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作业1.遗传学家发现某基因的一种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改变了起始密码子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2.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A-T替换为C-G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容易破裂D.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结果诊断该病4.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5.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7.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图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关于结肠癌发生及预防的分析,错误的是( )A.从细胞形态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已失去了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B.从基因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C.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表达量增强D.从蛋白质活性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内蛋白质的活性可出现增强、减弱甚至丧失8.(2025·八省联考云南)我国学者对棕白色大熊猫棕色毛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棕色毛的产生与1号同源染色体上BACE基因(编码某蛋白裂解酶)的部分缺失(缺失25个碱基对)有关,这一缺失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B.BACE突变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可能提前或延后C.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D.该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9.(2023·天津,6)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因不可能是( )A.该酶基因突变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10.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片段的互换,三种交换模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三种交换模式经减数分裂都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B.图中的互换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让性状重新组合C.含有图甲和图丙所示染色体的细胞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并不是所有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都会发生上述互换现象11.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排布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白眼、红宝石眼、朱红眼、深红色眼基因片段,白色部分为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D对应的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互为等位基因B.A、B之间白色部分片段中碱基发生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C.若B、D对应的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B基因中某碱基被替换,则D基因片段的表达可能受到影响12.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字母代表基因,数字序号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插入①位置属于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D.该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A与a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3.某种动物(ZW型)Z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死亡,W染色体上无该基因或其等位基因。下列关于该种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B.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量相等D.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雄个体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个体14.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15.水稻的弯曲穗和直立穗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水稻为弯曲穗。与直立穗相关的基因有多个,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直立穗品系是水稻9号染色体上DEP1基因的突变体——突变体1。(1)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并采用多代________(填“杂交”“测交”或“自交”),获得一个新型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结果见下表。由此结果分析,其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半直立穗性状出现说明直立穗基因对弯曲穗基因________。突变体2直立穗特性的遗传分析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个体数弯曲穗 半直立穗 直立穗野生型×突变体2 半直立穗 185 365 170(2)检测发现,突变体2直立穗基因(DEP2)位于7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使突变体2中相应蛋白质的第928位的精氨酸(AGG)置换成了甘氨酸(GGG)。利用________技术分析,发现该基因发生1个碱基对的改变。由此推测DEP2基因内部的变化可能是________。(3)已知突变体1直立穗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将突变体1纯合子与突变体2纯合子杂交,然后将F1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含2个或以上直立穗基因则表现为直立穗),则证明DEP1基因与DEP2基因互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研究还发现另一种直立穗水稻突变体,表现出产量明显下降的特征。其突变发生于基因DEP3内部,突变基因编码的mRNA中部被插入3个相邻的碱基GGC,推测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不定项)。a.变大 b.变小 c.不变16.(2024·黑吉辽,24)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m1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1)将m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表型为________(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A1基因突变为a1基因)。推测A1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A1基因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2)突变体m2与m1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变为a2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a2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现了____________,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________,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A1(A2)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________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m1的基因型为________,m2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m1与m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课时作业(解析版)1.遗传学家发现某基因的一种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改变了起始密码子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答案:D2.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前的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A-T替换为C-G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容易破裂D.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结果诊断该病答案:A4.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答案:C解析:M基因突变后,基因中嘌呤和嘧啶所占的比例不变,均为50%,因此突变后,参与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RNA,B错误;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5.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答案:B解析:仅从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突变性状为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但无论该突变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其自交一定能获得突变纯合的个体,A错误,B正确;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形态变化,所以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无法判断发生基因突变的位置,C错误;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还需诱导染色体加倍,再筛选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D错误。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可知,EMS的处理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EMS能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B正确;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C错误;EMS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使水稻体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7.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图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关于结肠癌发生及预防的分析,错误的是( )A.从细胞形态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已失去了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B.