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岗区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共22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考生务必用规定的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追寻【探源·寻】在文明长河中追寻先人足迹,于字里行间探寻文化瑰宝的最初印记。一、班级开展“寻文化瑰宝”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共6题,共23分)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为探寻中华文化之根,班级将开展“寻文化瑰宝”主题活动。同学们可走访古村落,观察斑驳的老墙,触摸篆刻时光的纹路;或走进博物馆,在青铜器的铜锈中追sù( )文明的源远流长;亦可翻阅典籍,于字里行间寻觅先贤的智慧哲思……这次“寻文化瑰宝”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唤醒更多人对非遗的热爱,即日起征集活动宣传语,要求自出新裁( ),体现对“寻”的深刻体悟,请同学们积极参与。1.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加点词语中的错别字。追sù( ) 错别字( )应改为( )2. 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 博物馆计划根据汉字演变过程依次展出下列文物,请你根据文物上的字体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A. ④②③① B. ③④②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①④②4. 小深想组队寻访古建筑,请帮小深拟一条宣传语,激发同学们探寻古建筑的兴趣。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手法,突出“寻”与“文化”的关系。5. 小组计划制作一期“寻味诗文名句”的主题黑板报,请你一起补全入选诗文。板块主题 入选诗文 诗文出处寻味自然 ①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②夕日欲颓,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寻味理想 ③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寻味故园 ⑤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寻味生活 ⑦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⑧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寻味哲理 ⑨诗中蕴含“追寻中常遇困境,却暗藏希望”这一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 小组拟围绕“传承传统技艺,共寻文化之美”主题设计展板,以下是备选方案,请选择你认为内容和形式更贴合主题的一项并说明理由。选项 备选方案 我的选择A 指尖乾坤 内容:剪纸、泥塑、刺绣等技艺流程图解 形式:实物照片+手绘步骤图+二维码链接传承人访谈视频 我选择( ) 理由: (1)内容:______; (2)形式:______。B 匠影流年 内容:混合展示铁匠、木匠、篾匠工作场景与现代3D打印技术对比图 形式:黑白老照片与彩色科技图拼贴+争议性讨论区(传统技艺会被取代吗?)【问道·寻】草木有本心,枝叶总关情。探古籍,寻花语,解析人生密码。二、班级开展“觅草木本心”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5题,共13分)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①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②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乙】菊,黄中之色,香味和正花叶根实皆长生药也。北方随秋之早晚,大略至菊有黄花乃开。独岭南不然,至冬乃盛发③。岭南地暖,百卉造作④无时,而菊独后开。考其理,菊性介⑤烈,不与百卉并盛衰,须霜降乃发,而岭南常以冬至微霜故也。其天姿高洁如此,宜⑥其通仙灵也。(宋·苏轼《记海南菊》,有删减)【丙】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①蔓:______②鲜:______③发:______④造作:此处指花朵开放。⑤介:耿直。⑥宜:______【资料搜集】7. 资料收集时,同学不慎污损了注释部分,请你帮助补全注释。8. 请你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帮助大家理解文本内容。(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性介烈,不与百卉并盛衰。