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宁二中·2025年5月高三冲刺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考古学家在四川稻城皮洛发现了上百万平方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揭露出连续堆积的7个文化层。从简单的砍砸器到精致的手斧、手镐、薄刃斧(见下图),清晰呈现出“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西方传入)-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这可用于说明第三期(两面加工的小型工具及小尖状器、小石片石器)第二期(阿舍利技术体系)第一期(砾石石器、砍砸器、重型刮削器)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B.川西地区是文明起源中心区域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D.中国与域外文明可能存在交流2.西汉的饮食较先秦时期有明显变化,不仅贵族仕官之家能够烹牛宰羊,歌舞宴饮,一般中等人家也可以吃肉喝酒。时人聚众饮酒之风很盛,武帝时朝廷下令禁止“群饮”。西汉饮食的变化A.体现政府控制民众生活 B.是政府抑商政策的表现C.反映了农业的恢复发展 D.受到墨家节用思想影响3.宋初,中央政府在河北路设置缘边巡检司,巡检“不授行营部署之号”且领兵不过三五千人,但“军中事皆得便宜”,甚至可独立处置一州赋税。这些做法A.缓和了宋辽关系 B.提升了治国稳边的效率C.削弱了军队实力 D.凸显了军政合一的特点4.1332年湖广乡试考“黄河赋”,同科江浙乡试考“龙虎台(今北京市昌平区西部)赋”,1365年江浙乡试考“禹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南北文化水平的差异 B.政治统合力的延伸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D.经济政治重心分离5.1728年,清政府下令“民间不得擅用黄铜器皿,旧存者缴官给价”。1731年,清政府重申不许广东铁锅出口,“嗣后铁锅照废铁之例,一并严禁,毋论汉夷船,概不许货卖出洋”。清代前中期政府还严格管制硝磺、银矿、白土、砖灰、木材等原料的开采。这表明清代前中期A.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B.加强对战略物资的控制C.对外贸易仍处于出超地位 D.闭关自守政策范围扩大6.1867年,清政府出台《中国引水总章》,规定各港口的引水员应持有引航执照,无照不得执业;凡中国人及与中国缔结了通商条约之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投考,经考试合格者,由中国海关税务司发给执照。这一做法A.体现了科举选官考试的创新 B.引进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C.发展了中国近代轮船运输业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7.读下图,“英雄”一词的高频亮相表明1830-1930年“英雄”一词在当年文献中的频次变化趋势图A.民族意识的觉醒有明显的时代性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使命 D.政治人物担负民族振兴的时代重任8.1949年2月,毛泽东在《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电报中提出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这意味着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即将结束C.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 D.中共着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9.下图是中国1953-1957年储蓄存款余额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比例变化趋势图。据图可知,该时期国家A.通过储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B.基本建设中储蓄占比稳步增长C.对储蓄的调控力度逐渐减弱 D.借助储蓄积累支持工业化建设10.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由此可知,“健康中国战略”A.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 B.完善了免费医疗体系C.保证了民众卫生安全 D.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11.波斯帝国的建筑在继承了亚述、巴比伦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波斯高原山区多石的特点,并参考了埃及、希腊建筑皆以石构为主之例,大量使用石材,为西亚建筑增添异彩。这表明,波斯帝国A.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B.政治体制确立受多种因素影响C.继承发展了巴比伦的文化传统 D.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12.中古时期西欧大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的重要特征。有学者指出:“大学凭借教皇赋予的特权获得自治,却在司法和教学上逐渐依附教会权威:世俗君主支持大学独立,又试图将其纳入国家文化体系。”这反映出A.大学成为神学传播工具 B.社会转型存在多重阻力C.世俗教育得到全面普及 D.大学兴起推动学术自由13.18-19世纪,英国东北部煤产区垄断伦敦煤炭市场,高价将煤炭销往伦敦,东北煤矿业大发展,制盐业、玻璃制造业等日益萎缩。而西北部煤炭只能低价销往当地和运河沿岸,低煤价区逐渐孕育出以煤产区和运河为依托的工业区。英国的煤炭销售A.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推动工业地理格局的变化C.体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D.有助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扎格鲁尔等人在1918年底制定《民族要求宪章》,旨在“尽可能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同时面对大规模的反英武装起义,发出号召:“工人回到工厂去,农民回到田中去,学生回到学校去”。这反映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A.受到了甘地思想的影响 B.缺乏武装斗争作为支撑C.存在斗争策略上的分歧 D.利用宪法号召人民抗争15.1941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部发布第312号命令,对一些城镇面包、糖和糖果(注:面包/天;糖/月)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下表为部分给养定量标准。对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行业领域 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职员 工人和职员的家属军工、煤炭、石油、化工、黑色和有色冶金、机器制造 800克面包 800克糖 500克面包 600克糖 400克面包 400克糖其他工业部门 600克面包 600克糖 400克面包 600克糖 400克面包 400克糖A.购买证政策确保了民众生存权益 B.着眼于解决苏联面临的粮食危机C.计划经济助推了苏联工业化实现 D.适应了苏联卫国战争的现实需要16.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直至乌克兰领导人展现出“达成俄乌和平协议的诚意”。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千亿美元的援助。美国这一转变反映了A.美国国内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对乌援助费用B.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未达美国预期C.美国为推动俄乌和平进程做出的积极努力D.维护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战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特征之一的“民本”思想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历代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被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倡导、施行,其思想理念与内涵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杨艳秋《“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实践》材料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变革,基本上是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循环,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都是符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唐初,朝廷派往各道巡察的使者名称不一、如巡察使、按察使等。直到开元二十年,正式更名为采访处置使。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州县为十五道,每一道都有固定的治所。针对使官巡察时间短暂的问题,开元二十五年,“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三年一奏,永为常式”。-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汉朝为视角,说明古代民本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道制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古代中国地方行政体制“多次调整、变革”的主要因素。(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问题发生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让新四军西向河南发展,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而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于兵力不足又改为以东南为主。