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织金县2025年中考模拟卷(三)历 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1. “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 “家”融合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2.如下为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据此判断A.拜占庭帝国阻碍东西商路 B.交往交流促进文明发展C.亚欧大陆的交通畅通无阻 D.阿拉伯人商业活动频繁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几乎把 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新法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 丧失。材料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A.背景 B.内容 C.取得的成效 D.失败的原因4.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D.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5.遗址、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下图见证了A.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暴行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6.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骞。”他们两人的共同贡 献是A.开辟了实业救国的新道路 B.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D.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7.毛泽东说: “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 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 作战指导思想的是A.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B.横渡长江,占领南京C.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D.主动撤离,转战陕北8.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 事件A.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10.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具有独特的贡献。据图可知,阿拉伯人的贡献主要是A.发明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B.创造了灿烂的文学成就C.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传播印度的三大发明11.学者艾瑞克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后,似乎”全世界的人民,听到了号声”。以下大事年表主要说明十月革命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扩展C.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2.以下为“遇见2025:联合国大事件表”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联合国致力于>宣布2025年为国际和平与信任年 >宣布2025—2034年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起2025年全球援助募捐呼吁,保障危机中的妇女和女孩的福祉A.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推动世界性问题的解决C.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 D.保护世界生态环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二、历史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36分)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思想智慧】“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材料二【史学之光】材料三【建筑魅力】材料四【传承之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3分)(2)请你制作表格,简要介绍材料二《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基本信息。(要求:在答题卡上 制作表格;表格设计合理,内容准确,包括名称、作者(主编者)、成书时间、体例、内容,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5分)(3)建筑凸现地域文化特色。如果为材料三的建筑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中一个并陈述入选的理由。(3分)(4)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大量的西方文化已传入到中国,并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14.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人一直没有停下探索 的脚步,正在逐梦前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探索之路】材料二【革命之路】材料三【发展之路】(1)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 料等。请将材料一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均不给分)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图像史料: 。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在图④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哪一运动的开始?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A到图B反映出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南昌起义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4分)(3)材料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哪两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 知识,归纳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15.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思想-宣传自由】材料一《神曲》是人类历史上的精神财富,它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的歌颂。恩格斯称其作者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独立-追求自由】【法制-捍卫自由】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摘自《独立宣言》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且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第二条……此等权利包括自由、财产权、安全和抵抗压迫。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 法律中人人平等……第十七条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利。……——《人权宣言》(1)材料一中为“新时代”到来奠定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请列举一部这场运动在艺 术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什么?(3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根据图2指出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独立的历史意义。(3分)(3)根据材料二,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在内容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4)综合以上所述,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2分)答案1-12 ABDCB BDACC AB13.14.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