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肇东四中2024-2025下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体现了()①古代朴素的唯物论②“相生相胜”的理论③天人合一的思想④“无为而治”的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下列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黄宗羲D.朱熹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具有()A.连续性B.包容性C.多样性D.本土性4.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B.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谚文C.隋唐以后儒学成为朝鲜日本等国的官学D.奈良的法隆寺深受中国唐朝建筑风格影响5.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这可用于印证()A.中韩文化渊源相同B.儒学得到了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C.东亚文化圈已形成D.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6.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古巴比伦-最早驯化蚕、《汉谟拉比法典》B.古代日本文化-桑奇大塔、《源氏物语》C.玛雅文明-最早种植甘蔗、羽蛇神金字塔D.阿拉伯文化-克尔白神庙、“悬诗”7.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据此可知,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D.玛雅文字8.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下列出现在希腊古典时代的有()①塔西佗的《编年史》②米隆的《掷铁饼者》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④万神殿⑤亚里士多德的哲学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9.成书于中世纪的《列那狐的故事》,采用寓言故事诗的形式,用不同的动物来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阶级。故事中列那以机智与强壮凶猛的狮子、狼、狗熊等斗法,以它的狡黯愚弄狮王在内的所有动物。《列那狐的故事》()A.是中古时期西欧骑士文学的杰出代表B.反映了封建贵族阶层的道德和理想C.以讽刺笔法赋予作品强烈的浪漫色彩D.强调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才智和勇气10.新航路开辟前,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下列哪些成就属于印加人的文化?()①知道零的概念和创造出20进制②建造驿道和太阳庙③会使用麻醉剂和进行人体解剖④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⑤使用图画文字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④⑤11.阅读如表“印欧人的迁徙”,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原聚集地 迁徙过程黑海北岸印欧人 来到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大国黑海以东印欧人 分化为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黑海以西印欧人 公元前2000年初,入侵意大利;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A.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B.破坏了亚欧大陆文明的发展C.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D.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12.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开始了一千多年的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的匈奴也不断西迁。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失败B.生存压力C.气候变暖D.文化交流13.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1964年,美国维吉亚市竖起一块纪念碑,碑文上书;“华人先驱,功彰伟绩;开矿筑路,青史名垂。”该碑文可用于印证()A.现代中美民间学术交流的发展B.二战期间中美劳工的密切合作C.美国返还庚子赔款的积极作用D.近代华工对美国工业化的贡献15.如图反映的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折射出()A.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的主体B.欧洲殖民国家加紧了对美国的渗透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D.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16.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结合各族群实际需要,其决定采取以英语为主,以马来语、华语、印度语和泰米尔语为辅的语言政策。而到1966年新加坡将双语教育写入《教育报告》全民在掌握英语方便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掌握本民族语言。新加坡此举旨在()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助推国家工业化建设C.提高国家治理水平D.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17.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18.公元前3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曾多次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并击败罗马。经济上,帕提亚从事居间贸易;文化上,帕提亚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东汉的班超派遣使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时,曾到达帕提亚。据此可知()A.汉朝通过帕提亚与罗马建立了官方的联系B.在帕提亚的军事打击下罗马帝国走向衰亡C.帕提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D.亚历山大曾率领马其顿征服过帕提亚帝国19.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B.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C.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20.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21.如图所示的历史事件()A.建立起了广阔的殖民世界B.增强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C.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22.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也参与到战争中。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这表明,蒙古西征()A.引发了民族迁徙B.破坏了社会经济C.促进了技术交流D.加强了民族交融2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写道:一位秘鲁学者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混血人文化。这段材料描述了()A.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B.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C.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D.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24.18世纪绝大部分时期,整个欧洲大陆均由大大小小的封建君主统治,专制、服从、效忠、等级等观念构成了现实的社会政治法则。到了19世纪初,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这反映出()A.拿破仑战争对政治文化的重构B.启蒙运动开始影响政治秩序C.维也纳体系顺应了历史的潮流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欧洲认同2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着力创建本土文化D.新加坡、马来西亚完全照搬西方文化2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A.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财富的积累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27.18世纪建成的卢浮宫博物馆,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其艺术收藏品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也有拿破仑一世对外征战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据此可知,卢浮宫博物馆()A.被视作首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B.通过掠夺各国不断积累收藏品C.向公众全方位提供了多个领域知识D.具有文化传承和服务公众职能28.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该时期()①大学教育从此开始②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③社会矛盾因经济发展而消解④图书馆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29.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A.积极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承诺B.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C.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D.持续推进博物馆保护事业发展30.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遭遇说明()A.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罪魁祸首B.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要义是历史真实性C.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D.《世界遗产名录》能够较好的保护文物二、材料分析题(40分)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请回答: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16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材料二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关于中国茶叶的介绍,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到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茶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很长的时期里,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用中国瓷器饮用中国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些前所未有的财富,为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4分)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8分)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8分)肇东四中高二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D A C D D A D D C D B C D D D D C A A C C A A B D D B B C二、材料分析题(40分)1、相同:都通过战争 扩大帝国疆域;都对占领区造成 侵犯和破坏;都推动了本国(或地区)文明向外传播;均促进了区域文明联系的加强。(12分)不同:亚历山大远征 积极吸收占领区既有制度文化,拿破仑对外战争 着力摧毁占领区的落后制度文化。(4分)2、(1)特点:向中国周边国家播为主;中国茶文化与周边国家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土特色。 (4分)新文化: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4分)(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西方人对茶叶的需求;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8分)影响:茶叶的输入,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