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课时作业
1.(2023·全国甲卷,1)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4.(2023·浙江1月,4)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5.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6.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7.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8.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9.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10.(2021·山东等级考)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11.Ca2+-ATP酶亦称钙泵,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由于其活性依赖于ATP与Mg2+结合,所以又称(Ca2+、Mg2+)-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钙泵驱动Ca2+转运的速率会受到温度影响
B.Mg2+常作为酶激活剂,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C.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载体蛋白的去磷酸化
D.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12.(2022·全国乙卷,29)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3.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顺浓度梯度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和H+进入细胞的方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________________,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出胞外,以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农业生产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课时作业(解析版)
1.(2023·全国甲卷,1)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乙醇属于有机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A错误;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B正确;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也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葡萄糖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D错误。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4.(2023·浙江1月,4)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答案:A
解析: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因此K+被缬氨霉素运输到细胞外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错误;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它可以结合在脂双层上运输K+,因此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有关,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缬氨霉素对它不起作用,D错误。
5.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6.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C
7.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解析:由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通入空气,一定时间后,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可推知,a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B错误,C正确;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对a离子的吸收,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8.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C
解析: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更大,说明生物膜存在水的转运蛋白,A正确;生物膜对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故具有选择性,B正确;据图只能判断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能确定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C错误。
9.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答案:D
解析: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运输O2和CO2,当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红细胞可能通过②释放O2供肌肉组织细胞利用,同时CO2通过①进入红细胞并被携带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故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A正确;O2和C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④为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红细胞,⑤是水分子经水通道蛋白运输进入红细胞,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C正确;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其转录与翻译过程不能一直保持,则其表面的糖蛋白不能一直保持更新,D错误。
10.(2021·山东等级考)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进入细胞质基质是由浓度梯度驱动的,为协助扩散,而Ca2+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Ca2+通过CAX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CAX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11.Ca2+-ATP酶亦称钙泵,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由于其活性依赖于ATP与Mg2+结合,所以又称(Ca2+、Mg2+)-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钙泵驱动Ca2+转运的速率会受到温度影响
B.Mg2+常作为酶激活剂,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C.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载体蛋白的去磷酸化
D.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钙泵转运Ca2+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从细胞呼吸角度分析,温度会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影响物质运输速率,A正确;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C错误。
12.(2022·全国乙卷,29)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时,根细胞对NO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说明NO进入根细胞需要能量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O2浓度大于a时,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3)甲的NO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吸收NO时消耗O2多,需要能量多,故甲的呼吸速率大
(4)定期松土
13.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顺浓度梯度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和H+进入细胞的方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________________,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出胞外,以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农业生产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相同
(2)使用ATP抑制剂处理会导致ATP合成量减少,使细胞经H+泵主动运输到胞外的H+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差降低,胞外H+顺浓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量减少,导致其驱动Na+经转运蛋白C外流的Na+量减少(合理即可)
(3)抑制转运蛋白A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
(4)增施钙肥(或增加土壤中Ca2+浓度);通过灌溉稀释土壤盐浓度(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由题意知,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从图中可看出,H+通过H+泵出细胞,为主动运输,则胞外H+浓度高,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和H+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
(2)由图可知,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从而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同时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若使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则ATP合成量减少,使H+排出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差降低,导致胞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量减少,同时驱动Na+排出细胞的量减少。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抑制转运蛋白A,从而使经转运蛋白A进入胞内的Na+量减少;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出胞外,以降低细胞内Na+浓度。
1第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1.相关概念
(1)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3)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4)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比较
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 ↓ 低浓度 低浓度 ↓ 高浓度 细胞外 ↓ 细胞内 细胞内 ↓ 细胞外
特点 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需要膜蛋白; 消耗能量 需要膜蛋白; 消耗能量
模型
影响因素 自由扩散: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 协助扩散: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转运蛋白的数量 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能量 温度、能量
