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化学寒假验收
(本试卷共14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a-23 H-1 O-16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晒海盐 B. 织衣布 C. 酿酒醋 D. 钉木舟
2. 网红烟花“加特林”火力极强,声音大,升入高空绽放出大范围火花。若保存不当,不仅影响烟花燃烧,还会存在不安全隐患。下列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远离火源 B. 远离可燃物 C. 避免高温 D. 加大湿度
3.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下列关于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四幅画面中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4. 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蕃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 苹果 B. 蕃茄 C. 牛奶 D. 玉米粥
5. 被蚂蚁、蚊虫叮咬后人会感觉痛痒,这是由于昆虫分泌出的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该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 可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性物质来涂抹患处
C. 1个甲酸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氧原子构成
D. 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6.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稀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B. 熟石灰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 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7. 《宋书·武帝纪下》:“脉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现在常用钢丝代替铁丝,与钢丝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 硬度大 B. 耐腐蚀 C. 密度大 D. 强度大
8. 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 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 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 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9.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则钢铁生锈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C.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10.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结合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6℃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 35.7g 35.8g 8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碳酸钠溶解度 7.0g 122g 21.8g 39.7g 49.0g 48.7g 46.5g 45.8g
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B.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分别利用了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原理
C. 20℃时,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
D. 将60g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稀释为5%,需加水180g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材料一:胃酸指胃液中分泌盐酸。胃持续分泌胃酸,且呈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胃酸(0.2%~0.4%的盐酸),能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若胃酸分泌过高,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病,治疗胃酸过多主要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病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材料二: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体液酸碱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休质强健的人,其体液始终保持弱碱性。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为0.9-1.5.当氧气充足时,人体摄取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CO2扩散到血液中,会引起血浆的pH略有改变。身体的调节系统就可以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来保持酸碱平衡,只有这样身体才会健康,但是如果人们身体长期有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那身体就会出现酸性变化。可以多吃些偏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苏打饼干等进行调节。
依据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胃液样品,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_色。
(2)上述几种抗酸药,属于碱类物质的是________,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有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文中提到的抗酸药均属于碱类或盐类
B. 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C. 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D. 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4)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
(5)正常人体血浆呈_________(填“弱酸性”或“弱碱性)。
(6)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会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酸性体质可以吃___________进行调节(列举一种食物)。
12.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追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感受实验之美、实验之趣。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所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1)实验一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C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2)小组同学利用装置D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后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关于CO2性质的结论是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又可推测二氧化碳的一条用途是_____________。装置中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t1时小组同学将注射器E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快速推入三颈烧瓶,t2时再将注射器F中的溶液快速推入,测得三颈烧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c段压强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注射器F中可能盛有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进行实验三时,小组同学仅将实验二中的三颈烧瓶换成软质塑料瓶,试剂及操作均不变,推测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13. 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列生活中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植物油 B. 面粉 C. 食盐 D. 胡椒粉 E. 绵白糖
(2)室温下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消失而A中几乎没有溶解,由此可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45.8g硝酸钾
B. A点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升温能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 30°C时,可配制45.8%的硝酸钾溶液
(4)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一: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图中①是__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贮水池”,海水成分几乎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结晶池中,由于风吹日晒,逐渐析出大量晶体
D.母液中不含氯化钠,含有其它化工原料,可制得多种化工产品
③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②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水时仰视读数
14. 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1)如图所示,利用不同酸碱进行反应,观察现象。试管①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由此可以看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任务二:证明试管③中发生了中和反应
【设计实验】
有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
步骤l:取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步骤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
(3)直至看到__________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此时消耗了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
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CH3COOH)和氢氧化钠固体漏合生成醋酸钠(CH3COONa)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实验方案】如图,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4)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5)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任务四:通过pH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6)用pH传感器按如图Ⅰ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7)为了探究c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不同,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
(8)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
化学寒假验收
(本试卷共14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a-23 H-1 O-16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题答案】
【答案】(1)红 (2) ①.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②. 碳酸氢钠、碳酸钙 (3)AD
(4)pH试纸 (5)弱碱性
(6) ①. 减小 ②.
(7)水果(合理即可)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浓硫酸
(2) ①.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合理即可) ②. 灭火 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①. CO2+2NaOH=Na2CO3+H2O ②. HCl
(4)软塑料瓶先变瘪后恢复原状
【13题答案】
【答案】(1)CE (2)溶质的种类 (3)BC
(4) ①. 蒸发 ②. 过滤 ③. AC ④.
(5) ①. C ②. ①② ③.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④. AD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蓝 ②.
(2) ①. acbd ②.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 ①. 恰好变成无色 ②. 12.5g
(4)ABC中固体不变色,D中固体由蓝色变为红色
(5)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防止变色硅胶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变红
(6)NaCl、HCl
(7)碳酸钙(合理即可)
(8)中和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