从基因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C.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表达量增强D.从蛋白质活性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内蛋白质的活性可出现增强、减弱甚至丧失答案:C解析: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在体内易发生分散和转移,C错误。8.(2025·八省联考云南)我国学者对棕白色大熊猫棕色毛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棕色毛的产生与1号同源染色体上BACE基因(编码某蛋白裂解酶)的部分缺失(缺失25个碱基对)有关,这一缺失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B.BACE突变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可能提前或延后C.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D.该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A正确;缺失25个碱基对,则转录出的mRNA缺少25个碱基,mRNA上相连的可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BACE基因突变后mRNA上终止密码子可能提前或延后出现,B错误;由于BACE基因突变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说明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C正确。9.(2023·天津,6)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因不可能是( )A.该酶基因突变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酶活性降低,A不符合题意;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转录出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蛋白质,若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无法进行,不能合成该酶,B符合题意;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等有关,故若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或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都可能导致该酶的空间结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改变,活性降低,C、D不符合题意。10.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片段的互换,三种交换模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三种交换模式经减数分裂都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B.图中的互换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让性状重新组合C.含有图甲和图丙所示染色体的细胞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并不是所有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都会发生上述互换现象答案:A解析:图乙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片段在A和B、a和b之间,没有涉及A与a基因、B与b基因的交换,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两种,A错误;图中的互换本质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让性状重新组合,B正确;由于图甲和图丙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含有图甲和图丙所示染色体的细胞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题述互换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并非所有的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都会发生上述互换现象,D正确。11.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排布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白眼、红宝石眼、朱红眼、深红色眼基因片段,白色部分为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D对应的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互为等位基因B.A、B之间白色部分片段中碱基发生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C.若B、D对应的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B基因中某碱基被替换,则D基因片段的表达可能受到影响答案:D解析:控制果蝇白眼、朱红眼、深红色眼的基因A、C、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A、B之间白色部分序列为非基因序列,碱基发生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若B、D对应的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基因之间的作用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基因B的碱基序列改变可能影响基因D的表达,D正确。12.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字母代表基因,数字序号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插入①位置属于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D.该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A与a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故图中的各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A与a的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错误。13.某种动物(ZW型)Z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死亡,W染色体上无该基因或其等位基因。下列关于该种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B.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量相等D.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雄个体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个体答案:C解析:假设该突变用A/a表示,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个体(ZaW)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A正确;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出现突变基因的个体会死亡,所以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B正确;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种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ZAZA和ZAZa)与雌性个体(ZAW)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ZAW)、雄(ZAZA和ZAZa)个体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ZaW)个体,D正确。14.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答案:C解析: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说明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A正确;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因此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D正确。15.水稻的弯曲穗和直立穗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水稻为弯曲穗。与直立穗相关的基因有多个,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直立穗品系是水稻9号染色体上DEP1基因的突变体——突变体1。(1)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并采用多代________(填“杂交”“测交”或“自交”),获得一个新型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结果见下表。由此结果分析,其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半直立穗性状出现说明直立穗基因对弯曲穗基因________。突变体2直立穗特性的遗传分析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个体数弯曲穗 半直立穗 直立穗野生型×突变体2 半直立穗 185 365 170(2)检测发现,突变体2直立穗基因(DEP2)位于7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使突变体2中相应蛋白质的第928位的精氨酸(AGG)置换成了甘氨酸(GGG)。利用________技术分析,发现该基因发生1个碱基对的改变。由此推测DEP2基因内部的变化可能是________。(3)已知突变体1直立穗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将突变体1纯合子与突变体2纯合子杂交,然后将F1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含2个或以上直立穗基因则表现为直立穗),则证明DEP1基因与DEP2基因互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研究还发现另一种直立穗水稻突变体,表现出产量明显下降的特征。其突变发生于基因DEP3内部,突变基因编码的mRNA中部被插入3个相邻的碱基GGC,推测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不定项)。a.变大 b.变小 c.不变答案:(1)自交 基因分离 不完全显性(2)DNA测序 碱基替换(A-T变成G-C)(3)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4)ab解析:(1)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并采用多代自交,获得一个新型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F2中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由此结果分析,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半直立穗性状出现说明直立穗基因对弯曲穗基因不完全显性。(3)由突变体1直立穗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可知突变体直立穗的遗传也具有不完全显性的现象,若用aa表示突变体1、bb表示突变体2,则突变体1纯合子为aaBB,突变体2纯合子为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野生型应该为纯合弯曲穗,即AABB;当DEP1基因与DEP2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时,F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表现为弯曲穗、AaBB和AABb表现为半直立穗、AaBb表现为直立穗,因此最终的表型及比例为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4)如果突变发生于基因DEP3内部,突变基因编码的mRNA中部被插入3个相邻的碱基GGC,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变大;也可能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使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变小。