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广西专用】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下列做法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的是( )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摄入量
C.添加过量防腐剂利于保鲜
D.吃好早餐和午餐,不吃晚餐,促进减肥
2.化学发展长河中,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B.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提出了分子学说 D.闵恩泽——研发石油生产催化剂
3.25°C时4种洗手液的pH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的酸性比b的强
B.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c的碱性比d的弱
D.a和d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又名麻黄素,是一种生物碱,化学式为,下列有关麻黄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麻黄碱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麻黄碱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0:15:1
D.麻黄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
C.“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
6.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7.《天工开物》中火法炼锌的方法是把炉甘石(,高温能分解生成ZnO与)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B.“冷定毁罐取出”目的是防止锌再次被氧化
C.炉甘石粉碎后再加入锌罐,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D.反应区中发生的反应:,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9.《本草纲目》记载:“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以艾承之,则得火”。“火镜”在点燃艾绒时所起的作用是( )
A.增多可燃物的质量 B.提高空气中氧气浓度
C.聚光升温至艾绒的着火点 D.增大空气与艾绒接触面积
10.我国科学家利用石墨烯为催化剂,促进甲烷转化成甲醇()和甲醛(),主要原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石墨烯的碳原子数目增加
B.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等质量的甲醇和甲醛,甲醇的分子个数多
D.过程Ⅳ中各粒子数目比为1:1:1:1:2,则X为
1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与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常温下,向溶液中匀速滴加溶液,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和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显酸性
B.30 s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过量
C.三颈烧瓶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
D.实验表明:
12.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稀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C.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
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14.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食盐溶液润湿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锈蚀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锈蚀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B.导管内的液面低于试管内的液面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锈蚀
D.以水代替食盐溶液,铁不能发生锈蚀
15.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1中一定有铜、锌、铁 B.滤渣2中只有铜
C.滤液1一定呈蓝色 D.滤液1和滤液2中的成分一样
16.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丁是一种常见的液态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乙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物质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C.反应中物质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3
17.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c、e、f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d点物质
B.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则其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f点物质转化为d点物质只能通过加酸来实现
D.e在常温下易分解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参加反应的X、W的质量比为1:5
D.物质Y属于单质
1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B.读出液体的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20.下列有关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肥效,将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施用
B.属于复合肥料
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越多越好
D.为使养分还田,提倡秸秆就地焚烧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个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37 分)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引用的“淘金”过程发生的变化,从化学的视角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姜夔“高花未吐,暗香已远”蕴含科学道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暗香已远”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中“投泥泼水”反映的化学原理是,“愈光明”指的是 (填写物质化学式)燃烧的结果。
(5)《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在肥料中属于 (填“复合肥料”或“农家肥”)。
(6)《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

(7)《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2.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2)对南宁邕江水进行检验是否为硬水时,常用_________进行检验。
(3)维生素C(化学式为)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患_________病,胡萝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在烹饪胡萝卜时应加入少量的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小苏打 B.食盐 C.食醋 D.烧酒
(4)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能源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高层建筑物起火,不能跳楼逃生
B.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来延长保质期
C.用太阳能电池代替化学电池更加环保
D.氢氧化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资料后,设计了在实验室中从废弃脱氧剂(主要成分:Fe、、C、,、硅藻土,硅藻土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回收Fe的两种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废弃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填“过滤”“蒸发”或“蒸馏”)。
(4)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5)在不考虑实验用品成本的前提下,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4.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_________(填“a”、“b”或“c”)处,检验乙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2)“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其主要部件及作用如图2所示。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_________(填“A”或“B”)处进入其中。
(3)为了保持武汉东湖的秀丽景色,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江河的几条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向湖中放养适量鱼苗,保持生态平衡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③禁止向湖内倾倒垃圾
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25.钢铁是当代社会生产建设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
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铁制品菜刀 B.铸铁井盖 C.不锈钢水壶
(2)工业上冶炼钢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利用CO将赤铁矿中的转化为铁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炼钢炉中通入的目的是 。
(3)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金属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溶液的质量与加入R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26.2025年春节档大片《哪吒2之魔童闹海》的总票房已突破150亿元大关,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彰显我国文化娱乐产业辉煌成就。哪吒能与诸天神魔抗争,手中的兵器功不可没。
