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第9课时空坐标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材料:1642年1月31日,一群妇女向上议院递交一份陈情书,抱怨商业的衰退并要求结束宗教的争吵,并且在爱尔兰赦免新教徒。1642年2月妇女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请求议会进行宗教改革。--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根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15年,失地王约翰签署《大宪章》(2)过程光荣革命164016491660看图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样的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材料: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从此以后,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根据材料总结光荣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方式。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在此输入标题(3)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权利法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想想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集会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1689年)意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国王权力变化: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权力变化: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一 英国所关注的是保证北美殖民地供应英国所需要的基本原材料,并消费英国制造的货物……与此同时,殖民地工商业也开始萌芽和成长,造船业成为殖民地的工业龙头。在新英格兰地区,商业贸易尤其活跃,波士顿、费城、纽约成为著名的工商业中心。——纪录片《世界通史》解说词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材料二 英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后,希望通过增加对殖民地的税收,缓解自身的经济困难。接二连三的限制措施和新税种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英国议会没有殖民地的代表,殖民地也就没有义务向英国纳税……英国议会无权向殖民地征税,殖民地人民只缴纳得到他们同意,并由他们自己的代表所征收的税款。——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美国《独立宣言》双重性质:一场民族独立运动,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1775开始莱克星顿枪声1776.7建国《独立宣言》1781胜利打败英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思考:《独立宣言》中蕴含的启蒙思想有哪些?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2)过程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旧制度与大革命《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全球通史》大革命后,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伏尔泰等人的著作后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为什么?启蒙思想的影响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大革命 (1)背景开始:1789攻占巴士底狱1791制宪议会颁布宪法1793路易十六上断头台1799拿破仑独裁1789《人权宣言》1804-1815拿破仑帝国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人权宣言》1793—1794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启蒙思想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大革命 (2)过程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推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大革命 (3)影响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又称资产阶级代议制)1.含义:人民选举代表进入议会(权力机构),议员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2.形式: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民主共和制(以美国为代表)3.作用:①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②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Ⅱ.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所占有生产资料(机器、厂房..)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Ⅰ.资本:资本是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或财产。19世纪中后期,开始把拥有资本的人称为capitalist,即“资本家”。选民选举国王议会内阁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多数组阁负责形式任命任命 世袭提请国王监督国家元首行政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立法权(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趋势:妇女的选举权从无到有并逐步普及。特点:渐进、和平和法制化。(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邦联条例》(1777年)部分内容摘录 第二条 “各邦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和独立、每项权力、管辖范围和权利”第六条 “每邦应随时保留一支管理良好、遵守纪律、武器装备足够的民兵”第八条 第九条 “各邦为缴纳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可由各邦议会制定税则、征收税金”“按向本邦居民征税的办法向外国人征收进口税和关税”美国13个州的代表再次于1787年5月14日会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55名制宪代表经过116天的反复讨论,总共表决了569次,历时3年。——刘建武、周小毛、谢晶仁《美国问题研究报告》①大州VS小州;②北方VS南方;③国家VS个人制宪中面临哪些矛盾?(二)美国的联邦共和制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 参议员 “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 “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 第1条第2款:各州人口数是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众议员 “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 “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 (二)美国的联邦共和制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原因:“现实很黑暗”:封建专制统治深厚+外国武装干涉“理想很高远”:启蒙运动建构的理性世界+资产阶级逐步壮大思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有何特点?艰难曲折(三)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党、保守党(1832议会改革后)工党、保守党(20世纪初)辉格党、托利党(1679)工党标志——红玫瑰英国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共和党(象)民主党(驴)两党制的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思考点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启蒙运动政治理念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制衡资产阶级实践活动革命中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革命中的反王权、反独裁、争独立革命中或革命后通过立法维护革命成果制度建设中的权力制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精神俄国沙皇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完成了统一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25年,俄国青年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但起义失败;1853年,俄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1861年颁布“二一九法令”,开始改革。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农民相信沙皇赐给了“真正的自由”,但贵族和官吏暗中偷换或以私利来 ,解释这个自由。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宣言是“伪造的文件”,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他们认为土地属于上帝和沙皇,沙皇应该拥有所有权力,原有的制度是好的,只是被贵族地主破坏了。——姚海《19世纪中期俄国发展道路选择问题探讨》1.俄国农奴制改革三、资本主义的扩展美国南北战争背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关税西部建州奴隶制提高自由州废除降低蓄奴州维护内战2.美国内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内战爆发1862年《宅地法》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内战结束实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到全国。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过程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宪法第15条修正案(1869年)2.美国内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3.意大利统一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铁血政策“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俾斯麦认为,对于德国统一这样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靠多数通过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靠铁和血。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4.德意志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871年1月18日,普王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右上图),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 法军大败投降,普鲁士割取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获得赔款50亿法郎4.德意志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4.德意志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资本主义的扩展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不会熄灭。——福泽谕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5.明治维新三、资本主义的扩展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改革措施: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四民平等:取消贵族身份和特权;3)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保障工业化;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引进技术扶植私人资本主义;5)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建立教育体系;生活西化,改良社会风俗,脱亚入欧;6)后续改革: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近代天皇制度;明治宪法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多元性结构,即它内部存在着多个并行的、彼此互不负责的权力主体,包括帝国议会、内阁与枢密院、军部等。它们作为天皇权力的代行者和辅弼机构,相互牵制,共同对天皇负责。——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5.明治维新三、资本主义的扩展结语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课堂小结比较点 英国 德意志帝国 意大利 日本帝国 俄罗斯帝国 美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确立事件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朝战争; 1871年德皇加冕 1861年 意大利王国; 1870年 意大利统一; 1868年 明治维新 1861年 农奴制改革 1776年 《独立宣言》; 1781年 《邦联条例》 崎岖的民主道路法律 1689年 《权利法案》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89 《日本帝国宪法》 1787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及特点 1)议会主权,君主虚位 2)责任内阁制1721 *内阁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3)议会改革1832 1)专制主义残余,皇帝仍掌握最高权力 2)军国色彩浓厚 *德意志统一的基础、日本模仿 3)浓厚的皇帝权重主义 1)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2)先建立君主立宪,后完成统一; 1)1854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1868年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3)改革后走向帝国主义道路。 1)解放农奴; 2)后续改革试图建立民主政体,但失败 1)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2)两党制(19C50s) 3)从邦联到联邦 4)1861南北战争 1)法国崎岖的民主道路2)总统制和议会制混合相同点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实行代议制: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 的形式。 2)都实行分权制衡 3)立法权都在议会手中 Design B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