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综合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专项培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综合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期末专项培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综合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秋 海安市期末)如图为肾脏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②比血管①管壁厚,弹性大
B.③是肾髓质,颜色较深
C.④⑤构成肾小体
D.⑤中液体不含有葡萄糖
2.(2024秋 官渡区期末)肾小球肾炎是一类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脏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患者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会受到影响
D.患者的尿液中因此可能会出现红细胞或蛋白质
3.(2024秋 苏州期末)以下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B.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
C.通过消化系统排出粪便
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4.(2024秋 宜兴市期末)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淀粉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5.(2024秋 宜兴市期末)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C.膀胱具有形成尿液和贮存尿液的功能
D.排尿能排出废物还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6.(2024秋 广州期末)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如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膀胱中尿液的检验数据。据表分析物质A和物质B分别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的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蛋白质 8.00 0.03 0.00
A 0.10 0.10 0.00
B 0.03 0.03 1.80
A.葡萄糖和尿素 B.尿素和水
C.无机盐和葡萄糖 D.水和无机盐
7.(2024秋 忠县期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常用肾药,可减少蛋白尿排出。下列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使用ACEI可改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ACEI可使蛋白质在肾小管被重新吸收
D.血液流经肾小管后尿素会减少
8.(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末)小敏去医院体检时进行了尿常规检测,如图为小敏尿常规的部分结果,小敏可能病变的部位是(  )
A.尿道 B.膀胱 C.肾小球 D.肾小管
9.(2024秋 招远市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
B.排尿是排泄的主要方式
C.尿的形成是间歇的,排出是连续的
D.排出的汗液成分中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
10.(2024 湘潭模拟)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等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进出肾小球的血管分别为动脉和静脉血管
C.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D.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1.(2024 永昌县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过滤装置,用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a模拟肾小球中的血液
B.绿豆和小米模拟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两层滤纸模拟肾小球的血管壁
D.流入塑料杯的液体模拟原尿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2.(2024春 普宁市期末)慢性肾脏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病。为探究氯沙坦钾片和氯沙坦钾片+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方(以下简称混合组)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效果,科学家选择了70位患有慢性肾脏病的老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分别治疗12周,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组别 24h尿蛋白/g 治疗总有效率/%
氯沙坦钾片治疗组 治疗前:1.42 68.57
治疗后:1.08
混合治疗组 治疗前:1.42 91.43
治疗后:0.80
(1)参与实验的70位患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等方面应该    ,目的是    。
(2)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4h尿蛋白明显降低的是    治疗组,说明    。
(3)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该患者的    (填结构名称)可能发生病变,影响了此结构的    作用,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    (填“尿液”或“原尿”)。
(4)人体除了肾脏外,还能通过皮肤中的    分泌汗液排出代谢废物。汗液通过导管排出的同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这体现皮肤还具有调节    的作用。
13.(2024春 扶沟县期末)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1)肾单位包括    (写全)。
(2)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    含量明显减少。
(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 铁锋区一模)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1中流的是    血,2中流的是    血。
(2)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    。
(3)图中肾小球、肾小管和3    构成肾单位。
(4)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    。
15.(2023秋 仪征市期末)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脏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图中结构[②]、[③]、[⑥]构成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即    。
(2)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
(3)样品B是从[   ]   中提取的液体。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
(5)如果某人被医院确诊患有糖尿病,则他的尿液中一定是出现了较多的葡萄糖,治疗此病的方法是注射    制剂。
期末专项培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综合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C D C A C C C B C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秋 海安市期末)如图为肾脏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②比血管①管壁厚,弹性大
B.③是肾髓质,颜色较深
C.④⑤构成肾小体
D.⑤中液体不含有葡萄糖
【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图中,①肾动脉、②肾静脉、③肾皮质、④肾小球、⑤肾小囊。
【解答】解:A、①肾动脉、②肾静脉,血管②比血管①管壁薄,弹性小,A错误。
B、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外部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是髓质,B错误。
C、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④肾小球和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⑤肾小囊,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⑤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⑤肾小囊液体内含有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024秋 官渡区期末)肾小球肾炎是一类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脏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患者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会受到影响