(1)火尖枪:不仅造型独特,而且能喷射出火焰克敌。燃烧需要可燃物的参与,若火尖枪所用燃料为氢气,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风火轮:轻巧灵活,能让哪吒快速移动。从燃烧的条件来看,风火轮转动起来后,带动空气的流动,从而增加 的供应,使燃烧变得更旺。
(3)混天绫:可以随意变化大小,能包裹万物,在战斗中用来捆绑敌人,说明所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极有可能是用复合材料做成的。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玻璃钢 B.生铁 C.钢筋混凝土
(4)乾坤圈:一个金属圈,可以变大变小,用于攻击或防御。从乾坤圈能拉长变扁等外形变化,由此可知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5)金砖:一块金色的砖头,用于投掷攻击。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要检验此砖是否是真金,可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若不变色则为真金,这是因为真金的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个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7 分)
27.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装置中应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为了便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氯气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8.验证性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I如图所示,将细铁丝分别放在充满氮气、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① 实验②
集气瓶中的气体 氮气 氧气
接通电源加热,观察到的现象 持续加热,铁丝红热,不燃烧 加热几分钟后,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2)接通电源后,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依据是

II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如下实验。
(4)A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为: 。
(5)B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29.我国在南海试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取得成功,预计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能达到1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不完全燃烧生成;无水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和;
乙:和;
丙:、和;
丁:、和。
(1)同学们一致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__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3)请写出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4)D装置后添加一大气球的原因是: 。
计算题(共6分)
30.为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进行实验(烧杯质量为100g),具体操作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霉变的花生中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故A错误;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因此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摄入量,故B正确;C、防腐剂适量添加可以保鲜,但添加过量的防腐剂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D、要合理摄入人体所需营养素,晚上要吃晚饭,以防影响人体健康,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张青莲的贡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选项正确;B、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选项正确;C、拉瓦锡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论断,选项错误;D、闵恩泽研发石油生产催化剂,选项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B(×)a呈酸性,稀释后酸性减弱,pH变大;C(√)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D(√)a呈酸性,d呈碱性,a、d混合后发生反应,pH可能等于7。
4.答案:B
解析:A、据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麻黄碱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据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麻黄碱分子由27个原子构成,错误;C、据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麻黄碱中碳、氢、氧元素个数比为10:15:1,正确;D、麻黄碱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12×10):(1×15):14:16=120:15:14:16,所以麻黄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过程中金刚石把水变成冰,金刚石没有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热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砷是“”字旁,砷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砷的原子序数为33,B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8”,C项错误;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砷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在化学变化中都容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化学性质相似,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火法炼锌”过程中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发展理念,A错误;锌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冷定毁罐取出”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B正确;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能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C正确;反应区中发生的反应:,该反应中C夺取了氧化锌中的氧,是还原剂,D正确。
8.答案:D
解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A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B错误;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等属于无机物,C错误;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正确。
9.答案:C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火镜”在点燃艾绒时所起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石墨烯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反应后石墨烯的碳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和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0)可知,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醛的大,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则等质量的甲醇和甲醛,甲醛的分子个数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程Ⅳ中各粒子数目比为1:1:1: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有1个C、4个H、1个O,反应后有1个C、6个H、3个O,则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H2O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反应起始时的溶液为溶液,根据pH随时间变化图可知,起始时溶液pH范围为8~9,大于7,故溶液显碱性,A错误;由题意可知,反应后三颈烧瓶和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反应会生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若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和NaCl,不符合题意,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颈烧瓶中的沉淀是,C错误,D正确;已知溶液显中性,30 s时溶液显酸性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B错误。
12.答案:D
解析:①粗盐和酸雨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②沼气是可再生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该选项说法正确;⑤稀盐酸和食醋都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⑥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B、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C、5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没说明溶液质量,不能确定含有溶质多少,故C错;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例如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故D正确。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铁锈蚀后生成氧化铁,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食盐溶液润湿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铁生锈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导管内的液面高于试管内的液面,故选项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D、以水代替食盐溶液,铁也会发生锈蚀,只是锈蚀的速率不如用食盐溶液快,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硫酸铜先和锌反应,后和铁反应,滤渣1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铜可能会有锌、铁,例如锌过量时,该选项不正确。B、滤渣2中只有铜,是因为锌和铁都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该选项正确。C、滤液1可能是无色,例如锌过量时,该选项不正确。D、滤液1和滤液2中的成分不一样,例如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是硝酸盐,滤液2中的溶质含有硝酸盐和铁或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或氯化氢等,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
