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易错点0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4大陷阱+4点提醒)(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易错点03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镜头的识别
【易错训练2】遮光器和反光镜区分
【易错训练3】区分污点位置
【易错训练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04易错通关·练
)
(
焦螺旋







物台

光器

倍镜
)
易错陷阱1 镜头识别错误
【链接知识】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的镜头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镜头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陷阱分析】1.结构差异陷阱:螺纹混淆;镜头和放大倍数混淆
【解题技巧】1.看螺纹,物镜有螺纹。
2.操作时体会镜头和放大倍数关系
3.口诀记忆法:如物镜带螺纹,目镜光溜溜;物镜长则倍高,目镜短则倍高。
易错陷阱2遮光器和反光镜混淆
【链接知识】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均可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陷阱分析】在一些综合性题目中,容易将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的原理(通过改变光圈大小)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原理(通过不同镜面反射和汇聚光线)相混淆,从而在分析题目时出现错误。
【解题技巧】1.明确遮光器和反光镜原理
2.结合具体实验环境使用
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二者使用情况。
易错陷阱3 区分污点位置
【链接知识】1.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
2.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
3.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陷阱分析】在于难以准确判断污点究竟存在于目镜、物镜还是玻片标本上。若不能正确判断,会影响对观察物像的准确识别和研究。
【解题技巧】移动目镜和玻片判断。
易错陷阱4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链接知识】1.移动装片;
2.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3.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使视野较明亮;
4.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陷阱分析】1.直接转换物镜导致镜头压碎玻片;
2.视野变暗无法观察;
3.物像偏离视野中央;
4.误用粗准焦螺旋。
【解题技巧】1.步骤口诀:“移 转 调”,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2.判断视野明暗的调节方法:通过光圈或反光镜调节。
3.不调粗准焦螺旋。
【易错训练1】镜头的识别
【例1】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人类通过对细胞的探索揭示了许多生命的奥秘。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目镜和转换器 B.目镜和物镜
C.通光孔和载物台 D.粗准焦螺旋和目镜
(
常见错因:
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掌握不到位,记忆不准确。
避错攻略:
对比记忆结构功能,强化重点知识。
)
【变式1-1】图1所示为显微镜视野中紧密排列的一行细胞(1个“○”表示1个细胞),使用的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更换镜头后的视野如图2,新视野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B.
C. D.
【变式1-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若高倍镜下图像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显微镜的结构中,带螺纹的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变式1-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D.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易错训练2】遮光器和反光镜区分
【例2】生物实验课时,窗外乌云密布导致环境光线较暗。为了使单目显微镜内观察到的视野变亮,小亮该如何操作(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用显微镜的大光圈调光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用反光镜的平面镜调光
(
常见错因:
不了解光圈和反光镜才是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
避错攻略:
强化结构功能记忆,理解亮度调节原理。
)
【变式2-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反复调整反光镜位置,可视野内依旧是完全黑暗的一片,这可能是由于( )
A.使用了大光圈 B.镜筒上升的位置太高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镜头的放大倍数太小
【变式2-2】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规范操作。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
A.高倍物镜下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B.用手转动物镜,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C.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
D.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用手蒙住右眼
【变式2-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与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⑤可调节亮度 B.视野较暗时应选用平面镜
C.转动②可使物像变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⑥⑦
【易错训练3】区分污点位置
【例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辣椒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  )
A.反光镜 B.物镜 C.目镜 D.装片
(
常见错因:
不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
避错攻略:
通过操作显微镜,感受污点的位置,从而清楚答题关键。
)
【变式3-1】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杰想切换高倍镜来观察,他选择了④中较短的镜头
B.小丽觉得光线有点暗,她选择用凹面镜来增大视野亮度
C.小涵在视野中看见有黑色污物,她断定①中有污物
D.小宇试图通过转动③来找到物体的像
【变式3-2】如图是小秦在生物学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看到的视野图(每次只调节物镜和细
准焦螺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调节b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a
B.图二中小秦观察到的视野顺序是①→②→③
C.从①到③的过程中,应将e的平面换为凹面
D.要将③中污点M移出视野,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变式3-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物镜
B.发现镜头有脏污,要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C.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D.收镜时,压片夹应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到垂直方向
【易错训练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例4】在低倍显微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应(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移动装片
(
常见错因:
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不扎实,不清楚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差异,因此容易选错。
避错攻略:
熟记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步骤,认真审题。
)
【变式4-1】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用高倍物镜焦距调整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粗调焦准旋钮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B.在换高倍物镜前,应确保低倍物镜下已对物象清晰
C.观察时使用左眼,右眼睁开,以便观察并及时记录数据
D.观察显微镜图像时,如果图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移动至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
【变式4-2】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形态和运动,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视野中向左上方移动的变形虫,可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需先上升镜筒,以免物镜与装片挤压损坏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转到高倍镜
D.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变式4-3】使用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变化不包括( )
