c(NaOH)==1 mol·L-1,c(H+)=10-14 mol·L-1,溶液pH=14。
15.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3。试计算:
(1)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取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在40.0 mL 0.065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
(4)将不纯的NaOH样品1 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________g固体。
答案:(1)36.5% 11.8 mol·L-1 
(2)1 mol·L-1 (3)2.6 (4)5.85
解析:(1)n(HCl)==10 mol,m(HCl)=10 mol×36.5 g·mol-1=365 g,盐酸的质量分数w=×100%=36.5%,c(HCl)== mol·L-1=11.8 mol·L-1。
(2)由c(浓)·V(浓)=c(稀)·V(稀)可知,c(稀)=11.8 mol·L-1×=1 mol·L-1。
(3)n(Na2CO3)=0.040 L×0.065 mol·L-1=0.0026 mol,设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x mL,则n(HCl)=1 mol·L-1×0.001x L=0.001x mol,根据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得0.0026=0.001x,x=2.6。
(4)经过反应,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后所得固体为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50 L×2 mol·L-1=0.1 mol,m(NaCl)=0.1 mol×58.5 g·mol-1=5.85 g。
16.实验室需要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及用品: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
(6)定容、摇匀。
(7)在配制过程中,某同学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将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2.0
(3)偏高  (4)搅拌、加速溶解 (5)玻璃棒
(7)偏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