16.(2024·黑吉辽,24)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m1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1)将m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表型为________(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A1基因突变为a1基因)。推测A1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A1基因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2)突变体m2与m1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变为a2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a2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现了____________,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________,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A1(A2)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________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m1的基因型为________,m2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m1与m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1)熟黄 突变型(2)碱基对的替换 碱基对的增添 终止密码子 短 ①(3)a1a1A2A2 A1A1a2a2 1/2(0.5或50%)解析:(3)依据题干信息,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m1的基因型为a1a1A2A2,m2的基因型为A1A1a2a2。m1×m2→F1:A1a1A2a2,F1F2:A1_A2_∶a1a1A2_∶A1_a2a2∶a1a1a2a2=9∶3∶3∶1,对应的表型为野生型∶突变型=9∶7,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A1A1A2A2、a1a1A2_、A1_a2a2、a1a1a2a2,所占的比例为1/16+3/16+3/16+1/16=1/2。6第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一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二 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2.时间:主要发生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3.原因(1)外因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影响宿主细胞的DNA。(2)内因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4.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遗传性:如果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6.意义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7.实例(1)镰状细胞贫血(2)细胞癌变①致病机理特别提醒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2.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4.并不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发细胞癌变。②主要特征8.应用:诱变育种(1)定义:利用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2)实例: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选育出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三 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如右图)。(2)染色体互换型:在四分体时期(减数分裂Ⅰ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如下图)。(3)外源基因插入:外源基因进入生物细胞基因组中,并遗传和表达,如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及基因工程都发生了基因重组。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4.意义(1)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2)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3)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5.应用进行杂交育种。1.皮肤细胞发生癌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2.环境改变引发的性状改变(基因不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出现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而引发的基因信息改变。( )4.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突变前相比为不同的性状。( )5.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如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以及减数分裂Ⅰ和Ⅱ前的间期。( )6.紫外线过度照射皮肤细胞可能会造成皮肤细胞的DNA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皮肤癌。( )7.诱导拟南芥发生基因突变后,筛选出耐高盐、耐低盐和不耐盐等多种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8.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或促进细胞凋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保证细胞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9.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依靠自由组合完成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依靠染色体互换来完成重组。( )10.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11.等位基因之间无法发生基因重组。( )12.细菌没有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繁殖过程中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和染色体互换。( )考向一 结合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考查科学思维[例1] (2024·贵州,7)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例2]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P-… 能 0突变型 …-P--K-P-… 不能 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考向二 结合细胞癌变,考查社会责任[例3] (2023·广东,2)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例4] (2022·广东,11)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考向三 围绕基因重组的实质、特点和意义,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例5]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一定不会使DNA结构发生改变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异卵双生的两个子代遗传物质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D.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三种基因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考向四 围绕突变类型,考查科学思维[例6] (2022·湖南,19,改编)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_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_(填“Ⅰ”“Ⅱ”或“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1.皮肤细胞发生癌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2.环境改变引发的性状改变(基因不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出现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而引发的基因信息改变。(×)4.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突变前相比为不同的性状。(×)5.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如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以及减数分裂Ⅰ和Ⅱ前的间期。(×)6.紫外线过度照射皮肤细胞可能会造成皮肤细胞的DNA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皮肤癌。(√)7.诱导拟南芥发生基因突变后,筛选出耐高盐、耐低盐和不耐盐等多种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8.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或促进细胞凋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保证细胞正常的生长和繁殖。(×)9.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依靠自由组合完成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依靠染色体互换来完成重组。(×)10.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11.等位基因之间无法发生基因重组。(√)12.细菌没有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繁殖过程中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和染色体互换。(√)考向一 结合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考查科学思维[例1] (2024·贵州,7)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mRNA链碱基排列顺序和编码链一致(只是将编码链中的T替换为U),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且方向相反,核糖体沿mRNA的5′端向3′端移动,再结合氨基酸的序列可推知,mRNA碱基序列为5′-AUGCAUCCUAAG-3′,故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A错误;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碱基G,则mRNA的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C,变为5′-AUGCACUCCUAAG-3′,第4个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UAA,使合成的肽链变短,B错误;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肽链的合成仍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合成的肽链不变,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也可能相同,D错误。