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作品,歌词向人们展现了当时法国的危机和人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议会重新召开 C.来克星顿枪声 D.雅各宾派掌权
2.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于1860年10月被外来侵略者抢劫并纵火烧了三天三夜。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成了工人,发展成为一场席卷全国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5.“长征是中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由此可知,长征的胜利( )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6.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的实物、历史活动的亲历者或见证者的记述。下列属于研究十月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文物 B.英国BBC新闻评论
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电影《列宁在1918年》
7.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8.美国用了百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这两场胜利都( )
A.摧毁了封建君主统治的根基
B.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起点
C.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摆脱了落后农奴制度的束缚
9.《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 )
A.美国和英国仍未实现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B.日本完全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公约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10.1947年,马歇尔提出“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并使‘自由制度’得以存续”,就此美国提出了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计划。材料说明该计划的目的是( )
A.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和平局面形成
C.加快欧洲走向联合 D.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二、综合题
11.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谱写了无数华美壮丽的篇章。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蜀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见图10),总长1100多千米,有分支河渠520多条,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成灾,而且方便了航行,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用书
都江堰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发挥的作用。
[人民的探索]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遇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人民的创举]
材料四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某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的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底里乐开了花。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岗村村民的创举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前450年左右 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1276年 元世祖忽必烈先后设立了陕西、四川、甘肃等10个行省
1506年 达·芬奇创作完成《蒙娜丽莎》
1689年 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804年 法国颁布实施了民法典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1921年 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80年 开始创办经济特区
1992年 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并说明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2)选择材料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材料题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表
年份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宋会要辑稿·食货》
——摘编自人教社、中图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到1957年底,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等均已建立,开始形成了工业布局的新框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
——选编自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带来了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内部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已占全世界贸易总量的60%。
——选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经济重心的变化。列举一例农业方面的相关史实并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新中国“工业布局的新框架”开始形成于哪一历史事件?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和国家“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的依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A
7.B
8.C
9.C
10.D
11.(1)防洪;灌溉;航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消除了亡国的危险(挽救了民族危机);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基本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均有很大提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在英雄人物的带领下创造和改变历史
12.(1)窗口:深圳;作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论述: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示例二观点:制度创新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论述:1276年,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世祖忽必烈先后设立了陕西、四川、甘肃等10个行省。行省制度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影响深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影响。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示例三观点:改革是强国兴邦之路。
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和奖励军功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征收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和实行按劳取酬等。该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政府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途径。
示例四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论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它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诗作《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场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进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五观点:法治(制)建设为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论述: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了整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几经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西方法律有自己的路径,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可见,法治(制)建设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3.(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答出一点即可)
史实并说明:占城稻的传入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时,占城稻的传入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秧马的广泛使用。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南方农业发展。茶树和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大。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的种植使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突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史实,说明)
(2)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依据: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答出一点即可)
(3)趋势:经济全球化
措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