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考模拟卷(押题卷)
语文(三)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游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诞生和发展,并以生活的轻松化和情感的浓烈性传承人类文明。有学者认为在整个人类文化进程中都活跃着某种游戏因素,这种游戏因素产生了社会生活的很多重要形式。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游戏竞赛的精神比文化本身还要古老,并且像一种真正的酵母,贯注到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游戏及其内含的诸多因素不但衍生出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形式,而且是滋养人类文明生长的温床。
射箭、骑术等民间游戏源于早期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技艺,饮酒时的酒令、猜拳、字谜源于社会发展较为成熟时期的社交活动,民间普遍流行的迎故事、抬阁则与民众的信仰追求相关。民间游戏起源的多样化、发展形态的多元化与中华农耕文明相伴而生、相随而来,与中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生共长。文明的发生有时并非劳动的结果,而是与民众的生活需要相关,如麻将,便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演变而来。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的核心主旨是“博弈”,与我国历史上的博戏一脉相承。博弈精神和竞技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最终促使人们创造出了麻将这一新的表达载体。
民间游戏伴随每个人的成长,以个人的游戏经验作为出发点,通过与他人在游戏生活中交往形成“共在”,构成民间游戏生活共同体。“我”和“我们”按照民间游戏的共有规范在游戏世界中存在。从民间游戏的“小世界”描述中洞见社会生活“大世界”的智慧,从“我”的游戏活动出发,将“我”在游戏活动中的经验、身体感知和文化认知上升到宏大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我”和世界的交互关系。比如,很多人都玩过“翻花”游戏,“翻花”本质上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交流过程。我们通过翻出“风车”“织布机”“米筛”“五星”“螃蟹”“麻花”等不同图案来应对游戏的挑战,从而体现“我”对生活的理解、创造和希冀。所以,“翻花”翻出的既是民众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游戏者将“我”的图案设计融入集体游戏活动之中,也就通过“翻花”游戏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来。这些不仅是“我”理解游戏、参与游戏,也是“我”通过游戏通往人类共同的日常生活世界。民间游戏是集体享有的,集体的游戏活动是生活实践,是游戏知识生产,也是文明的赓续和创造。
民间游戏传递礼仪文明。礼仪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各族人民生活秩序和心灵世界的重要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生活世界。中华礼仪文明离不开游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儿童时代玩游戏,经常陈列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儒家以游艺作为人们修身养性、养德成仁的内容和途径。《周礼》中记载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到了汉代“礼、乐”作为儒家的文明礼制越来越突出,“射、御、书、数”则演化为“艺技”。但是,无论发生哪一种变化,先秦“六艺”的文明传统始终延续不绝且不断丰富,其民间游戏规范民众生活秩序的功能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内蕴于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作用。不仅如此,民间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包容意识、竞争意识等均是培植中华文明之“根”的深厚土壤。
(摘编自林继富《文明视野下的民间游戏》)
材料二:
说起传统民间游戏,“70后”“80后”大多还能记得伴随他们成长的那些流行全国的游戏,比如跳绳、拔河、踢毽子、编花篮、滚铁环、打陀螺、摔纸牌、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游戏渐渐被电子游戏所取代。重新唤起被遗忘和抛弃的传统民间游戏,十分重要。
作为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民间游戏正处在消亡的边缘。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化使传统游戏正在被更为便捷、方便的手机和电脑游戏取代。从目前电子游戏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来看,传统民间游戏不会让孩子陷入一个虚拟世界,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面对面的社会交际性,通常需要多人互动才可以完成。比如踢毽子,大家都是在竞争中获得快乐和享受的;跳皮筋也是在旁人的欣赏和鼓励中获得锻炼的愉悦。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参与集体活动获得自由快乐的游戏正从群体生活缩小到一个冰冷的屏幕。面对正在消失的传统民间游戏,很有必要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获得新生。
从游戏的功能视角分析,游戏作为中华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诞生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人类和游戏相伴而生。人们在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在游戏中加强联系,在快乐的互动中获得群体的认可和亲近。正是因为游戏的无功利色彩,人们参与度高,人的天性获得自然的释放。现代生活已经被媒体的娱乐和电子产品的娱乐包围,它们正在影响人类的精神。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才能让传统民间游戏重回人们生活?
