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5月高二阶段检测卷历 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大型墓地。该墓随葬的9鼎8簋8簠青铜礼器组合,象征了最高等级,即王的用鼎制度;23件铜编钟、20件石编磬和50件套琴瑟等器物保存完好,制作精美,极尽奢华。这反映了当时楚国A.具有称霸中原的实力 B.青铜冶炼水平居领先地位C.受到礼乐文明的影响 D.积极维护周天子统治权威2.据下表中两则史料可知,汉代史料 出处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汉书·地理志》(雷州)徐闻县,本汉旧县·····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 《大清一统志》A.对外政策比较开放 B.海路是中外交流主要通道C.地方制度有所变革 D.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控制3.汉魏之际,百姓购买物品时普遍使用粮食或纺织品支付,有时为了方便交易甚至会把布帛剪碎。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钱并推行之,但却收效甚微,竟有“犹以他物交易,钱略入人市”的情况出现。这些材料所示内容说明当时A.军阀混战连年不休B.商品经济严重凋敝C.农业经济急剧衰退D.民族隔阂不断加深4.明代是印刷业发展的高峰时期。据统计,明代藩(王)刻本达500种,内容沙经学、史举、文学、医学、数学等。藩刻被后世认为是官刻中质量最好的,如嘉靖年间秦藩刻的《史记集解素隐正义》、益藩刻的《论语集注》等。据此推断,明代藩刻A.有助于地方文教兴盛 B.旨在宣扬藩王权威C.显示出藩王政治素养 D.引导百姓关注时局5.清代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使成都人口迅速增长,各省迁移来的士商相继筹资建立起以地缘关系头号为纽带的会馆。士商通过会馆进行商业运作,还积极参与赈灾济贫、资助教育等地方事务。这说明清代A.地方商业的规范发展 B.士商积极参与地方治理C.商帮的政治地位提升 D.会馆成为商业管理机构6.洋务运动本是清政府力图自救的一场近代化运动,但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贪腐无孔不入,洋务人员利用难得的机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使得本就不多的洋务资本大加损耗,真正用于企业运营的资本相对减少。这说明A.官督商办形式的落后 B.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C.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D.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7.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清政府开设了一场恩科,名为甲辰恩科。其中一场会试试题为“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这可以用来说明清政府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利益 B.重视国际法的研究应用C.清末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D.全面接受西方教育理念8.1942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下表所示为冀鲁豫边区部分村庄经过选举后村长的阶级成分统计。这说明案例 当选村长人数 富农比例 中农比例 贫农比例胶东黄县 173人 8.4% 39% 50%鲁南费滕边岳明乡 51人 10% 50.7% 37.3%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减租减息运动持续深入进行C.乡村政权民主建设成效显著D.乡村政权组织形式愈加完善9.“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1956-1958年,洛阳水泥厂等4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88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A.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B.重工业比例畸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C.工业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10.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国商法处于失语状态。改革开放后,商事立法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直接推动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此后,为发展金融,国家还颁布保险法、票据法等。中国商法的发展A.适应了改革深化的需要 B.完善了依法治国的方略C.学习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11.图1所示《掷铁饼者》是约公元前450年的青铜雕塑,图2所示《抱鹅的小孩像》是约公元前200年的大理石人物雕塑,两者分别是古希腊两个不同时期大量同类作品的代表。从图1到图2雕塑对象的变化可知,古希腊雕塑艺术A.摆脱了宗教影响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C.日益走向世俗化 D.风格发生根本改变12.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厌恶一直是法国人对猫的主流态度,猫不像狗那样乐于取悦主人,这种与狗截然相反的独立性被视为猫天然不忠诚的罪证。18-19世纪,宠物猫逐渐被法国人接受,许多法国文人甚至为了夸赞猫而贬低狗。这折射出A.近代科学革命提升人们认知B.启蒙运动影响人们价值取向C.政治变革增强民族国家意识D.物质水平提高改变文人雅趣13.拿破仑战争期间,整个意大利半岛处于拿破仑一人统治之下。对此,梁启超评论道:“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废其小朝廷,锄其家族,将封建积弊,一廓而扫之。以法国民法之自由精神,施行于其地。于是意人心目中,始知有所谓自由、有所谓统一。”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拿破仑战争A.侵犯了意大利国家主权B.增强了欧洲地区法治意识C.推广了欧洲一体化思想D.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14.19世纪90年代,德国某染料厂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企业。焦油染料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酸碱和其他无机副产品的生产。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3/4出自德国。这A.表明德国成为“世界工厂”B.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C.得益于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D.推动了德国统一事业的实现15.1936年,苏联某工厂的工人大会悬挂标语:“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农民在私下抱怨:“集体农庄的粮仓堆满,我们的口袋却空空。”这最能说明,苏联模式A.造成经济结构失衡B.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延续高度集中模式D.优先发展工业建设16.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过程。当前,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教育、制造、金融、医疗、零售、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据此可知,人工智能技术A.