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1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1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易错点13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易错训练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易错训练3】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易错训练4】
激素调节
04易错通关·练
)
(









丸 激



)
易错陷阱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链接知识】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陷阱分析】1.概念混淆:神经系统中一些概念易混淆,如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2.功能错配:神经系统不同部分有各自特定功能,如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分别负责躯体运动、感觉、语言等功能,出题可能会故意将功能张冠李戴。
3.细节遗漏: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众多结构,如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和脑神经,其下又有多种分支,题目可能考查这些细节,若复习不全面易遗漏出错。
【解题技巧】1. 仔细审题: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是神经系统的整体组成、某部分功能,还是两者结合
等,抓住关键词,如“主要组成”“基本功能”“不包括”等,避免因粗心大意而答错。
2.构建知识框架:在脑海中构建神经系统的知识框架,从宏观到微观,清晰梳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这样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答题,也能防止遗漏要点。
3.排除干扰项:对于选择题,若遇到不确定选项,可先根据已知知识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提高答题准确率。
易错陷阱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链接知识】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反射的类型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吃杨梅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包括望梅止渴、谈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铃声一响,学生走进教室等。
5.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陷阱分析】1.应激性不等于反射,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应激性不一定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植物和低等的动物无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如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闭合,草履虫,避开盐水等都属于应激性。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混淆: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出题者可能会故意混淆两者的特点、形成机制或实例,例如将“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说成是非条件反射。
【解题技巧】牢记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加深记忆,这样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就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或描述是否正确。
2.对比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详细对比,从形成时间、刺激类型、神经中枢位
置、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在做题时,仔细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反射行为的特点,判断其属于哪种反
射类型。
易错陷阱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链接知识】1.眼: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巩膜是人的白眼球,虹膜是人的黑眼球,虹膜中央是瞳孔。在黑暗处瞳孔放大,在明亮处瞳孔变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由近到远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由远到近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视网膜内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光的气体可以形成物像。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物体成像的部位不等于视觉形成的部位,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而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3.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4.耳:耳廓收集声波,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内耳里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5.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听觉
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陷阱分析】1.物体成像的部位不等于视觉形成的部位,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而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2.听觉形成过程混乱:题目可能会在声波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及传导等环节设置错误,比如认为听觉是在耳蜗中形成,而忽略了听觉中枢的作用。
【解题技巧】1. 准确掌握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如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有聚光作用;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
折射光线等。其次,理解视觉形成的完整过程,从光线进入眼球到在视网膜上成像,再到神经冲动传导至
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对于涉及眼睛疾病的题目,要清楚近视、远视等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牢记耳的各部分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及功能。熟悉听觉形成的过程,即声波经外耳道传
到鼓膜,再经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
觉中枢形成听觉。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晕车与耳中前庭和半规管有关,这是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
易错陷阱4激素调节
【链接知识】
导管 分泌物 分泌物输送方式 举例
外分泌腺 无 汗液、消化液等 经导管排出 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 有 激素 经血液循环输送 胰岛、甲状腺等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用 分泌过少 分泌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陷阱分析】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时易被胃、小肠中的消化液消化而失去药效,因此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腺的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
3.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共同点是:身材矮小,但侏儒症患者智力正常,而呆小症患者的智力有缺陷。
【解题技巧】1.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涉及的激素及相关生理过程,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促进”“抑制”“分泌增加”“分泌减少”等。
2.分析图表:如果题目中有坐标图、柱状图等,要仔细分析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或柱状的变化趋势,从中获取激素含量变化、生理效应等信息。
3.建立模型:对于复杂的激素调节过程,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调节模型图来帮助理解,清晰地展示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路径。
【易错训练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例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末梢两部分构成
B.脑干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脊髓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的功能
D.大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
常见错因:
1.概念混淆:易将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部分混淆,或者分不清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概念。
2.功能理解不深:对神经系统各部分功能掌握不准确,如不清楚大脑不同区域的具体功能,或者混淆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与脑干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功能。