D.患者的尿液中因此可能会出现红细胞或蛋白质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类比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1)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A错误。
B、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血液流经肾小球后,仍然是动脉血,B错误。
C、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肾小管,C错误。
D、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3.(2024秋 苏州期末)以下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B.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
C.通过消化系统排出粪便
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解答】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排泄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4.(2024秋 宜兴市期末)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淀粉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考点】尿液的形成.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滤过到血液中,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
5.(2024秋 宜兴市期末)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B.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C.膀胱具有形成尿液和贮存尿液的功能
D.排尿能排出废物还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考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排尿及其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解答】解:A、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A正确。
B、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B正确。
C、膀胱具有贮存尿液的功能,肾脏具有形成尿液的功能,C错误。
D、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排尿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2024秋 广州期末)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如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膀胱中尿液的检验数据。据表分析物质A和物质B分别是(  )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的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蛋白质 8.00 0.03 0.00
A 0.10 0.10 0.00
B 0.03 0.03 1.80
A.葡萄糖和尿素 B.尿素和水
C.无机盐和葡萄糖 D.水和无机盐
【考点】尿液的形成.
【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解答】解:物质A在血浆和肾小囊液中的含量均为0.10 g/100mL,但在尿液中为0.00 g/100mL。说明物质A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不会出现在最终的尿液中。葡萄糖在肾小管中被完全重吸收。物质B在血浆和肾小囊液中的含量均为0.03 g/100mL,但在尿液中显著增加到1.80 g/100mL。说明物质B不仅没有被重吸收,反而被分泌到肾小管中,导致其在尿液中的浓度显著增加,因此物质A是葡萄糖。尿素在肾小管中被分泌,并且是尿液中的主要废物,因此物质B是尿素。,可见A正确,BC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相关知识。
7.(2024秋 忠县期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常用肾药,可减少蛋白尿排出。下列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使用ACEI可改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ACEI可使蛋白质在肾小管被重新吸收
D.血液流经肾小管后尿素会减少
【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专题】类比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解答】解:A、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C、使用ACEI可改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使蛋白质无法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进入原尿中;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不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B正确,C错误。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小管后尿素会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和尿液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
8.(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末)小敏去医院体检时进行了尿常规检测,如图为小敏尿常规的部分结果,小敏可能病变的部位是(  )
A.尿道 B.膀胱 C.肾小球 D.肾小管
【考点】尿液的形成.
【专题】图表题;类比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蛋白尿。所以小敏尿常规的结果中出现了蛋白质,说明小敏可能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
9.(2024秋 招远市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
B.排尿是排泄的主要方式
C.尿的形成是间歇的,排出是连续的
D.排出的汗液成分中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尿液的形成.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A正确。
B、排泄有三条途径:排汗、排尿和呼气。其中排尿是排泄的主要方式,B正确。
C、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C错误。
D、汗液的成分除水外,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 湘潭模拟)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等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进出肾小球的血管分别为动脉和静脉血管
C.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D.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A正确。
B.肾小球是血管球,由①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②出球小动脉,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③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C正确。
D.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肾脏的结构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2024 永昌县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过滤装置,用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a模拟肾小球中的血液
B.绿豆和小米模拟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两层滤纸模拟肾小球的血管壁
D.流入塑料杯的液体模拟原尿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解答】解:A、肾小球中流动的是血液,血液中含有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绿豆和小米可以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烧杯中的a模拟肾小球中的血液,A正确。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B正确。
