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 文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机械科技革命带来了吊杆、大幕、舞台装置的革新;电力科技革命带来了舞台灯光场景的营 造;电子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舞台音响的变革,也带来了灯光控制、音响控制、机械控制等调控 技术;而如火如荼的信息科技、智能科技正在给舞台艺术带来新的数字化变革。信息科技阶段的数字戏剧以影像媒介的方式介入实体舞台演出,或者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到戏剧呈现中,从而使现场演出和虚拟的数字表演融合在一起。智能科技阶段的数字戏剧则通 过智能空间的方式实现虚实并行的数字剧场表演和“在场性”远程观演,带来的是以数字剧场为 戟体的新型表演形式和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新型观演方式。同时,智能科技还会带来戏剧的智 能化,即将人工智能引入舞台表演领域,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走上舞台,担任演员,扮演角色。二十世纪中叶,以香农信息论和图灵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引发了信息科技革命,动 态实时的影像艺术具有了交互性,表演艺术借助互联网衍生出新的形式,“互联网十戏剧”等各 种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信息的网络传输是有局限的,其传播的只是戏剧的有限信息,而不是 戏剧的完整数据,戏剧艺术的“在场性”仍是传统的互联网难以呈现的。正在发生的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了新型艺术形态和新型媒介形态的出现。艺术方面,立体化、空 间化的“数字演员”表演和数字剧场演播已渐成势头,“双演融合”(“双演”指线下演出、线上演 播)使戏剧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媒介方面,“智能戏剧艺术空间”将成为下 一代新型媒介。当四维空间数据远程完整传输得到普及,电影、电视、网络等传统影像媒介就会 被这种新型数字空间媒介取代。数字戏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数字 戏剧不仅是戏剧艺术的创新,它还是媒介革命的具体表现。可以这么说,数字戏剧继承了不同 时期影像媒介的特质,又会以“戏剧艺术空间”的形式对传统媒介产生革命性改变。我们将这一 过程称为“戏剧影视化”与“影视戏剧化”在21世纪的会合。当前,业界对数字戏剧的探索主要 表现在实体剧场空间的极致化利用、孪生数字演员的研制、LED 数字虚拟拍摄等方面。数字戏剧演出中,不同剧场的舞台空间可以实现有机整合,形成不同演员在不同舞台联袂 演出的新模式。同时,虚拟场景和真实舞美可以有机融合,数字虚拟演员可以与真人演员同台 交互演出。此外,观众还可以远程观演,并与演员远程互动,这将有效解决实体剧场观众席位有 限的难题,真正实现“在场性”观演方式的创新。数字技术连通了舞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不仅【高二语文 第1页(共8页)】可以极大地提升舞台的呈现效果,还可以将观众带到更形象、更直观的场景中,给观众带来全新 的观赏体验。具体而言,数字戏剧将创造出一个脱胎于传统戏剧、与现实平行的交互空间,为观 众带来空间沉浸、情感沉浸、观感沉浸的“超沉浸”体验。传统的舞台艺术不会在数字化进程中消失,而是会越过实体剧场的物理围墙,延展到更为 广阔的数字空间。在虚实深度融合的数字时代,传统的舞台艺术仍将以其“在场”“共情”的特有 属性,为观众提供饱含生命温度和人文情怀的审美体验。虽然实体剧场的演出仍会存在,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舞台艺术的主流,但数字戏剧 会慢慢改变艺术的生产方式、戏剧的观演关系,甚至会改变演艺市场的交易模式。比如,远程合 成排练将大幅减少排练成本和时间,线上演播的实时反馈会影响演员现场表演时的心理,未来 如果实现远程体感交互,观众观演时的反馈,甚至会改变演员表演时的环境。(摘编自宋震《数字戏剧:艺术与科技的邂逅》)材料二:对数字技术变革时代的戏剧创作现象,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也需要寻求解决的方式。我 们一直在思考:戏剧有无始终无法被替代的、数字技术无法改变的艺术能量呢 实际上,只要想想那些始终具有跨越时代、媒介的作品,甚至对今天流行娱乐形式依然展现 出强大适应力的莎士比亚,还有那些观众喜闻乐见、常演常新的经典戏曲剧目,我们就能明白, 古往今来戏剧打动观众的人性和情感力量是始终不变的。今天,即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戏剧演出,观众头戴VR 观剧,创作者追求的依然是如何让 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当科技让我们的传统艺术,尤其是古代绘画变静为动,现场观 众变看为游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当视觉已经可以将世界万物以及现实的不可能之物,都以无限 逼真、直观的方式推至我们眼前,那么观看中的想象过程就变得弥足珍贵。