9. 请用“/”为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香 味 和 正 花 叶 根 实 皆 长 生 药 也【意蕴研讨】10. 三篇诗文中都有“菊”,但其用法与作用却不同,请你完善表格。篇目 用法 作用《爱莲说》 ①______ 凸显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风度。《记海南菊》 托物言志 借菊花的物性(颜色、香味、药用价值),表达对高洁人格的赞美。《饮酒》 借景抒情 ②_________________【礼物制作】11. 请你从植物团任选其一,制作毕业礼物,表达对同学们的赞美或祝愿。依据示例,介绍你的礼物制作设想并寄语。示例:我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和莲花的简笔画印制在笔记本上。莲花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希望同学们坚贞自守,不随波逐流,书写如莲般高洁美丽的人生。【探秘·寻】算力跃动,成于行,更达于智。云端处,洞见未来的轮廓。三、班级分组开展“寻科技之光”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4题,共12分)请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深度求索(DeepSeek)是由中国AGI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开源大模型系列,其核心通过稀疏化架构(如MOE混合专家系统)降低训练成本,并开源了不同参数规模的模型版本,供开发者基于API或开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②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V3与GPT-40是两款备受瞩目的模型,但它们属于不同的技术体系,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用户在选择使用哪个模型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权衡。③DeepSeek-V3与GPT-40对比表对比要点 DeepSeek-V3 GPT-40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5月14日训练成本 557.6万美元 约1.12亿美元推理过程 显式展现链式思考过程,提供详细的中间推导与自我验证,便于追溯和定制 内部推理过程隐藏,仅输出最终答案,链式思考过程对用户不可见开放性 采用MIT开源许可,开放部分权重和代码,有利于二次开发,学术研究及定制应用 闭源商业产品,模型内部细节不公开,定制性和透明度较低(取材于DeepSeek技术社区、东方财富网,有删减)材料二①近日,走进深圳地铁站的市民会与智能安检机器人不期而遇,它们可通过视觉自主识别乘客携带的行李、会对拿水的乘客提醒接受安全检查,还能指引乘客快速进站安检。②如今,深圳地铁集团成功部署并上线DeepSeek-R1 AI平台,全面拓展“轨道+AI”应用场景。除了这些在全市各地铁车站上岗“执勤”的全新智能安检机器人外,深圳地铁集团在车站客服领域引入多个智能客服系统,数字员工客服、智能客服机器人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基于深度视觉检测的闸机已在多条线路车站投入应用。③为提升地铁运行的可靠性,深铁集团还推出AI+系统设备运维,利用多类型传感器获取设备图像及声纹,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减少列车故障对运营的影响,提高列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④此外,深铁集团在11号线机场、车公庙等车站开展AI安防试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车站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效提升车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地铁20号线还设有集中判图中心,可远程管理多个车站安检点,按照优先级进行任务调度分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通过AI技术对安检机拍摄的照片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各类违禁物品,进一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选自《深圳特区报》2025年3月4日,有删减)材料三①在教育领域,产生“AI+作业”的现象。据报道,一些中学生表示,AI帮忙写作业,不仅基础性题目可以直接“借鉴”AI的答案,甚至连议论文、读后感等长篇作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都能成为“枪手”。