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7西半球的大洲和地区(2大易混5大易错陷阱)(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7西半球的大洲和地区(2大易混5大易错陷阱)(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易错点07 西半球的大洲和地区
易错陷阱1 地理位置易混易错
【链接知识】
1.美洲和拉丁美洲的范围混淆:美洲指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拉丁美洲指的是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
2.南极地区与南极洲、北极地区与北冰洋的范围易混淆:北极地区并非北冰洋,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并非南极洲,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陷阱分析】
在地理概念中,美洲与拉丁美洲、北极地区与北冰洋、南极地区与南极洲的范围易混,要明确其准确界定,不然很容易陷入答题误区。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可通过绘制简易地图或列表对比的方式,清晰呈现各区域范围,强化记忆,避免因概念模糊而混淆出错。
易错陷阱2 地形特征易出错
【链接知识】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易出错: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分布。而受地形分布格局影响,中部温带大陆性面积较广。所以: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非常显著。
【陷阱分析】
答题时,常因忽视落基山脉的地形阻挡作用,误判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成因。同时,未充分理解中部地形开阔对气候的影响,难以解释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何广泛分布,从而掉进忽略地形与气候关联的陷阱。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先在脑海构建北美洲地形轮廓,牢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布。分析气候时,紧盯地形对气流走向的作用。像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就联想山脉阻挡;解释温带大陆性气候,考虑中部地形的开阔性,由此精准作答。
易错陷阱3 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易出错
【链接知识】
1.南北极地区气候对比易出错: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虽终年冰封,但与南极地区相比,降水多,风速小,严寒程度小。
2.冰原气候分布易错点:世界第一大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岛上80%以上的土地目前仍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3.误区:“白色沙漠”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白色沙漠”并非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而是降水少。
4.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易出错: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为实现对热带雨林的持续保护,应该有计划的开发和补种,建立保护区,逐步退耕还林,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陷阱分析】
解答这些地理问题,常因南北极气候细节记忆模糊、对冰原气候覆盖区域掌握不准、对 “白色沙漠” 理解偏差,以及雨林开发保护措施认知不足,忽略关键差异,陷入易错陷阱,导致答题失误。
【解题技巧】
面对这类题目,对比记忆南北极气候差异,牢记格陵兰岛冰原分布,理解 “白色沙漠” 真因,秉持开发与保护结合理念,就能避开易错点,准确答题。
易错陷阱4 河湖特征及其开发易出错
【链接知识】
巴西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易出错:巴西北部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却选择在巴拉那河上修建了水电站,原因是亚马孙河流经平原地形,水流平缓,落差小且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而巴拉那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陷阱分析】分析巴西水能资源开发时,易只关注河流流量,忽视地形、人口、经济因素。若未综合考量,就会误认亚马孙河是主要水电开发地,陷入出题人设置的片面思维陷阱。
【解题技巧】解题时,要全面考量河流开发条件,不能仅看流量。着重分析地形、人口经济分布,明确亚马孙河与巴拉那河差异,依据落差等关键因素,就能锁定正确答案。
易错陷阱5 主要产业易出错
【链接知识】
1.五大湖地区产业的发展: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休伦湖、伊利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称。五大湖附近工业发展较早,由于纬度高,气候冷湿,农业类型主要是乳畜业。
2.误区: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实际上,南极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南极大陆地下理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周围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陷阱分析】
在这两个知识点中,易忽视五大湖地区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联,错判南极资源状况。答题时若未综合考量,就会掉进混淆、误判的陷阱。
【解题技巧】
做此类题,可将五大湖产业与地理特征紧密相连,借气候冷湿、纬度高的特点,理解乳畜业成因。面对南极资源题,着重记忆其地下矿产、地上淡水、海洋生物等丰富资源,避免误判,精准输出答案。
易错陷阱6 人文特征易混淆
【链接知识】
拉丁美洲通行语言易出错: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中巴西说葡萄牙语。而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原著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陷阱分析】
答题时,易忽略语言分布与殖民历史的关联,记错巴西使用的语言,混淆拉丁美洲范围、原著居民等概念,从而掉进易错陷阱,导致答案出错。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先明确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由西、葡殖民统治推导出主流语言分布,着重记住巴西说葡萄牙语这一特殊点。同时,关联其原著居民、国家性质等知识,形成完整知识链,准确应对题目。
【易错训练1】南北美洲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
【例1】比较法是学习地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读北美洲和南美洲简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 )
A.北部是平原 B.东部是山地 C.南部是高原 D.西部是山地
2.图中①②两种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关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居民和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 B.北美洲居民以黑人为主
C.南美洲除巴西外都是发达国家 D.南美洲居民主要讲英语
【答案】1.D 2.C 3.A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南、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D正确;北美洲西部为落基山脉,南美洲西部为安第斯山脉,都属于科迪勒拉山系,排除ABC;故选D。
2.读图中可知,南、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海岸的气候类型称狭长地带分布的原因是西部由于受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只能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根据所学可知,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属于黄色人种,A正确;北美洲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为欧洲移民的后裔,B错误;南美洲没有发达国家 ,都是发展中国家,C错误;过去南美洲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南美洲的居民主要讲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D错误;故选A。
【变式训练】(24-25八年级山东滨州模拟)总有一些风景,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在这片大地上,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巍峨蔓延;有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读北美洲和南美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南、北美洲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两大洲都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 B.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C.两大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D.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北美洲地形的是( )
A.A B.B C.C D.D
3.下列地理描述,不符合南美洲的是( )
A.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B.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C.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巴西 D.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
【答案】1.D 2.D 3.D