[例2]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P-… 能 0突变型 …-P--K-P-… 不能 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核糖体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A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突变型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错误;链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碱基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终止增添大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 ②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一般仅影响个别氨基酸缺失大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2.基因突变可改变生物性状的4大原因与未改变生物性状的4大原因考向二 结合细胞癌变,考查社会责任[例3] (2023·广东,2)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答案:C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p53为抑癌基因,A正确;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可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进而引起细胞癌变,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ircDNMT1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质结合诱发乳腺癌,推测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C错误。[例4] (2022·广东,11)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答案:D解析: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B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需的,原癌基因Myc和Ras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质,A、C错误;据图分析,同时转入Myc和Ras的小鼠中,肿瘤出现的时间早,且相同时间内肿瘤小鼠比例大于只转入Myc或Ras的小鼠,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考向三 围绕基因重组的实质、特点和意义,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例5]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一定不会使DNA结构发生改变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异卵双生的两个子代遗传物质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D.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三种基因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中染色体互换可以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互换)和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异卵双生是不同的精子和不同的卵细胞结合,产生两个受精卵导致的,而精子或卵细胞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C正确;基因重组的实质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Aa中不存在非等位基因,因此不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考向四 围绕突变类型,考查科学思维[例6] (2022·湖南,19,改编)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_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_(填“Ⅰ”“Ⅱ”或“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9(2)243 谷氨酰胺 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Ⅲ(4)能 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C2)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解析:(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为1/3CC、2/3CC1,子二代中3/5CC、2/5CC1,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2)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Ⅰ应为C酶切电泳结果,Ⅱ应为C1酶切电泳结果,从突变型1(CC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Ⅲ。(4)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C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C2)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6(共70张PPT) 第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目录CONTENTS02经典考题训练01知识自主梳理03课时作业01知识自主梳理一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二 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2.时间:主要发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因(1)外因①______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损伤细胞内的DNA。②______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基因碱基序列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物理化学(2)内因________偶尔发生错误等。4.特点(1) ________: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 ________: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__________。DNA复制普遍性低频性等位基因5.遗传性:如果发生在______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________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通过__________遗传。6.意义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7.实例(1)镰状细胞贫血配子体细胞无性生殖氨基酸的替换一个碱基(2)细胞癌变①致病机理必需生长和增殖细胞凋亡特别提醒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2.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4.并不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发细胞癌变。②主要特征8.应用:诱变育种(1)定义:利用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2)实例: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选育出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糖蛋白基因突变三 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___________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而发生重组(如右图)。有性生殖不同性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染色体互换型:在四分体时期(____________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基因有时会随着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如下图)。(3)外源基因插入:外源基因进入生物细胞基因组中,并遗传和表达,如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及基因工程都发生了基因重组。减数分裂Ⅰ前等位非姐妹染色单体3.结果:产生新的________,导致__________出现。4.意义(1)是__________的来源之一。(2)对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3)是形成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5.应用进行杂交育种。基因型重组性状生物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1.皮肤细胞发生癌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2.环境改变引发的性状改变(基因不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出现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而引发的基因信息改变。( )4.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突变前相比为不同的性状。( )5.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如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以及减数分裂Ⅰ和Ⅱ前的间期。( )×××××6.紫外线过度照射皮肤细胞可能会造成皮肤细胞的DNA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皮肤癌。( )7.诱导拟南芥发生基因突变后,筛选出耐高盐、耐低盐和不耐盐等多种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8.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或促进细胞凋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保证细胞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9.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依靠自由组合完成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依靠染色体互换来完成重组。( )×√√×10.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11.等位基因之间无法发生基因重组。( )12.细菌没有染色体,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繁殖过程中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和染色体互换。( )×√√经典考题训练02考向一 结合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考查科学思维[例1] (2024·贵州,7)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解析:mRNA链碱基排列顺序和编码链一致(只是将编码链中的T替换为U),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且方向相反,核糖体沿mRNA的5′端向3′端移动,再结合氨基酸的序列可推知,mRNA碱基序列为5′-AUGCAUCCUAAG-3′,故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A错误;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碱基G,则mRNA的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C,变为5′-AUGCACUCCUAAG-3′,第4个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UAA,使合成的肽链变短,B错误;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肽链的合成仍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合成的肽链不变,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也可能相同,D错误。