②AI代替人工写作业,从技术上并不是问题,但AI的“枪手化”实际剥夺了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性体验。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作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写作业是一个复习、巩固、提高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面对难题的绞尽脑汁、失于迷津的抓耳挠腮。这都是学习中绕不开的过程。正是这些曲折,才让知识的采撷之路风景不断、妙趣横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生命经验。如果说,写作业是为了单纯地应付任务,那么AI轻轻松松地把答案“喂”到学生嘴边,似乎省时省力。但是,如果采用AI走捷径,便违背了学习的本质。③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成长需要经历漫长的认知过程。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发挥AI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要合理引导使用AI技术,厘清边界,若学生的认知过程由“AI”代劳,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取材于人民网,有删减)12. 【寻瑕】根据材料,同学们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领域中DeepSeek-V3与GPT-40备受瞩目,因属相似技术体系,用户可按需选用。B. DeepSeek-R1这一AI平台上线,推动深圳地铁“轨道+AI”场景全面拓展。C. AI用于作业时,“枪手化”问题虽存在,但只要控制使用频率,就不会违背学习本质。D. 只要学生的认知过程不由AI代劳,就能达成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13. 【寻优】DeepSeek-V3相较GPT-40优势显著,背后尽显创新实力。请根据材料一,谈谈DeepSeek-V3的优势所在。14. 【寻变】请结合材料二,说说深圳地铁是怎样巧妙运用AI技术实现“科技赋能生活”的。15. 【寻界】边界之内,AI有着无限潜能。请补全对话。小深:“我们读材料二可知,深圳地铁接入AI后,极大地改善了市民们的出行体验。另外,AI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能大显身手——______(举出一个AI应用于生活的例子)。”小圳连连摇头:“虽然AI有诸多便利,但无边界的使用,危害则更大。我们看材料三,有的学生______,违背了学习的本质,所以我们要探寻合理使用AI来助力学习的方法,如:______。”【叩问·寻】一粒一芽,关乎生,更关乎志。方寸间,感受生命的磅礴。四、班级开展“叩问生命”美文品读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阅读任务。(共6题,共24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种子的力量梁晓声①种子在未撞触到土壤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力量可言的。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不起眼,谁会对一粒或几粒种子的有无当回事呢?②像许多人一样,我对种子发生兴趣,首先是由于它们的奇妙,其次是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被鸟啄食下去了,被食草类动物吞食下去了,经过鸟兽的消化系统,随粪便排出,相当一部分种子居然仍是种子。只要落地,只要与土壤接触,只要是在春季,它们就“抓住机遇”,克服种种条件的恶劣性,生长为这样或那样的植物。③我当知青时,曾见过最为奇异的由种子变成树木的事。某年扑灭山火后,我们一些知青徒步返连。正行间,一名知青指着一棵老松嚷道:“怎么会那样!怎么会那样!”众人驻足看时,见一株枯死的老松的秃枝,遒劲地托举着一个圆桌面大的巢,显然是鹰巢无异。那老松生长在山崖上,那鹰巢中居然生长着一株柳树,树干碗口般粗,三米多高。如发的柳丝,繁茂倒垂,形成帷盖,罩着鹰巢。想那巢中即或有些微土壤,又怎么能维持一棵碗口般粗的柳树根的固扎呢?众人再细看时,却见那柳树的根是裸露的——粗粗细细地从巢中破围而出,似数不清的指,牢牢抓着巢的四周,并且延下来,盘绕着枯死的老松的干。柳树裸露的根,将柳树本身,将鹰巢,将老松,三位一体紧紧编结在一起,使那巢看上去非常的安全,不怕风吹雨打……④一粒种子,怎么会到鹰巢里去了呢?又怎么居然会长成碗口般粗的柳树呢?种子在巢中变成一棵嫩树苗后,老鹰和雏鹰,怎么竟没啄断它呢?⑤种子,它在大自然中创造了多么不可思议的现象啊!⑥我领教种子的力量,就是这以后的几件事。⑦第一件事是——大宿舍内的砖地,中央隆了起来,且在夏季里越隆越高。一天,我这名知青班长动员说:“咱们把砖全都扒起来,将砖下的地铲平后再铺上吧!”于是说干就干,砖扒起后发现,砖下嫩嫩的密密的,是生长着的麦芽!原来这间老房子成为宿舍前,曾是麦种仓库。