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专项培优 呼吸作用综合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 南宁期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2.(2024秋 正定县期末)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员测定了大豆一昼夜氧气释放量,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a点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B.bc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C.阴雨天时,c点会因光照不足而上移D.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3.(2024秋 邛崃市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番茄栽培,观察了番茄的生长全过程。下列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A.播种前进行选种、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B.播种时进行松土、铺土——促进植物生长和扎根,保持种子湿度、保护种子C.生长期间及时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D.生长期间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促进叶的蒸腾作用4.(2024秋 武侯区期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措施中是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储粮仓库湿度控制在较低水平B.将蔬菜水果放置在冰箱中储存C.农作物在生长期中要排水防涝D.将食品装入袋子中抽真空保存5.(2024秋 邛崃市期末)我国北方乡村地区的人们会在地窖中储存大量蔬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若地窖密封时间较长,人进入前需要先通风,这是因为地窖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6.(2024秋 温江区期末)春天,当你进入种植草莓的塑料大棚进行采摘时,立刻感受到大棚里温度远远高于外界。但果农爷爷却说要想草莓增产,晚上还要降低大棚温度。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晚上降低大棚温度主要目的是( )A.增强光合作用 B.提高蒸腾作用C.提高呼吸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7.(2024秋 青白江区期末)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 )A.只在黑夜,所有的活细胞B.白天和黑夜,所有的活细胞C.只在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D.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8.(2024秋 简阳市期末)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呼吸作用设计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B.该实验不能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释放出了二氧化碳C.该实验除了种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D.该实验中萌发的种子瓶内温度比煮熟的种子瓶内温度更高9.(2024秋 忠县期末)如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变强B.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C.c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大于e值D.b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10.(2024秋 上海期末)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B.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叶片中进行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产生氧气D.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为其生存提供能量11.(2024秋 确山县期末)如图所示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该实验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A.消耗了二氧化碳 B.消耗了氧气C.产生了水 D.消耗了能量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2.(2023秋 高安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②再取四套这种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③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灯泡数量增加,光照强度增强)。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在表中。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实验结果 ﹣ +++ ? +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 。(2)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 (用“+”、“﹣”表示)。(3)如图2所示叶肉细胞中结构①、②分别为 和 ;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与图哪一情况相同 (填写A、B、C),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13.(2024秋 江津区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如图1,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2)如图2,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照常燃烧,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3)如图2,如果将甲、乙瓶内的种子分别换成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完成该实验时应注意将实验装置置于 环境中。(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在细胞的 (填细胞某结构)中进行,该过程会将 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4秋 诸城市期末)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蔬菜、水果、粮食等,同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1是几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图2是绿豆芽培养过程中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认为金鱼藻属于藻类,但乙同学在仔细观察并查阅资料后,认定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乙同学的判断依据是 。(2)图1中 可作为检测空气质量指示植物,其叶片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原因是 。(3)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绿豆根部有一些瘤状突起,里面生有大量的 ,这类细菌的作用是 。(4)板结的土壤会使绿豆生长不良,写出可能的两条原因 。家庭中可采用水培的方式种植绿豆,同土壤种植相比,该种植方式的优点是 。(至少两条)(5)兴趣小组在25℃的条件下培养绿豆芽,分别测定了种子萌发前以及不同芽长时的糖含量,并绘制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糖含量逐渐减少,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写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 。15.(2024秋 江津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我国科学家继培育出“巨型稻”、“海水稻”后,又于2022年实现了水稻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并由神舟十四号带回了世界上第一粒在太空中培育的水稻种子。图甲是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示意图;图乙是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表示细胞中的结构,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丙为某水稻大棚内,水稻叶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 提供。(2)图乙中,A表示的细胞结构是 ,水稻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b和c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a 。在a的参与下,B结构能进行 ,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3)据图丙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 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4点至6点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0~24点内,水稻植株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点。(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请从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尝试简述种子中有机物的来源: 。期末专项培优 呼吸作用综合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4秋 南宁期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A【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解答】解: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2.(2024秋 正定县期末)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员测定了大豆一昼夜氧气释放量,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a点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B.bc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C.阴雨天时,c点会因光照不足而上移D.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坐标曲线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A、由图可知,a点后氧气释放量逐渐增加,则说明a点后大豆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即a点时大豆不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B、在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大豆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开始超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因此氧气释放量逐渐增多,B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必备的条件是光,在阴雨天气时,由于光照不足,大豆的光合作用减弱,氧气释放量减少。因此,阴雨天时,c点会因光照不足而下移,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曲线bf段氧气释放量大于0,则说明此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故18时(f点)有机物的积累最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4秋 邛崃市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番茄栽培,观察了番茄的生长全过程。下列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A.