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8绿色植物三大生理活动(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8绿色植物三大生理活动(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易错点08 绿色植物三大生理活动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易错训练2】蒸腾作用
【易错训练3】光合作用
【易错训练4】呼吸作用
04易错通关·练
)
(


作用 光

作用



液 二氧化
碳 贮


导 水
蒸气

脉 tan

yang
)
易错陷阱1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链接知识】1.叶片分为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
2.叶肉由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和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构成。
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陷阱分析】学生难以理解植物叶片结构层次是器官;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学生分辨困难。
【解题技巧】1.识记、绘制叶片结构图,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2.用所学知识分析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易错陷阱2 蒸腾作用
【链接知识】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意义:拉动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灼伤。
【陷阱分析】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吸收、运输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3.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还是可以进行的,但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题技巧】准确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明白蒸腾作用原理与植物的结构相关。
易错陷阱3 光合作用
【链接知识】1.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陷阱分析】1.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不是唯一器官,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储存了能量,但生物圈中的最终能量来源还是太阳能。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效地缓解了温室效应,而不是引起温室效应。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光合作用有关知识点,抓住易错点反复识记,并通过做题理解基础知识,强化分析实践题。
易错陷阱4 呼吸作用
【链接知识】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场所:主要是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3.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4.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来。
【陷阱分析】1.种子的萌发是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为种子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保存种子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即晒干、低温和密封。
2.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但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如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解题技巧】1.牢记呼吸作用知识点,并用知识点分析问题。
2.与光合作用比较记忆。
3.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
【易错训练1】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例1】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列对叶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的叶都是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的
B.表皮上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散发的门户
C.叶肉细胞内部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叶脉上有许多导管和筛管,它们属于保护组织
(
常见错因:
叶片结构、功能掌握不好,新旧知识结合不上。
避错攻略:
熟练掌握叶片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答案】D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A.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故A正确。
B.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故B正确。
C.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叶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C正确。
D.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故D错误。
故选D。
【变式1-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无论是叶的排列方式还是叶的形态结构都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适应。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枝条上的叶片呈镶嵌式排列,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
B.枝条上的叶片形态扁平、舒展,接受光照的表面积大
C.叶片结构①④中含较多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叶片结构⑤有两种管道,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答案】C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下表皮、⑤叶脉。
【详解】A.绿色植物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养活自己,叶镶嵌使茎上的叶片互不遮挡,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枝条上的叶片呈镶嵌式排列,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A正确。
B.叶片大多宽阔而扁平、舒展,吸收阳光的表面积大,B正确。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的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只有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C错误。
D.⑤叶脉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动输有机物,D正确。
故选C。
【变式1-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⑤和⑧表示气孔,是菠菜蒸腾失水的“门户”
C.⑦表示保卫细胞,它不含叶绿体
D.①和④表示表皮,是保护组织
【答案】C
【分析】图可知,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⑥表皮细胞,⑦保卫细胞,⑧气孔。
【详解】A.叶的叶肉由叶肉细胞构成,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在光照下合成叶绿素,所以②叶肉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
B.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⑤和⑧表示气孔,是菠菜蒸腾失水的“门户” ,故B正确。
C.⑦表示保卫细胞,它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 ①和④表示表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变式1-3】如图是生物小组利用长气球、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气孔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长气球模拟叶片的表皮细胞
B.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推动注射器,气孔张开,模拟保卫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C.气孔的开闭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图中所示状态
【答案】C
【分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
图中,长气球模拟保卫细胞,胶带模拟靠近气孔腔的细胞壁,注射器模拟导管。
【详解】A.表皮细胞成扁平状,保卫细胞呈半月形,由图可以看出,长气球粘贴胶带后其外侧呈半月形,因此长气球模拟保卫细胞,故A错误。
B.推注射器能使气球膨胀,气孔张开,此时真正植物叶片中的保卫细胞处于吸水状态,故B错误。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处于关闭状态时,二氧化碳进入叶片内的量减少,光合作用会减弱;气孔张开时光合作用会增强,所以,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正确。
D.夜幕降临时,叶片的大多数气孔缩小或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散失水分减少,图中气孔所示状态为打开,故D错误。
故选C。
【易错训练2】蒸腾作用
【例2】关于蒸腾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B.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帮助植物散热
C.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
D.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
常见错因: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
99%
,不是全部水分都散失了。
避错攻略:
识记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
【答案】D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呈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其意义有:促进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详解】A.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从而帮助植物散热,B正确。
C.白天,气孔张开,蒸腾作用比较旺盛;夜晚,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因此,蒸腾作用在白天和晚上都可以进行,C正确。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不是全部水分都散失了,D错误。
故选D。
【变式2-1】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中,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其“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故A错误。