C、肾小球的血管壁与肾小囊内壁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所以,两层滤纸是相互接触的部分,可以模拟肾小球的血管壁和肾小囊与肾小球相贴的内壁,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经装置过滤后,流入塑料杯的液体模拟原尿,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2.(2024春 普宁市期末)慢性肾脏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病。为探究氯沙坦钾片和氯沙坦钾片+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方(以下简称混合组)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效果,科学家选择了70位患有慢性肾脏病的老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分别治疗12周,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组别 24h尿蛋白/g 治疗总有效率/%
氯沙坦钾片治疗组 治疗前:1.42 68.57
治疗后:1.08
混合治疗组 治疗前:1.42 91.43
治疗后:0.80
(1)参与实验的70位患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等方面应该  相同 ,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偶然性 。
(2)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4h尿蛋白明显降低的是  混合 治疗组,说明  混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更好 。
(3)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该患者的  肾小球 (填结构名称)可能发生病变,影响了此结构的  滤过(过滤) 作用,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  原尿 (填“尿液”或“原尿”)。
(4)人体除了肾脏外,还能通过皮肤中的  汗腺 分泌汗液排出代谢废物。汗液通过导管排出的同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这体现皮肤还具有调节  体温 的作用。
【考点】尿液的形成;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相同;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偶然性。
(2)混合;混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更好。
(3)肾小球;滤过(过滤);原尿。
(4)汗腺;体温。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该实验是探究氯沙坦钾片和混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效果,设置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参与该实验研究的7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偶然性。
(2)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4h尿蛋白明显降低的是混合治疗组,说明混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更好。
(3)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某肾炎患者尿检后发现原尿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影响了此结构的滤过(过滤)作用,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原尿。
(4)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这些新陈代谢的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答案为:
(1)相同;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偶然性。
(2)混合;混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更好。
(3)肾小球;滤过(过滤);原尿。
(4)汗腺;体温。
【点评】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泄的意义是解体的关键。
13.(2024春 扶沟县期末)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1)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写全)。
(2)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③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  尿素 含量明显减少。
(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2)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3)③;尿素
(4)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分析】(1)图中的①肾小球、②深静脉、③肾小管。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2)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4)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故答案为:(1)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2)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3)③;尿素
(4)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和尿液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 铁锋区一模)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1中流的是  动脉 血,2中流的是  动脉 血。
(2)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  血细胞 。
(3)图中肾小球、肾小管和3  肾小囊 构成肾单位。
(4)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  葡萄糖 。
【考点】尿液的形成.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动脉;动脉;
(2)血细胞;
(3)肾小囊;
(4)葡萄糖。
【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囊、4肾静脉、5集合管。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
(2)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3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由此可知,与1中的血液相比,3中的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3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4)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与3中的原尿相比,5中的尿液不含葡萄糖。
故答案为:(1)动脉;动脉;
(2)血细胞;
(3)肾小囊;
(4)葡萄糖。
【点评】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2023秋 仪征市期末)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脏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图中结构[②]、[③]、[⑥]构成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即  肾单位 。
(2)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滤过(过滤) 作用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
(3)样品B是从[ ③ ] 肾小囊 中提取的液体。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② ]。
(5)如果某人被医院确诊患有糖尿病,则他的尿液中一定是出现了较多的葡萄糖,治疗此病的方法是注射  胰岛素 制剂。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肾单位。
(2)滤过(过滤);重吸收。
(3)③肾小囊。
(4)②。
(5)胰岛素。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周毛细血管、⑥肾小管。
【解答】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③肾小囊、⑥肾小管、②肾小球组成。
(2)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
(3)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不含有蛋白质,是原尿,是从③肾小囊中提取的液体。
(4)尿的形成要经过甲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会使血细胞和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由于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和蛋白尿.因此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②肾小球。
(5)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糖原的分解。如果某人被医院确诊患有糖尿病,则他的尿液中一定是出现了较多量的葡萄糖,进行治疗此病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制剂。
故答案为:(1)肾单位。
(2)滤过(过滤);重吸收。
(3)③肾小囊。
(4)②。
(5)胰岛素。
【点评】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