【解析】1.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A正确。北美洲被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跨寒、温、热三带,B正确。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C正确。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而南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小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 ),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2.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脉(如落基山脉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等),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如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等)。选项D符合北美洲地形特征,选项A、B、C不符合北美洲地形特征。故选D。3.南美洲人种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A不符合题意。南美洲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全部是发展中国家,B不符合题意。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C不符合题意。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是南极洲,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D符合题意。故选D。
【易错训练2】南北极地区
【例2】读“极地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地区位于大西洋 B.②所在地区位于欧洲
C.③岛上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D.④海域的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答案】1.C 2.D
【解析】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此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从经度看,甲点位于乙点的东方;从纬度看,甲点位于乙点的南方;由此可知,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东南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①所在地区位于太平洋;②所在地区位于亚洲;③岛上的因纽特人是黄种人;④海域是北冰洋,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海洋鱼类等生物资源,这些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变式训练】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里可以开展大气科学、冰川学等学科的观测与研究,填补了我国在太平洋扇区观测的空白。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秦岭站位于图中(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南极秦岭站建立的意义有( )
①开发旅游资源②研究气候变化③加快资源开采④评估生态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建设者优先采用南极地区的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地热能 C.风能、太阳能 D.太阳能、生物能
【答案】1.D 2.D 3.C
【解析】1.材料中秦岭站的经纬度是(74°56'S,163°42'E),①和③纬度均小于74°56'S,排除AC;④地经度范围在150°E—180°之间,②地经度范围在60°E—90°E之间,B错误,D正确。故选D。
2.根据《南极条约》,南极只能进行科学研究目的,不能用于远洋捕捞作业、移民、开发资源等,所以南极秦岭站建立的目的是研究气候变化和评估生态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和加快资源开采是禁止的,②④对应的D正确,①和③所在的ABC错误。故选D。
3.南极地区气候终年烈风,风能丰富;南极秦岭站夏半年出现极昼现象,太阳能丰富,而且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C正确;南极地区要保护环境,不能建设核电站;南极地区冰川覆盖,流水少,水能、生物能缺乏,也不能利用地热资源。ABD错误。故选C。
(24-25七年级下·山东聊城·阶段练习)据美国媒体报道,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日”,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大陆。但它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节日之一,原住居民反对纪念。完成下面小题。
1.在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哥伦布与亚美利哥等航海家发现了一块全新的陆地,这块“新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南极大陆
2.下列关于美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洲指的是拉丁美洲南部地区 B.南美洲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C.拉丁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的美洲 D.美洲跨纬度大,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
3.反对纪念“哥伦布日”的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关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西西比河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B.格陵兰岛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C.东部有高大的山脉分布 D.五大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答案】1.C 2.B 3.B 4.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哥伦布与亚美利哥等航海家发现了一块全新的陆地,这块“新大陆”是美洲大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中美洲地区位于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大陆中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桥梁,位于拉丁美洲北部,A错误;由于不同人种之间的长期通婚,南美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B正确;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C错误;美洲跨纬度大,北美洲主要位于北温带,D错误,故选B。
3.美洲的原著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大西洋,A错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南极洲,B错误;北美洲东部主要为阿巴拉契亚山脉,高度相对较低,C错误;五大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D正确。故选D。
5.(24-25七年级下·湖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美洲王蝶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为躲避冬季严寒,数以亿计的王蝶每年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然而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
材料2: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示意图
(1)美洲由南美洲和北美洲组成,两大洲的分界线迁徙路线A是 。南美洲大部分位于 带,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南美洲的国家属于 。
(2)密西西比河与亚马孙河相比,流量较大的是 ,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两河流航运价值差异的原因 。
(3)到达墨西哥米却肯州的王蝶仍因寒潮大量死亡,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 巴拿马运河 热 发展中国家
(2) 亚马孙河 密西西比河
①密西西比河沿线人口、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②亚马孙河流域人口和城市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3)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来自北冰洋的严寒气流能长驱南下,造成低温天气,影响该地区。
【解析】(1)读图可知,A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南美洲大部分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大洲的国家经济比较落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
(2)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与亚马孙河相比,流量较大的是亚马孙河。两河相比较,航运价值较大的是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沿线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高;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和城市少,沿线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航运价值低。
(3)读图可知,北美洲山脉多为南北走向,西部为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分布着较为低缓的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带来大范围的寒冷天气,抵达墨西哥米却肯州,导致王蝶因寒潮大量死亡。
6.(24-25八年级下·广东肇庆·阶段练习)【聚焦极地科考彰显大国担当】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罗斯海新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从南极考察大国逐渐走向南极考察强国。读南极地区图及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1)请例举出南极的自然资源。
(2)我国南极科考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请简述选在这个时间段的原因。
(3)南极与北极同为极地地区,但是南极更冷甚至被称为“地球寒极”,为什么呢?