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B.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C.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材料二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史记·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即使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做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王国维的研究对现代史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启示。(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洋务派兴办的洋务学堂,一般都开设体育课。天津水师学堂“学生入堂,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光绪政要》载:“盖自开堂以来,一日间中学西学文事武事,量晷分时,兼程并课。”学校的正式体育课,包括击剑、刺棍、木棒、哑铃、足球、跳栏、跳高等项,此外还有游泳、滑冰、木马、单双杠及爬山运动等。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小学每周三小时,中学二小时,高等学堂三小时。章程还对各级学堂体操课的内容、目的作了具体的说明。-摘编自崔乐泉《中国近代体育史话》等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政府明确规定学校“课程内容都以抗战为中心教材”,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与军事化相结合。“要求行动军事化-集会、解散迅速,在山野、田间随时随地可以上课······”“加强军事学习-如爬山、赛跑、掷手榴弹、射击、野战、刺击技术、防空防毒演习等。”边区学校尽管开办体育活动的条件较差,但都能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延安保小的象棋、跳棋、对角棋、老虎棋等棋子都是同学们从延河边捡来的石头、小圆球、石块磨成的。边区学校体育不是少数人垄断的选手体育,每个学生都有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人人参加体育活动,让体育在学校普遍化。-摘编自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材料三 1949年10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朱德指出:“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1979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学生坚持“三好”的方针,即正确处理好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中国体育正式合法地进入国际体坛。各级体委在大中城市推进建立由基层运动队(中小学)、普通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和优秀运动队层层衔接的青训体系,以激发中国体育发展活力。-摘编自张守冬、王朝军《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类迁徙与多元文化的形成紧密相关,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的迁徙情况(部分)。迁徙族群 时间范围 主要影响区域及文化影响印欧人 公元前2000-前1000年 欧洲,影响语言体系形成,如希腊语、拉丁语;印度,带来吠陀文化,形成种姓制度阿拉伯人 7-8世纪 中东、北非、伊比利亚半岛,传播伊斯兰教,促进文化融合,如《一千零一夜》欧洲人 15世纪末起 美洲,欧洲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北美洲形成独特音乐风格,中南美洲宗教文化融合华人 19世纪中叶起 东南亚、北美洲等,传播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影响商业文化,在北美洲形成唐人街文化-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某一族群的迁徙,拟定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世纪初,美国逐步加大对拉美的干涉,巴拿马因其地缘战略价值而受到美国的重视。1903年美国制造了巴拿马共和国的“独立”,并与之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赋予美国在巴拿马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面对美国霸占运河区的行径,巴拿马人民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为了保护拉美地区重要的商品和投资市场,维持对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国政府权衡利弊,于1977年9月7日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条约》。根据新条约,美国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占领,但同时条约以附件形式规定了美国有权使用武力保护运河中立,实际上以归还主权换取了对运河的永久控制。它仍体现了门罗主义,不过不再以大棒和金元为手段。正如美洲国家组织秘书奥尔菲拉所说:“美国以非传统的方式来使它和拉丁美洲的传统关系现代化。”但从1977年条约签订以来,美国并没有放松对运河及整个巴拿马的控制。-摘编自翟晓敏《美国为何归还巴拿马运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同意签订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订对巴拿马的影响。(6分)2025年5月高二阶段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A B D B C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C A D17.(1)史料类型: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一手史料;《史记》属于文献史料,二手史料。(2分)史料价值:甲骨:作为出土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史料,能够直观、真实地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内容;其内容可用于纠正传世文献中的错误,为商代历史研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商代历史的认识。(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史记》是前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记录与整理,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基础资料,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框架;但受时代局限、作者主观因素等影响,书中可能存在记载错误、遗漏等问题。(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启示:强调多重证据互证;注重原始史料价值;注意史料的选择和甄别;保持批判性思维;倡导跨学科研究,为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要有严谨的实证精神。(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向西方学习先进教育模式;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学堂就已开设体育课。