B.水在b处是由导管从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故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故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参与生物圈水循环,故D正确。
故选A。
【变式2-2】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连接处均密封。将A、B两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A装置U形管中两端液面基本保持不变,B装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植物吸收水分和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拉力
B.导致两装置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B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大于A中植物
C.该实验说明了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D.想要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应选择装置A
【答案】D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原则是保持单一变量,即对照实验只有要研究的条件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详解】A.分析实验装置,A、B两组装置的区别在于B装置中的植物叶片被保留,而A装置中的植物叶片被去除了。由于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植物吸收水分和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是否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拉力。实验结果显示,B装置中由于叶片存在,蒸腾作用强烈,导致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说明水分正在被向上运输;而A装置中叶片被去除,蒸腾作用减弱或消失,U形管中液面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
B.导致两装置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确实是B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大于A中植物。由于B装置中的植物叶片能够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而A装置中的植物叶片被去除,蒸腾作用减弱,因此B装置中的蒸腾作用更强,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力更大,从而使得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B正确。
C.由于A、B两组装置的唯一区别在于叶片的存在与否,而实验结果也显示叶片存在时蒸腾作用更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正确。
D.如果想要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应该选择同时包含叶片和能够控制温度的装置。然而,在本题中,A装置和B装置都无法直接用于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因为它们的温度都没有被控制或测量。如果要进行这样的实验,需要设计额外的实验装置来控制温度,并比较不同温度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D错误。
故选D。
【变式2-3】如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将一株植物用塑料袋套住,在枝条下端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发现塑料袋内有水雾或水珠出现,说明植物进行(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主要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而不是水,不会使塑料袋内出现水雾或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虽然呼吸作用会产生水,但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的水不会以这种明显的水雾或水珠形式在塑料袋内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
C.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与塑料袋内出现水雾或水珠这一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在温暖、有阳光的环境下,植物蒸腾作用会加强,植物通过叶片等部位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遇到塑料袋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雾或水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易错训练3】光合作用
【例3】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
常见错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能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释放出的氧气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满足其它生物的需要
避错攻略:
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点,用光合作用公式解释此题。
)
【答案】C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制造有机物,据此答题。
【详解】A.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但这个过程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不是生物食物和氧气的主要来源,故A错误。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调节体温,但与食物和氧气的来源无关,故B错误。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能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释放出的氧气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满足其它生物的需要,故C正确。
D.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但这个过程不直接产生食物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3-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需要光作为能源
C.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氧气
D.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
B.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光合作用需要光作为能源,故B正确。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变式3-2】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在d点之前,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从图中可见当光照强度足够大时,曲线趋于平缓,光合作用不再“持续增强”而是趋于饱和,A错误。
B.在d点之前,虽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低,甚至低于其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净光合作用为负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实际上,在光照条件下,甲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只是产生的氧气量被呼吸作用消耗了,B错误。
C.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这时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体表达为:光合作用消耗总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见,在光照强度为零时,甲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图中e点时,甲乙两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相等。说明,f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比乙植物的更强,C错误。
D.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点位置会下移,D正确。
故选D。
【变式3-3】温室蔬菜、瓜果的种植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下列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措施,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提高夜间温室内的温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适时灌溉
D.适当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易错训练4】呼吸作用
【例4】下列农业措施中属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遇到涝害及时排水 B.农田适时翻土
C.贮藏种子前要晒干 D.春季早播并覆盖地膜
(
常见错因:
呼吸作用原理掌握不够好。
避错攻略:
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本题。
)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植物何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和水等。
【详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作物遇到洪灾时及时排水,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种植作物的农田适时松土,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种子在入仓贮藏前要晒干,可以减少种子中的含水量,抑制了粮食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C符合题意。
【变式4-1】将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置于温暖黑暗处12小时,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为(  )
A.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后保持不变 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降低后保持不变
C.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 D.二氧化碳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A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在黑暗环境中,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持续释放二氧化碳,导致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当瓶内的氧气被消耗殆尽或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的释放会趋于稳定,因此二氧化碳含量会持续升高后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4-2】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水稻种子晒干入库