(4)为了保护极地环境,请你列举一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采取的文明低碳行为。
【答案】(1)淡水;煤炭;石油;天然气
(2)11-次年3月(大致符合即可)此时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可见度更高。
(3)①海陆因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南极为陆地,气温会更冷。②地势因素:南极海拔更高,气温更低。③冰雪因素:南极冰盖覆盖,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
(4)低碳出行,多乘坐共同交通,少坐私家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解析】(1)南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如磷虾等;潜在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巨大的淡水资源,如冰川等。
(2)我国南极科考一般在南半球夏季(约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进行。原因是此时气温较高、海冰范围相对缩小,交通更为便利,科考条件相对较好。
(3)南极比北极更冷,主要原因是:①海陆因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南极为陆地,气温会更冷,北极主要是海洋,海水具有一定的热量调节作用,相对气温较高。②地势因素:南极海拔更高,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南极气温更低。③冰雪因素:南极冰盖覆盖,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
(4)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很多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中学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能采取的文明低碳行为有: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减少电器不必要的待机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因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碳排放。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保护森林,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从而间接保护极地环境;倡导身边的人爱护环境,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共同为保护极地环境贡献力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易错点07 西半球的大洲和地区
易错陷阱1 地理位置易混易错
【链接知识】
1.美洲和拉丁美洲的范围混淆:美洲指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拉丁美洲指的是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
2.南极地区与南极洲、北极地区与北冰洋的范围易混淆:北极地区并非北冰洋,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并非南极洲,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陷阱分析】
在地理概念中,美洲与拉丁美洲、北极地区与北冰洋、南极地区与南极洲的范围易混,要明确其准确界定,不然很容易陷入答题误区。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可通过绘制简易地图或列表对比的方式,清晰呈现各区域范围,强化记忆,避免因概念模糊而混淆出错。
易错陷阱2 地形特征易出错
【链接知识】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易出错: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分布。而受地形分布格局影响,中部温带大陆性面积较广。所以: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非常显著。
【陷阱分析】
答题时,常因忽视落基山脉的地形阻挡作用,误判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成因。同时,未充分理解中部地形开阔对气候的影响,难以解释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何广泛分布,从而掉进忽略地形与气候关联的陷阱。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先在脑海构建北美洲地形轮廓,牢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布。分析气候时,紧盯地形对气流走向的作用。像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就联想山脉阻挡;解释温带大陆性气候,考虑中部地形的开阔性,由此精准作答。
易错陷阱3 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易出错
【链接知识】
1.南北极地区气候对比易出错: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虽终年冰封,但与南极地区相比,降水多,风速小,严寒程度小。
2.冰原气候分布易错点:世界第一大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岛上80%以上的土地目前仍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3.误区:“白色沙漠”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白色沙漠”并非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而是降水少。
4.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易出错: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为实现对热带雨林的持续保护,应该有计划的开发和补种,建立保护区,逐步退耕还林,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陷阱分析】
解答这些地理问题,常因南北极气候细节记忆模糊、对冰原气候覆盖区域掌握不准、对 “白色沙漠” 理解偏差,以及雨林开发保护措施认知不足,忽略关键差异,陷入易错陷阱,导致答题失误。
【解题技巧】
面对这类题目,对比记忆南北极气候差异,牢记格陵兰岛冰原分布,理解 “白色沙漠” 真因,秉持开发与保护结合理念,就能避开易错点,准确答题。
易错陷阱4 河湖特征及其开发易出错
【链接知识】
巴西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易出错:巴西北部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却选择在巴拉那河上修建了水电站,原因是亚马孙河流经平原地形,水流平缓,落差小且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而巴拉那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陷阱分析】分析巴西水能资源开发时,易只关注河流流量,忽视地形、人口、经济因素。若未综合考量,就会误认亚马孙河是主要水电开发地,陷入出题人设置的片面思维陷阱。
【解题技巧】解题时,要全面考量河流开发条件,不能仅看流量。着重分析地形、人口经济分布,明确亚马孙河与巴拉那河差异,依据落差等关键因素,就能锁定正确答案。
易错陷阱5 主要产业易出错
【链接知识】
1.五大湖地区产业的发展: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休伦湖、伊利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称。五大湖附近工业发展较早,由于纬度高,气候冷湿,农业类型主要是乳畜业。
2.误区: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实际上,南极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南极大陆地下理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周围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陷阱分析】
在这两个知识点中,易忽视五大湖地区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联,错判南极资源状况。答题时若未综合考量,就会掉进混淆、误判的陷阱。
