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焦作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答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有学者认为:良渚文化与仰韶文化虽存在差异,但“二者在玉器制作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这些联系反映了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C.黄河流域文化互动 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一般记载作器者的姓名和作器缘由,内容包括祭祀训诰、赏赐册命、宴飨(xiǎng)田猎、土地转让、盟誓契约、刑事诉讼等。材料说明青铜器铭文
A.传承家族文化 B.体现等级森严
C.提供丰富史料 D.印证工艺发达
3.2002年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洞庭郡”的记载(见右图)。这一考古发现可直接印证秦朝
A.统一文字 B.统一车轨
C.推行郡县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4.《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名称。这一记载反映了西汉
A.农耕技术革新 B.天文历法进步 C.儒家思想普及 D.丝绸之路兴盛
5.龙门石窟的北市(唐高宗时设置)香行(香料行业组织)像窟,有题记记载“北市香行社社官安僧达……(供养人姓名)等一心供养”。材料中信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对外贸易兴盛 B.都市商业繁荣 C.政治制度创新 D.民族交流频繁
6.元代青花瓷以洁白的瓷胎和精美的钴蓝纹饰闻名,纹样既有传统的龙凤牡丹,也有阿拉伯文字和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案。这反映了元代
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中外进行文化交流
C.元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汉族文化失去优势
7.清朝前期通过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派驻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辖。这些举措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B.奠定现代中国疆域基本版图
C.完善了清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加速边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
8.“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应该承认,它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投资迅速增长,1902年在华投资总额为8.13亿美元,到1914年投资总额增至17.11亿美元,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B.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0.1931年春,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这说明土地革命
A.得到了农民热情拥护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D.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1.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认为,长征“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长征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
12.1938年,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看到一群小孩在阅读捷报,于是画下著名漫画《儿童与捷报》(见右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公共阅读利于宣传抗日
B.传统绘画艺术水平高超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民众文化水平有所提升
13.1956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的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这一决定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4.“豫事办”自2019年年底上线以来,已成为河南人民生活中离不开的“掌中宝”,注册用户数超过7000万,上线5000多个事项,每天有200多万人通过“豫事办”办理相关业务。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
A.政府政务服务高效 B.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C.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D.市场经济体制成熟
15.尼罗河每年泛滥带来肥沃淤泥,使古埃及成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发展出精准的历法(太阳历)和灌溉系统,以预测洪水周期。这可以说明古埃及
A.人民创造埃及文明 B.天文历法领先世界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 D.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16.早期的中世纪,所有西欧的文化都笼罩了教会的色彩,“神甫们获得知识教育的垄断权,并且教育本身带有最占优势的神学性质”。材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教学氛围呈现出
A.自由开放的学术气息 B.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
C.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D.严谨务实的治学风格
17.“革命观念”为“革命事件”铺就了道路,是大革命的发动机和原动力。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大宪章》与“光荣革命” B.文艺复兴与法国大革命
B.《独立宣言》与独立战争 D.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18.厄瓜多尔诗人何塞·华金·德·奥尔梅多的诗歌《胡宁大捷》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我们目睹秘鲁和哥伦比亚战旗飘扬,……野蛮的西班牙人抱头鼠窜”。与此场景相关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警告,“《凡尔赛和约》是‘迦太基式的和平’,其苛刻条款将摧毁德国经济并引发灾难”。由此可知,《凡尔赛和约》
A.根除国际矛盾 B.改变世界格局 C.埋下战争祸根 D.维护国家主权
2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2025年末将在巴西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全球正遭遇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没有任何地区可以幸免”。对此,各国应该
A.加强合作 B.发展科技 C.优化政策 D.增加经费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节选):润州(今江苏镇江)开元十四年租 米壹万壹千壹