(摘编自马知遥《让传统民间游戏重回日常生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游戏具有传承性,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诞生,并随时间以生活的轻松化和情感的浓烈性原汁原味地传承。
B. 民间游戏起源具有多样性,包括早期社会的生产生活技艺、社会较为成熟时期的社交活动及民众的信仰追求等。
C. 在“翻花”游戏中,游戏者将自己设计的图案融入集体游戏中,无论翻出何种图案都代表着其对生活的热爱。
D. 当下电子游戏较为方便快捷,但总是使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这不利于人类社会交际的增加及互动性的增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游戏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在不同文明阶段呈现出的形态具有复杂性。
B. 先秦“六艺”中的“礼、乐”到汉代成为文明礼制,民间游戏规范功能完全消失。
C. 传统民间游戏濒临消亡,我们可以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以求其新生。
D. 与现代媒体及电子产品的娱乐性相比,民间游戏的无功利色彩价值要逊色许多。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四段中礼仪文明与游戏之间关系的一项是( )
A.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
B.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C. 以礼为则,游戏之趣方融于礼仪文明之髓。
D.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 两则材料均谈及民间游戏的重要意义,请阐述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5.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如何才能保持传统民间游戏的活力。
当下,一些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将踢毽子、跳绳等的形式的民间传统游戏作为重要展示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然而,在活动结束后,许多人又将目光转向电子游戏,这些传统民间游戏的热度又迅速消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老六
周海亮
早年秦老六留过东洋,回来以后,开了一家药铺。他见多识广,会说磕磕绊绊的鬼子话,价钱也算公道,鬼子到来之前,百姓都爱去他的药铺买药。后来鬼子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小城沦陷那天,百姓们多躲在家里,从门缝里偷看大街上的鬼子兵,心中充满恐惧。秦老六却没躲起来,药铺照样开着,还在门口斜挂一面刺眼的太阳旗。见鬼子们走过来,秦老六忙抓起一面小太阳旗跑出店外一边挥舞一边高喊“一拉虾一马森”,鬼子兵扭头看他,笑。
后来人们知他喊的是鬼子话“欢迎”。他解释说,党国都顶不住日本人,咱们就该识时务。撩几下旗算什么?说几句好话怕什么?先保住命,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他说得有道理,但还是让人不舒服。于是大家叫他“汉奸”,他听了,也不恼,照样过他的日子,开他的药铺。药铺虽开着,生意却越来越差,有时一天也不见一个顾客。没顾客,秦老六也不急,趴柜台上,捧一本书,“叽里呱啦”地念。他念的是鬼子书,或许他早就猜到鬼子会来找他。
果然,一个清晨,两个鬼子兵气势汹汹地来到药铺,不由分说地拉他去见少佐。少佐问他,你会说日语?他说,一点。少佐说,以后你就是我的翻译。
秦老六就这样成了鬼子的翻译。在那几年里,小城的百姓们只要见了秦老六,便都会绕开他走,随后又在远处冲他狠狠地啐口水。秦老六脸上满是无辜之色,说咱这里就我会说几句日本话,你们让我怎么办?如果我不去的话,他们就会杀了我、杀了我老娘、杀了我闺女,你们让我怎么办?我当翻译,只是让咱们能与日本人好好沟通,我又没有害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得先保住全家人的命再说……
他说得有道理。可是没人愿意听。
起初鬼子表现还算不错,他们会给孩子们分糖,给老百姓讲“大东亚共荣”的道理,如果你愿意听,他就开心;如果你不愿意听,也没有关系,他照样对你客客气气的。可是后来他们开始到处抓人,说这个是游击队,说那个说了皇军的坏话,说这个破坏团结,说那个偷了军粮……那些被他们盯上的人或被关起来,或被吊起来,或被直接枪毙。有人甚至被砍下脑袋,脑袋被挂在城墙上,随着风,摇摇晃晃,摇摇晃晃。
秦老六每天都会跟着少佐。他说话时满脸堆笑,点头哈腰,不仅对鬼子这样,对百姓也这样。可是百姓还是认为他的两手沾满了鲜血。夜里常有东西砸破他家窗户飞进屋子:石头、大便、菜刀、死猫死狗……他家的木门上涂满各种杀气腾腾的咒骂和标语,最初他还将它们擦掉,时间久了,便不再去管。
有那么一次,鬼子被游击队袭击,死伤惨重。少佐对此大发雷霆,决定将逃掉的游击队员一个不剩地翻出来,一个不剩地砍掉脑袋。当然,为达到这个目的,在他看来,即使杀错,也没有关系。
反正中国人的命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命。
跛脚男人很快被鬼子兵盯上。他手上有茧子,就像常年拿枪磨出来的;他的后腰有一个伤疤,就像被子弹射伤过;他不敢看少佐的眼睛,少佐认为他是害怕。可是他说他是铁匠,手上的茧子是铁锤磨的,腰上的伤疤是烧红的铁钳穿的,他不敢看少佐,是因为他对所有的日本人都怕……可是他说什么都没有用,少佐决定砍了他的脑袋。鬼子很快扒光他的衣服,将他带到旁边,一个鬼子举起刀……
他是良民!秦老六急忙说。
少佐盯住他。
秦老六上前,指着男人后肩上的膏药。少佐你看,他的肩膀上贴着太阳旗!只有喜欢皇军,才会贴上太阳旗。秦老六看着少佐,满脸堆笑,他是良民,他肯定不是游击队员……
那个男人终于被鬼子放了。也许打算砍他脑袋的时候,少佐也知道他肯定不是游击队员。
那天秦老六的腿一直在抖。即使回到家,躺到床上,也无法停下来。
后来战争突然结束。战争结束的前一天,少佐与城里鬼子跑了个精光。据说秦老六央求过少佐带他去日本,说他会被中国人打死的,少佐却一脚将他踹倒。
鬼子离开以后,城里百姓找到秦老六,先把他暴揍一顿,然后拉他到城外荒野,挖个坑,打算将他活埋。
秦老六顺从地跳进去,一声不吭。
秦老六的娘对秦老六说,你快告诉他们,你没干过坏事,你只是帮鬼子们传传话……
秦老六一声不吭。
众人开始往坑里填土。土越填越高,很快埋到秦老六的腰。
秦老六的娘哭喊着,娃啊,快告诉他们,你救过王瘸子的命。王瘸子的游击队被打散了,他差点被鬼子砍了脑袋……秦老六一声不吭。