落在地上的种子,未被清扫便铺上了砖。对于每年收获几十万斤、近百万斤麦子的人们,屋地的一层麦粒,谁会格外珍惜呢?而正是那一层小小的、不起眼的麦种,不但在砖下发芽生长,而且将我们天天踩在上面的一块块砖顶得高高隆起,比周围的砖高出半尺左右……⑧第二件事是——有位老职工回原籍探家,请我住到他家替他看家。那是在春季,刚下过几场雨。他家灶间漏雨,雨滴顺墙淌入了一个粗糙的木箱里。我知那木箱里只不过装了满满一箱喂鸡喂猪的麦子,殊不在意。十几天后的深夜,一声闷响,如土地雷爆炸,将我从梦中惊醒。我骇然地奔入灶间,但见那木箱被鼓散了几块板,箱盖也被鼓开,压在箱盖上的腌咸菜用的几块压缸石滚落地上,膨胀并且使长出了芽的麦子溢出箱外,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⑨于是我始信老人们的经验说法——谁如果打算生一缸豆芽,其实只泡半缸豆子足矣。万勿盖缸盖,并在盖上压石头。谁如果不信这经验,膨胀的豆子鼓裂谁家的缸,是必然的。⑩我们兵团大面积耕种的经验是——种子入土,三天内须用拖拉机拉着石碾碾一遍,叫“镇压”。未经“镇压”的麦种,长势不旺。 人心也可视为一片土。因而有词叫“心地”,或“心田”。 播在“心地”里的一切的种子,可能是爱,也可能是恨;可能是善良的,也可能是憎恨的,甚至可能是邪恶的……它们的生长皆会形成一种力量。 人类测试出了真空的力量,也测试出了蒸汽的动力,这两种力都被人类所利用着。可是,有谁测试过小小的种子生长的力量么?什么样的一架显微镜,才能最真实地摄下好的种子或坏的种子在我们“心地”间生长的速度与过程呢?没有之前,唯靠我们自己理性的显微镜去发现……(节选自《梁晓声散文集》,有删减)16. 【寻迹】本文讲述了三个有关“种子生长”的故事,请仿照示例,概括其它两个故事。17. 【寻味】文中第③段划线句描写柳树,写得极富有表现力,请自选角度加以赏析。粗粗细细地从巢中破围而出,似数不清的指,牢牢抓着巢的四周,并且延下来,盘绕着枯死的老松的干。18. 【寻真】有同学认为第 段在文中略显突兀,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19. 【寻根】本文以“种子的力量”为题,贯穿全篇,请结合全文说说种子有何力量。20. 【寻光】文中提到播在“心地”里的可能是爱或恨的种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培育“心田”中的积极种子。21. 【寻典】种子不忘“生长”的初心,历经蛰伏,冲破桎梏,展现蓬勃的生命力。经典名著中,坚守理想或信念的初心也是人物或群体突破困境的核心动力。(1)请你回顾以下名著内容,完善表格。名著 初心 情节唐僧“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执着信念 火焰山前,唐僧师徒被烈火阻挡,三借芭蕉扇失败。唐僧面对八百里烈焰时独坐诵经,感染弟子们继续坚持,最终渡过难关。①__________ 强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攀铁索夺泸定桥——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撕开封锁线,突破围剿。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生命信仰 ②__________(2)学校校刊《文心》设立“经典新读”专栏,现请全体同学向专栏推荐名著。请从以上名著中任选一部作品,参看示例撰写推荐语。示例: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看林冲从隐忍教头到草莽英雄的悲壮觉醒,宋江从忠义小吏到梁山领袖的权谋蜕变。一百零八颗星辰,照见乱世中的人性光辉——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__________【践知·寻】追寻之路,道阻且长,行囊中所装之物,给予追寻者穿越风雨的力量。五、写作与书写(共48分,写作45分,书写3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当追寻的脚步踏过岁月的沙丘,行囊里装着的或许是星辰般闪烁的初心,或许是风雨中磨砺的勇气,或许是无数次跌倒后依然滚烫的热爱……逐梦路上,你的行囊里装满了什么,才让你拥有不竭的动力?请以“追寻者的行囊装满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补全题目并作文。②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具体,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文中不出现真实信息(人名、校名等)。不可避免时用XX代替。⑤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龙岗区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共22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考生务必用规定的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追寻【探源·寻】在文明长河中追寻先人足迹,于字里行间探寻文化瑰宝的最初印记。