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就是一个基因库B.每种生物不止有一个基因库C.种群越小,其基因库越不稳定D.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2.(2024福建高二竞赛)在人群中,基因型BB的频率为64%,Bb为32%,bb为4%,因此B基因频率为( )A.32% B.64%C.80% D.94%3.(2024天津二模)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若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其原因不可能是(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显性C.发生了自然选择D.该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4.[教材第115页探究·实践]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下列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探究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放置不含抗生素的纸片起对照作用B.耐药菌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利于其生存C.重复几代,抑菌圈的直径会逐渐减小D.本实验说明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5.(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鸡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的原鸡,它们是经过长期的驯化和改良,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具有肉质鲜嫩、产蛋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的各品种的家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在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家鸡的基因库与原鸡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自然选择在家鸡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D.驯化和改良后形成的家鸡保留了原鸡的各种性状6.(2024吉林长春三模)下列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条件稳定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保持不变B.种群内雌雄个体能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保持不变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突变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7.(2024山东枣庄二模)根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情况,可以把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稳定性选择指的是把种群中趋向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个体;单向性选择指的是保留趋向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个体;分裂性选择指的是把种群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的方向保留下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选择都会使种群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频率不断改变从而使种群不断进化B.某海岛上的昆虫只有无翅和发达翅两种类型,是分裂性选择的结果C.稳定性选择大多出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会使某一性状趋于一致D.单向性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某一个方向变化,如桦尺蛾的黑化现象8.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是指将浸有抗生素的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利用该方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B.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C.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D.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人类而言是有利变异9.一块农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该种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耐药性。回答下列问题。(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耐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 (填“前”或“后”)。由于同种杀虫剂的反复使用,害虫的耐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3)在对该种害虫的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害虫群体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10.(多选)(2024江苏扬州高三期中)一种超级细菌带有NDM-1基因,该基因所编码的酶能水解多种抗生素,该基因还可在不同种细菌中转移,加剧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的NDM-1基因可以转移至其他细菌,使其他细菌获得耐药性B.超级细菌分泌耐药性强的抗生素,是造成多重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原因C.被超级细菌感染的早期患者无法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出超级细菌D.病人感染超级细菌后,NDM-1基因会转移至体内,使病人具有耐药性11.(多选)(2024山东菏泽高三期末)科学家通过对一种古人类的指骨碎片线粒体DNA测序发现了EPASI基因,该基因有利于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在现在的藏族人体内很常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高海拔地区,古人类与恶劣环境进行斗争,定向产生了EPASI基因B.古人类种群与现代人群中EPASI基因型频率不同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线粒体基因母系遗传的特点有利于确定不同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D.DNA测序可破解出人类所有遗传病的发病原因,更好地改善人类的健康12.(多选)(2024江西南昌高二期中)[教材第114页拓展应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滥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一定时间内抗生素X在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M的耐药性形成可能是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抗生素X的人均使用量增大提高了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C.细菌M对抗生素X的适应离不开自身的遗传和变异D.在抗生素X的选择作用下,细菌M进化成了新的物种13.(2024天津模拟)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 。从 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2)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比较项目 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空壳数 332 279 611合计 510 490 1 000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 。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 (填“有条纹”或“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会增大。答案:1.A 解析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基因库与种群不是同一个概念,A项错误;每种生物可以有不同种群,因此可以有不同的基因库,B项正确;种群越小,基因库越小、越不稳定,C项正确;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D项正确。2.C 解析 B的基因频率为64%+1/2×32%=80%,C项符合题意。3.B 解析 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生存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但不一定适应环境的就是显性性状,B项符合题意。4.B 解析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自变量为是否使用抗生素,故放置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属于对照组,起对照作用,A项正确;耐药菌发生的基因突变,能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存,因此耐药菌发生的基因突变,有利于其生存,B项错误;重复几代,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抑菌圈的直径会逐渐减小,C项正确;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逐渐减小,说明抗生素能定向选择耐药菌,D项正确。5.A 解析 家鸡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A项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家鸡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则可推测原鸡与家鸡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通常选择的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家鸡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C项错误;驯化形成的家鸡保留了原鸡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D项错误。6.C 解析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没有自然选择,但是其他因素也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A项错误;种群内雌雄个体能自由交配,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可能有自然选择或者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错误。7.A 解析 并不是所有选择都会使种群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频率不断改变从而使种群不断进化,如分裂选择,A项错误;某海岛上的昆虫只有无翅和发达翅两种类型,而缺少处于中间的普通翅,这是分裂性选择的结果,B项正确;稳定性选择大多出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稳定性选择指的是把种群中趋向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个体,最后会使某一性状趋于一致,C项正确;单向性选择指的是保留趋向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个体,单向性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某一个方向变化,如桦尺蛾的黑化现象,D项正确。8.B 解析 抗生素只对细菌的耐药性突变进行选择,不是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A项错误;如果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抗生素越敏感,因此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B项正确;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项错误;在本实验中,能够耐抗生素的细菌生存下来,不能耐抗生素的细菌不能生长繁殖,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细菌而言是有利变异,但是对人类而言不一定是有利变异,D项错误。9.答案 (1)种群 基因库(2)前 变异 自然选择(3)否 基因频率没变解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故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基因库,故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2)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害虫的变异发生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使用后,农药对变异起选择作用,使害虫的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进而使生物发生进化,因此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3)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占20%,D的基因频率为10%+1/2×20%=20%,d的基因频率为70%+1/2×20%=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所占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占32%,D的基因频率为4%+1/2×32%=20%,d的基因频率为64%+1/2×32%=80%,基因频率没变,故该害虫种群没有发生进化。10.BCD 超级细菌的NDM-1基因可以转移至其他细菌,从而使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耐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A项正确;造成多重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NDM-1基因所编码的酶能水解多种抗生素这一条件对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项错误;被超级细菌感染的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出超级细菌,C项错误;NDM-1基因在不同种细菌中进行转移,病人感染超级细菌后,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使细菌具有耐药性,而不是人具有耐药性,D项错误。11.AB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古人类种群与当地现代人种群中EPASI基因型频率不同,不能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B项错误;线粒体基因母系遗传的特点有利于确定不同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C项正确;DNA测序无法破解出人类所有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只能检测亲缘关系,D项错误。12.AD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细菌M的耐药性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项错误;据图可知,随着抗生素X的人均使用量增加,细菌M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增加,即抗生素X的人均使用量增大提高了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B项正确;细菌自身具有的遗传变异能力,能够产生多样性的变异,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因此细菌M对抗生素X的适应离不开自身的遗传和变异,C项正确;在抗生素X的选择作用下,细菌M出现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D项错误。13.答案 (1)从A点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会使蜗牛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2)49% 65% 无条纹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从A点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会使蜗牛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点后蜗牛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故从C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2)由题意可知,无条纹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由表格信息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0÷1 000=49%,若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49%+1/2×32%=65%。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控制有条纹性状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低,控制无条纹性状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上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