由此,中国传统审美活动中,那些对观众想象力积极参与的强调,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包 括古人欣赏山水画时的“卧游”行为,戏曲舞台上仅凭“一桌二椅”和演员身段动作,就“以歌舞演 故事”,让观众想象出生动画面的美学观念,等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上述审美 经验的综合传承,不仅为艺术回归提供了丰富的途径,更为数字时代美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构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情感世界。数字化时代拓展了美的感知途径、形态,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流行,降低了 艺术创作的门槛,增加了每个人都成为潜在艺术创作者或作品共同创作者的可能。(摘编自贾力苈、杨华《让数字化赋能戏剧公共艺术教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舞台科技决定戏剧的发展,每一次科技革命的进步都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B. 实体剧场观众席位有限的难题只有通过“在场性”观演方式的创新才能有效解决。C. 数字戏剧中,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有些艺术能量是数字技术无法改变的。D.观看数字戏剧时,与其他的审美方法相比,想象更为重要,想象的审美作用更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数字戏剧是将数字科技引入戏剧艺术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艺术和科技融合的产物。B. 数字戏剧继承了不同时期影像媒介的特质,并且会对这些传统媒介产生革命性的改变。C.“数字演员”表演和数字剧场演播方兴未艾,促使戏剧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D. 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改变舞台艺术,但难以轻易改变其“在场”“共情”等属性。3.以下各项中,最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 俄罗斯戏剧学院一个学期“啃”一部《海鸥》,《海鸥》表达了契诃夫对人类的爱与悲悯,一直 打动着观众。B.英国戏剧学院不同年级争相排演萧伯纳的戏剧,这些充满情感的传统戏剧至今仍然老少 皆宜。C. 享誉世界的希腊戏剧大师特佐普罗斯让古希腊悲剧插上民族化和人性化的翅膀,古希腊 文化走向国际舞台。D.2021 年,“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现身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数字人打通时空阻隔,复刻戏曲大 师的一颦一笑。4.为什么说戏剧有始终无法被替代的、数字技术无法改变的艺术能量呢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 括。(4分)5.数字戏剧中,数字技术如何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小坡的生日 老 舍电灯忽然一亮,把人们的脑袋照得像一排一排的光圆球。忽然又灭了,堂中比从前更黑了。 楼上嗒嗒嗒嗒地响起来,射出一条白光,好像海岸上的灯塔。呵,白布上出来个大狮子,直张嘴 儿。下面全是洋字,哎呀,狮子念洋字, 一定是洋狮子了。狮子忽然没了,又出来一片洋字。字 忽然又没了,出来一个大人头,比牛车轮还大,戴着一对汽车轮大小的眼镜。眼毛比手指还粗, 两个眼珠像一对儿皮球,滴溜滴溜地乱转。“仙!看哪!”仙坡只顾了吃糖,什么也没看见。“哟!我害怕!”她忽然看见那个大脑袋。“不用害怕,那是外国人脑袋!”父亲说。忽然,大脑袋没有了。出来一群人,全戴着草帽,穿着洋服,在街上走。衣服没有颜色,街上 的铺子,车马,不是白的,便是黑的。大概全穿着孝呢 而且老有一条条的黑道儿,似乎是下雨 了,可是人们全没打伞。对了,电影中的雨。当然也是影儿,可以不打伞的。来了辆汽车,一直从台上跑向楼上来!呵,越跑,越大,越近!小坡和仙坡全抱起头来,往下 面藏。哼!什么事儿也没有。抬头一看,那辆汽车跑得飞快,把那群人撞倒,从他们的脊背上跑 过去了。楼上楼下的人都笑了。小坡想了想,也觉得可笑。汽车站住了,下来一个人,父亲说,这就是刚才那个大脑袋。小坡也认不清,但是看出来了。 这个人确乎也戴着眼镜。下了车,刚一迈步,哪,摔了个脚朝天,好笑!站起来了,哪,又跌了个 嘴啃地,好笑!小坡笑得喘不过气来了!“二哥,你笑什么呢 ”仙坡问。“摔跟头的,看着呀!”小坡立起来,向台上喊:“再摔一个,给妹妹看!”这一喊,招得全堂都笑了。连汽车带摔跟头的忽然又都没有了。又出来一片洋字,讨厌!可了不得!出来只大老虎!“四眼虎!”仙坡赶快遮上眼睛。老虎抓住了戴眼镜的,呵,看他吓得那个样子!浑身乱抖,头发一根一根地立起来,像一把 棒儿香。草帽随着头发一起一落,真是可笑。看呐!戴眼镜的忽然强硬起来,回手给了老虎一个大嘴巴子!呵,打得老虎直咧嘴!小坡 嚷起来:再打!果然那个人更横起来,跟老虎打成一团。打得草帽也飞了,眼镜也飞了,小坡握 着拳头往自己腿上捶,还直跺脚。坏了!老虎把那个人压在底下了!小坡心里咚咚地直跳,恨 不能登时上去,砸老虎一顿好的!那个人更有主意,用手一捏鼻子,老虎立刻抿着耳朵,夹着尾 巴,就跑了。忽!灯全亮了,台上依然是一块白布,什么也没有了!(有删改)文本二:商 州 三 录 贾平凹一群乌鸦在天上旋转,方向不固定的,末了,就落下来;黑夜也在翅膀上驮下来了。九沟十八 岔的人,都到河湾的村里来,村里正演电影。三天前消息就传开,人来得太多,场畔的每一棵苦楝 子树上,枝枝丫丫上都坐满了。从上面看,净是头,像冰糖葫芦;从下面看,尽是脚,长的,短的,布 底的,胶底的。