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违法行为的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温故知新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11.2 犯罪与刑罚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法治观念: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健全人格: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自学导航P96-991、刑法的内涵和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案例探究《唐山烧烤店打人主犯陈继志被判刑》(视频)思考:1.视频中提到的“依法判处”依据的是什么法律?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刑法(1)内涵: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定罪、量刑)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根本依据。刑法明确了罪与罚。【笔记】 1.刑法的内涵和作用?P96案例探究《唐山烧烤店打人主犯陈继志被判刑》思考:1.陈继志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犯罪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需要承担怎样的后果?犯罪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知识归纳【笔记】 ★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行为一:刘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王某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活动:对比分析上述行为,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并展示。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P97探究与分享1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P97探究与分享1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如何处理 15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多次强行向几名中学生索要财物,一年内共索得三千余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进行敲诈勒索,将构成敲诈勒索罪。所以林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的量刑规定: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而有所不同。如果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内涵: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刑事处罚知识讲解刑罚的内涵人民法院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注意】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属于刑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犯罪。知识讲解刑罚的类型P98只能独立适用既可附加适用,也可独立适用(1)内涵: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2)类型: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笔记】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P98知识归纳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主刑附加刑知识拓展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法律)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处罚方法)刑法——法律刑罚——处罚方法区别知识理解刑罚和刑法一样吗 如何区分?刑法规定犯罪结果刑罚案例分析假如你是目击者,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的你会选择管还是不管?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抢夺一位老奶奶的钱包。小明没有直接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而是一边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一边迅速跑到附近的商店,向店主借用电话报警。最终,在周围群众的协助和警察的努力下,歹徒被成功抓获,老奶奶的钱包也失而复得。1.保持冷静理智:小明没有冲动行事,而是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应对策略。2.借助他人力量:小明通过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借助周围群众的力量对歹徒形成威慑,让歹徒难以轻易逃脱,增加了制止犯罪行为的可能性。3.及时报警求助:小明迅速跑到附近商店借电话报警,及时向专业执法力量寻求帮助,为成功抓获歹徒提供了有力支持。4.采取灵活方式:小明没有直接与歹徒搏斗,而是采取了呼喊和报警等间接方式,应对犯罪行为。你知道哪些与违法犯罪份子作斗争的好方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知识拓展未成年人见义智为的原因心智尚未成熟体力不具优势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知识拓展知识归纳【笔记】 ★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P98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思维导图本课课堂小结犯罪与刑罚课堂小结1.刑法的内涵、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3.刑罚的内涵、类型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应承担 法律责任。A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B 触犯了刑法 刑事C 严重社会危害性 行政D 触犯了刑法 民事A课堂练习2.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D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钟某未经批准三次在野外山场布设陷阱捕猎野生动物,共捕获野猪三头。人民法院以被告人钟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针对这一案件,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其中,你认同的是( )①小秦:钟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小敏:被判处拘役说明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③小慧:拘役属于附加刑,只对违法人员有约束力④小善: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公民( )A.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B.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C.遇到侵害能够正当防卫D.依法制裁违法犯罪分子B5.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C. D.D拘役属于主刑课堂练习6.小清发现一诈骗团伙正在实施诈骗,于是他赶紧到隐蔽处悄悄报警,并详细地向公安机关提供案发地点及犯罪人员的特征,公安机关根据小清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这个诈骗团伙。由此看出,守护正义,青少年应该( )A.相信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B.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C.视而不见,赶紧离开案发地,避免引火烧身D.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课堂练习B司法机关的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2025春学11.2犯罪与刑罚BIN.pptx 视频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