(4分,答出两点即可)(2)特点:体育教学与军事化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体育活动形式多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普及度高。(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边区物资匮乏;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中国共产党教育政策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意义: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国体育正式合法进入国际体坛,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4分,答出两点即可)19.示例1:选取印欧人的迁徙(1分)论题: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欧亚文化的多元发展。(2分)阐释:公元前2000-前1000年,印欧人从东欧平原出发,向不同方向迁徙。在欧洲,他们的迁徙对语言体系的形成影响深远,希腊语、拉丁语等诸多欧洲语言皆源于印欧语系。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哲学的发展。例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通过希腊语得以广泛传播和传承,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奠基性作用。在文学方面,用拉丁语创作的诸多作品成为欧洲文学的经典。在印度,雅利安人作为印欧人的一支,带来了吠陀文化。吠陀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后,逐渐形成种姓制度,这一制度深刻塑造了印度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印度教的教义便与种姓制度紧密相连,影响着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8分)总之,印欧人的迁徙在欧洲和印度引发了深刻的文化变革,促进了欧亚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分)示例2:选取阿拉伯人的迁徙(1分)论题:阿拉伯人的迁徙促进了亚非欧文化的大融合。(2分)阐释:7-8世纪,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向中东、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迁徙。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人传播了伊斯兰教,与当地的波斯文化、犹太文化等深度交融。《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巨著便是文化融合的结晶,它汇集了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的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元文化的魅力;在建筑方面,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阿拉伯与波斯的特色。在北非,阿拉伯人的到来改变了当地的宗教信仰格局,伊斯兰教广泛传播,阿拉伯语也逐渐普及,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统一与发展。在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相互碰撞,科尔多瓦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典籍,其学术研究繁荣。(8分)总之,阿拉伯人的迁徙使得亚非欧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创造出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观,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1分)示例3:选取欧洲人的迁徙(1分)论题:近代欧洲人的迁徙促使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2分)阐释:15世纪末起,大量欧洲人迁徙至美洲。在北美,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使用的英语成为主要语言,传播了欧洲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同时,非洲黑奴被贩卖到北美地区,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元素,与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如爵士乐,它融合了非洲音乐的节奏、欧洲音乐的和声等特点。在中南美洲,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与印第安文化深度融合,并且在宗教方面,本土宗教信仰与天主教结合的现象出现了,如玛雅文化与天主教融合后,在宗教仪式和建筑风格上都有体现。在艺术领域,诞生了融合多种风格的建筑,如墨西哥的一些教堂建筑融合了西班牙巴洛克风格与印第安本土特色。(8分)总之,欧洲人的迁徙使美洲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地,极大地丰富了美洲的文化内涵。(1分)示例4:选取华人的迁徙(1分)论题:近现代华人的迁徙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融合。(2分)阐释:19世纪中叶起,华人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东南亚、北美等地迁徙。在东南亚,华人带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以及儒家文化等。华人积极参与当地的商业活动,对当地商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华人商业文化,如注重家族合作、诚信经营等理念。在文化方面,春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节日相互影响,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当地元素。在北美,华人在参与当地建设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形成了唐人街等独特文化区域。唐人街不仅是华人的聚居地,还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场所,如中华武术、书法绘画等在当地得到传播与发展,让当地居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8分)总之,华人的迁徙使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传播,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分)(“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0.(1)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巴拿马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运河主权的回归;有利于增强巴拿马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拿马与美国的关系;有益于巴拿马国际地位的提升;新条约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巴拿马在美巴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巴拿马的主权仍面临一定威胁。(6分,答出积极的两点给4分,答出消极的一点给2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