众人继续填土。转眼,土埋到秦老六的胸口。
以前的那位跛脚男人匆匆地赶来。他擦着汗,对众人说,秦老六他说得对,他真的救过我的命。众人说,秦老六什么也没说。跛脚男人说,但他真的救过我的命。
秦老六就这样保住了性命。不过把他从坑里抠出来的是跛脚男人、他老娘和他闺女。百姓们早已散去。有人临走之前,凑近他的脑袋,狠狠地啐了一口。
回到家的秦老六不吃不喝,床上躺了整整三天,然后死去。他死去的时候,嘴里“叽里呱啦”地乱喊一通。虽听不懂,但他老娘说,他说的肯定是鬼子话。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对秦老六药铺的描写,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全部的活动场景;秦老六在药铺的一系列行为,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人物的命运与选择。
B. 鬼子初到村子时,给孩子们分糖,对不愿意听“大东亚共荣”道理的百姓照样客气,实际上是在粉饰自己的侵略行为,试图进行精神控制。
C. 秦老六被拉去当少佐的翻译、日本人到处抓人迫害人等事件,为故事发展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以及小人物的无奈。
D. 当秦老六被百姓活埋时,面对母亲的多次请求,他始终保持一声不吭;而在其临死之前,却叽里咕噜乱喊一通,两相对照,引人深思。
7. 关于文中秦老六救助跛脚男人相关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佐“盯住”秦老六,既可能是对其表现感到意外,也可能是对其话语进行判断。
B. “也许”“肯定”两词极具反差性,讽刺了侵略者随意抓人又错放人的荒唐行径。
C. 秦老六替男人向少佐求情时把膏药强调为太阳旗,可见其开药铺、念日语的初衷。
D. 这段文字详叙了秦老六救助跛脚男人的过程,为后文跛脚男人救助秦老六做了铺垫。
8. 请简析秦老六的性格特征。
9.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认为,有一种悲剧,其发生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请据此分析秦老六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节选自孙武《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材料二:
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问廉颇:“韩可救否?”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问乐乘,如颇言。及问赵奢,奢对曰:“道远险狭,譬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乃遣奢将而往。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皆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许诺。许历请就诛,奢曰:“胥后令。”至欲战,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节选自冯梦龙、廖春红《智囊》)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人不意A赵师至B此C其来气盛D将军必厚E集其阵F以待之G不然必败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邀,拦截、阻挡,与现在所说的“应邀出席”的“邀”意思不同。
B. 北,败北、失败,与《过秦论》“追亡逐北”的“北”用法不同。
C. “内之”与《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用法相同。
D. 胥,等待,与《答司马谏议书》“胥怨者民也”的“胥”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子认为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集合军队,再到与敌对阵,最困难的事情是争夺制胜的先机,而争夺制胜的先机最难的则是化曲为直,化不利为有利。
B. 将帅指挥众多士兵作战,如果仅仅依靠言语和肢体动作,士兵可能会听不到、看不清,所以需要利用金鼓、旌旗传递号令,如此才能使士兵们行动统一。
C. 秦国攻打韩国,驻扎在阏与,赵王向廉颇及乐乘询问能否救助韩国,二人都回答很难,但问到赵奢时,赵奢认为将领勇敢就能取胜,并表示可以亲自领兵。
D. 秦国的间谍来到赵国军营后,得到了赵奢款待。秦国间谍回去后把情况报告给秦将,秦将听后十分高兴,认为赵国不前行且增垒的行为将会失去阏与之地。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2)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二日一夜至。
14. 请结合材料内容,阐述材料二中赵奢的哪些行为符合材料一中的军事思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①文锦绣,将军楼阁②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注]①光禄池台:汉元帝时的外戚王根任光禄勋之职时,生活奢侈,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②将军楼阁: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时,大兴土木,建造府宅,在墙壁上画神仙的肖像,以期长生不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题目可知,此诗是白头老翁的遭遇触动了诗人的内心,引其感慨而作。
B. “蛾眉”在此指美好容颜,易使人想到屈原的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C. 老翁年轻时曾伴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清歌妙舞,诗人由此提醒人们及时行乐。
D. 诗歌语言婉转流畅、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以“悲”收束,情真意切,凄怆哀婉。
16. 本诗题目为“代悲白头翁”,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退休的王老一直想过上悠闲的农村生活,正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的那样,带着一群人“________,________”,然后歌唱着回家。
