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51中学教育集团化学科适应性评价
本试卷所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 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C. 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 D. 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2. 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合金具有金属特性;②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④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⑥钢是铁合金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⑥
3. 硝酸钾和氯化钠在农业、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和其他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
B. t2℃时,60gKNO3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 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D.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
4. 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不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涉及 3种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各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C. 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D.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
5. 布洛芬 是种常见的退烧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洛芬中含有33个原子
B. 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g
C. 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布洛芬中 元素的质量比为
6.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 镁条 B. 氧化铜 C. 二氧化硫 D. 氢氧化钙
7.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下列对核心素养中的有关内容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观念: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B. 科学思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能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分别通入二氧化碳,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实现碳中和,严禁使用化石燃料,积极研发绿色能源
8. 实验小组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氢氧化钠溶液
B.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 所示溶液中的的质量不断增加
D 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9. 除去杂质是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重要手段。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CaO中少量的: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B. 除去中的:通过加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C. 除去NaCl中的少量的: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0.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 D.
二、非选择题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1. 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检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应选择图1中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之一___________。
(5)甲同学用上述气体做了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硫燃烧时,___________(填字母),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产生大量白烟 b.生成黑色固体 c.发出蓝紫色火焰 具有氧化性
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反应生成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原理分析:,,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7)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2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_____(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8)同学利用家中常见的饮料瓶、吸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图3所示。其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2.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学习强国APP推出了《每日辟谣》专题,提到柠檬水的几个误区。
流言1:喝柠檬水会长结石
谣言。喝柠檬水并不会促进结石形成。结石从成分来看以草酸钙为主,饮食中存在的大量草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结石的形成,但其中并不包含柠檬。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化学式为)在肠道内的微酸性特质,能促进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对健康有益。
流言2:不能用热水泡柠檬
谣言。热水冲泡柠檬并不会造成营养流失,反而会激发其独有的味道。所以可以用适当热一点的水冲泡柠檬,待到冷却后品尝口感更佳。
日常冲泡时,要选用新鲜柠檬带皮切薄片,1片可冲泡1L水左右,冲泡2~3次后可更换。
柠檬水虽好,但尽量不要空腹喝,每日饮用也需适量。
(1)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条柠檬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2)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柠檬切片,用热水冲泡后能更快闻到果香味,请从微/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刚泡出的柠檬水较酸,当冲泡2~3次后,柠檬水的pH将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柠檬水口感很好,可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
B. 柠檬酸含碳元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C. 柠檬酸在肠道内的微酸性特质,能促进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对健康有益
D.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一些谣言,要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分辨,还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
任务二:清除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利用了LiOH与的化学反应,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固态胺能吸附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研究发现,分压和温度对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清除技术,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原文作者杨乐,有删改)
(5)已知LiOH具有与NaOH类似的性质,LiOH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由图1可得到,分压对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是___________。
(7)由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___________(选填“A”或“B”)吸附量更大。
任务三:胃酸指胃液中分泌的盐酸。胃持续分泌胃酸,且呈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胃酸(0.2%~0.4%的盐酸)能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但若胃酸分泌过高;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①碳酸氢钠、②氢氧化铝、③氧化镁、④氢氧化镁和⑤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依据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8)下列几种抗酸药,都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其中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碳酸氢钠 ②氢氧化铝 ③氧化镁 ④氢氧化镁 ⑤碳酸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常量元素钙
B. 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 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的pH越小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13. 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
活动一 探究硫酸的性质
(1)试管1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溶液变黄,由此推知稀硫酸可用来___________。
(3)试管3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某同学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试管4中冒气泡,证明稀硫酸能与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
(5)试管5中产生白色沉淀,可是同学们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滴加到硝酸钡溶液中后却无现象,于是,同学们推断试管5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_离子有关。(填离子符号)
活动二 探究干燥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一包生石灰干燥剂,由于敞口放置,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该样品中有CaO、和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6)请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样品不含CaO
实验2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___________ 样品含
实验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现象 样品不含
【反思评价】
(7)有同学认为实验3不足以确定样品不含,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没有更换药品,只对原实验操作稍作改进即得出样品中含有,请写出改进后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14. 学习酸和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从pH变化的角度,
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进行了探究。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1)甲同学负责用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盐酸,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胶头滴管 ②量筒 ③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玻璃棒
【探究二】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乙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的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结论,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如图4所示。
(3)从点A到点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到达点C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探究三】利用指示剂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4)丁同学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出现少量气泡,他认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探究四】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为了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资料进行如图6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资料: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5)证明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丙的U型管内液面___________。
【反思总结】
(6)下列应用中,其原理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蚊虫分泌出蚁酸)处止痒
②用盐酸除铁锈
③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④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7)老师提示学生可以从微观角度(如图7)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
(8)氢氧化钠不仅可用于腌制松花蛋,还可用于吸收一些气体。现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4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42.2g碳酸钠溶液。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
51中学教育集团化学科适应性评价
本试卷所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1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 ②.
(3)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4)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合理即可)
(5) ①. c ②.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6)KOH (7)黄色变为白色
(8)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生成氧气的速率
【12题答案】
【答案】(1)能使石蕊变红色(合理即可)
(2)+3 (3) ①.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②. 变大 (4)CD
(5)2LiOH+CO2=Li2CO3+H2O
(6)温度相同时,CO2分压在0-2.0kPa范围内,二氧化碳分压越大,二氧化碳吸附量越大
(7)A (8)①⑤ (9)AB
【13题答案】
【答案】(1)置换反应
(2)除铁锈(合理即可)
(3)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碳酸盐 (5)
(6) ①.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②. 试管外壁不发热(合理即可) ③. 生成白色沉淀
(7)取②中的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14题答案】
【答案】(1)④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氢氧化钙
(3) ①. 减小 ②. 硫酸钠和硫酸
(4)2NaOH+CO2=Na2CO3+H2O
(5) ①. 甲、乙装置固体不变色,丙中固体变为红色 ②. 左低右高
(6)②③⑤ (7)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8)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