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专题03 判断题1.(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装扮成“美猴王”的孩子们在美国纽约表演“百猴快闪闹新春”,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冲突,说明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平静。( )3.(23-24六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其中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到商朝的是甲骨文。( )4.(23-24六年级下·甘肃定西·期末)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乘坐电梯离开办公、居住的地方。( )5.(23-24六年级下·辽宁锦州·期末)联合国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 ( )6.(23-24六年级下·辽宁锦州·期末)迄今为止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7.(23-24六年级下·湖南岳阳·期末)目前已经发现,除了地球还有其他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 )8.(23-24六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在美国,人们双手合十,头向前微倾,表达问候。( )9.(23-24六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2016年,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是为了维护和平,应对战争伤害。( )10.(23-24六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春节期间,安化县气象台发布了2024年首个冰冻橙色预警,橙色表示危害程度特别严重。( )11.(23-24六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了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2.(23-24六年级下·江西宜春·期末)2008年发生了比1976年唐山地震小一级的特大地震。( )13.(23-24六年级下·江西宜春·期末)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永远是惊喜,没有烦恼。( )14.(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5.(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16.(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早期文字。( )17.(23-24六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 )18.(23-24六年级下·云南昭通·期末)中华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就没有战争了,目前世界很和平。( )20.(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所以没有必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传统。( )21.(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人类爱好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就很平静了,没有再发生战争。( )22.(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2023年9月21日“国际和平日”主题是“和平世界、和谐生活”,李宏接受校园小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爱和平,人人都应该为世界和平尽一份力。( )23.(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24.(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但是用餐礼仪相同。( )25.(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 )26.(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的第四周定为“科技活动周”。( )27.(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舞蹈是世界绚丽多姿的文化中的一种,草裙舞是苏格兰高地的特色文化。( )28.(23-24六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吃西餐时,如果你吃面条,可以端起盘子来吃。( )29.(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玉溪江川区李家山的青铜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骄傲。( )30.(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战争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儿童可以幸免。 ( )31.(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19世纪中叶,伽利略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32.(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外国的文化。( )33.(24-25五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保护世界遗产是专家的事,与小学生无关。( )34.(23-24六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35.(23-24六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6.(23-24六年级下·甘肃平凉·期末)殷墟发现的大量建筑遗址和以楔形文、铁器等为代表的丰富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37.(23-24六年级下·内蒙古通辽·期末)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8.(23-24六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捐赠改造旧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顺手关水龙头、垃圾分类、珍惜粮食、绿色出行等都是我们小学生为保护地球能做的事情。( )39.(23-24六年级下·宁夏固原·期末)太阳能、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清洁能源,应大力推广。( )40.(23-24六年级下·江西南昌·期末)科技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全面看待。( )41.(23-24六年级下·江西南昌·期末)和平是世界的主题,但有时候战争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42.(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人类的早期文明都起源于高山峡谷区域。( )43.(23-24六年级下·宁夏固原·期末)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来看,台风主要发生在新疆阿拉山口。( )44.(23-24六年级下·宁夏固原·期末)世界各国要携手共进,构筑起保护地球的生态防线。保护地球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小学生并不能做什么。( )45.(23-24六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我国遭受的自然灾害都不严重。( )46.(23-24六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雷雨交加时,小明赶紧跑到大树底下避雨。( )47.(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科技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要大力地发展科技。( )48.(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不用选择循环经济。( )49.(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亚马孙平原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 )50.(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它与文化没有关系。( )51.(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要减少科技应用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52.(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国家按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拥有不同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53.(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3)班组织同学在校园里宣传保护地球的环保公约。( )54.(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关注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55.(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56.(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科技服务人类,只需要人类的道德自律,不需要法律约束。( )57.(23-24六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小玲发现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山之上。( )58.(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大国可以不尊重小国的文化。( )59.(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不同风格的舞蹈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彩。( )60.(23-24六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认识。装扮成“美猴王”的孩子们在美国纽约表演“百猴快闪闹新春”,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表述正确。“美猴王”是我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之一,而它走向了美国纽约,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故答案为:√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世界和平的正确认识。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冲突,说明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平静,表述正确。除此之外,俄乌冲突等事件的发生,充分表明了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紧张。故答案为:√3.√【解析】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题干表述正确。4.×【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遇灾避险能力。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乘电梯尽快离开,乘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里面。故答案为:×5.√【解析】联合国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过程。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解析】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域”,人们在这里修坝、修渠,发展农业,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代替地球,供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故答案为:×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各国礼仪文化的了解。