3.反射弧知识模糊:不熟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在分析反射相关问题时,容易出错,比如搞不清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避错攻略:
1.强化概念记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明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外包髓鞘形成,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形成。
2.深入理解功能: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神经系统各部分功能,如通过走平衡木体会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通过心跳、呼吸等生理现象理解脑干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功能。
3.掌握反射弧要点:牢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标注反射弧各部分,并且多做一些分析反射弧受损情况的练习题,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
)
【变式1-1】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神经元能够独立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神经元的突起包含①树突和③轴突两种类型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
【变式1-2】2024年亚洲体操锦标赛中,我国的秦心怡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她在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需要很强的平衡能力,人体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主要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1-3】(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人体内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易错训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例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 C.反射弧 D.神经冲动
(
常见错因:
1.反射概念理解错误:对反射的定义把握不准确,忽略反射需要有神经系统参与这一关键条件,将一些非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应也误认为是反射。
2.反射弧组成及功能不清:不清楚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比如混淆感受器和效应器的功能,或者不知道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整合作用。在判断反射弧某一环节受损时,无法准确分析出对反射的影响。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区分困难:不能正确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容易混淆两者的特点和形成机制。例如,把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当作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或者反之。
避错攻略:
1.精准掌握反射概念:明确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
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通过实例对比,如草履虫趋利避害的反应不是反射,因为草履虫没有神经
系统,而缩手反射是反射,来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2.牢记反射弧组成及功能:绘制反射弧的模式图,标注各部分结构,并结合具体反射实例,如膝跳
反射,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过程中的作用。多做一些关于反射弧受损分析的题目,强化对反射
弧功能的理解。
3.清晰辨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对比两者的特点,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
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食物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而看
到食物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来加深对两者的区分。
)
【变式2-1】冬天人们开门时遇到静电时的缩手反射。如图为该反射活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感觉到疼,再缩手
B.该过程中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②
C.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为e→d→c→b→a
D.若d受损,则遇到静电时不会缩手有感觉
【变式2-2】若用麻醉剂阻断某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上的传入神经某一个位点后,用橡皮锤轻敲此人膝盖下方的韧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感觉,能完成膝跳反射
B.无感觉,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C.无感觉,能完成膝跳反射
D.有感觉,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变式2-3】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易错训练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例3】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等的折射,在[7]上形成物像
B.近视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佩戴凸透镜矫正
C.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D.结构[10]是听觉感受器,收到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
常见错因:
1.常见错因:容易混淆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如把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光作用混淆;对视觉形成过程理解不透彻,不清楚视网膜成像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的区别;忽视眼睛调节的动态过程,如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瞳孔的变化以及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
2.混淆耳的各部分结构在听觉形成中的作用,如搞不清鼓膜、听小骨和耳蜗的功能差异;对听觉形成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记忆模糊;忽略耳除了听觉功能外,还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在相关题目中容易漏答或答错。
避错攻略:
1.制作眼球结构及功能的表格,对比记忆各结构的特点和作用。通过画图或动画演示,清晰掌
握视觉形成的全过程,明确视网膜是成像部位,而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结合生活实际,如进出电影院时
眼睛的适应过程,理解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机制。
2.
利用模型或图片,直观地认识耳的结构,按照声波传导顺序,依次分析各结构的作用。绘制听觉形成过
程的流程图,强化对神经冲动传导路径的记忆。了解晕车、晕船与耳中前庭和半规管的关系,全面掌握耳
的功能。
)
【变式3-1】耳鸣是常见的耳科疾病。患者会持续听到异响,严重干扰正常生活。能够听到脉搏或关节活动等声音的称为生理性耳鸣,由于声波传导障碍引起的称为传导性耳鸣,由于耳蜗的感音结构及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引起的称为神经性耳鸣。以下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郭损伤 B.听小骨损伤
C.脑部肿瘤 D.鼓膜穿孔
【变式3-2】手机蓝光是一种可见光,它的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穿透眼球直达眼球内部的感光部位(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神经
【变式3-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未经过的图中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易错训练4】激素调节
【例4】下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经导管排入到血液中
B.②为甲状腺,若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引起它的肿大
C.④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大,但作用很小
(
常见错因:
1.概念理解不准确:对激素的本质、作用特点、分泌调节机制等概念模糊。
2.实验分析能力不足:对于涉及激素调节的实验题,不能正确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
例如,在探究某种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中,无法准确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
理。
避错攻略:
1.强化概念学习: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准确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特点及调节机制。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加深记忆。
2.加强实验训练: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分析实验目的、变量和结果。多做一些经
典的实验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
【变式4-1】胰岛与唾液腺相比,重要区别主要体现在(  )
