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资阳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资阳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资阳市2025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族 周期 IA ⅡA ⅢA IV A VA ⅥA VII A 0
1 1H 氢 1 2 He 氦 4
2 3 Li 锂 7 4 Be 铍 9 5B 硼 11 6C 碳 12 7N 氮 14 8O 氧 16 9F 氟 19 10 Ne 氖 20
3 11 Na 钠 23 12 Mg 镁 24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15P 磷 31 16S 硫 32 17 Cl 氯 35.5 18 Ar 氩 40
4 19K 钾 39 20 Ca 钙 40 --- 一 — — 35 Br 溴 80 36 Kr 氪 8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是( )
A.开发可再生能源 B.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
C.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选项 A.处理废液 B.移走蒸发皿 C.读取液体体积 D.测定溶液的pH
3.雷雨天气后,空气中有部分氧气会转化为臭氧(O ),O 广泛用于水处理、净化等领域,可以将不活泼的金属(如Ag等)氧化成氧化物,还具有漂白作用,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下列关于臭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臭氧密度大于氧气 B.它不能和铜等金属发生反应
C.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化学变化
4.酚酞的化学式:C20H14O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pH指示范围在8.2(无色)~10.0(粉红色或紫色)之间发生颜色变化,强碱性条件下可能褪为无色。勿将酚酞用于食品或药品。下列酚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中有 38 个原子 B.酸性、中性、碱性溶液都可能使酚酞不变色
C.酚酞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酚酞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0:7
5. CO 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 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如图是以CO 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过程中 可循环使用
B.该工艺实现了由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该方法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反应II为置换反应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凡是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
7.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FeCl 溶液中少量的CuCl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鉴别 NaOH和NH NO 固体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底部
C 除去 CuO 中少量的 MnO 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
D 鉴别KOH 溶液和 CaCl 溶液 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4分)
8.(4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氯化钠 ②熟石灰 ③小苏打 ④氖气,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用语填空。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2)可用于发酵粉的是 ;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气体的是 。
9.(8分)劳动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小明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1)烧开水时,水未沸腾就开始出现气泡,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洗碗时用到了洗碗块,洗碗块是由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成分组成的清洁用品,其中碳酸钠用于增加泡沫和清洁效果。碳酸钠是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碳酸钠俗称 ,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NH4Cl在农业上可用作 肥。
(3)用洗碗块洗盆子时,妈妈提醒小明要戴上橡胶手套,橡胶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合成”或“复合”)。
10.(8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含氟牙膏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这里的氟是指 (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或“物质”)。
(2)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消除人体的活性氧,Na2SeO3中 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3)中美关税战开打以来,鸡蛋就成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奢侈品。鸡蛋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是 。鸡蛋壳中主要含有碳酸钙,在研碎的鸡蛋壳上倒入酸,能够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写出向鸡蛋壳倒入稀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1.(8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做塔架的是因为角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 (填“大”或“小”)。
(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锰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铁钉放入硫酸锰溶液中,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的活动性 (填“强于”或“弱于”)锰。
(4)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 薄膜(填化学式)。
12.(8分)KCl和 KNO 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 S/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 21.9 31.6 45.8 63.9 85.5
(1) 曲线甲表示的物质是 (填“KCl”或
(2) T 的温度应介于 之间。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3)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4)下列有关两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B.将T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T ℃时,使等质量的甲、乙物质恰好完全溶解,所溶液质量乙比甲大
D. T ℃时, 甲、乙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3.(8分)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方法的示意如图所示。
(1)电解水制氢的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2) 反应器1中一定的H 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 可与H 反应生成CaO、CO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器2中在一定条件下。CO与H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甲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 减少的是
A.加强CO 的转化和利用
B.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的推广与建设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4.(8分)化学实验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室采取甲酸脱水法制取 CO, 若用这种方法制得的CO来进行还原 CuO的实验,先须将气体干燥。如图是验证CO部分性质的装置图。
(1)CO难溶于水,若用如图装置B进行“排水法”收集制取的CO,氧气应从 (填“b”或“c”) 端导入。
(2)为验证CO的还原性,组装装置时,在A 装置前需连接装置B,B中加入浓硫酸,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实验时,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装置中,使用小气球的原因是CO有 性。
15.(12分)在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黑面包”实验,向蔗糖( 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神奇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黑面包”,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他们向老师请教后得知: “黑面包”实验的原理————浓硫酸先将蔗糖脱水生成炭,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炭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常见的气体,
使炭疏松,形似“黑面包”。该气体成分与木炭和浓硫酸加热时生成的气体相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黑面包”实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 CO 猜想二:只含有 猜想三: ①
【初步分析】甲同学根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认为猜想② 不成立。
【查阅资料】
(1)SO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SO 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甚至褪色,且无气体生成。
(3)CO 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现象与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图1装置B中③。 气体中含有 SO
图1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且装置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中含有 CO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回顾C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类推出SO 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④ 。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反思交流】
乙同学对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设计了图2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B中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该装置中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⑤。
丙同学认为, “黑面包”实验中,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依据是 ⑥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6.(8分)向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的稀硫酸搅拌,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不溶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红色不溶物。固体物质与所加稀硫酸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Cu相对原子质量:64)请完成下列各题:
(1)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 g;
(2)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7 小题,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B A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6 小题,共 44 分。8 题每空 1 分,其余每空 2 分)
8.(1)NaCl (2)NaHCO3 (3)Ca(OH)2 (4)He
9.(1)减小 (2)纯碱(或苏打) 氮 (3)合成
10 .(1)元素 (2)+4 (3)蛋白质 CaCO3+2HCl=CaCl2+H2O+CO2↑
11 .(1)大 (2)Mn+H2SO4=MnSO4+H2 ↑ (3)弱于 (4)Al2O3
12. (1)KNO3 (2)C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ABD
低温
13 .(1)1:8 (2)CaCO3+H2=CaO+CO+H2O (3)有机物 (4)C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4.(1)b (2)吸水 CO+CuO Cu+CO2 (3)毒
15. ①含有 CO2 和 SO2 ②一 ③品红溶液褪色 ④SO2 +Ca(OH)2=CaSO3 ↓+2H2O
⑤检验二氧化硫并完全除去二氧化硫,排除二氧化硫对 CO2 检验的干扰
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氢元素,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氢元素,故至少还 有一种产物含有氢元素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8 分)
16. (1)4 ………………………………………………………………1分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1 分
CuO+H2SO4=CuSO4+H2O ………………………………………1 分
80 160
4g x …………………………………………1 分
80/160=4g/x …………………………………………1 分
x=8g …………………………………………1 分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g/(4g+60g) ×100% =12.5%……2 分 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