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活板沈括活板,就是活字印刷。板,同“版”。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和本文的说明特色。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作品《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走近作者:毕 昇毕昇(?—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1.快速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字音字形:薄( )如钱唇 毕昇( )持就火炀( )之蜡和( )纸灰之类则字平如砥( )更( )互用之以纸帖( )之 为余群从( )所得木格贮( )之báohuòyánɡdǐɡēnɡzhù不若燔( )土用讫( )再……兼与药相粘( )fánqìzhānshēngcóngtiè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yíng)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ē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ī)、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之;药/稍镕(róng),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 /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cáng)。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大规模地同“以”做,应用板印的本子雕版印刷还是代指“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唐代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五代冯瀛王开始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版印书籍了。经典文献儒家经典《诗》《书》《礼》《易》 《春秋》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 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铜钱的边缘刻字模名词作状语,用火平民发明黏土使坚硬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用,拿覆盖模子靠近拿烘烤磨刀石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在铁模子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拿它靠近火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混合排字模排版同“熔”,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1.先设一铁板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5. 持就火炀之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版制作: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如果通“只”单,独算是很通常排完成准备(好了)交替、轮流完成如果只印三两本,不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做两块铁板, 这一块铁板在印刷,那一块铁板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成,第二块铁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印刷另自、另外印刷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 韵 为一 帖,木格 贮之。有 奇字 素 无备者,旋 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用来重复出现的字标记韵部做标签准备用木格生僻字平时立刻,马上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马上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字模储存不以木为 之 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 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用刻代活字.....的原因木头的纹理又拿烧完毕用火烤擦拭,掸去根本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拆版昇死,其印为余 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为...所:表被动句式。为:被我指堂兄弟及诸子侄珍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及诸子侄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1、通假字:板印书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若止印三二本:药稍镕2、词类活用:板印书籍: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熔:木格贮之:板,通“版”,用雕版已,通“以”止,通“只”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名词作状语,用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烧名词作状语,用木格镕,通“熔”3、一词多义:1、唐人尚未盛为之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又为活板4、每字为一印5、满铁范为一板6、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7、不以木为之者8、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做是发明刻作为,成为算是,认为是(加强语气)刻被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若止印三二本不若燔土①就②若靠近完成连词,如果介词,如,像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③以五代时始印五经每一字皆有数印④印介词,用用来印刷字模古今异义字( 古:平民 今:布做的衣服 )薄如钱唇( 古:边缘 今:嘴唇 )其上以松脂、蜡和松灰之类冒之( 古:覆盖 今:向外透 )殊不沾污( 古:根本 今:特殊 )有布衣毕昇整体感知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2、熟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整体感知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雕版印刷技术,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到了五代开始用雕版技术印刷“五经”,此后所有的典籍都是雕版印刷的:到了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术。2、熟读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第2段)按工作程序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功能效率及优势。第1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及其身份。第2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第3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第4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制 字 1.(活字原料) 胶泥2.(活字厚度)3.(与雕版不同之处)4.(活字如何成型)排 版 1.2.3.印 刷 1.2.3.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 持就火炀之5.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如平砥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从制字到印刷的程序一板印刷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制作先后 顺 序2、二、研读共品1.“活板印刷”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说说“活板印刷”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中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其原因是什么 4.找出文中介绍毕昇的文字,讨论:这个成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必须具备什么精神?1、“活板印刷”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活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印刷活:“两板更互”,统筹用板,提高效率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灵活拆版重复使用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比较说明方法作用题答题套路1.这句话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细化说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将XX比作XX)。2.写出了XX(对象)的特点(事件)\有力说明了(XX的观点)3.(套话)使说明文更生动、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等。2. 作者为了凸显活“板”的活,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点批注,并说说这一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2)字如平砥。。打比方,形象地写出了字模的厚度。(3)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作比较,通过比较指出木料的缺点,明确了不用木料而用胶泥的原因。(4)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举例子,介绍使用率比较高的字。列数字,准确说明了活版印刷快的特点。3.文中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其原因是什么 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4.找出文中介绍毕昇的文字,讨论:这个成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作为一介平民,没有地位,看到雕版印刷的不足,敢于革新,有创新精神;富有智慧,有工匠精神。“活”的印刷术,是他智慧的结晶。拓展延伸,学生分享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或者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鲁班(木匠鼻祖)李春(造桥匠师)蔡伦(造纸术发明者)黄道婆(纺织技术家)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总结:活板活印刷工作的程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写作特点(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2)按工作程序的先后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板:( ) 唐尚未盛为之:( )已:( ) 布衣:( )又为活板( )火烧令坚( )和纸灰:( )持就火炀之;( ) 第二板已具;( ) 更互用之:( ) 瞬息可就;( ) 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 奇字:( )旋刻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通“版”做,使用通“以”平民发明名作状语,用火混合靠近准备好交替,轮换完成用标签标出 标签 生僻字立刻,马上用火烤当堂训练:1.解释字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是/替;B.同“只”;C.可以/值得;D.如,像/你。3.文中第②段介绍了活版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4.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这样写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做铺垫。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A.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C.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列数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