播种前进行选种、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B.播种时进行松土、铺土——促进植物生长和扎根,保持种子湿度、保护种子C.生长期间及时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D.生长期间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促进叶的蒸腾作用【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专题】类比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A、播种番茄前的选种和催芽是确保农业生产成功的关键步骤。它们不仅能够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还能够为番茄的整个生长周期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B、播种时进行松土,促进番茄生长和扎根,保持种子湿度,同时铺土还能保护番茄种子不被鸟类吃掉,正确。C、及时除去杂草,是为了减少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水肥、阳光等,利于幼苗的生长,正确。D、生长期间进行中耕松土,保证土壤中空气流通,促进番茄根部的呼吸,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原理。4.(2024秋 武侯区期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措施中是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储粮仓库湿度控制在较低水平B.将蔬菜水果放置在冰箱中储存C.农作物在生长期中要排水防涝D.将食品装入袋子中抽真空保存【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专题】类比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A、储粮仓库湿度控制在较低水平,能够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B、蔬菜水果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原因是低温能够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减少了有机物的分解,B不符合题意。C、农作物在生长期中要排水防涝,能够增加土壤间隙,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C符合题意。D、将食品装入袋子中抽真空保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了食品的保存时间,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食品的保存原理是解题的关键。5.(2024秋 邛崃市期末)我国北方乡村地区的人们会在地窖中储存大量蔬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若地窖密封时间较长,人进入前需要先通风,这是因为地窖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专题】演绎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A【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为增加地窖内氧气的浓度,进入前要通风,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6.(2024秋 温江区期末)春天,当你进入种植草莓的塑料大棚进行采摘时,立刻感受到大棚里温度远远高于外界。但果农爷爷却说要想草莓增产,晚上还要降低大棚温度。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晚上降低大棚温度主要目的是( )A.增强光合作用 B.提高蒸腾作用C.提高呼吸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解答】解:在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呼吸原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2024秋 青白江区期末)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 )A.只在黑夜,所有的活细胞B.白天和黑夜,所有的活细胞C.只在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D.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任何活细胞。【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目的是提供能量供植物体生命活动,植物只要活着就需要能量,就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进行,部位是任何活细胞。故选:B。【点评】熟记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2024秋 简阳市期末)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呼吸作用设计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B.该实验不能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释放出了二氧化碳C.该实验除了种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D.该实验中萌发的种子瓶内温度比煮熟的种子瓶内温度更高【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解答】解:A、实验比较了萌发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B、瓶子中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如果萌发的种子释放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因此,实验可以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C、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除了实验变量(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外,其他所有条件(如温度、水量、种子数量等)都应保持一致,C正确。D、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萌发的种子瓶内温度应该比煮熟的种子瓶内温度更高,D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9.(2024秋 忠县期末)如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变强B.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C.c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大于e值D.b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类比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照强度再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变.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已经达到了光饱和,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解答】解:A、曲线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CO2的吸收量增多,A正确;B、cd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B正确;C、由于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增加,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大于e值,C正确;D、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进行,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有关知识,作答此类题目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各影响因素如何用曲线准确表示.10.(2024秋 上海期末)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B.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叶片中进行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产生氧气D.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为其生存提供能量【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1、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解答】解:A、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故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是只在晚上进行,A错误。B、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能进行,B错误。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为其生存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4秋 确山县期末)如图所示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该实验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A.消耗了二氧化碳 B.消耗了氧气C.产生了水 D.消耗了能量【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存储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氧气可以助燃,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种子的呼吸作用的特点。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2.(2023秋 高安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②再取四套这种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③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灯泡数量增加,光照强度增强)。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在表中。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实验结果 ﹣ +++ ? +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 控制单一变量 。(2)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 ++ (用“+”、“﹣”表示)。(3)如图2所示叶肉细胞中结构①、②分别为 线粒体 和 叶绿体 ;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与图哪一情况相同 B (填写A、B、C),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2)++(3)线粒体;叶绿体;B;小于【分析】(1)①为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②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2)第1组中石灰水不变浑浊,第2组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无光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第3组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第4组光照稍强,实验结果为+,所以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3)①为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②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第4组实验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高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气体变化情况为图B。故答案为:(1)控制单一变量(2)++(3)线粒体;叶绿体;B;小于【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13.