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级高三得分训练(四)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表1是先秦楚国部分国君的名号及在位时间。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楚国( )
表1
国君名号 在位时间
楚熊绎 公元前1042-前1006年
...... ......
楚霄敖 公元前763一前758年
楚蚡冒 公元前757-前741年
楚武王 公元前740-前690年
楚文王 公元前689-前675年
A.华夏认同观念逐渐产生 B.逐渐融入华夏民族
C.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秩序 D.逐步建立集权体制
2.汉代的合浦港(广西北部湾)陶瓷窑址群,出土了夹砂陶、彩陶及青白瓷等残片,这些陶瓷片有彩绘的鱼纹、水波纹等图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出土的陶瓷样式与此一致。这体现了,当时( )
A.陶瓷成为主要外销产品 B.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C.朝廷插手经营商业贸易 D.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3.南朝时,父亲“贩纻为业”、本人“少卖葛于山阴市”的戴法兴,在刘宋久任中书通事舍人,参掌“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齐武帝用寒人刘系宗为舍人,语人曰“学士辈不堪经国,唯大读书耳。经国,一刘系宗足矣”。这种现象(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B.源于中书省职权的扩大
C.反映了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导致了平民地位的提高
4.表2所示为唐代科学方面的代表性成就信息。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唐代( )
表2
唐太宗时期 唐太宗次子魏王李泰组织学者编撰《括地志》550卷,《括地志》广泛征引六朝以来的地理学成果,资料丰富,价值甚高
唐高宗时期 唐政府命宰相长孙无忌、李勣等领衔组织人员修成《新修本草》54卷
唐玄宗时期 在僧一行的倡议下,唐政府在全国十三个地方派人实测子午线并获得成功
A.疆域统一促进地理学的兴起 B.政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科技发展有连续性和进步性 D.官僚阶层蓄意进行知识垄断
5.北宋仁宗时期连中三元的冯京,“其父商也”;南宋袁采认为,如若士大夫子弟“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欧阳守道指出“后世农、工、商皆非古,所谓士杂于三人者之中,亦各随其习焉”。据此可推知,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C.社会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D.社会群体间的流动性增强
6.明清中央王朝十分重视土司承袭问题。《大明会典》对“土官袭替”“土官就彼袭替”“土官袭替禁例”“夷人袭替”等制度规定记载得尤为详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则对土司承袭、分袭等问题规定得十分具体、明确。这些规定的实行( )
A.增强了朝廷的统治权威 B.开启了边疆内地一体化进程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D.彰显了改土归流政策的效果
7.1873年,轮船招商局建立后,曾经互相视为敌手的旗昌、太古、怡和等外商洋行,化干戈为玉帛,并声言:在江、海航线上,“见他公司有船同日并走者,必与之争拒”。这说明( )
A.政府允许民间设厂促进航运业发展B.中国航运业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C.经济利益推动列强与清廷走向合作D.近代化实践冲击列强在华利益
8.1943年5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中国思想界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从思想上彻底打垮和消灭法西斯主义”。其矛头不单指向世界法西斯阵营,也不容抗战阵营内有人宣传法西斯主义。将来建国是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不是法西斯中国。该社论旨在()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B.批判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C.结束国民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 D.警惕国民党向日本妥协投降
9.1952年3月,毛泽东谈到:“资本家唯利是图,但“利”可以分析一下,一部分是国家的利,一部分是工人的利,其余一部分是资本家的利”。6月,周恩来在全国统战部会议上将其总结为“四马分肥”,即把企业利润分成四份:其中国家一份,就是税收;工人一份,就是福利;公积金一份,作为再生产之用;资本家一份,作为私人应得的纯利。由此可知,“四马分肥”政策的出台有助于()
A.消灭私有制度B.践行按劳分配 C.推进公私合营 D.稳定物价水平
10.图1为1978-2018年中国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变化趋势图。由此可见,中国()
图1
A.科研经费的支出已居于世界首位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技术引进与研发的经费同步增长 D.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1.从公元前566年起,每四年在雅典城举行一届大泛雅典娜节,人们要向雅典娜奉献一件崭新的绣袍和动物祭品,浩浩荡荡的队伍将神像送到卫城上的神庙里,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和音乐比赛。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雅典()
A.维护政治寡头权威 B.扩大在地中海等地的影响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避免形成多神崇拜的局面
12.中古时期,天主教会有权对世俗君主间的协议提出异议,甚至撤销其效力。1648年,教皇不满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新教教派法律地位,宣称和约违反了教会法的精神和规范,但这只是徒劳的抗议。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为了预防教会抗议而影响和约的实行,在和约中设置了“反抗议条款”。这反映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①进一步削弱了教皇的权威 ②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独立原则