举例 O2、CO2、 甘油、乙 醇、苯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H2O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 白细胞吞噬病菌 分泌蛋白的分泌
特别提醒 归纳记忆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
(1)
(2)Na+
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依赖离子通道;
运出神经细胞:主动运输,依赖Na+—K+泵。
(3)K+
进入神经细胞:主动运输,依赖Na+—K+泵;
运出神经细胞:协助扩散,依赖离子通道。
(4)水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但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3.协助扩散中转运蛋白类型
(1)载体蛋白类: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2)通道蛋白类: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4.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物质浓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②是主动运输,P点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Q点之后运输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或其他因素限制。
(3)温度
特别提醒
1.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有ATP可进行运输,无ATP不能进行运输。曲线图如下:
2.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故氧气浓度不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坐标图如下:
1.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 )
2.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3.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4.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5.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6.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7.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
8.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
9.消化酶从细胞释放出去的过程是胞吞。( )
10.细胞内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
11.细胞外高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12.胞吞和胞吐过程中有信息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
13.血液中的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
14.胞吞的过程中有膜蛋白的参与。( )
15.胞吞形成的囊泡可在胞内被溶酶体降解。( )
16.胰岛素和神经递质均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
17.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
18.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
考向一 围绕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例1]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运输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载体S被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在基底膜侧的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且结构不同于载体S
C.载体G将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细胞内较低的Na+浓度需要膜上的Na+—K+泵消耗ATP来维持
[例2] (2024·江西,2)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A.甲为主动运输 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 D.丁为自由扩散
[例3] (2025·八省联考四川)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一种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的蛋白质。在胰岛素的刺激下,GLUT4会从脂肪细胞内的囊泡膜上转移至细胞膜上,葡萄糖借助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脂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细胞中GLUT4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
B.GLUT4转移至细胞膜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GLUT4每次转运葡萄糖时,其自身构象都会发生改变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脂肪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减少
考向二 借助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模型构建与分析能力
[例4] (2024·贵州,4)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例5] 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离子 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mmol/L) 根细胞内部离子浓度(mmol/L)
Mg2+ 0.25 3
NO 2 28
H2PO 1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
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的量会不断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的吸收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
答案及解析
1.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
2.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3.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4.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5.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6.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7.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8.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9.消化酶从细胞释放出去的过程是胞吞。(×)
10.细胞内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11.细胞外高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12.胞吞和胞吐过程中有信息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13.血液中的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14.胞吞的过程中有膜蛋白的参与。(√)
15.胞吞形成的囊泡可在胞内被溶酶体降解。(√)
16.胰岛素和神经递质均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17.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18.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考向一 围绕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例1]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运输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载体S被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在基底膜侧的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且结构不同于载体S
C.载体G将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细胞内较低的Na+浓度需要膜上的Na+—K+泵消耗ATP来维持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通过载体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载体S同时也将Na+运进细胞,葡萄糖经载体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需消耗Na+向胞内扩散时释放的电化学势能,故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载体G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细胞内运出细胞,载体G和载体S功能不同,结构自然也不相同,B正确;Na+—K+泵通过消耗ATP将Na+泵出细胞,使得细胞外Na+浓度(140 mM)高于细胞内Na+浓度(20 mM),该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图示中,载体G将葡萄糖运出细胞过程并未消耗ATP,可判断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该过程应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例2] (2024·江西,2)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A.甲为主动运输 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 D.丁为自由扩散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丙、丁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细胞外→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方式甲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转运蛋白,为主动运输,A正确;方式乙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B正确;胞吞过程虽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则丙不是胞吞作用,C错误;方式丁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和转运蛋白,为自由扩散,D正确。
[例3] (2025·八省联考四川)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一种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的蛋白质。在胰岛素的刺激下,GLUT4会从脂肪细胞内的囊泡膜上转移至细胞膜上,葡萄糖借助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脂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细胞中GLUT4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