A.视野中细胞体积变大 B.视野会变得更清晰
C.视野变暗 D.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少
1.(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若从图中的物像A变成物像B。所做的处理是(  )
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③玻片向右下方移动;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⑤大光圈换成小光圈;⑥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⑧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②④⑥⑧ B.③①⑤⑦ C.④①⑥⑦ D.①④⑤⑧
2.(2024·陕西·中考真题)显微镜配置的物镜放大倍数为10×、40×。下图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物镜镜头上⑤的直径越大,通过光线越多,视野越亮。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2017·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4.(2018·广东·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 装片 B.装片 目镜 C.目镜 目镜 D.目镜 装片
5.(2024·北京·中考真题)在用显微镜观察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时,由甲→乙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①在视野的正中央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D.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6.(2024·山东聊城·模拟预测)学习了显微镜后,萱萱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草履虫等,以下是萱萱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她解决: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萱萱的操作正确的是 。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用擦镜纸擦一擦;②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③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目镜;⑤换高倍镜时,可以直接用手转物镜;⑥萱萱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面前。
A.①③ B.③④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
(2)若萱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像“bd”,则载玻片上写的应该是 。
(3)在观察时萱萱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如图3),移动装片时发现污点未移动,为进一步判断污点的位置,最简便的是调节图1的[ ] 这一结构。
(4)图2的装片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图2和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 。
(5)萱萱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要将图4中的草履虫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需将视野调暗,萱萱同学可调节图1中的 (填序号)。在低倍镜下看清草履虫后,想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应该调节图1中的哪些结构 (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易错点03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
目 录
01易错字·清
02易错陷阱·析
(4大陷阱)
03举一反三·训
【易错训练1】镜头的识别
【易错训练2】遮光器和反光镜区分
【易错训练3】区分污点位置
【易错训练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04易错通关·练
)
(
焦螺旋







物台

光器

倍镜
)
易错陷阱1 镜头识别错误
【链接知识】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的镜头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镜头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陷阱分析】1.结构差异陷阱:螺纹混淆;镜头和放大倍数混淆
【解题技巧】1.看螺纹,物镜有螺纹。
2.操作时体会镜头和放大倍数关系
3.口诀记忆法:如物镜带螺纹,目镜光溜溜;物镜长则倍高,目镜短则倍高。
易错陷阱2遮光器和反光镜混淆
【链接知识】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均可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陷阱分析】在一些综合性题目中,容易将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的原理(通过改变光圈大小)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原理(通过不同镜面反射和汇聚光线)相混淆,从而在分析题目时出现错误。
【解题技巧】1.明确遮光器和反光镜原理
2.结合具体实验环境使用
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二者使用情况。
易错陷阱3 区分污点位置
【链接知识】1.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
2.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
3.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陷阱分析】在于难以准确判断污点究竟存在于目镜、物镜还是玻片标本上。若不能正确判断,会影响对观察物像的准确识别和研究。
【解题技巧】移动目镜和玻片判断。
易错陷阱4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链接知识】1.移动装片;
2.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3.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使视野较明亮;
4.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陷阱分析】1.直接转换物镜导致镜头压碎玻片;
2.视野变暗无法观察;
3.物像偏离视野中央;
4.误用粗准焦螺旋。
【解题技巧】1.步骤口诀:“移 转 调”,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2.判断视野明暗的调节方法:通过光圈或反光镜调节。
3.不调粗准焦螺旋。
【易错训练1】镜头的识别
【例1】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人类通过对细胞的探索揭示了许多生命的奥秘。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目镜和转换器 B.目镜和物镜
C.通光孔和载物台 D.粗准焦螺旋和目镜
(
常见错因:
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掌握不到位,记忆不准确。
避错攻略:
对比记忆结构功能,强化重点知识。
)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两者的乘积。
【详解】A.目镜是观察者眼睛直接看到的镜头,它确实对物体有放大作用。然而,转换器是显微镜上的一个部件,用于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它本身并不对物体起放大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目镜和物镜都是显微镜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部件。目镜靠近观察者的眼睛,而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当物体被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时,物镜会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再被目镜进一步放大,形成观察者看到的虚像,B符合题意。
C.通光孔是显微镜上允许光线通过的小孔,它确保光线能够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载物台是放置被观察物体的平台,它本身并不对物体起放大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显微镜上用于调节焦距的部件。粗准焦螺旋用于快速调整焦距,使观察者能够大致看到被观察的物体。目镜起放大物像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1】图1所示为显微镜视野中紧密排列的一行细胞(1个“○”表示1个细胞),使用的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更换镜头后的视野如图2,新视野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由题图可以看出,图1到图2的变化是因为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视野内的细胞数量由原来的8个变成了2个,说明放大倍数增大了4倍。
【详解】A.原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即放大倍数为100倍;该组镜头组合是目镜5×、物镜40×,放大倍数为200倍,A不符合题意。
B.原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即放大倍数为100倍;该组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为400倍,放大了4倍,B符合题意。
C.原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即放大倍数为100倍;该组镜头组合是目镜16×、物镜10×,放大倍数为160倍,C不符合题意。