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礼仪,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比如在泰国,人们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微倾。在欧美,人们迎送宾客和朋友时流行拥抱礼。故答案为:×9.×【解析】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题干错误。10.×【解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一般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所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橙色表示严重。11.√【解析】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12.×【解析】2008年汶川地震是8.0级,1976年唐山地震是7.8级,因此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更严重。13.×【解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烦恼。14.√【解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重视。15.√【解析】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16.√【解析】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17.√【解析】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要增强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同时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众志成城,协同一心,不屈不挠、坚强面对。18.√【解析】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解析】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此起彼伏的战争和地区冲突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20.×【解析】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尊重他国文化,求同存异。21.×【解析】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此起彼伏的战争和地区冲突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22.√【解析】每年的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联合国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践行“24小时无暴力和停火”。2023年9月21日“国际和平日”主题是“和平世界、和谐生活”,李宏接受校园小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爱和平,人人都应该为世界和平尽一份力。23.√【解析】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24.×【解析】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其中用餐礼仪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区用餐礼仪也是各不相同。25.√【解析】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汉谟拉比法典》是至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出现在古巴比伦。26.×【解析】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27.×【解析】舞蹈是世界绚丽多姿的文化中的一种,豪放的凯利舞是苏格兰高地的特色文化,草裙舞是夏威夷的特征。28.×【解析】吃西餐时,如果你吃面条,决不可端起盘子来吃。而应先将面条切成短条,然后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 吃。在吃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呼噜噜”的吸吮声 和叉盘碰撞的声音。29.√【解析】李家山青铜器不仅是玉溪江川区的骄傲,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30.×【解析】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遗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儿童更不可能幸免。3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类进化的认识。19世纪中叶,意大利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故答案为:×32.×【解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不分优劣,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很优秀,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33.×【解析】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也包括我们小学生。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34.√【解析】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35.√【解析】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广泛参与国际事务,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6.×【解析】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37.√【解析】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域”,人们在这里修坝、修渠,发展农业,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38.√【解析】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而捐赠改造旧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顺手关水龙头、垃圾分类、珍惜粮食、绿色出行等都是我们小学生为保护地球能做的事情。39.×【解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40.√【解析】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烦恼。41.×【解析】和平是世界的主题,在我们共同的世界中促进和平与合作可以通过互相尊重、相互理解、解决分歧和冲突的对话和谈判、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我们要反对战争。42.×【解析】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43.×【解析】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从“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来看,台风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44.×【解析】人和大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世界各国要携手共进,构筑起保护地球的生态防线。保护地球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也可以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45.×【解析】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46.×【解析】雷雨交加时,跑到路旁的大树下避雨,很容易被雷击中,很危险。47.×【解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麻烦。48.×【解析】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面临枯竭的危险,如石油、天然气等,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9.×【解析】在地球上,我们可以观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浩瀚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积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比如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地势低平,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50.×【解析】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礼仪,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51.√【解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烦恼。要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来进行规范。52.×【解析】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这些核心原则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国际和平的基石。53.√【解析】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们设立了很多保护环境的节日。而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3)班组织同学在校园里宣传保护地球的环保公约。54.×【解析】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同时,文化交融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更深入地理解,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55.√【解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5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正确看法。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故答案为:×57.×【解析】追溯人类文明发祥地,我们发现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人类早期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而农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种植农作物离不开水的灌溉,大河流域水源充足,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58.×【解析】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这些核心原则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国际和平的基石。59.√【解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在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舞蹈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同风格的舞蹈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彩。60.√【解析】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一直对世界进行不断地探索,推动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并开启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这次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技术上的进步,还体现了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协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