B.GLUT4转移至细胞膜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GLUT4每次转运葡萄糖时,其自身构象都会发生改变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脂肪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一种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GLUT4转移至细胞膜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B正确;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的载体蛋白,每次转运葡萄糖时GLUT4的构象都会发生改变,C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脂肪细胞,因此脂肪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增加,D错误。
考向二 借助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模型构建与分析能力
[例4] (2024·贵州,4)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答案:C
解析:硫酸盐转运蛋白既可转运硫酸盐也可转运硒酸盐,因此两者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硒蛋白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的方式为胞吐,C错误;呼吸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呼吸,抑制ATP的生成,故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ATP,受影响)还是协助扩散(不需要ATP,不受影响),D正确。
[例5] 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离子 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mmol/L) 根细胞内部离子浓度(mmol/L)
Mg2+ 0.25 3
NO 2 28
H2PO 1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
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的量会不断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的吸收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
答案:D
解析:由题表可知,根细胞吸收Mg2+属于主动运输,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有关,A错误;若不断提高温度,载体蛋白的活性会因高温而失活,根细胞吸收H2PO的量不会一直增加,B错误;若溶液缺氧,豌豆根细胞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C错误。
1(共51张PPT)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2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目录
CONTENTS
02
经典考题训练
01
知识自主梳理
03
课时作业
01
知识自主梳理
1.相关概念
(1)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被动运输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_________,也叫________。
(3)_____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_______________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___________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_________。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_________,也叫_________。
(4)物质___________进行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简单扩散
离子
葡萄糖和氨基酸
顺浓度梯度
转运蛋白
协助扩散
易化扩散
逆浓度梯度
载体蛋白
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_______ ↓ _______ 低浓度 ↓ 高浓度 _______ ↓ _______ 细胞内

细胞外
特点 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_____转运蛋白;_______能量 需要载体蛋白;_____能量 ____膜蛋白;____能量 需要_______;_____能量
2.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比较
高浓度
低浓度
细胞外
细胞内
需要
不消耗
消耗
需要
消耗
膜蛋白
消耗
模型
影响因素 自由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协助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能量 温度、能量
举例 O2、CO2、甘 油、乙醇、苯 _______________ ___、H2O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 白细胞吞噬病菌 分泌蛋白的分泌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
转运蛋白的数量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特别提醒 归纳记忆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
(2)Na+
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依赖离子通道;
运出神经细胞:主动运输,依赖Na+—K+泵。
(3)K+
进入神经细胞:主动运输,依赖Na+—K+泵;
运出神经细胞:协助扩散,依赖离子通道。
(4)水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但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3.协助扩散中转运蛋白类型
(1)载体蛋白类:只容许与_____________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_________的改变。
(2)通道蛋白类: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_____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_______与通道蛋白结合。
4.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物质浓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自身结合部位
自身构象
形状
不需要
(2)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P点由_________提供能量,Q点之后运输速率受_________数量或其他因素限制。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无氧呼吸
载体蛋白
(3)温度
特别提醒
1.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有ATP可进行运输,无ATP不能进行运输。曲线图如下:
2.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故氧气浓度不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坐标图如下:
1.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 )
2.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3.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4.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5.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
×
×
×
×
6.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7.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
8.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
9.消化酶从细胞释放出去的过程是胞吞。( )
10.细胞内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
11.细胞外高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12.胞吞和胞吐过程中有信息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
×




×
×
13.血液中的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
14.胞吞的过程中有膜蛋白的参与。( )
15.胞吞形成的囊泡可在胞内被溶酶体降解。( )
16.胰岛素和神经递质均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
17.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
18.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

×




经典考题训练
02
考向一 围绕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例1]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运输葡萄糖进
入组织液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载体S被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
上皮细胞
B.在基底膜侧的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且结
构不同于载体S
C.载体G将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细胞内较低的Na+浓度需要膜上的Na+—K+泵消耗ATP来维持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通过载体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载体S同时也将Na+运进细胞,葡萄糖经载体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需消耗Na+向胞内扩散时释放的电化学势能,故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载体G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细胞内运出细胞,载体G和载体S功能不同,结构自然也不相同,B正确;Na+—K+泵通过消耗ATP将Na+泵出细胞,使得细胞外Na+浓度(140 mM)高于细胞内Na+浓度(20 mM),
该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图示中,载体G将葡萄糖运出细胞过程并未消耗ATP,可判断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该过程应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例2] (2024·江西,2)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为主动运输 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 D.丁为自由扩散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丙、丁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细胞外→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方式甲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转运蛋白,为主动运输,A正确;方式乙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B正确;胞吞过程虽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则丙不是胞吞作用,C错误;方式丁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和转运蛋白,为自由扩散,D正确。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例3] (2025·八省联考四川)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一种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的蛋白质。在胰岛素的刺激下,GLUT4会从脂肪细胞内的囊泡膜上转移至细胞膜上,葡萄糖借助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脂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细胞中GLUT4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