后生们都是二十岁出头,永不安静在一个地方,灰暗里,用眼睛寻着眼睛说话。场畔不远,就是河,河并不宽,却有着深深的水。两岸都密长了杂木,又一层儿相对向河面 斜,两边的树枝就复交纠缠了。河面常被这种纠缠覆盖,时隐时现。 一只木排,被八个女子撑 着,咿咿呀呀漂下来。树分开的时候,河是银银的,钻树的防空洞了,看不见树身上的蛇一样的 裹绕的葛条,也看不见葛条上生出茸茸的小叶的苔藓。木排泊在场畔下,八个女子互相照看了 头发,假装抹脸,手心儿将香脂就又一次在脸上擦了,大声说笑着跳上场畔。后生们立即发现了,却正经起来,两只眼儿都睁着, 一只看银幕,一只看着场畔。八个女子,三个已经结了婚,勾肩搭背的,往人窝里去了,她们不停地笑,笑是给同伴听的, 笑也是给前后的人听的。前后有了后生,也大声说话,话是说明电影上的事,话也是给他人说明 自己的能耐的。都知道是为了什么,都不说是为了什么。五个女子是没有订婚的,五个女子却不站在一起,又不到人窝去,全分散在场畔边上,离卖 醪糟的小贩摊,不远不近,小贩摊上的马灯照在身上,不暗不明。有后生就匆匆走过去,又匆匆 走过来,忙乱中瞅一眼,或者站在前边,偏踩在一块圆石头上,身子老不得平衡,每一次从石头上 歪下来,后看一眼,不经意的。女子就哧哧地笑,后生一转身,笑声便噤,身再一转,哧哧又响。 目光碰在一起了,目光就说了话。后生便勇敢了,要么搭讪一句,要么挪过步来,女子倒忽地冷 了脸,骂一声“流氓!”热热的又冷冷了,后生无趣地走了。女子却无限后悔,望着星星,星星蒙蒙 的,像滴流着水儿。再换过地方,站在卖醪糟的那边, 一只手儿托着下巴,食指咬在牙里。一场电影完了,看了银幕上的人,也看了银幕下的人,也被人看了。八个女子集合在场畔, 唱了一段花鼓,却说:“别唱了,那些没皮脸的净往这儿看呢!”就爆一阵笑声,上了木排,从水面 上划走了。木排在河里, 一河的星星都在身下,她们数起来,都争着说哪颗星星是她的,但星星老数不清。说:“这电影真好!”奋力划桨。木排上行到五里(一里等于五百米)外的湾里,八个女子跳下去,各自问一句“几时还演电影 呢 ”一时间,脚腿却沉重起来,没了一丝儿力气。(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本一中,小坡和仙坡通过观看电影,体验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娱乐效果,主 要展示了电影对儿童的吸引力和教育作用。B. 文本一中,小坡开始时兴奋地看狮子等,但在来了辆汽车后到电影结束,他一直害怕得不 敢看,只能靠父亲的描述来了解情节。C.文本二中,小说通过描写村民们观看电影的场景,表现了电影在乡村生活中的地位,也反 映了青年男女在公共场合中的微妙情感互动。D. 文本二中,小说通过详细描写村民们在观看电影时的行为和对话,意在突出电影作为一种 新奇事物在乡村生活中的独特性和稀有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通过小坡和仙坡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电影情节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 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B. 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描绘了小坡的外在行为和语言等,灵活自由、直接客观地展现 了生活。C. 文本二善于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如后生在女子前走来走去,踩在圆石头上等动作,体现 了他们想引起对方注意。D. 文本二中,贾平凹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对人物行为的生动刻画,真实地再现了乡村生活 的场景。8.文本二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赏析。(4分)9.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看电影,但两则文本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 ”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谓以汝之所能,加之以 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 ”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①则失听。狂 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菜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毁仁恶士,且 近于刑。 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 ”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子路拜曰:“敬受教哉!”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③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 ”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 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 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 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选自《说苑 · 建本》,有删改)材料二:文学曰:“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壁诸之工而后明。