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高二诊断性调研监测语文试题2025.5注意事项: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地·量(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面法1近.分8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朱光潜首先注意到中国和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诗歌传统,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短小的抒情诗,而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则是长篇叙事诗。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抒情诗一直比较兴盛,而西方的叙事诗则相当繁荣。在《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一文中,他指出古希腊文学的发端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先导。这两部鸿篇巨制杂糅神话和历史传说而成,既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渊源,也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与此相异,中国最早的诗歌,如《诗经·国风》里的篇章,不仅内容十之八九是抒情诗,而且篇幅都比较短小。为什么中国最早出现的是抒情短诗而不是英雄史诗?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长篇叙事诗一直不发达?在朱光潜看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诗言志”思想,可说是历代诗人和诗论者的共同信条。这种偏重主观表茶现的诗歌思想在中国文人心田里生根发芽,使历代作诗者和论诗者在创作评论时,一般都把文学当作抒发自己观感和怀抱的器具,而不重视作品是否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客观对象。所以在中国诗话里,“风骨”“性灵”“高格”“才情”等种种强调主观志趣的论说比比皆是,而探讨如何模仿和刻画客观对象的论述则较为少见。这一注重主观表现的倾向,加上讲究“言外之意”和“韵外之旨”的含蓄风格,是长篇叙事诗为什么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抒情短诗在中国尤为兴盛的缘由所在。而西方之所以长篇叙事诗萌发甚早并绵延繁荣,则与西方文艺思想密切相关,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开始就强调“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受这种文艺思想的主宰,历代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罪ApP西方文艺家多追求细腻、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在于中国诗人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淡薄。朱光潜指出,长篇史诗不同于短小的抒情诗,抒情诗以一时间一地,点的主观情趣为主,描写人生的片段或一种感情,而史诗却同时从许多角色着眼,须写出整个人生或整个社会,甚至包括全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史诗的作者须有深广的眼界,才能在繁复多变的人生世相中析出条理线索来;同时又要有较深厚的情感和较长久的“坚持的努力”,才能战胜性情的疏懒和环境的阻碍,创造出完整伟大的作品。深广的观照常有赖于哲学,深厚的情感和坚持的努力常有赖于宗教,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国诗人所缺乏的。再加上中国儒家和道家推崇直观感悟、淡于理智分析的认识方式的影响,中国长篇叙事诗不发达和抒情短诗的兴盛,不是理所当然并势所必然的吗?(摘编自钱念孙《朱光潜对中西诗歌的比较》)材料二:自现代学术建立以来,受古典诗学“诗言志”观念的影响,学者们多认为中国诗歌长抒情而略叙事,归根结底都是“抒情传统”。应该说,中国人的确擅长抒情,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亦源远流长,但它并非唯一、独尊的传统。“言志”“缘情”固然是中国诗学的主流话语,但古典诗论中言及“叙事”“记事”的文献俯拾即是。即以“诗言志”而言,闻一多《歌与诗》考释出“志”有三义一记忆、记录、怀抱,并引《管子》“诗所以记物也”语,证明诗具有记载、记录事物的功能。这不仅重新诠释了“诗言志”的内涵,也奠定了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诗歌,很多表面看似与叙事无关,但诗人的情感并非凭空而起,而多“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就说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白居易继承了乐府的叙事传统,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具体到作品,中国诗歌不仅有大量的叙事诗,抒情诗中的“引”“序”也多为叙事文字。此外,类似《诗经·兼葭》、李商隐《锦瑟》这样纯粹的抒情诗,也都含藏着一个动人而凄婉的故事。西方很早就明确了诗歌与叙事之间的密切关系。亚里士多德《诗学》认为史与诗的区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叙述个别的事,诗所描述的事则带有普遍性。”这种论断为诗歌叙事奠定了强有力的合法性基础。显然,就诗歌能否叙事这一问题,中西方都予以了肯定的回答,只不过对于所叙之事的认识,西方似乎更显深刻,甚至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而中国诗歌所叙之事,大体为诗人亲历之事、民间逸事,宏大叙事略显不足,像《孔雀东南飞》、杜甫“三吏”“三别”等,无不如此。中西诗歌在叙事范式上也有着很大差异。中国诗歌多描述与作品相关的事境、事由、事脉、事态等,它注重截取事件的某个片段、细节、场景以叙述抒情,此可称为“感事”范式。按照“事”与“文”关系的亲疏远近,董乃斌教授又将“感事”分为“含事”“咏事”两类。所谓“含事”,是指事件只是作为一种遥远模糊的背景,或兴起某种情感的因素,它隐含于作品文本深层,表面只能看到某些影影绰绰的线索。所谓“咏事”,事件已显得比前者具体清晰,但它仍不是作品主要的叙述对象,诗人的注意力更在于借事咏叹。西方诗歌的叙事,主要是“述事”,即讲述一个有因有果、首尾相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指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