一、班级开展“寻文化瑰宝”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共6题,共23分)【1~2题答案】【答案】1. ①. 溯 ②. 新 ③. 心2. 删除“的初衷”或“为了”【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示例:(1)古建筑如散落大地的文化拼图,每一次寻访都是对民族记忆的拾取。(2)访楼阁忆千年故事,踏回廊寻一脉匠心。【5题答案】【答案】 ①. 大漠孤烟直 ②. 沉鳞竞跃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 烽火连三月 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⑦.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⑧. 以中有足乐者 ⑨.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⑩. 柳暗花明又一村【6题答案】【答案】 ①. 示例:选A ②. 理由(1)内容:A项直接围绕“传统技艺”展开,展示工艺演变,紧扣主题。 ③. (2)形式:A项通过古今实物对比“非遗传承人演示”等形式直观呈现“寻技艺之魂”的过程。示例:选B(1)内容:B项的工作场景展示让人更有代入感;与现代技术的对比,可以让人更好的思考两者的长短,对传统文化之美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对传统技艺进行更灵活的传承。(2)形式:照片拼贴非常直观,且比A项多了参与讨论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家思考当下时代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技艺,更贴合主题。【问道·寻】草木有本心,枝叶总关情。探古籍,寻花语,解析人生密码。二、班级开展“觅草木本心”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5题,共13分)【7~11题答案】【答案】7. (1)横生藤蔓(2)少(3)开放(6)应当,应该8. (1)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2)菊花秉性(性格)耿直刚烈,不与百花同时盛开、凋落。9. 香味和正/花叶根实/皆长生药也10. ①. 衬托(正衬、反衬) ②. 示例:借菊抒情,表现陶渊明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田园生活的热爱。11. 示例1:我选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与竹枝简笔画,印制在马克杯上。竹象征虚怀若谷的谦逊与百折不挠的韧性,愿同学们在人生新阶段如竹般坚守初心、节节向上、中通外直,望你我皆成“有节之竹”——向下扎根沉淀,向上挥洒青翠。示例2:我选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诗句与虬枝梅花图案印制在折扇上。梅花象征逆境中的风骨与孤勇。祝福同学们在人生征程中凌寒独放,不染浮华,保持纯粹心性,不被功利主义裹挟。示例3:我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诗句与松针纹样,印制在帆布袋上。松柏象征逆境中的坚守与顽强。愿同学们立身如磐、不惧严寒,在压力中淬炼,在困难中创造价值。示例4:我撷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与写意水墨兰花图案,印制在文化衫上。兰象征君子之德与不媚世俗。希望同学们不因无人欣赏而失却绽放的勇气,以柔韧化解困境。【探秘·寻】算力跃动,成于行,更达于智。云端处,洞见未来的轮廓。三、班级分组开展“寻科技之光”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4题,共12分)【12~15题答案】【答案】12. B 13. (1)训练成本低/成本低。(2)推理过程透明/推理过程可见。(3)开放性强。14. (1)深圳地铁引入智能安检机器人,自主识别乘客行李,提高安检效率。(2)在车站客服领域引入多个智能客服系统,提升车站服务水平。(3)推出AI+系统设备运维,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提高列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开展AI安防试点,通过AI技术拍摄照片智能分析识别违禁物品,进一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15. ①. 举例:示例一:在家居领域,智能家居靠AI实现家电智能调控,营造舒适环境。示例二: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借助AI调控灌溉。 ②. 有的学生:让AI帮忙写作业(或让AI代笔议论文、读后感等长篇作文) ③. 