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3)接力赛前,同学们抱怨天气不佳、赛道位置不利,体育委员借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
”号召同学们团结一致,争创佳绩。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以春花喻冬雪,表
现边塞奇异风光。
(5)古人常借落日抒怀,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5分)
朗读课文,缘何吸引人?文字被注入声①(y心),恰似被赋予灵动的精魂。
读《致橡树》,温柔而坚定的诉说中,并肩而立的爱情引人向往:读《出师表》,
声线颤抖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里的复杂情感():读《背影》,质朴
的语调里,“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的深沉父爱()…声音抑
扬顿②(cuò),传递出文学最本真的重量与温度。感同身受,我们更能“声”临
其境。
不止于声音的力量。这两年,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语文热”。“跟着语文课
本去旅行”,“那些年读过的语文课文”分享…可谓热潮滚滚。
“语文热”,因何而起?一方面,数字技术③(dā)建起全民舞台,无论是
短视领里的朗读再现,还是热帖里的金句翻新,人人皆可以经典为蓝本、以生活为
灵感,抒发个性化表达。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机制,刷新了互动、共创的文
化体验。你用声音进适了故事,我把古诗词改编成说唱…从学生时代的“全文背
诵”到互联网时代的“活学活用”“二创”“造梗”,许多人加入对文学绘典的再
表达弄创造.字字包白丛书页走向焦渣。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油然而生
触动人心
B.溢于言表触动人心
C.溢于言表
动人心魄
D.油然而生动人心魄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4)文中画波浪线的“讲活了故事”,有人说此处应该改为“把故事讲活了”,有
人说可以保留现有用法。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5)“对文学经典再表达、再创造”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请你参与,结合所
学名著,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感受和思考。(5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7分)
【甲】
【乙】
赠从弟(其二)
刘桢
南山老松郑思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凌空独立挺精神,节操森森骨不尘。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半夜波涛惊鹤梦,几番风雨护龙身。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心贞宁受岁寒变,气老常涵古意新。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终见取为梁栋②去,紫烟空锁碧磷殉。
[注]①郑思肖,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②梁栋:比喻担任国
家重任的人。
3.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运用对比,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突出松树的品格。
B.两诗风格迥异,甲诗巧用叠词,简劲有力;乙诗善用意象,典雅庄重。
C.“常”在两首诗中皆为“恒常,长久”之意,凸显了松树端正的姿态。
D.两诗收束不同,甲诗一问一答,凛然生敬:乙诗以景结情,意蕴悠长。
4.两首诗均写松树,却寄托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8题。(16分)
郭鸣上筮仕,授昆山县令,县故剧难治,吏人且多豪猾。郭赴官,未至县五百
里,吏人十数辈迎于道。乃诈称疾不起,自怀部牒⑦,间道行一昼夜抵县。守县吏方
会饮堂庑,见一老书生仪状朴野,直上堂踞坐,皆大怒,叱逐之。不肯去,视其手
中所持若文书状,迫视之则部给昆山知县牒也。大惊,互相推挤仆堂下。前迎念者伺
得其故亦驰归适至共即头请死罪郭笑遣之,吏愈恐不肯起。乃谕之曰:“我今贷
若罪。后有犯者,杀无赦!”吏皆涕泣悔悟,终郭任无犯法者。
(选自王晫《今世说·卷二》)
[注①筮仕:初次出外做官。②部牒:由吏部授予的委任状。③庑:堂下周围的廊屋。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