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吕梁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25.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怎么给文明下定义?“文明”两个字中
最关键的字就是“文”,而“文”字的写法在甲骨文和
金文中像一个人正面站着,并特别画出了他的心。
令肉今会
用道德来修养这颗心,这就是古人的文明观。进一步讲,德的内涵是诚信。诚信思想
的创造和产生,来源于观象授时。“我和时间从来没有约定,但是它如期而至”,古人由
此萌生了“至信如时”的观念,并且把诚信作为道德最核心的内容来修养自己,这就产
生了文德,也就产生了文明。
文明概念的核心就是文,文强调修心,即文德,具有了文德就有了文明。按照这个
逻辑,“文”字本身反映的就是文明,那么中国“文”字出现的时间,直接关系到文明起源
的年代,我们去探讨追溯汉字的起源就非常有意义。在距今7000年的湖北秭归柳林
溪遗址,我们找到了一件完整刻写八组“五田文”文字的器物,这显示7000年前的柳林
溪先民已经开始观测和想象天地宇宙。
可以说,人类最早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古人有意识地对空间和时间的规划。而规
划空间的方式,就是立表测影。古人以表为圆心,以一定长度为半径画圆,在日出和日
落时分别记录表影与圆的交点,将其用绳连接成线指示东西,同时另取其中垂线指示
南北。两条绳子形成的十字形图像,就称为“二绳”,多次记录积累二绳,使线发展出了
面积意义。在中央的二绳之外,形成四个缺口,就被称作“四钩”。指向东北、西北、东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南、西南的四条线,叫四维。后来基于二绳原型创造出的汉字“甲”,作为了十个天干的
第一个字来标注空间、时间;四个钩里面的空间组成了汉字“亚”的原型,象征最早的人
们认为的大地的形状,这些文字都不是简单的造型问题,而是具有宇宙观的背景。
如果我们总结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道德观,二是宇宙观。我
们回顾过去的5000年也好,8000年也好,不是为了满足于过往的辉煌、陶醉在过去的
成就当中,而是为了汲取经验和教训。今天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中走过来,历史的
经验指引了我们未来的道路。这是中华文明研究的真正价值,我们还需要不断去思考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出去。
(摘编自冯时《探源溯流: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
材料二:
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些古老的文字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
和文化。汉字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记录生活,
创造了象形文字,而这些字的形态变化正是汉字演变的见证。例如“天”字的形成,最
初是通过象意方式来表达,只是一个大字头,加上上方的象征,大约可以追溯到周代的
金文,那时候的汉字已经开始逐渐定型。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
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汉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使用,更在于它所象征的文明传承。汉字是我国古
代伟大文化的载体,比如丝绸之路的兴起,汉字与文化的传播互为表里,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而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探究汉字的演变,不能不提的是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记载着商朝时期的祭祀、
战争和生活等,是研究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线索。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让我
们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看见了那段辉煌。通过甲骨文,我们不仅知道了古人的历史事
件,更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思索。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书同文”政策的实施,汉字的结构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
变革。李斯提出的小篆,成为了此后数个世纪的书写标准。李斯编撰的《仓颉篇》也是
对汉字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汉字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
一过程中,汉字的部首制开始逐渐形成,为后来的汉字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这脉络中,汉字的数量与变迁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尽管我们日常使用的
汉字数量有限,但实际上,汉字的创造从未停止,当前已知的汉字数量远远超过我们日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