①没有导管;②有导管;③分泌激素;④分泌物由导管排出;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变式4-2】下图为某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70~180毫克/100毫升
B.bc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C.cd段下降是因为甲状腺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D.c点血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该人患糖尿病
【变式4-3】人体内的激素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下对应合理的是( )
A.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甲亢---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1.(2024·西藏·中考真题)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
B.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眼睛受到强光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脑干,反射性地引起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下列词语中包含的反射活动,与该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画饼充饥 B.闻鸡起舞
C.谈虎色变 D.入口生津
3.(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为做眼保健操时的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③
B.在大脑皮层⑤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⑥的调节
D.结构⑦控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
4.(2023·重庆·中考真题)小红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B.该反射兴奋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若④受到损伤,缩手反射仍能完成
5.(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娟同学突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请结合图分析上述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主要与⑤的调节有关
B.②和③对闪电传来的光线都具有折射作用
C.电闪雷鸣引起的视觉和听觉都在④处形成
D.对闪电光线敏感的细胞在①,而对雷声敏感的感觉细胞在⑦
6.(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某生物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注射器等器材(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进行了图一所示“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跨学科实践活动;图二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可以模拟人体眼球成像原理,其中可变焦的水透镜模拟的是图二眼球结构中的[ ] ,注射器模拟的是图二眼球结构中的[ ] 。
(2)模拟远眺过程时,“F光源”适当左移,此时光屏上的物像变模糊,应调节注射器使水透镜曲度变 ,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果不改变水透镜的曲度,可在“F光源”与水透镜之间安装 镜进行调节。
(3)同学看着光屏上的物像,伸手推拉注射器,通过调节水透镜的曲度得到了清晰的物像,这种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可用图二中的结构表示,若d处受损,能否正常完成推拉动作? 。
(4)同学能有意识地推拉注射器,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 ] 控制的,神经中枢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 汇集而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易错点13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易错训练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易错训练3】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易错训练4】
激素调节
04易错通关·练
)
(









丸 激



)
易错陷阱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链接知识】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陷阱分析】1.概念混淆:神经系统中一些概念易混淆,如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2.功能错配:神经系统不同部分有各自特定功能,如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分别负责躯体运动、感觉、语言等功能,出题可能会故意将功能张冠李戴。
3.细节遗漏: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众多结构,如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和脑神经,其下又有多种分支,题目可能考查这些细节,若复习不全面易遗漏出错。
【解题技巧】1. 仔细审题: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是神经系统的整体组成、某部分功能,还是两者结合
等,抓住关键词,如“主要组成”“基本功能”“不包括”等,避免因粗心大意而答错。
2.构建知识框架:在脑海中构建神经系统的知识框架,从宏观到微观,清晰梳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这样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答题,也能防止遗漏要点。
3.排除干扰项:对于选择题,若遇到不确定选项,可先根据已知知识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提高答题准确率。
易错陷阱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链接知识】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反射的类型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吃杨梅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包括望梅止渴、谈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铃声一响,学生走进教室等。
5.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陷阱分析】1.应激性不等于反射,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应激性不一定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植物和低等的动物无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如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闭合,草履虫,避开盐水等都属于应激性。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混淆: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出题者可能会故意混淆两者的特点、形成机制或实例,例如将“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说成是非条件反射。
【解题技巧】牢记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加深记忆,这样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就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或描述是否正确。
2.对比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详细对比,从形成时间、刺激类型、神经中枢位
置、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在做题时,仔细分析题目中描述的反射行为的特点,判断其属于哪种反
射类型。
易错陷阱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链接知识】1.眼: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巩膜是人的白眼球,虹膜是人的黑眼球,虹膜中央是瞳孔。在黑暗处瞳孔放大,在明亮处瞳孔变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由近到远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由远到近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视网膜内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光的气体可以形成物像。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物体成像的部位不等于视觉形成的部位,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而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3.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4.耳:耳廓收集声波,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内耳里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5.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听觉
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陷阱分析】1.物体成像的部位不等于视觉形成的部位,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而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2.听觉形成过程混乱:题目可能会在声波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及传导等环节设置错误,比如认为听觉是在耳蜗中形成,而忽略了听觉中枢的作用。