合理使用AI助力学习的方法示例一:AI可以引导做题思路;示例二:AI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名著阅读知识框架;示例三:AI可以根据错题为我们生成同类型的模拟试题。【叩问·寻】一粒一芽,关乎生,更关乎志。方寸间,感受生命的磅礴。四、班级开展“叩问生命”美文品读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阅读任务。(共6题,共24分)【16~21题答案】【答案】16. ①柳种挣脱鹰巢禁锢,长成树木。(或:树根穿透巢穴阻碍,不断生长。)③麦种胀破木箱束缚,溢出芽苗。17. 不同角度答案示例:示例一:修辞角度比喻,将柳树根比作“数不清的指”(或拟人,“破围而出”“牢牢抓着”赋予根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柳树根的坚韧和生命力,突出种子在绝境中扎根生长的执着;表达对生命力量的赞颂。示例二:品词角度“破围而出”“牢牢抓着”“盘绕”等动词精准有力,刻画柳树根系的野蛮生长,传递出冲破桎梏的坚韧力量;表达对生命力量的赞颂。(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8. 不赞同。理由如下: 段承接上文种子在自然土壤中的生长奇迹(如砖下麦芽、箱中麦粒),引出下文对“心地”的哲理思考。文章通过“土—心田”的比喻,将植物生命力升华为人性善恶的潜在影响力,深化了主题。19. ①指自然界种子突破物理困境的生命力。如文中种子突破土壤,顶起砖块,鼓裂木箱等奇迹。②象征人心中信念与精神的力量。人心如土壤,可播撒爱、恨、善良、贪婪等思想情感,其生长会形成驱动行为的力量。20. 例:①主动选择良善,播撒正向信念。②还要营造滋养环境,助力正向生长。种子需土壤才能发芽,心田也需良好环境。文章指出“心地”可能被爱或恨的种子占据,因此需有意识地选择积极思想。生活中,应多阅读励志书籍,让“爱”与“善良”成为心田的主导;或参与公益活动、加入学习社群,用行动践行善意,让积极种子在互助氛围中扎根(写出“发现”或“培育”的做法任何一21. ①. ①红军“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或:红军战士“革命必胜、解放人民”的坚定信念) ②. 保尔投身革命战斗负伤,严寒中带病筑路。(或:失明瘫痪后以口述完成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③. 参考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语:他用失明双眼看清生命的真谛,用瘫痪的身躯书写信仰的重量!保尔·柯察金以血泪淬炼的成长史诗,诠释‘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是献给所有逆风前行者的灵魂火种!《西游记》推荐语:五行山下五百年蛰伏,八十一难破障重生!唐僧师徒如四粒不灭的种子,以信念为根,以磨难为壤,终在灵山之巅绽放真理之花。一部取经路,写尽生命的破土之力!《红星照耀中国》推荐语:跟随斯诺,走进激情岁月。看毛泽东从书斋问道到运筹帷幄的雄才觉醒,红军战士从雪山草地到铁索寒江的不屈远征。万千赤焰燃亮长夜,照彻旧世枷锁下的黎明之路——这是献给所有追寻光明者的热血史诗!【践知·寻】追寻之路,道阻且长,行囊中所装之物,给予追寻者穿越风雨的力量。五、写作与书写(共48分,写作45分,书写3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追寻者的行囊装满热爱行囊里装着一支磨损的毛笔,那是爷爷在我十岁生日时送给我的礼物。墨香氤氲中,我仿佛又看见那个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写下第一个“永”字的小女孩,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成了我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记得刚开始学书法时,我的字总是东倒西歪。老师说我握笔的姿势像在拿筷子,同学们看着我的“墨宝”忍俊不禁。但我依然每天放学后雷打不动地练习两小时,墨汁染黑了指甲缝,宣纸堆满了书桌抽屉。渐渐地,横平竖直开始有了模样,提按转折也流畅起来。这支毛笔的笔杆上,至今还留着当年我用力过猛时磕出的小缺口,那是热爱的印记。去年冬天,我报名参加了全市青少年书法比赛。备赛期间,我常常练到深夜。有次实在太累,不小心打翻了墨碟,黑色的墨汁泼洒在即将完成的作品上。我望着被毁的作品,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妈妈轻轻擦去我的泪水,说:“真正的热爱,经得起任何挫折。”第二天清晨,我重新铺开宣纸,继续练习。比赛当天,我带着这支陪伴我五年的毛笔走上舞台。当我在宣纸上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所有的坚持与付出都化作了笔下流淌的墨韵。最终我获得了金奖,但比奖杯更珍贵的,是这份永不褪色的热爱。如今,这支毛笔依然躺在我的行囊里。它的笔尖已经有些开叉,笔杆上的漆也剥落了几处,但它承载着我对书法最纯粹的热爱。每当我感到疲惫时,只要摸一摸笔杆上那些熟悉的纹路,就能重新获得前行的力量。我知道,只要行囊里装着这份热爱,无论前路多么崎岖,我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