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虚拟动作,是我们中国戏曲的一个特点。虚拟动作,实际上也是程式化的。虚拟动作跟程式动作不能分家,程式动作里包括虚拟动作。虚拟动作必然是程式化的,越是虚拟动作越程式化。虚拟动作也是有讲究的:如指花、指什么东西,都是虚拟的;又如拿个什么东西,也是托着空气;骑马,他骑的也是空气。虚拟动作是哪儿来的,我们要把它研究清楚。这样,我们日后不但善于运用虚拟动作,也可以创造虚拟动作。在外国,拿话剧来说,台上这儿需要一盆花,非得摆一盆不可,不摆花就没法演了。假定这是兰花下定得摆一盆兰花,叫观众看着这是兰花。我在闻兰花:“好香啊!”我跟兰花的关系,我的自我感觉,我的内心思想感情,都表现给大家:这个人闻到兰花,香,他挺舒服的。咱们戏曲里没有这个兰花,角色一闻,舒服极了。观众一看他的舒服就知道:“噢,他是闻了兰花。”中国戏曲跟话剧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再往深处说一步,人的看法,叫作主观世界,思想活动是主观世界,人以外的花草是客观世界。话剧要把主观世界、客观世界都放在那儿,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戏曲呢,主要表现人的主观世界,从这儿看出客观世界。看人的表演,人对事物的态度,顺便就能看出周国是什么东西。拿《打渔杀家》来说:萧恩跟他女儿一上来,“父女们打鱼在河下”,两人就摇船、走动,表现是在船上走,表现人在船上、船行水中。不表现船,也不表现水。观众就看见人在船上是怎样摇桨推舟前进的。父女俩一高一低晃动时,通过人的动作,观众不但感觉到船的存在,而且还能感觉到船在水波中间动荡。通过人(主观世界)看出客观世界来。而话剧呢,既要让观众看见主观世界,又要让观众看见客观世界。这是中国戏曲艺术高明的地方。、虚拟动作不是虚拟的。演员演这个人物,你得心中有物,心中有外界的东西。要是没有,只是往上一指,唢呐“啊啊”一吹,那就有一只雁来了,那不行。你心里得看见这个大雁二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C项错在“只是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舞台上没有客观世界的客规事物”。原文是“戏曲呢,主要表现人的主观世界”“舞台上布景很少,道具很少,零七八碎的东西很少”。2C【解析】A项错在“编排新剧目不需要作曲家作曲”。戏曲唱腔有一定的程式,但需要作曲家进行编排,优秀的作曲家还能突破程式,创造新的规范。B项错在“必须严格按照传统的程式进行表演,不能自我创造”。原文“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D项错在“是呆板的、僵化的,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需求”。原文“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新时代也需要这种传统的美的规范。3B【解析】B项表现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处理,最能体现中国戏曲的“虚拟性”。A、C、D三项都不能体现中国戏曲的“虚拟性”,A项是《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对联,强调世间万物的复杂性和转化性。C项和D项都是对中国戏曲形式与内容的评论。4,①中国戏曲的虚拟动作是虚拟的,是指演员在表演时,以一种虚拟的、变形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反映生活实际。如拿个什么东西,也是托着空气。②中国戏曲的虚拟动作又不是虚拟的,是指虚拟动作来自生活,演员在表演时,要心中有物,对外在事物的感觉要特别鲜明,特别准确,要把这个感觉表演出来。(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的情给分)5.①中国戏曲的表演是虚拟的、程式化的表演。舞台上不需要有真的花轿,通过演员的虚拟动作与程式化表演,观众就能感觉到花轿的存在。②话剧表演既要让观众看见主观世界,又要让观众看见客观世界。舞台上必须有真的花轿,坐轿人坐在轿中,拾轿人拾着花轿,观众既能看到花轿,又能看到表演。(评分参考: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6.A【解析】B“表达了对归期的乐观”错误,应该是表达了对归期的迷茫和对现状的愁绪;C“突出它们生命力的顽强”错误,对石榴、荷叶、草木花等景物的描写,应该是展现出院子里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景象;D“纯为书面语”错误,“咱们”“那就觉得”“就说你在府上吧”“不必高禁”“统共不会要你花上两元钱”“卖花儿的”“吆唤”“换上一批就得啦”“又凉又脆又甜”“到了两三点钟,槐树上知了儿叫得正酣,不用午睡啦”“全家喝他一个‘透心儿凉”等,这些表述通俗易懂、自然随意,更贴近人们日常说话的习惯,属于口语化的内容。7.D【解析】“热闹”错误,句子④描绘了一幅诗意的北平夏夜景象:作者掀起帘子向外望去,只见夜空中残月高悬、星星稀疏,微风中露水弥漫。景象是宁静的,而不是热闹的。8.①一开始吴太太对未来抗战胜利后能回到济南府表示怀疑,问“咱有这么一天吗”,态度较为悲观。②后来在李南泉的激励下,她转变态度,开始憧憬胜利后的生活,积极地说要好好招待李先生两口子,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用各种美食来招待,变得乐观且充满期待。(评分参考:每点2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①文本一借吴先生之口,表达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描绘胜利后相聚济南的美好,激励人们坚定抗战必胜的决心;以对未来相聚的憧憬,与当下艰苦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对家乡的眷恋和正常生活的向往,丰富对战乱民生百态的刻画。②文本二作者怀念北平,意在抒发对北平生活的眷恋,借北平夏日的清凉惬意,如四合院的舒适、生活的精致,表达对往昔的向往:同时把重庆炎热和北平凉爽对比,衬托当下处境艰难,委婉流露出战乱流离中对平静生活的期盼。二轮复习联考(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安徽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模拟预测语文答案.pdf 2025届安徽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