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近代科学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4世纪中叶,在欧洲爆发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瘟疫,这就是黑死病,据统计,在黑死病肆虐的年代,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史书记载,佛罗伦萨在1348年的灾难中死去了4万人。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你会怎么度过?
阅读课本,了解“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
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
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
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入佛罗伦萨,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谁知儿子却说:“父亲,请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薄伽丘《十日谈》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讽刺?
肯定?
时间阶段 国家 人物 称号/代表作品 特点
14世纪
15世纪
15世纪后期
讽刺教会的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意大利
“文学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美术三杰”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
1、成就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蒙娜丽莎》
中世纪《圣女》
米开朗基罗《大卫》
中世纪《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创造财富
现世享乐
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
来世幸福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反对禁欲,崇尚理性;
追求现世生活;
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影响: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使人开始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意大利
文艺复兴
矛盾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沿海城市之一,这里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为什么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先发生?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条件: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条件: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5、背景
归纳:(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原因:
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文化: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杰出人才聚集。
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根本原因
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合力的产物。
二、宗教改革
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1626年,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是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梵蒂冈教廷从中古时代起即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席卷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势力强大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政治权力。
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
思想: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主修科目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人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教徒,深受教会的束缚。
经济:天主教会神权统治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皇利奥十世
二、宗教改革
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
面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教会向民众兜售赎罪券
政治: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只要赎罪券的钱币落尽钱柜叮当一响,买主记挂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导火索
二、宗教改革
问题一:如何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罚应与自恨、即真正的内心忏悔同步进行,直到进入天国。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教皇除宣告或证明罪孽已由神赦免外,他本人不能赦免任何罪过。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1.因信称义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教随国定
二、宗教改革
问题一:如何改革?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特点: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1054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天主教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二、宗教改革
问题三:影响如何?
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消极:导致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现象严重;本质上依然具有浓厚的反科学、反理性色彩(路德等人用信仰的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
二、宗教改革
【概念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及其宗教思想,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2、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宗教改革的局限性:借助宗教形式,强化了宗教信仰,未彻底与封建王权决裂。
【合作探究】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反封建斗争借用宗教的力量。
②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和影响。欧洲最大的封建主集团,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
③新教思想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需要,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决定的。
二、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哥白尼
“日心说”
伽利略
“把实验引进力学”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三、科学革命
哥白尼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其他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2.成就
3、意义
①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②确立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 方法;
③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实验、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方法
三、科学革命
海王星的发现
我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圣经》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变得光明。 ——蒲柏(19世纪英国诗人)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
三、科学革命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牛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主宰世界的自然法则。启蒙思想家们相信,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摘编自杰克逊《世界历史》
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四、启蒙运动
2、概念
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4、发展: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后期达到高潮并扩展
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宗教神权
四、启蒙运动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 伏尔泰
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成为压迫者。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自由平等,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卢梭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四、启蒙运动
5、代表: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7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洛克 《政府论》 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自由平等,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主张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 社会契约 —— 人民主权
四、启蒙运动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休谟 (英)
亚当·斯密 (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
康德 (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5、代表
四、启蒙运动
6、影响
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政治: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世界: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四、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辛亥革命
四、启蒙运动
6、影响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法国大革命中论为阶下因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启蒙思想
A.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产生
B.导致了法国政教分离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A
伏尔泰:“英国法制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都是被剥夺的。”
6、影响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四、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王权、反教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对罗马教会)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兴起与发展 意大利 → 西欧 德意志 → 西欧 英国 → 法国 → 欧洲北美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禁欲主义等 罗马教皇权威 教权、王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宗教政治 思想政治
指导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发展——理性主义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相同点 背景 ①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