毛 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周公,天下之至圣人也,待贤师学问而后通。今齐世庸 士之人,不好学问,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若无楫舶,济江海而遭大风,漂没于百仞之渊,东流 无崖之川,安得沮而止乎 ”大夫曰:“性有刚柔,形有好恶,圣人能因而不能改。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而不能革其心。 故子路解长剑,去危冠,屈节于夫子之门,然摄齐④师友,行行尔⑤,鄙心犹存。宰予昼寝,欲损三 年之丧。孔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 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蟆母也。”文学曰:“西子蒙以不洁,鄙夫掩鼻;恶人盛饰,可以宗祀。使二人不涉圣人之门,不免为穷 夫,安得卿大夫之名 故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故人 事加则为宗庙器,否则斯养之爨材。干、越之铤不厉,匹夫贱之;工人施巧,人主服而朝也。夫丑 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观笑在己而不自知,不好用人,自是之过也。”(选自《盐铁论 ·殊路》,有删改)[注]①教友:能从中获得教益的朋友。②檠(qíng): 矫正弓弩的器具。③释:解释。④摄 齐:提起衣服的下摆,表示恭敬。⑤行行尔:刚强的样子。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为 之A 内私婿B 终身回不嫁回不嫁则不回嫁矣国然G 非贞节之国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庸,表反问,哪里或怎么。与《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庸”意思相同。B.“去危冠”与《陈情表》“人命危浅”两句中的“危”意思相同。C. 昼,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并序》“昼夜勤作息”中的“昼夜”也是此用法。D.“自是之过也”与《项脊轩志》“大母过余”两句中的“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子路喜欢长剑,孔子劝他进一步学习,子路以南山之竹砍下来就能穿透犀牛皮来反驳,孔 子就以竹子加工之后穿透更深为喻劝导,最终子路折服。B. 子路问老师可不可以解释古时的学问而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孔子认为不可,以东夷之女 为例指出子路的错误所在,告诫子路行事要顺着原初之意。C. 文学认为学习懂礼能够修身养德,学习就像对璞玉进行雕饰一样能凸显自身价值,现在 的人都不学习,以愚见承大任,就像行驶在大风浪中的船一样。D. 大夫认为人性有刚柔,外表有美丑,教化只能因势利导,不能改变本质,没有好的本质,只 学些外表的东西,虽有贤师良友,也是浪费时间,徒劳无功。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毁仁恶士,且近于刑。(4分)(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4分)14.材料二中,文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暗香 · 旧时月色 姜 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①而今渐老,都忘却、 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②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 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 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 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红萼,指梅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算”字描绘了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是一 种怀旧的情绪,引出下句对往事的追述。B. 上片中,写月下、梅边、笛里加玉人,美人梅花互衬,“唤”字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 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C. 下片开头几句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曲折细腻又有变化;下片几次转 折,感情的波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D. 这首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想象与夸张,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词句秀美,用字精工, “冷”“压”准确鲜明,虚字恰当适度。