B.GLUT4转移至细胞膜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GLUT4每次转运葡萄糖时,其自身构象都会发生改变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脂肪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减少
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一种存在于脂肪细胞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GLUT4转移至细胞膜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B正确;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的载体蛋白,每次转运葡萄糖时GLUT4的构象都会发生改变,C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脂肪细胞,因此脂肪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增加,D错误。  
考向二 借助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模型构建与分析能力
[例4] (2024·贵州,4)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解析:硫酸盐转运蛋白既可转运硫酸盐也可转运硒酸盐,因此两者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硒蛋白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的方式为胞吐,C错误;呼吸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呼吸,抑制ATP的生成,故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ATP,受影响)还是协助扩散(不需要ATP,不受影响),D正确。
[例5] 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
课时作业
0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难度 ★ ★ ★ ★ ★ ★ ★ ★ ★★ ★★★ ★★★ ★★ ★★★
对点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 胞吐实例 物质运输方式特点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及影响 因素 主动运输 实验探究物质运输 方式 生膜、人工膜通透性比较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 物质 跨膜 运输、ATP供能机制 主动运输影响因素 物质运输方式判断及影响
因素
1.(2023·全国甲卷,1)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解析:乙醇属于有机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A错误;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B正确;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也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葡萄糖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D错误。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4.(2023·浙江1月,4)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解析: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因此K+被缬氨霉素运输到细胞外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错误;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它可以结合在脂双层上运输K+,因此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有关,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缬氨霉素对它不起作用,D错误。  
5.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6.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7.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解析:由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通入空气,一定时间后,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可推知,a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B错误,C正确;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对a离子的吸收,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8.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更大,说明生物膜存在水的转运蛋白,A正确;生物膜对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故具有选择性,B正确;据图只能判断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能确定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C错误。
9.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
别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
扩散
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解析: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运输O2和CO2,当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红细胞可能通过②释放O2供肌肉组织细胞利用,同时CO2通过①进入红细胞并被携带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故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A正确;O2和
C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④为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红细胞,⑤是水分子经水通道蛋白运输进入红细胞,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C正确;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其转录与翻译过程不能一直保持,则其表面的糖蛋白不能一直保持更新,D错误。
10.(2021·山东等级考)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进入细胞质基质是由浓度梯度驱动的,为协助扩散,而Ca2+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Ca2+通过CAX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CAX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11.Ca2+-ATP酶亦称钙泵,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由于其活性依赖于ATP与Mg2+结合,所以又称(Ca2+、Mg2+)-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钙泵驱动Ca2+转运的速率会受到温度影响
B.Mg2+常作为酶激活剂,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C.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载体蛋白的去磷酸化
D.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钙泵转运Ca2+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从细胞呼吸角度分析,温度会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影响物质运输速率,A正确;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C错误。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O2浓度大于a时,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定期松土
13.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 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顺浓度梯度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
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
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
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 形成膜内外
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
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和H+进入细胞的方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
明显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
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 一方面胞外Ca2+直接______________,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
抑制转运蛋白A
使用ATP抑制剂处理会导致ATP合成量减少,使细胞经H+泵主动运输到胞外的H+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差降低,胞外H+顺浓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量减少,导致其驱动Na+经转运蛋白C外流的Na+量减少(合理即可)
以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出胞外,以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农业生产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增施钙肥(或增加土壤中Ca2+浓度);通过灌溉稀释土壤盐浓度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
解析:(1)由题意知,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从图中可看出,H+通过H+泵出细胞,为主动运输,则胞外H+浓度高,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和H+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
(2)由图可知,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需要载体
蛋白协助和ATP供能,从而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同时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若使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
细胞,则ATP合成量减少,使H+排出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差降低,导致胞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量减少,同时驱动Na+排出细胞的量减少。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抑制转运蛋白A,从而使经转运蛋白A
进入胞内的Na+量减少;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
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出胞外,以降低细胞内Na+浓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