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课第2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第2课第2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2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24·福建龙岩高一校联考期末)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安徽宿州高一校联考期末)当经济发展过缓、物价下降、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
①扩大国债规模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
③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④增加税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举意在(  )
①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 ③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④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3·湖南株洲二中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从行业投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材料表明,我国(  )
①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推动经济良好运行
②积极推动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④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恢复重建任务较重。为此,中央财政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了国债1万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主要投向基建领域,涉及基础设施、农业、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该国债的发行(  )
①能够为经济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②有效地保障了地方财政可持续和债务风险可控
③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进行科学宏观调控的措施
④旨在通过扩大社会总供给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4·安徽阜阳高一统考期末)2023央视3·15晚会中,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香精勾兑泰国香米、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头盔厂家用回收料、苦情戏直播局中局、免费评书机暗藏天价神药骗局、ETC卡禁用短信骗局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闻讯后立即作出回应,迅速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以上突出问题。由此可见(  )
①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不公平竞争等乱象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③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惩戒失信 ④政府应依法加强监管,促进消费公平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8.(2024·安徽亳州二中高一校考期末)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24财政工作重点: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此需要(  )
①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②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③降低征税起征点 ④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刺激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安徽芜湖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数据。
项目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财政支出
总额(元) 1.66万亿 1.39万亿 1.97万亿
同比增长 8.9% 11.9% 3.9%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我国(  )
①企业承担了过重税负 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③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④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强调要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国家强化金融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①旨在发挥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②发挥了宏观调控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能够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 ④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吉林白山统考期末)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可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可以(  )
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环境 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弱化政府的监管,释放市场活力 ④促进政府简政放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天津高三校联考期末)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下列举措符合政策要求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国内循环
B.减少财政支出→刺激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
C.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支出→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D.央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2024·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着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发展体制安排。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规划,并使其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之后,有效调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最终完成既定目标。国家则更多的是利用科技产业政策和行政、税收等手段加以引导,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让市场驱动和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科技创新工程或战略项目立项、决策、预算、利益分配等问题,从而完成重大战略任务或急迫科技课题。
结合材料,说明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哪些基本特征。
14.(2024·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等技术应用和设施配套不断成熟,再加上资本的助推,预制菜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预制菜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加强监管。
2023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只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能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2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选择题
1.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2.C
 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说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合理需求,而不是各种利益诉求,④错误。故本题选C。
3.B
扩大国债规模,属于扩张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①符合题意。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②不符合题意。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有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③符合题意。增加税收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D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经济结构协调与题意无关,②不符合题意。维护金融安全,科学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举意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③正确。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④正确。故本题选D。
5.B
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说明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致力于推动经济平稳运行,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货币政策,而减税降费属于财政政策,而且减税降费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没有关系,②错误。材料体现了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是货币政策,未涉及财政政策,且没有体现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③不合题意。从行业的投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这体现出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A
 国债1万亿元主要投向基建领域,涉及基础设施、农业、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能够为经济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①正确。中央财政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了国债1万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该国债的发行有效地保障了地方财政可持续和债务风险可控,②正确。中央财政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了国债1万亿元,是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科学宏观调控的措施,而不是货币政策,③错误。该国债发行旨在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
7.B
“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不公平竞争等乱象”的说法太绝对,市场竞争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使企业优胜劣汰,如果监管到位,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不一定会产生不公平竞争的现象,①错误。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香精勾兑泰国香米、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头盔厂家用回收料、苦情戏直播局中局、免费评书机暗藏天价神药骗局、ETC卡禁用短信骗局等问题反映的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②错误。市场监管部门闻讯后立即作出回应,迅速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以上突出问题,由此可见政府应依法加强监管,促进消费公平,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惩戒失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
8.A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有利于进一步牵引带动经济回升向好,形成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良性循环,①正确。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形成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良性循环,②正确。降低征税起征点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并非积极的财政政策,③错误。降低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并非积极的财政政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9.D
 材料反映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没有涉及企业的税负情况、货币政策,①②不符合题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都在增长,这表明经济运行态势良好,③符合题意。从总额看,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表明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B
材料强调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与民营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这是基于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①符合题意。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表述错误。国家强化金融举措支持民营经济,有利于降低融资难度,但不会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③表述错误。国家强化金融举措支持民营经济,会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自然会提振民营企业的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1.C
 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涉及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①排除。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有利于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环境,②符合题意。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不是弱化政府的监管,③说法错误。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政府简政放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2.D
 降低个税起征点,会增加个人税收负担,不能增加居民收入,A传导错误。“减少财政支出”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而且减少财政支出,会降低消费需求,B排除。“增加国债支出”属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C传导错误。央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发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能够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③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举国体制能够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推动重大战略任务或急迫科技课题顺利完成。
【分析】 背景素材:新型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要求说明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哪些基本特征,要坚持理论与材料的对接。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规划,并使其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可联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词②:国家则更多的是利用科技产业政策和行政、税收等手段加以引导,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让市场驱动和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科技创新工程或战略项目立项、决策、预算、利益分配等问题→可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关键词③:调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最终完成既定目标→可联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14.
 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②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政府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预制菜产业的发展。③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分析】 背景素材:《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考点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评析题,需要调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思路一般是先作出判断,再解释合理部分,然后解释不合理部分。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正误判断:不科学。关键词①:伴随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等技术应用和设施配套不断成熟,再加上资本的助推,预制菜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可联系教材知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合理性);关键词②:预制菜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挑战→可联系教材知识: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不合理性);关键词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可联系教材知识: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合理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