B.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C.对玉米进行“中耕松土”
D.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详解】A.水稻种子晒干后,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因此水稻种子晒干入库,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低温能够抑制呼吸作用,把水果、蔬菜放进冰箱可以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保鲜,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适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C符合题意。
D.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4-3】下列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熟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B.呼吸作用只在植物体中进行
C.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只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答案】C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煮熟的种子由于高温已经破坏了其细胞内的酶和其他生物分子,导致细胞失去了活性,因此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发生在植物体中,也发生在动物体和其他生物体中,B错误。
C.呼吸作用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些能量被用来维持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物质运输、肌肉收缩等,C正确。
D.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的过程,它不受光照条件的限制。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光照还是黑暗,只要生物体细胞保持活性,呼吸作用就会持续进行,D错误。
故选C。
1.(2023·吉林·中考真题)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②④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质
C.③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⑤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答案】C
【分析】图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详解】A.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A错误。
BC.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各个器官,其细胞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③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制造、储存营养物质,B错误、C正确。
D.大多数陆生植物的⑤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故选C。
2.(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在移栽树苗时,下列哪种情况下成活率最高(  )
A.枝叶不做处理 阴天 无风 B.去掉部分枝叶 阴天 无风
C.枝叶不做处理 晴天 有风 D.去掉部分枝叶 晴天 有风
【答案】B
【分析】(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2)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带土移栽。移栽植物时,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②去掉部分枝条和叶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③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也是同样的道理。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树苗时选择阴天、无风时移栽并去掉部分枝叶,都可以降低树苗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树苗的成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员测定了大豆一昼夜氧气释放量,并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点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C.阴雨天时,c点会因光照不足而上移 D.cd段变化主要与二氧化碳摄入不足有关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A.a点为0时,无光照,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在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大豆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开始超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因此氧气释放量逐渐增多,B正确。
C.实际上,在阴雨天气时,由于光照不足,大豆的光合作用会减弱,导致氧气释放量减少,因此c点应该会下移,而不是上移,C错误。
D.在cd段,由于中午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因此,cd段氧气释放量的减少主要与二氧化碳摄入不足有关,D正确。
故选C。
4.(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生豆芽时,将干燥的黄豆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全部萌发成黄豆芽,在这一过程中,黄豆种子内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是( )
A.减少 B.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A
【分析】生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详解】黄豆是双子叶植物,养料主要储存在两片子叶里,黄豆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由子叶供给。
因此,黄豆在萌发成黄豆芽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黄豆体内的有机物,所以黄豆体内的有机物会逐渐减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中a和b代表两种物质,①和②表示绿色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B.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每个活细胞都可以进行①②过程
D.①利用的能量是光能,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
【答案】C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a二氧化碳,b氧气。
【详解】A.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中植物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A正确。
B.图中①表示的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即光合作用;而②表示的是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即呼吸作用,B正确。
C.绿色植物的每个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如叶肉细胞和幼茎的表皮细胞。并不是每个活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因此并不是每个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①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是太阳能,它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②呼吸作用则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生长和维持体温等,D正确。
故选C。
6.(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垄沟种植是指在农田中挖沟起垄,并在垄上种植农作物的耕种方式,如图一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种植马铃薯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产30%左右。垄沟种植为什么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呢?下面让我们结合图二进行分析(图中A、B、C表示植物体的三大生理活动)。
(1)垄和沟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风,可以为[ ] 作用提供充足的 。
(2)垄高而沟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 ,用于进行[ ] 作用,释放能量,供根生长所需。根部发达,能使植物体枝叶茂盛,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
(3)顺沟浇水,垄上作物的根会因向水生长而更加发达。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在[ ] 作用的拉力下运输到叶,不仅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还能使植株硬挺、 ,进一步增大受光面积。
(4)综上可见,垄沟种植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请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可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马铃薯体内 增多,产量提高。
【答案】
(1) C光合 二氧化碳
(2) 氧气 B呼吸
(3) A蒸腾 叶片舒展
(4)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有机物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图二中,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详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垄和沟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风,可以为C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2)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垄高而沟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用于进行B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A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水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还能使植株硬挺、叶片舒展,进一步增大受光面积。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表达式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马铃薯体内有机物增多,产量提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易错点08 绿色植物三大生理活动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易错训练2】蒸腾作用
【易错训练3】光合作用
【易错训练4】呼吸作用
04易错通关·练
)
(


