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一、积累与运用(20分)大江大河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文化,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长江文明。学校举办以“ 趣说长江。探源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小雨和小雯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 (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 江”字的早期写法(由“ 氵”和“ 工” 构成),“ 氵” 代表水域,“ 工” 是在形象地表示山间流淌的曲折水道。请你据此猜想长江边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他们居住在水流湍急的江边,四周都是山区,土一地贫瘠,很难耕种,所以长江边的先民克服万难,在不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生存下来。2. (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 长”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长”字的成语。“ 长”的本义 “ 长”的引申义 含“ 长”字的成语“ 长”是以头发长的人为构字基础所造的象形字, 它的造字本义当为同“ 短” 相对的两端之间距离大。在此造字本义的基础上,主要产生了分别读作“ cháng”与“ zhǎng”的若干种)引申义。 遥远 道阻且长增加 (1)教学相长长处、优点 (2)博采众长(或各有所长、裁长补短)3. (2分)小雨和小雯为活动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盛世前贤让后贤”, 小雯写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 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下图)(长江后浪推前浪(右);盛世前贤让后贤(左))出辈才楚4. (8分)“ 智者乐水。” 水乃生命之源,它存在于客观的自然中。水还存在于墨客骚人的诗文中: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气蒸云梦泽,① 波撼岳阳城 ” 展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浩瀚磅礴的壮观气势;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 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呈现了潭水澄澈见底、直视无碍的优美景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③ 窈窕淑女, ④ 君子好逑 ”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溯洄从之,⑤ 道阻且跻 表现了男子追求之路的高而陡; ⑥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写出了女子对“ 恋人”的爱慕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历代传唱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 ⑦, ⑧ 天涯若比邻 ” 一扫离别时的悲戚惆怅,意境旷达;诗文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水因诗文 的传唱而添风采,水与诗文和谐而统一。5.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A )A《社戏》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少年视角叙述江南水乡看戏经历,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文中的“ 迅哥” 是鲁迅自己。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接树木的紧密相连引出对延安亲人的思念,增强抒情感染力。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D钱钟书对于看了他著的《围城》而请求见面的人说:假如你觉得吃了个鸡蛋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这里运用自嘲的应对技巧。6.(3分)小雨在“ 长江文化长廊” 中列举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三类问题,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1)容易读错的字 A. 归省 guī xǐ ngB. 戛然而止ji á ránérzhǐ(2)容易写错的词A. 人情世故B.销声匿迹(3)容易说错的话A.《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 学习课本。删掉编写的一套中学课本或者的主要对象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珍惜我们学习的时光。 删掉通过或使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4分)。望月有感唐 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 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②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①羁旅:漂泊流浪。②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处件指战争。这首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7.(2分)批注一 :立象尽意。诗歌借意象“ 千里雁” 写出诗人离别之苦,借意象“ 九秋蓬” 写出诗人漂泊之苦。8、(2分)批注二:品析情感。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诗人的骨肉相思之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题(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康乐公谢灵运出刺①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以寺之境界 ,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A)。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B)。其亭十 楹 ,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葱,周回杂植竹木径石,中置图书笔砚,极沩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④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C)?