【解题技巧】1. 准确掌握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如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有聚光作用;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
折射光线等。其次,理解视觉形成的完整过程,从光线进入眼球到在视网膜上成像,再到神经冲动传导至
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对于涉及眼睛疾病的题目,要清楚近视、远视等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牢记耳的各部分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及功能。熟悉听觉形成的过程,即声波经外耳道传
到鼓膜,再经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
觉中枢形成听觉。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晕车与耳中前庭和半规管有关,这是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
易错陷阱4激素调节
【链接知识】
导管 分泌物 分泌物输送方式 举例
外分泌腺 无 汗液、消化液等 经导管排出 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 有 激素 经血液循环输送 胰岛、甲状腺等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用 分泌过少 分泌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陷阱分析】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时易被胃、小肠中的消化液消化而失去药效,因此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腺的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
3.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共同点是:身材矮小,但侏儒症患者智力正常,而呆小症患者的智力有缺陷。
【解题技巧】1.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涉及的激素及相关生理过程,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促进”“抑制”“分泌增加”“分泌减少”等。
2.分析图表:如果题目中有坐标图、柱状图等,要仔细分析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或柱状的变化趋势,从中获取激素含量变化、生理效应等信息。
3.建立模型:对于复杂的激素调节过程,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调节模型图来帮助理解,清晰地展示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路径。
【易错训练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例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末梢两部分构成
B.脑干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脊髓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的功能
D.大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
常见错因:
1.概念混淆:易将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部分混淆,或者分不清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概念。
2.功能理解不深:对神经系统各部分功能掌握不准确,如不清楚大脑不同区域的具体功能,或者混淆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与脑干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功能。
3.反射弧知识模糊:不熟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在分析反射相关问题时,容易出错,比如搞不清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避错攻略:
1.强化概念记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明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外包髓鞘形成,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形成。
2.深入理解功能: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神经系统各部分功能,如通过走平衡木体会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通过心跳、呼吸等生理现象理解脑干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功能。
3.掌握反射弧要点:牢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标注反射弧各部分,并且多做一些分析反射弧受损情况的练习题,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
)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A错误。
B.脑干虽然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中枢,负责调节许多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等,但它并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负责处理复杂的认知、情感和运动等功能,B错误。
C.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低级反射的中枢(如膝跳反射),又负责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传导到大脑,同时也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身体各部分。因此,脊髓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的功能,C正确。
D.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D错误。
故选C。
【变式1-1】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神经元能够独立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神经元的突起包含①树突和③轴突两种类型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
【答案】A
【分析】 题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核,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可见,最基本的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一个神经元只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无法独立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
B.神经元能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并对刺激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C.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神经元的突起分为①树突和③轴突,树突一般短且分支多,轴突一般长且分支少,C正确。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A。
【变式1-2】2024年亚洲体操锦标赛中,我国的秦心怡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她在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需要很强的平衡能力,人体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主要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A.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各种信息、产生意识和控制行为。虽然大脑对运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它不是专门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平衡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结构。它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输入,并协调肌肉的运动以保持平衡。当我们在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时,小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我们能够稳定地完成这些动作而不失去平衡,B符合题意。
C.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含许多重要的生命维持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虽然脑干对身体的整体功能至关重要,但它不是专门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平衡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和周围神经之间的信息。它参与运动的调控,但同样不是专门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平衡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3】(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人体内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D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膝跳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反射活动,其感受器位于膝盖下方肌腱内;该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的产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大腿上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小腿跳起的动作;因此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易错训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例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 C.反射弧 D.神经冲动
