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H+、2H2互为同位素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和互为同系物D.MgO的电子式: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A.通过足量的溶液 B.通过溴的溶液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过量 D.通过足量的酸性溶液3.下列球棍模型(黑球为C,白球为)所表示的分子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C D.4.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有关乙烯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是稍有气味的气体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聚合生成聚乙烯D.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理均是乙烯具有漂白作用5.聚乙烯塑料无毒,是用途最广泛的塑料之一、下列有关聚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属于纯净物 B.聚乙烯属于烯烃,可以燃烧C.聚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聚乙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6.如图装置可用于验证气体的某些化学性质,所得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气体 试剂 试管中现象 结论A 乙烯 溴水 溶液褪色 乙烯发生取代反应B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是CO2C Cl2 溶液 溶液变棕黄色 氧化性D SO2 溶液 溶液变浑浊 生成沉淀A.A B.B C.C D.D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基所含电子的数目为7NAB.标准状况下,46g NO2气体的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AD.1mol CH4与1mol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NA8.下列主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制造超音速飞机涡轮叶片的镍钴铼合金 B.制造耐高温轴承的碳化硅陶瓷C.制作航天服的合成纤维 D.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A.A B.B C.C D.D9.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式: B.NaCl的电子式:C.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D.K+的结构示意图:10.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它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下列对所用材料认识错误的是A.用于飞船外壳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用于防热结构件的高强纱主要是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用于太空服制作的特种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用于发动机的耐烧蚀树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11.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的形成过程:B.乙烯的结构简式:C.的结构式:D.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A.氯化钙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戊烷的分子式: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聚乙烯的结构简式:B.HCl的电子式:HCl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14.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光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反应Ⅰ中,太阳光照射催化剂,会激发表面产生电子(e-)和空穴(h+),其中空穴在反应Ⅱ中的作用是还原剂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D.新型储氢材料可与氢气结合,形成氢化物,解决氢气安全运输和储存问题二、解答题15.Ⅰ.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②的名称是 ,②中还要加入几粒碎瓷片,其作用是 。(2)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乙),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4)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是下列中的(将正确选项填入空格内):① ;② ;③ ;④ 。A.品红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6.如图所示,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在硬质玻璃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中石棉的作用是 ,碎瓷片的作用是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有机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4)假设石蜡油中的某种烃的化学式为,发生裂化(分解)反应生成辛烷和烃A,则烃A的化学式为 ;辛烷又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丁烷和烃B,则烃B化学式为 ;丁烷又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了乙烷和烃C,则烃C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17.某科学小组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有关信息如下表: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苯 不溶于水硝基苯 难溶于水浓硝酸 — 易溶于水浓硫酸 — 易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取烧杯,用浓硫酸与足量浓硝酸配制成混合酸(混酸),将混合酸小心地加入中。把苯加入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 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颗粒,静置片刻,弃去,最后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仪器的名称为 。(2)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3)简述配制混酸的方法: 。(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加热方式是 。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 。(5)将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填“上”或“下”)层。(6)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的目的: 。(7)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的产率是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8.以作催化剂,可用乙烯脱除烟气中并回收单质硫。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并检验产物中的,该小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已知:硫在20℃和50℃之间升华。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的作用是 (任写一点即可)。(2)装置b中有和一种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c用冷水浴的目的是 。(4)装置d中的溴水 (填“能”或“不能”)换成酸性溶液,理由是 。(5)证明产物中有的实验现象为:e中品红溶液 (填写对应选项字母,下同),f中澄清石灰水 。A.褪色 B.不褪色 C.变浑浊 D.不变浑浊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D C C C A C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A B D D1.D【详解】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故H、H+、2H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几种微粒,不是互为同位素,A错误;B.已知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即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C.为甲烷,和为乙烯,官能团不同即结构不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C而不是CH2,故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D.MgO为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为:,D正确;故答案为:D。2.B【详解】A.乙烷与乙烯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足量的溶液,不能乙烷与乙烯,也不能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不选A; B.乙烯与溴的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使溴的溶液褪色,乙烷和溴的溶液不反应,通过溴的溶液能鉴别乙烷和乙烯,同时能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故选B;C.通入氢气不能鉴别乙烷和乙烯,且能引入新的杂质,故不选C;D.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不选D;选B。3.D【详解】A.表示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不选;B.表示乙烯,没有同分异构体,故B不选;C.表示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不选;D.表示正丁烷,有同分异构体,为,是异丁烷,故D选;答案选D。4.D【详解】A.乙烯是碳原子数小于5的烃,常温常压下是稍有气味气体,故A正确;B.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C正确;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D。5.D【详解】A.由于分子式中n代表的聚合度不同,聚乙烯属于混合物,A错误;B.聚乙烯可以燃烧,但是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属于烯烃,B错误;C.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D.