(2024秋 江津区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如图1,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 二氧化碳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2)如图2,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照常燃烧,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 氧气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3)如图2,如果将甲、乙瓶内的种子分别换成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完成该实验时应注意将实验装置置于 黑暗 环境中。(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在细胞的 线粒体 (填细胞某结构)中进行,该过程会将 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二氧化碳;(2)氧气;(3)黑暗;(4)线粒体;有机物。【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故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2)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萌发的种子)中蜡烛熄灭,乙瓶(煮熟的种子)中蜡烛照常燃烧,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3)新鲜树叶除能进行呼吸作用外,在光下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如果将甲、乙瓶内的种子分别换成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完成该实验时应注意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故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该过程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氧气;(3)黑暗;(4)线粒体;有机物。【点评】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4秋 诸城市期末)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蔬菜、水果、粮食等,同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1是几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图2是绿豆芽培养过程中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认为金鱼藻属于藻类,但乙同学在仔细观察并查阅资料后,认定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乙同学的判断依据是 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 。(2)图1中 葫芦藓 可作为检测空气质量指示植物,其叶片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原因是 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3)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绿豆根部有一些瘤状突起,里面生有大量的 根瘤菌 ,这类细菌的作用是 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 。(4)板结的土壤会使绿豆生长不良,写出可能的两条原因 ①不利于根瘤菌的生殖和繁殖;②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家庭中可采用水培的方式种植绿豆,同土壤种植相比,该种植方式的优点是 能够合理满足绿豆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节省土地、节约水肥、不受季节限制、清洁无污染等 。(至少两条)(5)兴趣小组在25℃的条件下培养绿豆芽,分别测定了种子萌发前以及不同芽长时的糖含量,并绘制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糖含量逐渐减少,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呼吸作用 ,写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专题】坐标曲线图;类比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1)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2)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3)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4)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合理满足绿豆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节省土地、节约水肥、不受季节限制、清洁无污染等(5)呼吸作用;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乙同学在仔细观察并查阅资料后,认定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乙同学的判断依据是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2)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叶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水和无机盐,它们对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可以当做检测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图1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可作为检测空气质量指示植物,其叶片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原因是: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3)豆科植物的根部具有根瘤菌,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绿豆根部有一些瘤状突起,里面生有大量的根瘤菌,这类细菌的作用是 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4)板结的土壤会使绿豆生长不良的两条原因是: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家庭中可采用水培的方式种植绿豆,同土壤种植相比,该种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合理满足绿豆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节省土地、节约水肥、不受季节限制、清洁无污染等。(5)种子萌发要消耗自身的糖类等营养物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分析曲线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糖含量逐渐减少,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这一过程的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1)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2)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3)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4)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合理满足绿豆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节省土地、节约水肥、不受季节限制、清洁无污染等(5)呼吸作用;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被子植物与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种子萌发的条件与过程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15.(2024秋 江津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我国科学家继培育出“巨型稻”、“海水稻”后,又于2022年实现了水稻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并由神舟十四号带回了世界上第一粒在太空中培育的水稻种子。图甲是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示意图;图乙是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表示细胞中的结构,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丙为某水稻大棚内,水稻叶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 胚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 胚乳 提供。(2)图乙中,A表示的细胞结构是 叶绿体 ,水稻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b和c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a 氧气 。在a的参与下,B结构能进行 呼吸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3)据图丙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 气孔 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4点至6点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会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0~24点内,水稻植株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18 点。(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请从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尝试简述种子中有机物的来源: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专题】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胚;胚乳;(2)叶绿体;氧气;呼吸作用;(3)气孔;增大;18;(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分析】图乙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a表示氧气、b或c表示水、c或b表示二氧化碳。【解答】解:(1)胚是新的植物体的幼体,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因此,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胚乳储存营养,因此,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提供。(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图乙中,A表示的细胞结构为叶绿体,叶肉细胞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中,同时释放出a氧气。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所以,在a氧气的参与下,B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3)曲线DE段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进入,影响了光合作用。4点至6点,大棚内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因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大。从图丙中可以看出,18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18点之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0~24点内,水稻植株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18点。(4)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水稻种子中的有机物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通过筛管运输至花生种子内储存的。故答案为:(1)胚;胚乳;(2)叶绿体;氧气;呼吸作用;(3)气孔;增大;18;(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点评】掌握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