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尝游于此 也。(节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改)【注释]①出刺: 出任州府长官。②境界:场景与边界。③楹:柱子。④宁:难道。9. (4分)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 解释下列加点词。文言文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每政暇即游江心寺 运用成语推断:“自顾不暇” 空闲(2)绝嚣喧 查阅词典(①横渡; 穿越。②独一无二③隔绝 ③隔绝(3)中置图书笔砚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 放置(4)尝游于此也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 曾经10.(3分)将“ 矣”“ 乎”“ 也” 还原到文中的括号内。A. ( 也)B.( 矣)C.(乎)11.(2分)用“/” 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画两处)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难道(这儿)不令人心旷神怡,平息名利之心了吗(或各种烦恼都消除了吗)?13.(2分)根据内容填空:甲乙两文观察角度多种多样。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俯视 ;乙文“ 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 ”是仰视,“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是俯视,自上而下描绘谢公亭周围的山水之美。(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跪着起花生的父亲 张淑清①夜露已经被阳光吸干,风一下一下就把稻穗吹黃,把枝头的果子吹红,花生蔓也日渐枯萎。 父亲凌晨四点钟就醒了,醒了的父亲窸窸窣窣穿好衣服,翻了翻墙上的日历,距离国庆节还有几天。连日来,父亲都是这时候去房后的花生地转转。②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了丰产且成熟时间短的花生种子。一树槐花开的季节,父亲将 房后那块地深挖细犁,点了花生种,就去医院做手术了,住院期间,仍不忘在电话里叮嘱母亲,看管好花生苗,别让野鸡田鼠糟蹋。③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满天星斗交流,有时还来几只青蛙,一 群蚂蚁,在花生秧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恋爱,虽然这只是昙花一现的激情,但丝毫不影响植物和小动物热爱生命抱团取暖的信心。当然也有母亲的参与,母亲给花生苗拔草,施农家粪;旱了,在坡下的一道溪流内挑水,一担一担地爬坡,浇花生苗。有虫子吃花生叶片,母亲顶着烈日捉虫子。母亲和父亲一样,对花生苗的感情很深。④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 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花生地走走。⑤八月的花生地,绿黄相间,垄上有的花生秧裂口了,父亲明白,今年的花生又是丰收。干瓜 涝枣,这片地是沙质土,适宜栽红薯、种花生。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自医院回家那日开始,早晚都来花生地巡视一番。花生收了后,他要好好分配的。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时,带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⑥父亲来地里巡逻一遍,坐堤坝,摸摸口袋,没带烟。想起刘教授不准抽烟喝酒的叮咛,父亲 突然湿了眼眶,烟酒像他的老兄弟,跟着他几十年。现在,他不得不放下它们,烟瘾来了,就冲着花生地唱支曲子;酒瘾上来,他猛灌白开水。父亲,就这么安静地守着,直至把花生守到月末,守到成熟。⑦父亲的眉眼欣喜无限,饭桌上,父亲说:“ 北风一阵比一阵紧了,数数日子,该起了。” 父亲选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⑧起花生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他股骨头坏死的左腿,不 能“ 咕咚” 跪下,唯有慢慢地,试探着跪,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秧,饱满圆润的花生,令父亲满眼惊喜。父亲跪着,一点一点朝前腾挪,母亲怕累着父亲,劝父亲歇一歇,父亲喜滋滋地说:“ 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 ⑨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有五粒花生米,且个个饱满、圆润!罗锅的花生特别多,在北 方,人们将多籽粒的花生,叫罗锅。父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顾不得跪着的膝盖有些难受,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母亲坐着起,两个人谈笑风生,麻雀飞来,喜鹊飞来,凑热闹似的,啁啾一会儿,捡一两粒落花生,尝尝。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儿们留口吃的。⑩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了两天,大功告成!那晚,父亲吩咐母亲用柴火煮了一钵子花生, 一弯月牙悬在树梢,父亲倒了一杯老窖,倒在地上,祭祀上天。他没呷酒,闻一闻酒香,吃一粒花生米;再吃一粒花生米,闻一闻酒香。 父亲的思绪,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4.(2分)读一读描写父亲的句子,选出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B )A. 为了读出父亲对苍天给予好天气的感激,对土地的虔诚,即使腿脚不便,也要参与丰收的执着,我这样处理重音:“ 起花生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B. 为了再现父亲面对花生高产丰收的情景,我对父亲的话“ 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 设计的语气是温柔和缓。C. 为了读出父亲对起花生的严谨,我这样处理停连:父亲选择了 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的,起花生,八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 表示停顿,“ ” 表示连接)D. 为了读出父亲的惊喜之情,我这样处理语调: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有五粒花生米,且个个饱满、 圆润!