D.原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即放大倍数为100倍;该组镜头组合是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为100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若高倍镜下图像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显微镜的结构中,带螺纹的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答案】D
【分析】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共同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是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的基本原则,故A正确。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通常先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观察,以找到目标物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范围较大,容易找到目标。找到后,再根据需要换用高倍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故B正确。
C.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由于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变小,物像可能变得不够清晰。此时,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微调焦距,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结构中,带螺纹的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D错误。
故选D。
【变式1-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D.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答案】A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正确的操作分析解答。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所以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B正确。
C.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C正确。
D.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标本,D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训练2】遮光器和反光镜区分
【例2】生物实验课时,窗外乌云密布导致环境光线较暗。为了使单目显微镜内观察到的视野变亮,小亮该如何操作(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用显微镜的大光圈调光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用反光镜的平面镜调光
(
常见错因:
不了解光圈和反光镜才是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
避错攻略:
强化结构功能记忆,理解亮度调节原理。
)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详解】A.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快速调节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用于初步对焦。它并不能改变显微镜的亮度。因此,转动粗准焦螺旋无法使视野变亮,A错误。
B.显微镜的光圈(光圈孔径)可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使用大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通过,从而增加视野的亮度,B正确。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精细调节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用于精确对焦。与粗准焦螺旋类似,它也无法改变显微镜的亮度。因此,转动细准焦螺旋无法使视野变亮,C错误。
D.反光镜的平面镜和凹面镜用于反射光线。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凹面镜来聚集更多的光线,而不是平面镜,D错误。
故选B。
【变式2-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反复调整反光镜位置,可视野内依旧是完全黑暗的一片,这可能是由于( )
A.使用了大光圈 B.镜筒上升的位置太高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镜头的放大倍数太小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详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可能物镜没有完全对准通光孔等。所以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反复调整反光镜位置,可视野内依旧完全黑暗,这可能是物镜没有完全对准通光孔,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2-2】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规范操作。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
A.高倍物镜下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B.用手转动物镜,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C.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
D.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用手蒙住右眼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详解】A.高倍物镜下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A错误。
B.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不能用手转动物镜,B错误。
C.大光圈通过的光多,凹面镜能够聚光,因此,光线较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C正确。
D.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因为要画图,D错误。
故选C。
【变式2-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与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⑤可调节亮度 B.视野较暗时应选用平面镜
C.转动②可使物像变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⑥⑦
【答案】A
【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详解】AB.对光时转动⑤反光镜,若视野较暗可选择凹面镜,若视野较亮可选择平面镜,可调节亮度,A正确,B错误。
C.转动②转换器可以更换物镜,⑦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变得清晰,C错误。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③物镜和①目镜,D错误。
故选A。
【易错训练3】区分污点位置
【例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辣椒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  )
A.反光镜 B.物镜 C.目镜 D.装片
(
常见错因:
不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
避错攻略:
通过操作显微镜,感受污点的位置,从而清楚答题关键。
)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可能存在于目镜、物境或玻片玻片标本上。
【详解】A.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不可能位于反光镜上,A不符合题意。
BCD.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上,不动就不在装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辣椒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则污点最可能位于物镜上。由此可见,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1】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杰想切换高倍镜来观察,他选择了④中较短的镜头
B.小丽觉得光线有点暗,她选择用凹面镜来增大视野亮度
C.小涵在视野中看见有黑色污物,她断定①中有污物
D.小宇试图通过转动③来找到物体的像
【答案】B
【分析】观图可知: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遮光器,⑥反光镜。
【详解】A.转换器上安装的是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小杰想切换高倍镜来观察,他应该选择④中较长的镜头,A错误。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小丽觉得光线有点暗,她选择用凹面镜来增大视野亮度,B正确。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故小涵在视野中看见有黑色污物,不一定是①目镜中有污物,C错误。
D.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细微调焦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观察时,调焦距时先转动②粗准焦螺旋容易找到物像,而转动③细准焦螺旋不容易找到物体的像,D错误。
故选B。
【变式3-2】如图是小秦在生物学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看到的视野图(每次只调节物镜和细
准焦螺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调节b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a
B.图二中小秦观察到的视野顺序是①→②→③
C.从①到③的过程中,应将e的平面换为凹面
D.要将③中污点M移出视野,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C