(
常见错因:
1.反射概念理解错误:对反射的定义把握不准确,忽略反射需要有神经系统参与这一关键条件,将一些非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应也误认为是反射。
2.反射弧组成及功能不清:不清楚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比如混淆感受器和效应器的功能,或者不知道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整合作用。在判断反射弧某一环节受损时,无法准确分析出对反射的影响。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区分困难:不能正确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容易混淆两者的特点和形成机制。例如,把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当作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或者反之。
避错攻略:
1.精准掌握反射概念:明确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
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通过实例对比,如草履虫趋利避害的反应不是反射,因为草履虫没有神经
系统,而缩手反射是反射,来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2.牢记反射弧组成及功能:绘制反射弧的模式图,标注各部分结构,并结合具体反射实例,如膝跳
反射,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过程中的作用。多做一些关于反射弧受损分析的题目,强化对反射
弧功能的理解。
3.清晰辨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对比两者的特点,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
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食物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而看
到食物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来加深对两者的区分。
)
【答案】B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反射的完成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详解】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受到刺激能够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兴奋),但它不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射是指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它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时,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经过整合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动,故B符合题意。
C.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反射都不能完成。虽然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
D.神经元受到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等传递信息的方式,不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1】冬天人们开门时遇到静电时的缩手反射。如图为该反射活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感觉到疼,再缩手
B.该过程中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②
C.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为e→d→c→b→a
D.若d受损,则遇到静电时不会缩手有感觉
【答案】D
【分析】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①大脑,②小脑。
【详解】A.在缩手反射中,由于脊髓(即图中的c神经中枢)具有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缩手动作通常会比大脑(即图中的①)接收到信号并产生痛觉要快,A错误。
B.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实际上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小脑(即图中的②)。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与痛觉无关,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从a感受器开始,经过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最后到达e效应器,因此图中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a→b→c→d→e,C错误。
D.若传出神经d受损,则神经中枢c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e,因此遇到静电时不会缩手。但是,由于传入神经b和神经中枢c仍然完好,兴奋仍然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D正确。
故选D。
【变式2-2】若用麻醉剂阻断某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上的传入神经某一个位点后,用橡皮锤轻敲此人膝盖下方的韧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感觉,能完成膝跳反射
B.无感觉,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C.无感觉,能完成膝跳反射
D.有感觉,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答案】B
【分析】(1)膝跳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反射活动,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之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构成,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
(2)膝跳反射是典型的脊髓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任何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受损,都将影响反射的完成。
【详解】膝跳反射的机制是这样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方的韧带)感受到敲击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这个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大腿上的肌肉),引起小腿突然抬起的反应。如果传入神经被麻醉剂阻断,那么整个反射弧的传递路径就被中断,膝跳反射无法完成。同时,由于传入神经的阻断,此人也可能不会感觉到敲击的疼痛或其他感觉。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3】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A.感受器是神经系统中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部位。在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最前端,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如触觉、温度、光等,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即神经冲动,A符合题意。
B.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B不符合题意。
C.神经中枢是反射弧中的处理中心,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和处理,然后发出相应的指令,C不符合题意。
D.传出神经则负责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终端部分,它根据传来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易错训练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例3】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等的折射,在[7]上形成物像
B.近视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佩戴凸透镜矫正
C.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D.结构[10]是听觉感受器,收到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
常见错因:
1.常见错因:容易混淆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如把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光作用混淆;对视觉形成过程理解不透彻,不清楚视网膜成像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的区别;忽视眼睛调节的动态过程,如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瞳孔的变化以及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
2.混淆耳的各部分结构在听觉形成中的作用,如搞不清鼓膜、听小骨和耳蜗的功能差异;对听觉形成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记忆模糊;忽略耳除了听觉功能外,还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在相关题目中容易漏答或答错。
避错攻略:
1.制作眼球结构及功能的表格,对比记忆各结构的特点和作用。通过画图或动画演示,清晰掌
握视觉形成的全过程,明确视网膜是成像部位,而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结合生活实际,如进出电影院时
眼睛的适应过程,理解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机制。
2.
