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专项培优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综合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 南宁期末)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牧民为了防止狼群袭击牛羊,组织大规模的捕狼活动,但随后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和牛羊争夺牧草,加速草场退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写成:阳光→草→兔→狼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狼被大量猎杀可能导致草场退化,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2.(2024秋 洛宁县期末)2024年8月19日“世界摄影日”,我们有幸欣赏到来自航天员叶光富通过空间站舷窗拍摄的绝美地球照,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如此美丽,森林、草原、海洋、湖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分布于此,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片海洋中的所有鱼类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收到破坏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3.(2024秋 宜兴市期末)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自我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4.(2024秋 邗江区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A. B.C. D.5.(2024秋 蒲城县期末)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广人稀。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物质循环途径多 B.生物的种类数量多C.没有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6.(2024秋 瑶海区期末)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增加 B.先迅速增加,后减少C.持续增加 D.仍保持相对稳定7.(2024秋 邗江区期末)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食物链被破坏C.光照不足 D.鸟吃掉草籽8.(2024 威海一模)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B.蝉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若大量捕食蝉,那么树林中其它生物也会受到影响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稳定性越强,所以可以大量迁入其他生物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9.(2023秋 阳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该图不能反映的是( )A.草、鼠和蛇能促进物质循环B.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C.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草、鼠和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0.(2023秋 富宁县期末)2023年6月4号,神舟十五号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广人稀。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B.分解者功能差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D.消费者主要是航天人员11.(2023秋 太康县期末)生态平衡是一种( )A.相对稳定的状态B.绝对稳定的状态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索影响的稳定状态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2.(2023秋 亭湖区校级月考)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和制作以下两个生态瓶(人工生态系统),水和泥沙都经过了简单的高温处理静置冷却之后使用。(螺蛳主要以腐殖质为食。)(1)本实验探究设计甲乙两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浮萍和金鱼藻属于 ,可以通过 作用为该生态瓶提供食物和氧气。(3)这两个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组中的水先变浑浊,虾、浮萍和金鱼藻开始死亡,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 者对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4)一段时间之后,甲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13.(2019 西湖区校级模拟)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 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 (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 的能力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3秋 鲁山县期末)平顶山市白鹭洲湿地公园内自然生长了大量的芦苇和菖蒲,岸边野草和野生灌木生长茂盛。在此区域内,栖息着鸟类、蛙类、爬行类以及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自然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湿地为在此栖息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野鸭、鸳鸯、天鹅等游禽爱吃芦苇的嫩茎、嫩叶,鸦雀啄食芦苇枝条中的虫子,黑鹊、苍鹭、白鹭等涉禽在浅水区捕鱼,以鱼、虾、贝等为食……(1)白鹭洲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湿地 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白鹭洲湿地公园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从而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温室效应。(3)白鹭洲湿地公园中的生物之间可形成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芦苇←野鸭B.虫子→芦苇→天鹅C.芦苇→虫子→鸦雀D.鱼→白鹭(4)四季轮回,草木荣枯,鸟兽喧寂,而白鹭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为保护白鹭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会怎样做? 。15.(2024秋 海安市期中)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代表的生物是 ;B代表的生物是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 ,狼的数量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的数量 ,狼的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 。A.增加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期末专项培优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综合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 南宁期末)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牧民为了防止狼群袭击牛羊,组织大规模的捕狼活动,但随后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和牛羊争夺牧草,加速草场退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写成:阳光→草→兔→狼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狼被大量猎杀可能导致草场退化,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狼活动,野兔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大量繁殖,数量增加。并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那么这个系统将被破坏,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以及分解者(如腐生细菌和真菌)。因此,仅由动植物构成的并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食物链是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起始点应该是生产者(如草),而不应该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所以,正确的食物链应该是:草→兔→狼,B错误。C.生态系统确实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难以恢复,C错误。D.狼被大量猎杀导致野兔数量激增,野兔与牛羊争夺牧草,进而加速了草场的退化。这充分说明了动物(特别是狼这样的顶级消费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2.(2024秋 洛宁县期末)2024年8月19日“世界摄影日”,我们有幸欣赏到来自航天员叶光富通过空间站舷窗拍摄的绝美地球照,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如此美丽,森林、草原、海洋、湖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分布于此,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片海洋中的所有鱼类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收到破坏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A、一片海洋中的所有鱼类,只是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有生物部分,缺少环境,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个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2024秋 宜兴市期末)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自我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来实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4.(2024秋 邗江区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A. B.C. D.【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羊次之,狼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点的理解。5.(2024秋 蒲城县期末)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广人稀。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物质循环途径多 B.生物的种类数量多C.没有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可见,“东风着陆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2024秋 瑶海区期末)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增加 B.先迅速增加,后减少C.持续增加 D.仍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某一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将影响其它生物的数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若消灭全部猛禽鹰后,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因死亡而数量减下降。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7.(2024秋 邗江区期末)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食物链被破坏C.光照不足 D.鸟吃掉草籽【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故选:B。【点评】生态系统在中考中常常出现,应注意掌握。8.(2024 威海一模)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B.