材料二 大运河通济渠的修建充分利用了鸿沟(今郑州荥阳市境内)已废弃的故道、东汉重修后的汴渠等,并在郑州连接黄河,是连通黄河与淮河并到达洛阳的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历史考述》
材料三 “穿黄工程采用双线盾构隧洞穿越黄河河床……实现隧洞‘滴水不漏’,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市城区供水70%以上依赖南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全部切换为南水……工程为黄淮海平原年均增加工农业用水量58亿立方米,河南、河北两省粮食增产约15%,沿线城市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提升1.8个百分点。”
———节选自张基尧主编《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大运河河南段在中国古代承担的功能。(2分)
(2)据材料三,概括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2分)
(3)综上所述,总结大运河和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哪些人类智慧 (2分)
22.(6分)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红旗渠纪念馆(林州市)
B.被称作“小延安”的竹沟革命纪念馆(驻马店市确山县)
C.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信阳市新县)
D.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开封市兰考县)
E.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濮阳市台前县)
F.郑州二七纪念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馆)
材料二 某中学计划设计一条“追寻中原红色足迹”研学线路,串联上述景点,并安排以下活动:在鄂豫皖苏区首府模拟“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会议;在竹沟革命旧址体验抗战时期军民联合生产;于红旗渠参与“重走修渠路”劳动实践。
(1)据材料一,将图中的景点按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排序。(填写字母,3分)
( ) →E→ ( ) →C→ ( ) →A
(2)从材料一的景点中任选一项红色旅游资源,分析其历史价值。(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1949-2014年GDP柱状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二 1949年与2024年河南省各项经济指标对照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年份 全省GDP(亿元) 发电量(千瓦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文盲率(%)
1949 20.88 500多万 4.58 80%
2024 63589 3388.23 27596.69 1.5%
(1)观察材料一的柱状图,指出一处河南省GDP增长幅度明显的时间节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的建设成就。(2分)
(3)综上所述,说一说在新中国成立后推动河南乃至全国命运改变的关键因素。(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总量的51%,1870年降至32%,1913年进一步下滑至14%。与此同时,美国工业产值占比从1870年的23%升至1913年的38%,德国同期从13%增至15.7%……企业主和投资者对新兴技术(如电力、化学工业)的适应滞后,大量资本流向海外殖民地而非本土产业升级,导致生产率增长放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到1900年,英国对外投资占全球总输出的40%,其资本流向美洲、亚洲和非洲的铁路、矿山和种植园。这种“食利者经济”虽削弱了工业活力,却让英国通过金融收益维持了远超其国土规模的全球影响力。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2)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英国工业地位变化带来的影响 (2分)
25.(6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驱动“无人经济”快速发展,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存在的歧视和偏见、无人驾驶系统的交通法规、脑机接口和人机共生的科技伦理等问题已经显现出来,需要抓紧提供解决方案。
———谭铁牛《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025年焦作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A 2.C 3.C 4.B 5.B 6.B 7.B 8.A 9.D 10.D
11.D 12.A 13.B 14.A 15.C 16.C 17.D 18.B 19.C 20.A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影响
21.(1)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且是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对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2)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3)它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
(3)据材料二,分析研学活动对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的作用。(2分)
22.(1)F、B、D
(2) 红旗渠纪念馆(林州市),纪念馆通过展示修建过程中的实物、照片和资料,让参观者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研学活动对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的作用: 增强历史体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弘扬红色精神:
23.(1)河南省GDP增长幅度明显的时间节点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之后);历史原因:①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建设成就:经济总量大幅增长;能源供给能力提升;消费市场繁荣;教育水平提高(3)关键因素:政策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教育和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24.(1)变化:英国工业地位从领先到下降,被美国和德国超越。原因:技术滞后;资本流向海外(2)影响:本土工业发展动力不足;通过金融收益维持全球影响力
25.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影响
一方面,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驱动“无人经济”快速发展。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挑战与问题。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存在的歧视和偏见、无人驾驶系统的交通法规、脑机接口和人机共生的科技伦理等问题已经显现出来,需要抓紧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