(2)当今社会节奏日益加快,而某些人却与《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的一样欢乐度日,随随便便挥霍时光,真是令人叹惋!
(3)古代诗文中,常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来描摹事物,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主食吃多了会造成热量过剩,过多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近年来,一些人将主食视为肥胖的 A ,鼓吹不吃或少吃主食的饮食方式。但这种饮食方式真的靠谱吗?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的重要来源,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每天我们通过碳水化合物摄取的热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不推荐少吃或不吃主食。
日常饮食中,有的人( 甲 ),比如只爱吃米饭或馒头。这是不对的。营养学上提倡平衡膳食,而平衡膳食要求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主食也是如此。有的人听说吃粗粮对身体益处多多,于是顿顿主食只吃粗粮。这也是不对的。当前人们越吃越精细,所以营养学家提倡适当多吃粗粮,但粗粮并不是 B ,更不是餐餐必吃、人人适宜的。
《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的说法,但古时候的五谷指的是糙米、小米等全谷物,并非现在的精米、白面等精制谷物。其中,全谷物指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它可以是未经处理的拥有完整籽粒的谷物,也可以是籽粒经碾磨等简单处理后制成的谷物。( 乙 ),全谷物营养价值更高,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可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当前,不少消费者对市面上销售的全谷物食品包括早餐麦片、全麦面包等青睐有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吃全谷物、蔬果和奶类早餐的儿童,比吃精制谷物早餐和不吃早餐的儿童上午疲惫感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主食要吃得恰到好处。否则,身体这台机器就会提醒你“运行异常,需要修复”。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请概述文中前两段提到的三种错误饮食方式及形成的原因。要求使用含有因果关系的整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较长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65个字。
22. 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的部分用“机器”比喻人的身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事业”为本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一致,表达生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曾说,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宋文学家黄山谷曾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宋教育家朱熹曾提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完上述内容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考模拟卷(押题卷)
语文(三)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C 4. ①材料一侧重强调民间游戏在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如民间游戏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来,赓续创造文明;民间游戏传承中华礼仪文明等。
②材料二侧重强调民间游戏在社会交往与精神释放方面的重要性。如面对面的社会交际性及多人互动性,民间游戏无功利色彩及释放天性等。
5. ①将传统民间游戏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民间传统游戏如踢毽子、跳绳等与人们日常的生活融合,开辟合适的场地,鼓励人们积极参与。
②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价值,活动只是简单呈现传统民间游戏的形式,未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社交价值等。
③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持续的推广与引导。仅靠短期的民俗文化节展示,活动结束后缺乏后续的宣传推广,有些人又把目光转向电子游戏,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无法持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①软弱:鬼子入侵后,秦老六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选择挂太阳旗、当翻译,对鬼子点头哈腰。
②有良知:在跛脚男人被鬼子盯上要砍头时,秦老六挺身而出为他辩护,最终救了跛脚男人一命。
③倔强:百姓要活埋他以及母亲劝说他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他一直一声不吭。
9. ①社会位置的影响:秦老六留过东洋,会说鬼子话,为保命而给鬼子当翻译,这一社会位置决定了他夹在鬼子与百姓之间处境尴尬。
②秦老六与鬼子之间的关系:秦老六被鬼子强拉去不得不做翻译,鬼子并没有把他看成是自己人,在战争结束时没有庇护他。
③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秦老六虽然对百姓笑脸相迎,但他为鬼子做翻译的行为还是让百姓愤怒、仇恨,因而被活埋;虽然他救了跛脚男人,但依然无法得到百姓的接纳和理解,无法逃脱悲剧命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DG