利用模型或图片,直观地认识耳的结构,按照声波传导顺序,依次分析各结构的作用。绘制听觉形成过
程的流程图,强化对神经冲动传导路径的记忆。了解晕车、晕船与耳中前庭和半规管的关系,全面掌握耳
的功能。
)
【答案】B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图中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鼓膜、10耳蜗、9半规管、11咽鼓管。
【详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在7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故A正确。
B.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所以近视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佩戴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C.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C正确。
D.10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
故选B。
【变式3-1】耳鸣是常见的耳科疾病。患者会持续听到异响,严重干扰正常生活。能够听到脉搏或关节活动等声音的称为生理性耳鸣,由于声波传导障碍引起的称为传导性耳鸣,由于耳蜗的感音结构及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引起的称为神经性耳鸣。以下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郭损伤 B.听小骨损伤
C.脑部肿瘤 D.鼓膜穿孔
【答案】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详解】A.耳郭损伤引起传导性耳鸣,故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损伤引起的耳鸣属于传导性耳鸣,故B不符合题意。
C.脑部肿瘤属于神经性耳鸣,由于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压迫在大脑的听觉中枢等所致,故C符合题意。
D.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属于传导性耳鸣,影响听觉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3-2】手机蓝光是一种可见光,它的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穿透眼球直达眼球内部的感光部位(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神经
【答案】B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疃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A.角膜是眼睛的前部透明组织,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睛内部结构并帮助聚焦光线,但它不是光线的最终接收部位,A不符合题意。
B.视网膜是眼睛内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大量的感光细胞,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手机蓝光能够穿透眼球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潜在伤害,B符合题意。
C.晶状体位于角膜和视网膜之间,主要功能是调节焦距,使眼睛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但它同样不是光线的最终接收部位,C不符合题意。
D.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的神经纤维束,负责将视网膜产生的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它本身并不接收光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未经过的图中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图中①听小骨、②半规管、③鼓膜、④外耳道。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④外耳道传到③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在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未经过的图中结构是②半规管,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易错训练4】激素调节
【例4】下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经导管排入到血液中
B.②为甲状腺,若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引起它的肿大
C.④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大,但作用很小
(
常见错因:
1.概念理解不准确:对激素的本质、作用特点、分泌调节机制等概念模糊。
2.实验分析能力不足:对于涉及激素调节的实验题,不能正确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
例如,在探究某种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中,无法准确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
理。
避错攻略:
1.强化概念学习: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准确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特点及调节机制。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加深记忆。
2.加强实验训练: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分析实验目的、变量和结果。多做一些经
典的实验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
【答案】B
【分析】图中的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肾上腺,④是胰岛(内分泌腺),⑤是睾丸。
【详解】A.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
B.②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若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甲状腺的肿大,即地方性甲状腺肿,B正确。
C.④胰岛能分泌胰岛素,缺少胰岛素会患糖尿病,而③是肾上腺,C错误。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小,但作用大,D错误。
故选B。
【变式4-1】胰岛与唾液腺相比,重要区别主要体现在(  )
①没有导管;②有导管;③分泌激素;④分泌物由导管排出;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B
【分析】人体腺体的类型包括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物由导管排出,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胰岛属于内分泌腺。
【详解】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激素,胰岛素不经过导管、会直接进入血液。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唾液,唾液经导管排出。可见胰岛与唾液腺相比,重要区别主要体现在:①没有导管、③分泌激素、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变式4-2】下图为某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70~180毫克/100毫升
B.bc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C.cd段下降是因为甲状腺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D.c点血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该人患糖尿病
【答案】B
【分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详解】A.由折线图可以看出,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80-120毫克/100毫升,A错误。
B.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即bc曲线升高,B正确。
C.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1--2小时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至正常水平,即cd曲线下降,C错误。
D.c点是血糖吸收量最多的点,并非糖尿病的表现,D错误。
故选B。
【变式4-3】人体内的激素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下对应合理的是( )
A.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甲亢---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答案】B
【分析】人体内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相应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使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详解】A.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等疾病,故A错误。
B.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超过一定数值后,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进而引发糖尿病,故B正确。
C.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患者身材会异常高大。而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故C错误。
D.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患者会出现代谢亢进、多汗、心慌、易怒等症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一般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2024·西藏·中考真题)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
B.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B
【分析】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就叫体液调节,如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
【详解】A.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为复杂反射,A正确。
