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十课走近民法典
10.1认识民法典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民法典,深刻认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与自信。
2.道德修养:明白民法典蕴含的公平、诚信等价值理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培养道德品质。。
3.法治观念:清晰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内容、重要地位,树立法律至上观念,学会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民法典的认同感和敬畏感,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民法典,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民法典的地位、作用;
教学难点:民法典如何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民法典的地位、调整范围(内容) ?
1
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2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3
4
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目录
contents
法律在线-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结合视频思考:你对民法典有怎样的认识?
教材P83生活观察
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性质)
①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②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笔记】1.民法典的地位、调整范围(内容) P84
(1)地位:
(2)调整范围(内容):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探究与分享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这意味着,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经问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民法典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法律保障。
思考: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点拨: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
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①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民法典价值、作用、意义?
◎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①上述第七条规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第九条规定体现文明;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体现公正;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体现法治;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体现和谐。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探究与分享:教材P84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条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课堂笔记—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P84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治国理念)?
参考答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捡到他人财物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给失主。即使不构成犯罪,也应当履行返还义务,否则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探究与分享:教材P85
讨论:以下内容分别描述的是民法典的什么原则?
《民法典》第4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
《民法典》第5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
《民法典》第6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
《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信原则
《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典》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
环节4-践行民法典
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如:不得危害和扰乱国家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家庭关系,为了谋取暴利损害他人权益,违背伦理等
环节4-践行民法典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
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原则
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绿色原则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
诚信原则作为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
知识拓展:民法典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地位: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认识民法典
调整范围: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意义
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
课堂小结
1.小强发现很多网游平台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时间,并要求实名注册、人脸验证,于是他查找了相关法律。他能找到直接依据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
2.赵某借同事李某3万块钱,迟迟不还,李某无奈将赵某告上法庭。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规定,要求赵某将3万块钱返回李某,并支付一定利息。这说明民法典( )
A.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B.体现了对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C.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D.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C
3.民法典第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表明民法典( )
①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③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④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现实生活中因救人却成被告的事件时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有助于解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确立了( )的基本原则。
A.平等 B.自愿
C.公平 D.绿色
C
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心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③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如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5.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时代”正式开启。
材料二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成为“悬在城市上空之痛”。民法典细化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承担责任主体,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对高空抛物罪进行了明确规定。厘清责任边界,就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视他人随意高空抛物,必将受到严惩!
阅读材料,谈谈我国颁布《民法典》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