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复习课 考点一 燃烧与灭火 教材P135,练习与应用1题1.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纸火锅”——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菜,下方的酒精燃烧时纸火锅却不会燃烧。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2.[2024·乐山]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60℃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C.当温度为260℃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当温度升至500℃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3.[2024·云南节选]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 考点二 安全常识 教材P135,练习与应用2题4.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电线或电器起火时,要立即用水扑灭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D.高层建筑物起火时,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5.[2024·北京]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6.[2024·潍坊改编]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起火,用水浇灭B.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C.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通风 考点三 实验室制取气体 教材P155,单元测评5题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8.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号仪器②的名称是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①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气体,观察到 时才能收集。(3)写出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考点四 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9.为了验证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瓶内气压会减小B.步骤②中倒液体试管不应倾斜C.步骤③中溶液变为红色D.步骤④中反应方程式为H2CO3H2O+CO2↑10.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已省略)。焐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分解反应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考点五 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教材P156,单元测评7题11.我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增加碳吸收。(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都会释放 。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国在能源结构上应 (填“增大”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利用化学方法吸收CO2是实现“碳捕集”的方法之一。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集”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到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的转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中国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可以将CO2加压并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进行封存。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的原因是 。(2)实现碳中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节能减排,二是转化吸收。下列节能减排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A.开发使用绿色能源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C.提倡乘坐公交出行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3)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图1是C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化学式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图1①该反应前后共有 种氧化物;物质丁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②11tCO2的含碳量与 t甲醇的含碳量相等。③使用氢能源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请写出氢能源的优点: 、 。(4)图2所示五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是一种难溶的固体,B不稳定,很容易分解,C是一种固体单质,D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转化,反应条件已略去)。图2①物质B的化学式为 ,物质C的化学式为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Ⅰ(A→甲): 。步骤Ⅵ(甲→D): 。③将甲物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浑浊,溶液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注意不是降低着火点),满足其一即可。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例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1.[2024·成都]“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CO2,而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2.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步骤如下: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注射器中注入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氮气 正确的实验操作(可重复)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①参考答案第六单元复习课【回归教材】1.C 2.D 3.可燃物与充足的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5.B 6.D 7.B8.(1)长颈漏斗 (2)固体颜色由暗紫色变为黑色 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 (3)CaCO3+2HClCaCl2+H2O+C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集满 (5)CE 9.B10.D 11.(1)二氧化碳 减少 (2)CO2+Ca(OH)2CaCO3↓+H2O (3)3H2+CO2CH3OH+H2O 12.(1)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2)D (3)①2 1∶8 ②8 ③燃烧热值高(合理即可) 燃烧产物(水)无污染(合理即可)(4)①H2CO3 C ②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CO2↑+CaO)C+CO22CO ③减小【易错点专练】 1.B 2.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