[例2]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P-… 能 0突变型 …-P--K-P-… 不能 100解析:据表可知,核糖体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A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突变型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错误;链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P-… 能 0突变型 …-P--K-P-… 不能 100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碱基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 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终止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②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一般仅影响个别氨基酸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2.基因突变可改变生物性状的4大原因与未改变生物性状的4大原因考向二 结合细胞癌变,考查社会责任[例3] (2023·广东,2)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p53为抑癌基因,A正确;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可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进而引起细胞癌变,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ircDNMT1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质结合诱发乳腺癌,推测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C错误。[例4] (2022·广东,11)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解析: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B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需的,原癌基因Myc和Ras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质,A、C错误;据图分析,同时转入Myc和Ras的小鼠中,肿瘤出现的时间早,且相同时间内肿瘤小鼠比例大于只转入Myc或Ras的小鼠,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考向三 围绕基因重组的实质、特点和意义,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例5]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一定不会使DNA结构发生改变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异卵双生的两个子代遗传物质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D.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三种基因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解析:基因重组中染色体互换可以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互换)和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异卵双生是不同的精子和不同的卵细胞结合,产生两个受精卵导致的,而精子或卵细胞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C正确;基因重组的实质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Aa中不存在非等位基因,因此不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考向四 围绕突变类型,考查科学思维[例6] (2022·湖南,19,改编)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_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2/9243谷氨酰胺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_(填“Ⅰ”“Ⅱ”或“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能 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C2)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解析:(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为1/3CC、2/3CC1,子二代中3/5CC、2/5CC1,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2)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Ⅰ应为C酶切电泳结果,Ⅱ应为C1酶切电泳结果,从突变型1(CC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Ⅲ。(4)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C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C2)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课时作业03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难度 ★ ★ ★ ★ ★ ★ ★ ★ ★ ★ ★ ★★ ★★ ★★ ★★ ★★对点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实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与育种 诱变育种 细胞癌变 基因突变 细胞癌变 基因重组 变异类型判断 变异类型判断 基因突变 (显隐性突变判断)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与遗传规律综合 基因突变与遗传规律综合1.遗传学家发现某基因的一种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改变了起始密码子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2.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解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前的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A-T替换为C-G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容易破裂D.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结果诊断该病4.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解析:M基因突变后,基因中嘌呤和嘧啶所占的比例不变,均为50%,因此突变后,参与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RNA,B错误;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5.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解析:仅从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突变性状为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但无论该突变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其自交一定能获得突变纯合的个体,A错误,B正确;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形态变化,所以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无法判断发生基因突变的位置,C错误;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还需诱导染色体加倍,再筛选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D错误。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可知,EMS的处理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EMS能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B正确;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C错误;EMS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使水稻体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7.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图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关于结肠癌发生及预防的分析,错误的是( )A.从细胞形态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已失去了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B.从基因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C.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表达量增强D.从蛋白质活性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内蛋白质的活性可出现增强、减弱甚至丧失解析: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在体内易发生分散和转移,C错误。8.(2025·八省联考云南)我国学者对棕白色大熊猫棕色毛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棕色毛的产生与1号同源染色体上BACE基因(编码某蛋白裂解酶)的部分缺失(缺失25个碱基对)有关,这一缺失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B.BACE突变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可能提前或延后C.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D.该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A正确;缺失25个碱基对,则转录出的mRNA缺少25个碱基,mRNA上相连的可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BACE基因突变后mRNA上终止密码子可能提前或延后出现,B错误;由于BACE基因突变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说明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C正确。9.(2023·天津,6)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因不可能是( )A.