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渤油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O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选择题)O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棋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诸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A.中原文明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O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2.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并与当地居民神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在哲学、科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这说明古代印欧人的迁徙()A.导致农耕文明遭受破坏B.影响欧洲区域文化发展OC.创立雅典民主政治制度D.加剧希腊社会不平等性3.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可以在诸侯国设置“监”,委派史官,还任命诸侯国的上卿负责统军治民,以上措施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君主李制不断强化C.国家政权趋向严密製D.分封诸侯相互牵制4.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尖其最也”“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认为人要变“自爱”为“兼相爱”,还要兴天下之利,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使民众和国家富足。这反映出儒墨两家()A.思想主张呈现融合趋向B.提倡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C.具有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诉求O5.《《战国策>书录》记载:“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滑然道德绝矣…贪饕无耻,竞进无您,国异政致,各自制断。”这种情况(A打击了旧的经济政治秩序B.导致思想文化万马齐暗C.有利于区域专业性的生产D.催生了佛道盛行的局面O6.2022年10月,考古学家在我画南海西北陆披约1500米深度的海域发现了两处古代沉船遗址。国家文物局作出初步判断,其中一处为正德年间(1506一1521器年)运送数以万计的外群瓷器的海船,另一处悬弘治年间(1488一1505年)从海外装载原木等货物驶往中国的海船。这些发现()高二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A.可探究海上丝绸之路航线B.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就C.表明中国造船技术更先进D.否定了海禁政策的真实性7.;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摊:欧洲被外旗入侵,封建制度遭妥冲击,大军所至,花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人城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B.重忧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C.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常醒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8.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保护()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B.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9.班固《汉书》载:“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米,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A.批评百家学说异常混乱B主张“百家”思想趋向统一C.以奴隶主立场评判百家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10.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11.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图1汉武帝时期农收分界线因2南北朝时期农收分界线A.政局变化彩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12.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士族的状况。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高二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