-摘编自黄志高《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四军华中抗战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新四军华中抗战的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789-1945年是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猛烈发展的阶段,由此引发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大规模扩展与冲突。这一阶段的欧洲民族主义发展以法国与德国的交锋为主线,这一时期欧洲民族主义大都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正是这样的特性最终将欧洲引入了灾难。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也因为民族主义自私的特性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其为本国民众获取那些公认的人权的积极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各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很难想象各种世界公认的公民权利观念会如此深入地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近现代欧洲民族主义思潮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参仿《宋稗类钞》体例编纂而成的大型笔记体类书。全书共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其时间线纵贯全清,上至顺治,下达宣统。内容极其广泛,军国大事、典章制度、民间习俗等几乎无所不有。清政权被推翻后,被专制统治压抑的民众思想得以纾解,社会上掀起一股清史研究的热潮。关于清朝宫廷秘闻的论争亦时有发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徐珂收集了大量的清史遗闻。徐珂秉持“著书穷愁,有闻必录”的著书理念,认为著书需要穷愁,不出户庭,也能从书籍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他将书籍中的要点记录下来,闲暇之时加以整理。此外,徐珂在《清稗类钞》序中提及,收集摘录报纸中的清人史料对编纂工作亦有裨益。-摘编自崔旋等《徐珂<清稗类钞》编纂考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稗类钞》的历史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徐珂的著述理念。(4分)南宁二中·2025年5月高三冲刺考历史 答案1-5:DCBBB 6-10: DABDA 11-15: ABBCD 16:D17、(1)意义: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实践和文化两个角度回答,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4分)贯彻: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建立常平仓制度;皇帝赐给高龄老人鸠杖。(4分)(2)内容:统一使官名称;固定道的治所;使官常态化。(4分)因素:国家治理的需要;中央集权的强弱;适应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需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18、(1)特点:敌情复杂;发展任务艰巨;以苏北为重点,作战方式灵活;作战方向多次调整。(6分)(2)意义: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活动;沉重打击了日伪政权的统治;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6分)19.【示例一】论题: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双重影响。阐述:1789-1945年,欧洲民族主义思潮迅猛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凭借这种情绪进行对外战争,虽传播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和征服,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战争灾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随着实力增强,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其强烈的民族扩张欲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而在二战中,纳粹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更是将种族主义推向极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给欧洲带来了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欧洲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也有着积极作用。在19世纪,意大利和德国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实现了国家统一。意大利通过一系列斗争,摆脱了外国的控制,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1871年德国统一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公民权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此外,民族主义思潮下各种观念的交锋,促进了公民权利观念在欧洲的传播和深入发展。不同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在碰撞中,使得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综上所述,欧洲民族主义思潮是一把双刃剑,其侵略性和扩张性带来了战争和灾难,但在民族国家建设和人权观念传播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示例二】论题:法国与德国交锋推动欧洲民族主义思潮演变。阐述:1789-1945年,法国与德国的交锋成为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关键脉络,极大地推动了其演变。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法国民族主义发展的新篇章。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激发了法国民众强烈的民族意识。拿破仑执政时期,为传播法国大革命成果以及满足自身扩张的野心,拿破仑率领法军四处征战,将法国民族主义以武力形式向欧洲其他地区扩散。这激起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德意志各邦国的强烈反抗,普鲁士等邦国在反法战争中,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德意志民族主义开始萌动。19世纪,随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统一的需求日益迫切。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以民族主义为旗帜,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尤其是普法战争,德国完成了统一。德国统一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主义发展迅速并逐渐走向极端,逐渐带有强烈的侵略性与扩张性。德国认为自身在国际秩序中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开始积极向外扩张,与法国在海外殖民地、欧洲大陆霸权等方面产生尖锐矛盾。20世纪初,这种矛盾成为诱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一战后,法国为削弱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这进一步激发了德国民族主义的复仇情绪。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宣扬极端民族主义,鼓吹种族优越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民族主义冲突达到顶峰。总之,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到普法战争后的民族主义发展与冲突,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时的极端对抗,法国与德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交锋不断推动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20、(1)历史贡献:内容全面,为研究清朝全方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素材;汇聚多元史料,有助于后世学者突破单一史料的局限,开展更立体的清史研究;民俗文化记录,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激发清史研究热度;启发后人拓宽史料搜集范围、创新史书编纂架构。(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2)评价:广取博采,有助于全面展现清朝社会的整体风貌;正史与野史并存,既增强了史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蕴含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实录与存疑结合,体现了一种较为客观和谨慎的著述态度;忽视实践、轻信书本,不利于历史研究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任答二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