该酶基因突变 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解析: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酶活性降低,A不符合题意;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转录出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蛋白质,若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无法进行,不能合成该酶,B符合题意;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等有关,故若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或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都可能导致该酶的空间结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改变,活性降低,C、D不符合题意。10.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片段的互换,三种交换模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三种交换模式经减数分裂都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B.图中的互换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让性状重新组合C.含有图甲和图丙所示染色体的细胞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并不是所有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都会发生上述互换现象解析:图乙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片段在A和B、a和b之间,没有涉及A与a基因、B与b基因的交换,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两种,A错误;图中的互换本质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让性状重新组合,B正确;由于图甲和图丙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含有图甲和图丙所示染色体的细胞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题述互换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并非所有的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都会发生上述互换现象,D正确。11.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排布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白眼、红宝石眼、朱红眼、深红色眼基因片段,白色部分为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D对应的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互为等位基因B.A、B之间白色部分片段中碱基发生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C.若B、D对应的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B基因中某碱基被替换,则D基因片段的表达可能受到影响解析:控制果蝇白眼、朱红眼、深红色眼的基因A、C、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A、B之间白色部分序列为非基因序列,碱基发生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若B、D对应的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基因之间的作用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基因B的碱基序列改变可能影响基因D的表达,D正确。12.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字母代表基因,数字序号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插入①位置属于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D.该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A与a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故图中的各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A与a的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错误。 13.某种动物(ZW型)Z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死亡,W染色体上无该基因或其等位基因。下列关于该种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B.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量相等D.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雄个体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个体解析:假设该突变用A/a表示,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个体(ZaW)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A正确;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出现突变基因的个体会死亡,所以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B正确;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种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ZAZA和ZAZa)与雌性个体(ZAW)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ZAW)、雄(ZAZA和ZAZa)个体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ZaW)个体,D正确。14.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解析: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说明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A正确;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因此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D正确。15.水稻的弯曲穗和直立穗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水稻为弯曲穗。与直立穗相关的基因有多个,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直立穗品系是水稻9号染色体上DEP1基因的突变体——突变体1。(1)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并采用多代________(填“杂交”“测交”或“自交”),获得一个新型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结果见下表。由此结果分析,其遗传符合___________定律。半直立穗性状出现说明直立穗基因对弯曲穗基因______________。自交基因分离不完全显性突变体2直立穗特性的遗传分析(2)检测发现,突变体2直立穗基因(DEP2)位于7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使突变体2中相应蛋白质的第928位的精氨酸(AGG)置换成了甘氨酸(GGG)。利用________技术分析,发现该基因发生1个碱基对的改变。由此推测DEP2基因内部的变化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个体数弯曲穗 半直立穗 直立穗野生型×突变体2 半直立穗 185 365 170DNA测序碱基替换(A-T变成G-C)(3)已知突变体1直立穗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将突变体1纯合子与突变体2纯合子杂交,然后将F1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含2个或以上直立穗基因则表现为直立穗),则证明DEP1基因与DEP2基因互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研究还发现另一种直立穗水稻突变体,表现出产量明显下降的特征。其突变发生于基因DEP3内部,突变基因编码的mRNA中部被插入3个相邻的碱基GGC,推测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不定项)。a.变大 b.变小 c.不变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ab解析:(1)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并采用多代自交,获得一个新型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F2中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由此结果分析,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半直立穗性状出现说明直立穗基因对弯曲穗基因不完全显性。(3)由突变体1直立穗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可知突变体直立穗的遗传也具有不完全显性的现象,若用aa表示突变体1、bb表示突变体2,则突变体1纯合子为aaBB,突变体2纯合子为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野生型应该为纯合弯曲穗,即AABB;当DEP1基因与DEP2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时,F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表现为弯曲穗、AaBB和AABb表现为半直立穗、AaBb表现为直立穗,因此最终的表型及比例为弯曲穗∶半直立穗∶直立穗=1∶2∶1。(4)如果突变发生于基因DEP3内部,突变基因编码的mRNA中部被插入3个相邻的碱基GGC,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变大;也可能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使翻译后蛋白质分子量变小。16.(2024·黑吉辽,24)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m1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1)将m1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表型为________(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A1基因突变为a1基因)。推测A1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A1基因转入__________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熟黄突变型(2)突变体m2与m1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变为a2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a2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现了____________,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________,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A1(A2)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________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终止密码子短①(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m1的基因型为________,m2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m1与m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a1a1A2A2A1A1a2a21/2(0.5或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x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