③反对君主专制与宗教狂热 ④确立了形成决议的“大国一致”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17世纪初的英国,吸食烟草之风还仅局限于上流阶层。然而几十年后它便逾越了法律、道德、消费条件的束缚,跨越了药用属性成为人们的消遣娱乐之一,下沉至社会下层,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成为其日常消费者。这一变化源于()
A.欧美物种交流的扩大 B.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C.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 D.世界殖民贸易的发展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扎格鲁尔等人在1918年底制定《民族要求宪章》,旨在“尽可能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同时面对大规模的反英武装起义,发出号召:“工人回到工厂去,农民回到田中去,学生回到学校去”。这反映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
A.受到了甘地思想的影响 B.缺乏武装斗争作为支撑
C.存在斗争策略上的分歧 D.利用宪法号召人民抗争
15.巴黎公社成立后便打出“世界共和国”的旗帜;公社还通过决议拆毁了拿破仑时代渲染军国主义和民族仇恨的地标性建筑;旅居巴黎的波兰人、意大利人、比利时人组成侨民兵团,其中许多人在保卫公社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这些事迹说明巴黎公社革命()
A.推翻了法国君主政体 B.传播了共产主义理想
C.激扬了国际主义精神 D.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
16.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图2是1960-1990年苏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可用来研究,该时期苏联()
图2
A.经济改革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B.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程度 D.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宋代以宫廷为核心的上流社会体育娱乐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蹴鞠、武术、射箭、角抵、水嬉(一种水上运动)百戏等,每逢节令还有相应的节令游戏。《宋史》中关于皇帝阅蹴鞠、观水嬉、幸迎春宛宴射、阅角力的记载比比皆是。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兵士的招募与训练,《宋史·兵志》记载有“方其募时,限度人材,次阅走跃”,《岳飞列传》中也有“(岳飞)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的记录。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圃,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
当时民间同样兴起了各类体育娱乐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毬社、角抵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体育娱乐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体育娱乐发展的原因。(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设置了“八校尉”,其中屯骑校尉专门负责战马与骑兵的训练,另三校尉主管各地的异族骑兵。汉军采用“部曲制”,汉军中央骑兵的“部”下辖两个“曲”“曲”以下为“骑五百”,“骑五百”以下为“骑卒长”,再以下分别为骑士吏、骑什长、骑长。······对异族骑兵的专门化管理既强化了西汉帝国对游牧骑兵的统一调度,也有助于汉骑兵向精于骑射的游牧骑兵学习技艺。羽林、期门等骑兵部队的设置,保障了中央骑兵部队的建设和对骑兵军官的培养。在汉军骑兵长期对匈奴保持战略优势并赢得多场重要战役后,“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廷”。
-摘编自谢书缘、李福泉《论西汉和安息的骑兵与帝国边疆的整合》
材料二
奥古斯都作为罗马帝国的缔造者,进行一系列改革以确保罗马帝国长时段的安宁,其中军事改革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罗马帝国拥有60个军团,奥古斯都确立统治地位后,拥有更全面彻底地重组罗马军队的权力,重组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永久、专业与稳定的军队。军队的规模基本确立,正规军团为28个,由重装兵、轻装兵和骑兵三部分组成,军队的总数约为17万人,各军团常驻某地,都有自己的番号、专有名和团徽。奥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锐部队近卫军,主要任务是保卫元首的人身安全。统领近卫军的将领称为近卫军长官,共两人。
罗马帝国军团部署表
23年 约106年 约138年 约161年 约192年
不列颠 0 3 3 3 3
北方前线 8 4 4 4 6
中央前线 7 12-13 10 10 10
东方前线 4 6 8 8 8
驻防军 6 4 3 3 3
总计 25 30 28 28 30
-摘编并整理自袁波《罗马帝国的军队与君主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与罗马帝国在军队部署方位上的明显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汉与罗马帝国在军事组织和管理上的相同之处。(7分)
19.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财政收入中,田赋占72%,盐税、关税、厘金(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的收入共计只占20%,可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财政收入中,田赋比重下降为34%,关税、盐税、厘金上升为主体收入,共占62%.....鸦片战争前,清王朝中央政府掌握的财政收入每年仅为白银4000万两左右,甲午战争之际增至8000余万两,到1910年已高达3亿余两!