B.腺体可以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调节生理活动,例如甲状腺、胰岛等;而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等,分泌的物质不进入血液,不称为激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均影响生长发育,C正确。
D.人体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同时也有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B。
2.(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眼睛受到强光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脑干,反射性地引起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下列词语中包含的反射活动,与该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画饼充饥 B.闻鸡起舞
C.谈虎色变 D.入口生津
【答案】D
【分析】眼睛受到强光刺激时,瞳孔会缩小,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它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比较低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详解】A.画饼充饥:这是一个心理暗示的成语,描述的是通过想象来安慰自己,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是一种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即条件反射。它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因此不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谈虎色变:这也是一个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指的是一谈到老虎就吓得脸色都变了。它同样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D.入口生津:这个成语描述的是食物一入口就刺激口腔分泌唾液,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它与题目中描述的强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属于同一类型,D正确。
故选D。
3.(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为做眼保健操时的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③
B.在大脑皮层⑤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⑥的调节
D.结构⑦控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
【答案】B
【分析】题图中,①鼓膜,②半规管,③耳蜗,④咽鼓管,⑤大脑皮层,⑥小脑,⑦脑干。
【详解】A.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③耳蜗,A正确。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只是一种感觉;因此,在大脑皮层⑤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的过程不是反射,B错误。
C.小脑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因此,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⑥小脑的调节,C正确。
D.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构⑦脑干能控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D正确。
故选B。
4.(2023·重庆·中考真题)小红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B.该反射兴奋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若④受到损伤,缩手反射仍能完成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A.缩手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A错误。
B.该反射兴奋传导的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C。
5.(2024·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娟同学突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请结合图分析上述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主要与⑤的调节有关
B.②和③对闪电传来的光线都具有折射作用
C.电闪雷鸣引起的视觉和听觉都在④处形成
D.对闪电光线敏感的细胞在①,而对雷声敏感的感觉细胞在⑦
【答案】A
【分析】题图中:①视网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大脑,⑤小脑,⑥脑干,⑦耳蜗。
【详解】A.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是人体对紧急或危险情况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主要由神经系统调节,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部分。在图中,与这种调节最直接相关的是脑干(⑥),它包含了许多控制基本生命功能的神经中枢,包括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小脑(⑤)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与呼吸和心跳的加速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
B.晶状体(②)和玻璃体(③)都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进入眼睛的光线具有折射作用,使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①)上形成清晰的图像,B正确。
C.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方式。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④)的视觉中枢进行处理和解释。同样,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进一步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⑦),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④)的听觉中枢进行处理和解释,C正确。
D.视网膜(①)是眼睛中负责接收光线的部分,它包含了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而耳蜗(⑦)则是内耳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许多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D正确。
故选A。
6.(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某生物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注射器等器材(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进行了图一所示“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跨学科实践活动;图二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可以模拟人体眼球成像原理,其中可变焦的水透镜模拟的是图二眼球结构中的[ ] ,注射器模拟的是图二眼球结构中的[ ] 。
(2)模拟远眺过程时,“F光源”适当左移,此时光屏上的物像变模糊,应调节注射器使水透镜曲度变 ,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果不改变水透镜的曲度,可在“F光源”与水透镜之间安装 镜进行调节。
(3)同学看着光屏上的物像,伸手推拉注射器,通过调节水透镜的曲度得到了清晰的物像,这种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可用图二中的结构表示,若d处受损,能否正常完成推拉动作? 。
(4)同学能有意识地推拉注射器,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 ] 控制的,神经中枢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 汇集而成。
【答案】
(1) 3晶状体 1睫状体
(2) 小 凹透
(3) 条件 不能
(4) A大脑 细胞体
【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图一中模拟眼球成像实验:光屏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水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F光源相当于我们看的外界物体。图二中:1睫状体、2瞳孔、3晶状体、4视网膜、5玻璃体、6视神经。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a效应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感受器。
【详解】(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水透镜模拟眼球的3晶状体起调节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因此图一中可变焦水透镜上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1睫状体,光屏模拟眼球的3视网膜。
(2)模拟远眺过程时,“F光源"适当左移,此时光屏上的物像变模糊,应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曲度变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果不改变水透 镜的曲度,可在“F光源"与水透镜之间安装凹透镜进行调节。
(3)同学看着光屏上的物像,伸手 推拉注射器,通过调节水透镜的曲度得到了清晰 的物像,这种反射类型是学习“眼与视觉”这一知 识后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用图二中的结构表示为4视网膜→视神经→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f下行神经纤维→c 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
e效应器。因此若d传 出神经纤维处受损,不能正常完成推拉动作。
(4)同学能有意识地推拉注射器,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A大脑控制的,神经中枢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汇集而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