16.请简要赏析词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作文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好的文章应具备文字简约、用词精辟的特点。这让你想到在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便用“ ▲ ▲ "两句话评价了《离骚》的这一文风 特点。(2)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 句写芍药,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_,. ▲ ”(3)李密《陈情表》中,“ ▲ ' ▲ "两句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赡养 祖母终老的想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含蓄之美不仅要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还需要追求一种意境和境界。 “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以极为简单的线条勾勒了边陲大漠的壮阔雄奇,表达的却并非纯美的边地风光,而是 突出“都护在燕然”的奋勇杀敌、征人的边关冷月和诗人的孤寂惆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人舟自横”也不只是一处水流湍急的岸边风景,而是安史之乱后诗人在滁州为官时的进仕和退 隐的矛盾中以水急舟横抒发顺其自然的心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抒发诗人久 久无法平静的深情,而字句之中不见“友情”,只见浩渺无穷、天水合一的虚实之境,真是含吐不 露而境界无穷。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笔勾勒了壮阔雄奇的边陲大漠,表达 的却并非纯美的边地风光”是否更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要求包含因果关系。可以改变语 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杂粮虽是小宗粮食作物, ① 。种类繁多的杂粮,是轮作倒茬、救灾补种的主要作物 品种。在同产量下,谷子的需水量只有小麦的1/2、玉米的2/3。 相对一些不适合大宗农作物生 长的旱作农业区,往往是杂粮的“黄金产区”。在一轮轮种植结构调整中,杂粮的腾挪空间也很 强。前些年,通过在玉米非优势产区“镰刀弯”地区推行“粮改饲”“粮改豆”,粮经饲种植结构得 到有效改善。有的地方还运用复种、间套种等模式,见缝插针发展杂粮杂豆产业,科学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在营养层面,杂粮对加强居民膳食营养、增加多元化食物供给有重要价值。 ② ,比 如,豌豆是生产植物肉的重要原料,营养丰富,被誉为“淀粉之王”的木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广 泛。从市场趋势看,目前我国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特色杂粮及全谷物消费不足。 随着农产品消费向多样化转型升级, ③ 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22.下列句子中的“通过”与文中加点的“通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有数舟不能行,必掘深河底,乃得通过。B. 要没有意见,这名单就先用举手的方法通过了。C.通过这种跨越时代的对比,我对澳门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D. 他的调令没有通过局党委,自然不能生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郭惠婷是新时代的新闻人,她先后6次获中国新闻奖。2001年,大学毕业后,郭惠婷进 入兵团广播电视台工作,多年来,她深耕基层,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 秀新闻作品。面对成功,她说:“脚下有泥,心中才能有光,我将更加努力地讲好兵团故事,传 播兵团声音。”“脚下有泥,心中才能有光”,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 C(A项,“舞台科技决定戏剧的发展”, 无中生有 。B项,“只有……才能……”错误,原文是“观 众还可以远程观演……观演方式的创新”。D项,文中并未将“想象”与其他审美方法进行 比较)2. C(“促使戏剧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双演融合”,并非“‘数字演员》表演 和数字剧场演播”)3. D(材料二第二段论述的是戏剧中始终不变的艺术能量, D项介绍的是数字人)4. ①戏剧打动观众的人性和情感力量是始终不变的 。②传统戏剧和艺术强调观众想象力的积 极参与,这种审美体验是数字技术无法完全实现的 。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即可得分)5. ①数字科技弥补演出呈现的不足,扩大观众数量,拓展戏剧艺术的内涵 。②丰富戏剧艺术的 审美场景和交互体验,满足当代观众需求,绽放戏剧艺术新的光彩 。