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D正确;故选D。6.C【详解】A.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项错误;B.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气体不一定是,B项错误;C.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说明氧化性:Cl2>FeCl3,C项正确;D.通入溶液中,酸性环境下,溶于水生成的被氧化为,生成的沉淀是,D项错误;故选C。7.C【详解】A.甲基-CH3中所含电子数为9,故1mol甲基所含电子的数目为9NA,A错误;B.46g 纯NO2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存在平衡2NO2N2O4,分子数小于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5mol,甲烷和乙烯分子中都含有4个氢原子,故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CH4和Cl2的反应不一定停留在一取代阶段,产物中也可能有CH2Cl2,CHCl3等,故1mol CH4与1mol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NA,D错误;故本题选C。8.C【详解】A.镍钴铼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B.碳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C.合成纤维是由有机高分子制成,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D.陶盆由陶土制成,属于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详解】A.为乙烯的结构简式,而不是结构式,A不正确;B.NaCl由Na+和Cl-构成,电子式为,B正确;C.甲烷呈正四面体结构,则空间填充模型为 ,C正确;D.K为1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则K+的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故选A。10.C【详解】A.用于飞船外壳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B.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B正确;C.特种橡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D.耐烧蚀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选C。11.A【详解】A.HCl是共价化合物,其形成过程为:,A错误;B.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B正确;C.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氢气,其结构式为:,C正确;D.钾是19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故选A。12.B【详解】A.氯化钙由Ca2+和Cl-构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电子式为,故A正确;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碳碳双键不能省略,故B错误;C.铝是13号元素,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形成铝离子,则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戊烷是含5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B。13.D【详解】A.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其链节为—CH2—CH2-,故A错误;B.HCl为共价化合物,则HCl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D.硫酸铁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硫酸铁溶于水电离出2个铁离子和3个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D。14.D【分析】反应Ⅰ是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反应Ⅰ是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A错误;B.光催化分解水时产生的空穴(h )具有强氧化性,电子(e )才是还原剂,故B错误;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2种氧化物,故C错误;D.氢气在一定条件下与储氢合金结合,生成金属氢化物,达到储存氢的目的,又方便运输,故D正确;故选D。15.(1) 蒸馏烧瓶 防止暴沸(2)(3)(4) A B A D【分析】甲中乙醇发生消去反应后生成乙烯,乙烯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实验确认生成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应该先使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后,然后使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再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详解】(1)根据装置图,装置②的名称是蒸馏烧瓶;②中还要加入几粒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2)实验室中用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制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乙),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装置①中盛品红溶液,用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②除去二氧化硫,再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③确定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净,最后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④检验乙烯的存在,①盛放品红溶液;②盛放氢氧化钠溶液;③盛放品红溶液;④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6.(1) 石蜡油的载体 催化剂(2)氧化反应(3)加成反应(4)【分析】由题意可知,碎瓷片作催化剂条件下石蜡油受热发生裂化反应生成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的烯烃。【详解】(1)由分析可知,碎瓷片作催化剂条件下石蜡油受热发生裂化反应,则实验中石棉的作用是作石蜡油的载体,碎瓷片的作用是作石蜡油裂化的催化剂,故答案为:石蜡油的载体;催化剂;(2)由分析可知,石蜡油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氧化反应;(3)由分析可知,石蜡油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加成反应;(4)烷烃受热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碳原子数目减少的烷烃和烯烃,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1mol十八烷发生裂化反应生成1mol分子式为的辛烷和1mol分子式为的辛烯,则A的分子式为;1mol辛烷发生裂化反应生成1mol分子式为的丁烷和1mol分子式为的丁烯,则B的分子式为;1mol丁烷发生裂化反应生成1mol分子式为的乙烷和1mol分子式为的乙烯,则C的分子式为,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17.(1)分液漏斗(2) +HNO3(浓) +H2O 取代反应(3)取一定量浓硝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水浴加热 粗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5)下(6)干燥分出产物(7)73.2%【分析】配制混合酸时,应先将浓硝酸倒入容器,再缓缓倒入浓硫酸,加入苯后,均匀混合,用50-60℃的水浴加热;为防止浓硝酸、苯及生成的硝基苯挥发,实验过程中需进行冷凝回流。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依次水洗、碱洗、水洗,再加入无水CaCl2干燥、过滤后进行蒸馏,以分离出硝基苯,据此回答;【详解】(1)由图示可知,图中B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50~60℃下进行反应,可制备硝基苯,化学方程式为+HNO3(浓) +H2O;(3)浓硫酸溶解于浓硝酸会释放大量的热,并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浓硝酸,如果将浓硝酸注入浓硫酸,可能会引起液滴飞溅,故采用浓硫酸稀释的方法配制混酸,即取一定量浓硝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反应过程中,有部分硝酸发生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混合液中,则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为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粗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5)由信息表可知,硝基苯密度大于水,故将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6)分出的产物中含硝基苯、苯以及少量的水,用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粗产品,除去H2O;(7)本实验中,理论上,15.60g苯完全转化为硝基苯的质量为,所得到的硝基苯(硝基苯的摩尔质量为123g/mol)的产率是。18.(1)调控气流速度、使和乙烯混合均匀、干燥气体(2)(3)冷凝S蒸汽,收集S(4) 不能 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成,对后面检验产物中的有干扰(5) B C【分析】乙烯和经浓硫酸干燥后,在装置b中以作催化剂,发生反应,c装置收集反应生成的S单质,d装置中溴水除去过量的乙烯和,e装置中品红溶液用于检验是否除尽,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产物中的CO2,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乙烯和通入装置a中,其作用是调控气流速度,使和乙烯混合均匀,干燥气体等。(2)以作催化剂,乙烯和反应生成S、、,其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b中有S生成,硫在20℃和50℃之间升华,从而形成S蒸汽,进入装置c中,采用冷水水浴,能冷凝S蒸汽,收集S。(4)将溴水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行,原因是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成,对后面检验产物中的有干扰。(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但是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干扰的检验,且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可通过观察装置e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来检验是否除尽。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