-摘自刘守刚《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
材料二
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则,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面修订,废止1951年税则,首次采用国际通用的《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税目从939个增至2102个。税率结构上,对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实行低税率,对耐用消费品等实行较高税率.
-摘编自《中国海关通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分析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发生变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概括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1985年全面修订的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现代世界文明史书写范式的变迁
时期 代表作 主要特征
19世纪中期 《野蛮与文明国家的自然史》《英格兰文明史》 《世界史纲:暨文明史和人类进步的特殊关系》 以“进步”作为衡量标准,将整个人类文明史书写成西方单一文明“进步”的历史:认为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着进步力量,不断成长壮大;提出西方内部文明程度也存在差异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的没落》 《历史研究》 承认在西方之外存在其他文明;将各个文明的历史看成从起源、成长、衰落到解体的周期过程
二战后 《全球通史》《人类之网》 将人类视为一个共同体,并突出多元文明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人类交往网络越来越紧密的过程;过于强调跨文明和跨区域的互动,夸大了外部力量的作用
-摘编自魏孝稷《世界文明史书写范式变迁中的历史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世界文明史的书写范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历史得分训练(四)参考答案
1-5:ABCBD6-10 :ADBCD11-16 :CADCCA
17.【答案】(13分)
(1)特点:从宫廷到民间,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体育娱乐活动形式丰富,在城市尤其突出;体育运动蕴含道德教化色彩;体育的专业化和娱乐化、世俗化相结合。(任意三点6分)
(2)原因: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商品经济为体育运动提供保障;上流社会的喜爱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市坊界限完全被打破以及新娱乐形式的出现为体育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当时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社会上层的倡导和示范等都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三点6分,四点7分)
18.【答案】(15分)
(1)差异:西汉:集中兵力专攻北方(骑兵,主攻匈奴,军事重心单一);(2分)
罗马:多线布防(北方、东方、中央前线同步调整,应对多方向威胁)。(2分)
原因:西汉:农耕文明与游牧势力(匈奴)矛盾突出,需针对性突破;汉军依赖骑兵机动。(2分)
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边境威胁多元化;罗马依赖军团步兵与要塞防御体系。(2分)
(2)相同之处:目的相同:都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
管理策略相同:都重视军队的统一调度(强化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组织建设相同:都设置了专门的精锐部队(羽林、期门骑兵与近卫军);
作用相同:都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三点6分,四点7分)
19.【答案】(12分)
(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商业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6分)
(2)特点:关税政策及海关管理具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根本。(2分)
意义: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适应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或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两点4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时代变迁影响近现代世界文明史的书写范式。(2分)
阐述:16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文明逐渐由分散走向整体。此后,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政治改良和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等率先完成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其与亚非拉文明发展的差异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及世界殖民体系也逐渐形成。这催生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明史的书写范式,并通过强调西方的“文明”与亚非拉的“落后”为其全球霸权建立合法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使西方学者开始反思自身文明的缺陷,并通过审视其他文明的发展以寻找挽救西方文明的良药,催生了多元文明史的书写范式。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界的力量日益壮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把人类视作一个共同体、强调多元文明互动的全球文明史的书写范式出现。(8分)
结论:总之,世界文明史的书写范式的变化折射出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变迁。虽然其朝着客观、整体、多元的方向不断进步,但仍难以彻底消除“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应坚持唯物史观,关注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充分借鉴西方的优秀成果,推动世界文明历史书写进一步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