(“ ” ”分别表示语调的上扬和延长)15、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4分)(1)买花生种子(2)父亲出院后(3)起花生 (4)吃花生16、(2分)此文语言饱含情感,韵味无穷。请品味下列语句,按要求赏析表达效果。(二选一 )(1)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对加点词语进行赏析)(2)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白晶晶的花生,像碧流河里一条条白条鱼,令父亲满眼惊喜。(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1)运用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生苗经历了风吹雨打和光照,茁壮成长。(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父亲起花生时的艰难动作和惊喜神情形成反差,描写细致生动,表现了父亲看到花生丰收在望时的喜悦之情。17、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同学关于文章的讨论,请你和他们一起探讨,并将你的理解写在横 线上。(2分)小文:读到文章第④段父亲分花生时,一股莫名的暖意涌上心头。小语:是啊,我也意识到,父亲“ 在荡漾、在澎湃” 是① 对医生的感恩、对儿女们的爱(父亲记得别人的好,还有他拳拳爱子之心。)小文:当读完⑦⑧⑨段后,我也明白了,“ 父亲的思绪” ,不仅有“ 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 ,还有② 丰收的喜悦,对过往生活的深深眷恋(有丰收的花生,更有内心充盈的喜悦。)18.(2分)文章用“跪着起花生的父亲”为题,有何妙处?题目交代人物——父亲,事件——起花生;花生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写了父亲买花生种子、种花生,生病惦记花生,母亲看管花生苗,父母亲起花生等,花生是全文情感的生发点;以小见大,取材集中,立意鲜明;“跪着起花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8分清明不是哪一天,而在分秒间①“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伴随着纷飞的梨花,我们迎来了既是“ 节气”又是“ 假日”的清明节。不过,细心的人发现前年和去年的清明都是 4月5日,而今年的清明却在 4月 4日。②“ 清明节气的时间并不固定,基本在每年公历 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今年清明节气的准确时间是北京时间 4月4日 15时 02分。21世纪绝大多数年份的清明出现在 4月4日,其次才是 4月 5 日。不仅清明节的时间不固定,包括清明在内的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都不是固定时间。③齐锐介绍说,古人将黄道(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等分 24份,24个分割点就是二十四节气,当太阳到达其中某一节点上,就代表一个节气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往往会精确到几时几分,因为节气的定义是指太阳来到这个等分节点上的时间,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所以二十四节气准确的时间点每年都会不一样。”④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规律来划分的,所以每个节气在一年中的日期变动也 不会太大。“ 黄道上每15° 对应一个节气。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 为一个节气。中国 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会提前模拟计算出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 的时间点,从而得出二十四节气的精确时间并发布。”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帆告诉记者。⑤“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⑥从这首朗朗上口的“ 节气歌” 中不难发现,公历每月都会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 6日和 21 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 8日和 23 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⑦作为我国独创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 十二月纪” 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⑧齐锐说,二十四节气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八个节气名称反映的是天文现象之外,其余的都是以 气象特征、农作物生长特征和昆虫随季节的活动规律来命名。“ 这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1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2分)A.首段引用诗句,引出说明对象,增加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清明节时间不固定,但 21世纪绝大多数年份的清明出现在4月4日。C.二十四节气时间不固定,上半年在 6 日、21 日,下半年在 8 日、23 日。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条理清晰,便于理解。20、(3分).在“ 节气演变” 环节,记者觉得用文字呈现不够直观,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时间轴。21.下图是记者查找的 2022—2024年芒种节气对应的日期,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20①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②秦汉年间③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意对即可)21①节气的定义是指太阳来到这个等分节点上的时间,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所以二十 四节气准确的时间点每年都会不一样。②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规律来划分的,所以每个节气在一年中的日期变动也不会太大。③公历每月都会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 6日和 21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五)、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完成 21-23题,(8分)22.