16.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态氧化物——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物质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A说法正确;B、物质丙是甲醇,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5%,故B说法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物质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C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氢气)和丁(水)的质量比为(2×3):18=1:3,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7.答案:C
解析:A、a点对应物质属于有机物,且碳元素显-4价,故a点物质为甲烷;b点对应物质属于单质,则b点对应物质为碳;c点对应物质为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d点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为二氧化碳;e点对应物质属于酸,且碳元素显+4价,为碳酸;f点对应物质属于盐,且碳元素显+4价,可以是碳酸钙,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b、c、e、f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d点物质,不符合题意;B、a点对应物质属于有机物,且碳元素显-4价,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则a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C、f点物质可以是碳酸钙,d点物质为二氧化碳,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也能通过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e点物质为碳酸,碳酸不稳定,在常温下易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反应前后Z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正确;B、待测值=20+5+2+37-12-2-35=15,该选项正确;C、参加反应的X、W的质量比为(20-15):(37-12)=1:5,该选项正确;D、反应后X、W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Y是化合物,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
19.答案:C
解析:A、测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而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显色后与比色卡对照,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D、移走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错误,故选C。
20.答案:B
解析:A(×)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合理施用化肥;D(×)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
21.答案:(1)物理
(2)天然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CO、
(5)复合肥料
(6)撤离可燃物
(7);分解反应
解析:(4)根据“投泥泼水愈光明”涉及的反应原理,可知“愈光明”的原因是生成的CO和均具有可燃性,它们都能燃烧。
22.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肥皂水
(3)坏血病;C
(4)BD
解析:(1)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一般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和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3)维生素C(化学式为)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在烹饪胡萝卜时应加入少量的食醋,故填:C;
(4)A、高层建筑物起火,不能跳楼逃生,楼层太高会有生命危险,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电池代替化学电池,不会污染环境,更加环保,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故选:BD。
23.答案:(1)
(2)置换
(3)过滤
(4)使、完全反应
(5)节约能源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废弃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2),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操作A是分离固液的过滤操作;
(4)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C、硅藻土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则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使、完全反应;
(5)在不考虑实验用品成本的前提下,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不需要进行高温加热操作,故其优点是节约能源。
24.答案:(1)c;用带火星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
(2)B
(3)①③
解析:(1)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正极c处;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乙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检验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2)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B处进入其中,使水和各层物质充分接触,净化效果更好;
(3)①向江河中放养鱼苗,保持生态平衡,可以保护水资源,故选项做法合理;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选项做法合理;
④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应该合理使用,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1)c;用带火星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
(2)B;
(3)①③。
25.答案:(1)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容易被腐蚀;C
(2);降低生铁中的碳元素含量
(3)64﹤R﹤216
26.答案:(1)
(2)氧气/
(3)AC
(4)延展
(5)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1)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风火轮转动起来后,带动空气的流动,从而增加氧气的供应,使燃烧变得更旺;
(3)A、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B、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C、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正确;故选AC;
(4)从乾坤圈能拉长变扁等外形变化,由此可知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要检验此砖是否是真金,可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若不变色则为真金,这是因为真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7.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
(2)
(3)浓硫酸
(4)CFH
解析:(1)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制取氧气,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装置中应盛装的试剂为具有吸水性的浓硫酸。
(4)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属于固液加热型,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制取;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防止逸散到空气中,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F和H,F装置从长导管进气,碱空气从短导管排出,用H装置来吸收尾气。
28.答案:(1)
(2)与氧气接触
(3)加热几分钟才出现剧烈燃烧
(4)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
(5)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解析:(1)实验②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实验①中铁丝红热,不燃烧;实验②中剧烈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3)实验②有氧气,加热几分钟后,铁丝才剧烈燃烧,说明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填:加热几分钟才出现剧烈燃烧;
(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在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
(5)在敞口容器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导致生成物的气体的质量没有称量,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29.答案:(1)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丁
(3)
(4)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解析:(1)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气,所以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变蓝,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由此可知,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则丁同学猜想成立;
(3)C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收集处理尾气,故D装置后添加一大气球。
30.答案:(1)5.8g
(2)解:设该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解析:(1)生成沉淀的质量=200g+50g-244.2g=5.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