11. D 12. C
13. (1)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抛弃部分军备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
(2)赵奢在送走秦国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去铁甲快速前进,两天一夜到达。
14. ①材料一提到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以逸待劳。秦军起初驻扎在武安西,战鼓响彻云霄,赵奢不惜处死进谏攻打之人,加强防御,坚守营垒。
②材料一提到,军队应难知如阴,其疾如风,争夺制胜的先机。赵奢迷惑秦军间谍,掩蔽了自己的战斗意图;又命令部队卷甲急进,使敌人猝不及防。
③材料一指出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进攻。赵奢听从许历的建议,抢先占领北山高地,使得秦国只能正面攻击,最终大败秦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青春消逝之悲:白头翁曾经为“红颜美少年”,而今白发“乱如丝”,时光无情,转眼老迈。
②快乐难再之悲:白头翁年少时尽情享乐,而今卧病无人问津,身世孤苦,境况凄惨。
③繁华不存之悲:曾经极度奢华的光禄勋池台、将军楼阁,如今只剩下鸟雀在黄昏中悲鸣,凸显了世事变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浴乎沂 ②. 风乎舞雩 ③. 今年欢笑复明年 ④. 秋月春风等闲度 ⑤. 吴楚东南坼 ⑥. 乾坤日夜浮(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22题答案】
【答案】18. A.罪魁祸首
B.多多益善 19. 甲:只喜欢盯着一种主食吃
乙:与精制谷物相比 20. ①一些人鼓吹不吃或少吃主食,是因为觉得主食吃多会肥胖。
②有的人执着于只吃一种主食,是因为不懂平衡膳食。
③有的人坚持顿顿只吃粗粮,是因为听闻粗粮有益。
21. 全谷物指未经处理的拥有完整籽粒的或籽粒经碾磨等简单处理后制成的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
22. 目标要定得清晰。否则,事业这艘航船就会提醒你“航向偏离,需要调整”。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墨香沁骨,书韵铸魂
法国女作家西蒙娜 德 波伏瓦对法国国立图书馆的钟情,黄山谷“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感慨,朱熹“笃志虚心,反复详玩”的读书之道,无不揭示着读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深远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不仅是个体修养的基石,更是新时代青年承担使命、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读书是青年塑造精神品格的熔炉。当法国作家加缪在阿尔及尔的图书馆里,沉浸于哲学与文学著作时,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思想,如同火种般点燃了他对人类荒诞处境的深刻思考,最终孕育出《西西弗斯神话》这样震撼人心的作品。他在书中展现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正是长期阅读积累与思想沉淀的结晶。同样,中国青年学者许渊冲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每日泡在图书馆研读中外经典,将书中的文字化作翻译的灵感与力量,用一生时间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魅力。倘若没有书籍的滋养,他们又怎能在精神世界中开辟出如此广阔而深邃的天地?正如黄山谷所言,不读书,人的精神便会枯萎,言语便会空洞,难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独特的风采。
读书更是青年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源泉。“量子鬼才”曹原在图书馆大量阅读前沿物理文献,深入钻研量子力学理论,凭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创新思维,成功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为凝聚态物理研究带来重大突破。考古学家李雨生通过研读大量考古报告与历史典籍,在对良渚遗址的研究中,创新性地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揭开了良渚文明的神秘面纱,让这一古老文明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将书中所学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成果,彰显了读书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
站在时代的潮头,新时代青年更需以读书为己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若不通过读书紧跟科技前沿,又如何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青年若不广泛阅读不同文化的书籍,又怎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塞罕坝林场的青年建设者通过学习生态知识,让荒漠变绿洲,到北斗团队的年轻科研人员研读专业著作,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中国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无数青年用行动证明,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书,是与古圣先贤的对话,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对时代使命的担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妨以书为舟,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让墨香沁入灵魂,让书韵铸就时代的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