作用 光

作用



液 二氧化
碳 贮


导 水
蒸气

脉 tan

yang
)
易错陷阱1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链接知识】1.叶片分为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
2.叶肉由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和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构成。
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陷阱分析】学生难以理解植物叶片结构层次是器官;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学生分辨困难。
【解题技巧】1.识记、绘制叶片结构图,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2.用所学知识分析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易错陷阱2 蒸腾作用
【链接知识】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意义:拉动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灼伤。
【陷阱分析】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吸收、运输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3.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还是可以进行的,但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题技巧】准确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明白蒸腾作用原理与植物的结构相关。
易错陷阱3 光合作用
【链接知识】1.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陷阱分析】1.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不是唯一器官,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储存了能量,但生物圈中的最终能量来源还是太阳能。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效地缓解了温室效应,而不是引起温室效应。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光合作用有关知识点,抓住易错点反复识记,并通过做题理解基础知识,强化分析实践题。
易错陷阱4 呼吸作用
【链接知识】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场所:主要是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3.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4.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来。
【陷阱分析】1.种子的萌发是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为种子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保存种子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即晒干、低温和密封。
2.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但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如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解题技巧】1.牢记呼吸作用知识点,并用知识点分析问题。
2.与光合作用比较记忆。
3.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
【易错训练1】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例1】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列对叶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的叶都是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的
B.表皮上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散发的门户
C.叶肉细胞内部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叶脉上有许多导管和筛管,它们属于保护组织
(
常见错因:
叶片结构、功能掌握不好,新旧知识结合不上。
避错攻略:
熟练掌握叶片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变式1-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无论是叶的排列方式还是叶的形态结构都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适应。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枝条上的叶片呈镶嵌式排列,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
B.枝条上的叶片形态扁平、舒展,接受光照的表面积大
C.叶片结构①④中含较多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叶片结构⑤有两种管道,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变式1-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⑤和⑧表示气孔,是菠菜蒸腾失水的“门户”
C.⑦表示保卫细胞,它不含叶绿体
D.①和④表示表皮,是保护组织
【变式1-3】如图是生物小组利用长气球、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气孔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长气球模拟叶片的表皮细胞
B.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推动注射器,气孔张开,模拟保卫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C.气孔的开闭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图中所示状态
【易错训练2】蒸腾作用
【例2】关于蒸腾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B.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帮助植物散热
C.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
D.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
常见错因: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
99%
,不是全部水分都散失了。
避错攻略:
识记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
【变式2-1】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中,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其“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变式2-2】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连接处均密封。将A、B两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A装置U形管中两端液面基本保持不变,B装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植物吸收水分和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拉力
B.导致两装置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B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大于A中植物
C.该实验说明了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D.想要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应选择装置A
【变式2-3】如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将一株植物用塑料袋套住,在枝条下端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发现塑料袋内有水雾或水珠出现,说明植物进行(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易错训练3】光合作用
【例3】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
常见错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能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释放出的氧气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满足其它生物的需要
避错攻略:
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点,用光合作用公式解释此题。
)
【变式3-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需要光作为能源
C.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氧气
D.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
【变式3-2】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在d点之前,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变式3-3】温室蔬菜、瓜果的种植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下列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措施,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提高夜间温室内的温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适时灌溉
D.适当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易错训练4】呼吸作用
【例4】下列农业措施中属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遇到涝害及时排水 B.农田适时翻土
C.贮藏种子前要晒干 D.春季早播并覆盖地膜
(
常见错因:
呼吸作用原理掌握不够好。
避错攻略:
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本题。
)
【变式4-1】将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置于温暖黑暗处12小时,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为(  )
A.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后保持不变 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降低后保持不变
C.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 D.二氧化碳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变式4-2】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水稻种子晒干入库
B.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C.对玉米进行“中耕松土”
D.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变式4-3】下列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熟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B.呼吸作用只在植物体中进行
C.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只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1.(2023·吉林·中考真题)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②④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质
C.③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⑤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2.(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在移栽树苗时,下列哪种情况下成活率最高(  )
A.枝叶不做处理 阴天 无风 B.去掉部分枝叶 阴天 无风
C.枝叶不做处理 晴天 有风 D.去掉部分枝叶 晴天 有风
3.(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员测定了大豆一昼夜氧气释放量,并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点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C.阴雨天时,c点会因光照不足而上移 D.cd段变化主要与二氧化碳摄入不足有关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A.a点为0时,无光照,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在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大豆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开始超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因此氧气释放量逐渐增多,B正确。
C.实际上,在阴雨天气时,由于光照不足,大豆的光合作用会减弱,导致氧气释放量减少,因此c点应该会下移,而不是上移,C错误。
D.在cd段,由于中午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因此,cd段氧气释放量的减少主要与二氧化碳摄入不足有关,D正确。
故选C。
4.(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生豆芽时,将干燥的黄豆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全部萌发成黄豆芽,在这一过程中,黄豆种子内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是( )
A.减少 B.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5.(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中a和b代表两种物质,①和②表示绿色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B.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每个活细胞都可以进行①②过程
D.①利用的能量是光能,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
6.(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垄沟种植是指在农田中挖沟起垄,并在垄上种植农作物的耕种方式,如图一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种植马铃薯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产30%左右。垄沟种植为什么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呢?下面让我们结合图二进行分析(图中A、B、C表示植物体的三大生理活动)。
(1)垄和沟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风,可以为[ ] 作用提供充足的 。
(2)垄高而沟低,既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又增大了土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这都可以使根得到充足的 ,用于进行[ ] 作用,释放能量,供根生长所需。根部发达,能使植物体枝叶茂盛,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
(3)顺沟浇水,垄上作物的根会因向水生长而更加发达。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在[ ] 作用的拉力下运输到叶,不仅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还能使植株硬挺、 ,进一步增大受光面积。
(4)综上可见,垄沟种植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请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可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使马铃薯体内 增多,产量提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