【分析】图一中a为目镜、b为粗准焦螺旋、c为细准焦螺旋、d为物镜、e为反光镜。
【详解】A.转动b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d物镜,以免损坏物镜或压坏玻片标本,A错误。
B.图二①中的细胞体积较大,放大倍数比②大,比③小,所以正常观察的视野顺序是②→①→③,B错误。
C.①到③过程中视野变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变暗,应使用显微镜的e反光镜的凹面镜调亮视野,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二3中污点M偏右上方,即物像偏右上方,为将污点M移出,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从而移出视野,D错误。
故选C。
【变式3-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物镜
B.发现镜头有脏污,要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C.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D.收镜时,压片夹应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到垂直方向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详解】A.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转换物镜应该使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用手扳物镜。直接用手扳物镜可能会导致物镜松动或损坏,影响显微镜的精度和使用寿命,A错误。
B.当发现显微镜的镜头有脏污时,应该使用专门的擦镜纸进行擦拭。擦镜纸质地柔软,不会划伤镜头表面,同时能够有效去除污渍,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显微镜是利用光线透过样品进行成像的,如果样品过厚或不透明,光线将无法穿透,导致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图像,C正确。
D.在收镜时,应该将压片夹转向后方,使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避免损坏。同时,应该将反光镜转到垂直方向,以减少灰尘的落入和光线的干扰。这是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的常规操作,有助于保护显微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D正确。
故选A。
【易错训练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例4】在低倍显微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应(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移动装片
(
常见错因:
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掌握不扎实,不清楚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差异,因此容易选错。
避错攻略:
熟记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步骤,认真审题。
)
【答案】B
【分析】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过程中,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细准焦螺旋,所以此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详解】A.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标本,A错误。
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可使物像清晰,B正确。
C.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只能调节亮度,不能调节物象清晰,C错误。
D.移动装片是移动物像的位置,且高倍镜下不移动玻片,D错误。
故选B
【变式4-1】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用高倍物镜焦距调整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粗调焦准旋钮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B.在换高倍物镜前,应确保低倍物镜下已对物象清晰
C.观察时使用左眼,右眼睁开,以便观察并及时记录数据
D.观察显微镜图像时,如果图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移动至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A
【分析】1.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2.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量少。
【详解】A.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当用高倍物镜焦距调整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细调焦准旋钮获取更清晰的图像,A错误。
B.低倍物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清晰物像后,可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
C.显微镜观察时,通常使用左眼观察目镜中的物象,同时右眼睁开,以便绘图,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正确。
故选A。
【变式4-2】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形态和运动,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视野中向左上方移动的变形虫,可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需先上升镜筒,以免物镜与装片挤压损坏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转到高倍镜
D.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答案】D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显微镜下的像为倒立的像。观察视野中向左上方移动的变形虫,可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物像就能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故A错误。
B.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先上升镜筒,直接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即可,故B错误。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不能直接转动转换器转到高倍镜。 原因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物像后,需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故C错误。
D.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之前清晰的物像模糊了。需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直到物像清晰,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4-3】使用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变化不包括( )
A.视野中细胞体积变大 B.视野会变得更清晰
C.视野变暗 D.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少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
【详解】A.当使用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体积会变大。因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细胞更细微的结构,相当于把细胞进一步放大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不一定会变得更清晰。通常在换高倍镜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使物像更清晰,若不进行调节,视野可能是模糊的,故B符合题意。
C.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视野会变暗。这是因为高倍镜的镜筒较长,通光量相对较少,且放大倍数增大后,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小,进入视野的光线也相应减少,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变小,因此视野中细胞数量会变少。低倍镜下能看到较多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后,同样的视野面积内只能看到较少的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若从图中的物像A变成物像B。所做的处理是(  )
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③玻片向右下方移动;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⑤大光圈换成小光圈;⑥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⑧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②④⑥⑧ B.③①⑤⑦ C.④①⑥⑦ D.①④⑤⑧
【答案】C
【分析】1.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2.分析题图:A图中细胞图像较小,是低倍视野;B图中细胞图像较大,是高倍视野。