甲同学根据《经典常谈》的介绍,准备阅读《汉书》和《离骚》,并结合二者的共性内容作 主题发言,请从下面选项中推荐两个最适合的话题。BDA. 浅谈文学中的“ 香草” B.辞赋文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C. 如何成论辩高手D. 说说古代的贤君与忠臣23. 整本书阅读中,序言和目录可帮助我们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请根据《经典常谈》遵循的“ 经、史、子、集” 编排标准,结合其目录,以下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CA. 经:《论语》十二章《孟子》三章《诗经》二首B. 史:《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C. 子:《小石潭记》《桃花源记》 《愚公移山》D. 集:《庭中有奇树》 《陋室铭》 《石壕吏》24. 请你依据《经典常谈》的目录内容, 为学校文化长廊设计展板。板块与面目 文化长廊内容 目录板块一:探索龙” 的字 源, 我们应该阅读( 1) 龙,鳞长。能 虫之幽,能 ①《说文解字》第一 ②《周易》第二(①)( 1分) 明,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 而潜渊。字体演变: ③《尚书》第三 ④《诗经》第四 ⑤三《礼》第五 ⑥《春秋》三传第六 ⑦四书第七 ⑧《战国策》第八 ⑨《更记》《汉书》第九 10诸子第十 11、辞赋第十一 12诗第十二 13文第十三板块二:了解“ 龙”蕴含的哲理,我们应该阅读(2)( ②)( 1分) 乾:元,亨,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潜龙,勿用。板块三:寻找“ 龙”精神的传人,请你从目录中任意挑选一篇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介绍,并说明理由(2分) (3)【示例】司马迁,他“ 忠于史实” ,在历经严酷刑罚之后,依然呕心沥血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 龙”之传人的伟大品三、表达与交流( 55分)25.(5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决定 4月18 日召开““ 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 实践活动,请你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任务一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请你以八年级( 1)班班委会的名义,向校长写一份关于践行低碳生活的倡议书。(120字左右)任务二;你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哪些地方体现了低碳生活理念?请以“ 我的小天地” 为话题,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顺序合理,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26.(50分)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任务一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请以“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题,写一篇文章。任务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 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 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要求:①请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五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答案 1.他们在水流湍急、四周环山且土地贫瘠的江边,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存着。 2.(1)教学相长(2)博采众长(或各有所长、裁长补短) 3.右:长江后浪推前浪左:盛世前贤让后贤 4.①波撼岳阳城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窈窕淑女④君子好逑⑤道阻且跻⑥青青子衿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 5.A 6.(1)A(2)无错误(3)A删掉“的主要读者对象”或“为”“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 7.千里雁九秋蓬 8.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骨肉分离的痛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9.(1)空闲(2)隔绝(3)放置(4)曾经 10.A.也B.矣C.乎 11.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 12.难道不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虑都消失了吗? 13.俯视仰视俯视 14.B 15.(1)买花生种子(2)父亲出院后(3)起花生(4)煮花生祭祀并品尝 16.(1)运用叠词“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节奏轻快,生动展现花生苗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状态,富有画面感和韵律美。 (2)通过“跪”“拔”等动作和“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的神态描写,细腻刻画父亲起花生时的艰难与惊喜,突出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深情。 17.①对医生的感恩、对儿女的爱②丰收的喜悦及对生活的眷恋 18.①交代核心人物和事件,“跪着”突出父亲身体状况与劳作方式的反差,设置悬念;②“花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种花生、守花生、起花生等情节;③以小见大,通过父亲的劳作展现对土地的热爱、对家人的温情,凸显主题。 19.C 20.①春秋时代②秦汉年间③公元前104年 21.①节气是太阳到达黄道等分节点的时间点,每年精确时间不同;②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的运动划分,日期变动不大;③公历每月节气固定在特定日期前后,故芒种在6月5日前后波动。 22.BD 23.C 24.(1)①(2)②(3)示例:屈原,他在《离骚》中以“香草”自喻,坚守高洁品格,虽遭放逐仍心系国家,其爱国精神和正直人格体现了“龙”之精神中自强不息、忠诚担当的内涵。 25.略(按任务要求完成即可) 26.略(按题目要求完成作文,符合字数、文体等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