蝉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若大量捕食蝉,那么树林中其它生物也会受到影响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稳定性越强,所以可以大量迁入其他生物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解:A、鹰作为顶级捕食者,迁入后会捕食黄雀,从而减少了黄雀对螳螂的捕食压力,使得螳螂的数量在短时间内相对增加,A正确;B、蝉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其数量的急剧减少会影响到以它为食的生物(如螳螂),进而影响到更高级的捕食者(如黄雀),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B正确;C、虽然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确实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大量迁入其他生物。新迁入的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C错误;D、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9.(2023秋 阳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该图不能反映的是( )A.草、鼠和蛇能促进物质循环B.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C.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草、鼠和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解答】解:A.蛇、鼠等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中只有生物数量变化,A符合题意。B.食物链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图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而变化,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B不符合题意。CD.草、鼠、蛇三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0.(2023秋 富宁县期末)2023年6月4号,神舟十五号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广人稀。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B.分解者功能差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D.消费者主要是航天人员【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因此,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3秋 太康县期末)生态平衡是一种( )A.相对稳定的状态B.绝对稳定的状态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索影响的稳定状态【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故选:A。【点评】理解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2.(2023秋 亭湖区校级月考)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和制作以下两个生态瓶(人工生态系统),水和泥沙都经过了简单的高温处理静置冷却之后使用。(螺蛳主要以腐殖质为食。)(1)本实验探究设计甲乙两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对照(对照实验)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浮萍和金鱼藻属于 生产者 ,可以通过 光合 作用为该生态瓶提供食物和氧气。(3)这两个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组中的水先变浑浊,虾、浮萍和金鱼藻开始死亡,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 者对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4)一段时间之后,甲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对照(对照实验);(2)生产者;光合;(3)分解;(4)自动调节。【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1)甲组和乙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螺蛳(分解者),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本实验探究设计甲乙两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2)在生态系统中,浮萍和金鱼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浮萍和金鱼藻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浮萍和金鱼藻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浮萍和金鱼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该生态瓶提供食物和氧气。(3)螺蛳主要以腐殖质为食,则螺蛳属于分解者。这两个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组中的水先变浑浊,虾、浮萍和金鱼藻开始死亡,甲组有螺蛳(分解者),乙组没有螺蛳(分解者),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4)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答案为:(1)对照(对照实验);(2)生产者;光合;(3)分解;(4)自动调节。【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自动调节能力。13.(2019 西湖区校级模拟)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 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 有自我修复 的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态系统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细菌与真菌的区别、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来分析。【解答】解: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故答案为:①适应;不需要;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②有自我修复【点评】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3秋 鲁山县期末)平顶山市白鹭洲湿地公园内自然生长了大量的芦苇和菖蒲,岸边野草和野生灌木生长茂盛。在此区域内,栖息着鸟类、蛙类、爬行类以及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自然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湿地为在此栖息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野鸭、鸳鸯、天鹅等游禽爱吃芦苇的嫩茎、嫩叶,鸦雀啄食芦苇枝条中的虫子,黑鹊、苍鹭、白鹭等涉禽在浅水区捕鱼,以鱼、虾、贝等为食……(1)白鹭洲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湿地 生物 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白鹭洲湿地公园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 ,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 ,从而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温室效应。(3)白鹭洲湿地公园中的生物之间可形成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C 。A.芦苇←野鸭B.虫子→芦苇→天鹅C.芦苇→虫子→鸦雀D.鱼→白鹭(4)四季轮回,草木荣枯,鸟兽喧寂,而白鹭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为保护白鹭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会怎样做?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主动宣传保护湿地,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垃圾分类投放,保护湿地环境整洁;植树种草;保护雏鸟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生物。(2)生产者;有机物。(3)C。(4)自动调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主动宣传保护湿地,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垃圾分类投放,保护湿地环境整洁;植树种草;保护雏鸟等)。【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白鹭洲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湿地生物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白鹭洲湿地公园中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从而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温室效应。(3)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故C符合食物链的写法,故选:C。(4)结合分析可知,虽然湿地生态系统会不时受到外来干扰,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限度,湿地生态系统可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保护湿地可以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主动宣传保护湿地,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垃圾分类投放,保护湿地环境整洁;植树种草;保护雏鸟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生物。(2)生产者;有机物。(3)C。(4)自动调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主动宣传保护湿地,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垃圾分类投放,保护湿地环境整洁;植树种草;保护雏鸟等)。【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5.(2024秋 海安市期中)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代表的生物是 狼 ;B代表的生物是 兔子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 减少 ,狼的数量 减少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的数量 增多 ,狼的数量 增多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生态平衡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 D 。A.增加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热点问题;生态学思想;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狼;兔子。(2)减少;减少;增多;增多;生态平衡。(3)D。【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等)组成。(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图中,A代表狼、B代表兔子、C代表草类。【解答】解:(1)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BA,因此构成的食物链是C→B→A,狼、草类和兔子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类→兔子→狼,因此A代表的生物是狼;B代表的生物是兔子;C代表的生物是草类。(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的数量增多,狼的数量增多。“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兔因捕食者减少而数量增加,当兔到达一定数量时又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所以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先增加后减少,故选D。故答案为:(1)狼;兔子。(2)减少;减少;增多;增多;生态平衡。(3)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