【解题技巧】
做此类题,可将五大湖产业与地理特征紧密相连,借气候冷湿、纬度高的特点,理解乳畜业成因。面对南极资源题,着重记忆其地下矿产、地上淡水、海洋生物等丰富资源,避免误判,精准输出答案。
易错陷阱6 人文特征易混淆
【链接知识】
拉丁美洲通行语言易出错: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中巴西说葡萄牙语。而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原著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陷阱分析】
答题时,易忽略语言分布与殖民历史的关联,记错巴西使用的语言,混淆拉丁美洲范围、原著居民等概念,从而掉进易错陷阱,导致答案出错。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先明确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由西、葡殖民统治推导出主流语言分布,着重记住巴西说葡萄牙语这一特殊点。同时,关联其原著居民、国家性质等知识,形成完整知识链,准确应对题目。
【易错训练1】南北美洲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
【例1】比较法是学习地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读北美洲和南美洲简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 )
A.北部是平原 B.东部是山地 C.南部是高原 D.西部是山地
2.图中①②两种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关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居民和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 B.北美洲居民以黑人为主
C.南美洲除巴西外都是发达国家 D.南美洲居民主要讲英语
【变式训练】(24-25八年级山东滨州模拟)总有一些风景,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在这片大地上,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巍峨蔓延;有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读北美洲和南美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南、北美洲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两大洲都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 B.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C.两大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D.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北美洲地形的是( )
A.A B.B C.C D.D
3.下列地理描述,不符合南美洲的是( )
A.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B.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C.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巴西 D.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
【易错训练2】南北极地区
【例2】读“极地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地区位于大西洋 B.②所在地区位于欧洲
C.③岛上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D.④海域的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变式训练】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里可以开展大气科学、冰川学等学科的观测与研究,填补了我国在太平洋扇区观测的空白。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秦岭站位于图中(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南极秦岭站建立的意义有( )
①开发旅游资源②研究气候变化③加快资源开采④评估生态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建设者优先采用南极地区的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地热能 C.风能、太阳能 D.太阳能、生物能
(24-25七年级下·山东聊城·阶段练习)据美国媒体报道,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日”,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大陆。但它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节日之一,原住居民反对纪念。完成下面小题。
1.在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哥伦布与亚美利哥等航海家发现了一块全新的陆地,这块“新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南极大陆
2.下列关于美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洲指的是拉丁美洲南部地区 B.南美洲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C.拉丁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的美洲 D.美洲跨纬度大,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
3.反对纪念“哥伦布日”的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关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西西比河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B.格陵兰岛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C.东部有高大的山脉分布 D.五大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5.(24-25七年级下·湖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美洲王蝶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为躲避冬季严寒,数以亿计的王蝶每年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然而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
材料2: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示意图
(1)美洲由南美洲和北美洲组成,两大洲的分界线迁徙路线A是 。南美洲大部分位于 带,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南美洲的国家属于 。
(2)密西西比河与亚马孙河相比,流量较大的是 ,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两河流航运价值差异的原因 。
(3)到达墨西哥米却肯州的王蝶仍因寒潮大量死亡,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6.(24-25八年级下·广东肇庆·阶段练习)【聚焦极地科考彰显大国担当】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罗斯海新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从南极考察大国逐渐走向南极考察强国。读南极地区图及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1)请例举出南极的自然资源。
(2)我国南极科考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请简述选在这个时间段的原因。
(3)南极与北极同为极地地区,但是南极更冷甚至被称为“地球寒极”,为什么呢?
(4)为了保护极地环境,请你列举一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采取的文明低碳行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