③降低艺术创作门槛,使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者或作品共同创作者,丰富戏剧艺术作品 。 (每点 2分,意思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6. C(A项,小坡和仙坡体验到了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娱乐效果,但主要展示的是儿童的天真 和好奇心,而非教育作用 。B项,后面,小坡不仅观看了电影,还积极参与其中,并多次表达了 自己的反应 。D项,虽然电影在乡村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但小说更侧重于表 现电影带给村民们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互动,而非意在突出电影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在乡 村生活中的独特性和稀有性)7. A(文本一通过小坡和仙坡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对电影情节的直观感受和天真的反应,而非对 电影情节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8. ①开头描写乌鸦在天上旋转,黑夜在翅膀上驮下来,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村 民们即将观看电影的期待和兴奋形成对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描写村民们聚集在一 起观看电影的场景,通过对树上的人头、脚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人们的热情和场面的热闹。 ③写后生们永不安静在一个地方,用眼睛寻着眼睛说话,为下文做了铺垫 。 (每点 2分,答出 两点即可)9. ①文本一语言生动幽默,充满童趣和天真 。例如,小坡对电影中人物和情节的夸张描述和他 喊“再摔一个,给妹妹看”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和好奇 。②文本二语言质朴细腻,充满乡土气 息 。例如,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生动刻画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感 。 (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10. BDF[(原文标点)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 。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 11. B(“去危冠”的“危”是“高”的意思 ,“人命危浅”中的“危”是“危急”的意思)12. C(“现在的人都不学习 , 以愚见承大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今齐世庸士之人”, 不是“现在的人都……”,只是如今世上那些庸俗的人)13. (1)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 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就将濒于刑罚的边 缘 。 (得分点:“重”“孰”“毁”各 1分,句意 1分)(2)我关着窗子待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 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它吧 。 (得分点:“扃”“得”“殆”各 1分,句意 1分)14. ①类比论证 。通过和氏璞与毛嫱的例子,类比说明天然的美玉和美人都需要经过雕琢和装 饰,强调学习和修饰的重要性 。②举例论证 。提到周公这样的圣人也需要学习,说明即使是 有天赋的人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 。③引用论证 。引用孔子的言论来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 要性 。④对比论证 。对比西施和丑人,说明完美的人和有缺陷的人都需要学习和修饰 。 (每 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对子路说: "你爱好什么 ”子路说: " 爱好长剑。”孔子说: " 不是问的这个。 说的是凭着 你的才能,再进一步学习 , 岂是别人能赶上的!”子路问: " 学习也有好处吗 ”孔子说: " 国君没有 直言规劝的臣子,政治上就会有缺失;读书人没有能从中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奔的 马不能放开马鞭 , 使用弓弩不能离开矫正器。木料经墨线一弹就能取直 , 人接受规劝就能圣明。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 诋毁仁义 , 厌恶读书人 , 就将濒于刑罚的边缘。 君子 不能不学习。”子路说: " 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自 然端直 , 砍伐下来做成箭射出去,能穿透犀牛 皮,又为什么要学习呢 ”孔子说: "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将箭头磨得十分锋利,那它射得不更深 吗 ”子路弯腰拱手说: "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子路问孔子: "请问老师,我解释古时的学问 , 同时以我 自 己的想法来行事, 可以吗 ”孔子 说: " 不可以。