3.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题图中A细胞图像较小,是低倍视野;B细胞图像较大,是高倍视野。所以,从图中的物像A变成物像B,所做的处理是: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①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⑥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调亮视野→⑦转动细准焦螺旋,把细胞图像调整清晰,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024·陕西·中考真题)显微镜配置的物镜放大倍数为10×、40×。下图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物镜镜头上⑤的直径越大,通过光线越多,视野越亮。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详解】根据题意,物镜镜头上⑤的直径越大,视野越亮,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视野越亮,因此,③的放大倍数比④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因此,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即目镜①和物镜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17·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答案】A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当环境光线较暗,显微镜对光时我们应选用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光圈有大小之分,大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通过,而小光圈则限制光线的通过。当环境光线较暗时,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光线进入显微镜,因此应该选择大光圈。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平面镜只能反射部分光线,而凹面镜则能够会聚光线,使得更多的光线被反射到观察样本上。因此,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凹面镜来增强光线。
综上所述,当环境光线较暗时,为了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我们应该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8·广东·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 装片 B.装片 目镜 C.目镜 目镜 D.目镜 装片
【答案】B
【分析】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拨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在①装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②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2024·北京·中考真题)在用显微镜观察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时,由甲→乙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①在视野的正中央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D.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图甲视野范围大,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图乙视野范围小,细胞数量少,体积大。证明图甲视野的放大倍数低于图乙视野的放大倍数。
【详解】A.①在图甲视野的右下方,实际上①在装片的左上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①在视野的正中央,A不符合题意。
B.图甲视野的放大倍数低于图乙视野的放大倍数,由甲→乙的过程中,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不符合题意。
CD.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在高倍镜下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山东聊城·模拟预测)学习了显微镜后,萱萱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草履虫等,以下是萱萱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她解决: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萱萱的操作正确的是 。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用擦镜纸擦一擦;②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③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目镜;⑤换高倍镜时,可以直接用手转物镜;⑥萱萱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面前。
A.①③ B.③④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
(2)若萱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像“bd”,则载玻片上写的应该是 。
(3)在观察时萱萱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如图3),移动装片时发现污点未移动,为进一步判断污点的位置,最简便的是调节图1的[ ] 这一结构。
(4)图2的装片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图2和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 。
(5)萱萱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要将图4中的草履虫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需将视野调暗,萱萱同学可调节图1中的 (填序号)。在低倍镜下看清草履虫后,想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应该调节图1中的哪些结构 (填序号)。
【答案】
(1) A
(2) pq
(3) ①目镜
(4) 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边缘,再缓缓的盖下另外一侧,防止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图3
(5) 右 ⑦⑧ ③⑦⑩(答出③⑩即可得分)
【分析】1.题图1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反光镜;⑨粗准焦螺旋;⑩细准焦螺旋。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1)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确实应该用擦镜纸擦一擦,以保持镜头的清洁,①正确。
②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薄而透明,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结构,而不是大而厚,②错误。
③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应该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这是显微镜对光成功的标志,③正确。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以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或损伤镜头,而不是注视目镜,④错误。
⑤换高倍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用手转物镜,⑤错误。
⑥光沿直线传播,显微镜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可见,已经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后,不能在随意移动显微镜,⑥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和③,所以答案是A。
(2)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如果萱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像是“bd”,那么载玻片上写的应该是这两个字母的上下颠倒和左右相反的形式,即“pq”。
(3)在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首先可以通过移动装片来判断污点是否在装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后污点未移动,那么污点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为了进一步判断污点的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转动目镜。如果污点随着目镜的转动而移动,那么污点就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移动,那么污点就在物镜上。因此,应该调节的是图1中的①目镜。
(4)图2中的装片出现了气泡问题,这通常是由于在盖盖玻片时没有正确操作导致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边缘,然后再缓缓地盖下另外一侧,这样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另外,图2和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是图3,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等。
(5)当萱萱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如果要将草履虫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根据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即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来判断装片的移动方向。题图4中草履虫在视野的右侧,那么就应该将装片向右移动。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需要将视野调暗以增加对比度,这可以通过调节图1中的⑦遮光器和⑧反光镜来实现。在低倍镜下看清草履虫后,如果想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应该首先转动③转换器换上高倍镜,然后调节⑦遮光器以减小光圈,最后调节⑩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应该调节的结构是③⑦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