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2025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义乌市2025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调研卷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T 2.F 3.T 4.F 5.F 6.F 7.T 8.T
二、选择题
9.C 10.C 11.D 12.D 13.A 14.B 15.A 16.D 17.A 18.C 19.A 20.C
21.B 22.C 23.C 24.D 25.B 26.A 27.D 28.B
三、综合题
29.(10分)
(1)地势高(2分)
(2)锂含量低,开发困难;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气候干旱,淡水短缺;临近沙漠,生态环境脆弱;高寒缺氧,开发条件差等(4分)
(3)有利于缓解中国锂资源短缺的压力;有利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国与玻利维亚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等(4分)
30.(13分)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抗击日本侵略者(4分)
(2)五四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分)
(3)本题6分,采用分层评价,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1 观点与材料无关不得分, 围绕正确观点有简单论述或说明,但未联系材料中的史实 0-1分
水平2 围绕观点进行简单论述,能运用材料中的史实,但论述不充分或简单罗列,条理不清晰,逻辑欠严密。 2-3分
水平3 围绕观点分层展开论述,较充分运用材料中的史实,条理基本清楚,逻辑较严密 4-5分
水平4 紧扣观点多层次开展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6分
(说明:论述有新意或有深度,可加1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参考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凝聚人民的力量,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依靠人民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并最终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支持和倡导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综上,正是由于党始终凝聚人民的力量,将理论与人民实践紧密结合,才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31.(11分)
小军的行为显然是不对的。一方面,小军未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是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另一方面,小军没有践行遵纪守法道德要求,缺乏安全意识和对生命敬畏之心,没有做到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5分)
(2)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立法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公民,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生活,为推进我国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等。(6分,写出三点即可)
32.(18分)
(1)例: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差距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分)
(2)共同影响:促进了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友好往来。(2分)我国对外交往从陆路为主转为海陆兼备,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2分)
(3)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基层民主活力;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等。(6分)
(4)示例:善于创新的国家。历史与实践证明,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分,能综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2025年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调研卷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卷分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
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
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绘制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2.暑假期间去三峡旅游观光,会看到“地上河”的奇特景观。
3。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4.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6。“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这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在行使国家主席的外事权。
8.浙江通过“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文旅“金名片”,成为地方提升吸引力的新动
力,这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解。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读“阿拉伯半岛自然带分布图”,回答9一10题。
40e
50°
609
30°
石袖
亚热带常绿叶林带
20°
B知
热带沙漠排
阿我度海

热带草原带
第9一10题图
9.据图可知,阿拉伯半岛
A.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地处中低纬度、热带
C.与非洲隔红海相望
D.热带草原面积最辽阔
10.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水资源缺乏,自然与人文景观独特。下列说法与之匹配的是
A.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B.这里大部分人逐水草而居
C.乡村的民居墙厚窗小
D.节水农业已取代石油工业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杜会试题卷-1页(共8页)
近年来,“中国入境游”(“China Travel'”)备受关注。下图是外国游客选择的最热门
的中国部分城市及打卡理由,据此回答11一12题。
背山临水,是古老而
土质疏松,附
现代的首都。
近窑洞景观
独特。
自然条件复
杂,野生动物
毗邻港澳,是改革
资源丰富。
开放的前沿阵地。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热门城市都
A.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B,人口稀疏,旅游体验好
C.与多国接壤,外贸很便利
D.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12.从上述城市的打卡理由中,我们发现
①自然环境无优劣之分,不容改变
②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迥异
③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考古发现,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距今4000多年,
中原地区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成为引领文明新格局的核心,这表明中华文明
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②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③超大规模,世界领先
④独立发展,彼此隔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小历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注意到,“马”在汉朝的地位非常重要,于是收集到以下资料,
这些资料印证了
000000000000000000007
A.汉承秦制继续加强中央集权
汉高祖时期:天子不能钧驷,将相或乘牛车。
B.汉朝的国力从贫弱走向强盛
景帝后期: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
C.武帝时期西域归属中央管辖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墓前刻“马踏匈奴”像。
D.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曾说,明清两朝长期停滞,这时外部世界以
加速度的方式往前狂奔,中国却酣睡了五百年…”。据此回答15心16题。
15,下列对明清两朝长达五百多年的“长期停滞”的原因,归纳不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导致文学艺术停滞不前
B.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C.自然经济为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闭关锁国造成故步自封
16.明清时期欧美各国“以加速度的方式往前狂奔”,具体表现在
①编《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②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促进思想大解放
③开辟新航路,向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
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杜会试题卷-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