从前在东夷,人们仰慕中原的礼义,有一个女人 , 她的丈夫死了 , 就找了个非正式 婚配的丈夫 , 一辈子都没有正式嫁人。她的确是没有再嫁,但是这不是贞节的本义。 现在你想 要解释古时的学问而以自 己的想法行事,那如何知道你将错的用作对的 , 把对的用作错的呢 不顺着原初之意,即使想要悔改 , 太难了!”材料二:文学说: " 不学习 , 无法管理自己 ,不懂礼 , 无法辅佐德政。和氏之璧 , 是天下的珍贵宝物,但 要有治玉的工匠才能辨明其真实价值。 毛嫱 , 是天下的美女,也要靠涂抹胭脂和香粉才能显示 出她的美容。 周公 , 是天下最大的圣人 , 也要向贤明的老师学习才精通各种事物的道理。 如今 世上那些庸俗的人,不好好学习,武断地用自 己的愚见去承担巨大的任务,如同没有桨和舵的船 渡江海遇到大风一样,漂没在百丈深渊中,向东流入无边无际的大海,哪里能只是毁坏而止呢 ”大夫说: "人的性格有刚强和柔弱的不同,形貌有美丽和丑陋的区别 , 圣人也只能因势利导 而不能改变它。 孔丘只能从外表改变他几个门徒的服装,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本质。 所以子路解 下身上的长剑,摘掉高耸的帽子,拜倒在孔丘门下,恭恭敬敬地对待老师、同学,表面上装出一副 刚强的样子 , 内心却藏着粗鄙的念头。 宰予在白天睡大觉 , 又想废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的礼节。 孔丘就说:‘像粪土一样的墙壁粉刷不得9,‘和仲由一样不得好死。9因此没有好的本质, 而只学些外表的东西,即使有贤师良友 , 就像在油脂上绘画和冰上雕刻一样,浪费时间 , 徒劳无功 。再 好的良师也不能把驼背的缺陷掩饰起来,涂脂抹粉也不能使丑妇变得漂亮。”文学说: " 西施虽美,蒙上污秽的东西,庸俗鄙陋的人见了她也要捂着鼻子走过;而面貌丑陋 的人盛装打扮 , 可以去参加宗族祭祀 。子路、宰予若不到孔丘门下学习,难免成为穷夫,哪能得 到卿大夫的称号呢 因此磨刀是为了使刀刃锋利,学习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才能的 。孔丘说: ‘觚不像觚的样子,觚啊 , 觚啊!》因此好木头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才能成为宗庙里的祭器,否则只 能当烧火做饭用的劈柴 。吴、越的铜铁不经过加工,谁也看不起;经过巧匠加工(成宝剑) , 连国 君都愿意佩戴着它上朝 。丑人自以为美,所以要求和美人一样地盛装打扮;愚昧的人自以为知 道的多,所以不学习 。别人看了好笑 , (好笑的原因)在自 己身上 , 而 自 己还不知道,不喜欢任用 别人 , 这是自以为是的过失啊。”15. D(不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应是“通过回忆与对比”)16. ①此句笔锋陡转,运用典故, 以何逊自比 ,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 。②“而今”和开篇“ 旧 时”相对,不仅有对往事的怀念,还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 。③“都忘 却、春风词笔”,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语调低回,哀婉 。 (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的酌情给分)17. (1)其文约 其辞微(2)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每空 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 不好 。①原句将表达的语意重心落在“壮阔雄奇”这个中心上,突出了诗句所体现出的边陲 大漠的特点,更利于表达诗句本身的壮阔雄奇的意境 。②原句“ 以极为简单的线条”说明了 该句诗描绘画面的方式,突出诗句的画面特征,即线条简单而有表现力,而改句没有体现这 一特征 。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回答“好”,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9. 安史之乱后诗人在滁州为官,他陷入了进仕和退隐的矛盾中,因此以水急舟横抒发顺其自然 的心态 。 (每句 1分,其他修改符合要求即可)20. 一些相对不适合大宗农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区,往往是杂粮的“黄金产区”。在一轮轮种植 结构调整中,杂粮的腾挪空间也很大 。 (每点 2分,其他修改符合要求即可)21. ①但在生产上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 ②许多杂粮在营养成分上优势突出 ③杂粮有望迎来 新的发展机遇(每处 2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22. C(原文是介词,借助一些事物达到某种目的, C项用法与此相同 。A项,动词,通行,穿过。 B项,动词,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 。D项,动词,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 核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