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仿真模拟考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仿真模拟考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中考历史“二模”仿真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篝火狐鸣”“鱼腹丹书”“揭竿而起”“斩木为兵”,这些典故或成语,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秦灭六国 D.蒙恬北击匈奴
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民主权利
3.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组织了一批文士进行图书的搜集编修工作,后来还在长安、洛阳两京创设书院管理图书。这些措施(  )
A.显示社会风气开放 B.推动文教事业发展
C.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D.体现重文轻武政策
4.《后汉书·宦者列传》:“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大多年幼 B.皇权至上的观念遭到破坏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5.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关于其前身隋朝大运河,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直接连接了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
B.经由大运河可直达长安
C.北达余杭,南至涿郡
D.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这部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该法典在承认奴隶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该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民法典》
7.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发展工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8.“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此次胜利(  )
A.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B.打破了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9.1811年,英国从事农业的职业人口在全国职业总人口中的比重为35%,工商业职业人口的比重为45%,其他职业人口的比重为20%;而到1871年时,三者所占比重变为14%、55%和31%。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英国人口不断增长
B.使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
D.造成英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0.“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1496年受雇于英王亨利七世寻找新大陆的航海家)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于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这绝非巧合”的原因是(  )
A.意大利统治者资助了航海家的探险活动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远洋提供精神动力
C.当时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航海进行,意大利成为航路中心
D.教会的神学统治被推翻
11.西欧城市自治的发展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一现象能够印证这一影响(  )
A.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B.城市的学校、图书馆等设施不断完善,培养了大量人才
C.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城市与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1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陈胜吴广起义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 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 改善了财政状况,出现了“文景之治”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官渡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共26分)
13.(13分)制度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制度文明中,政治文明居于重要 的位置,它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进步具有迭代的更替性。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域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 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 弊,社会读书人少....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 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是什么 汉朝又是如何解决该措施所 带来的严重后果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了解决“社会读书人少”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 (2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4分)
14.(13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材料三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 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 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 (2分)
(2)材料二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从对我国农业的发展 角度进行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业发展的的认识。(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做法:推行郡县制。
(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做法: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推行刺史制度。
(3)措施: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做法: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4)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14.【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目的:富国强兵,强化社会控制,促进人口稳定。
(2)说明:图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图2:《胡人牛耕图》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图3:唐朝发明和推广了曲辕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的改进,推动了农业发展。
(3)表现:①“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城市格局出现变革,形成繁荣的商业街。③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④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分区的形式全不存在。⑤多数同业商店及同业商贩集合于特殊街巷交易,称为“行”或“市。
(4)认识: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奉行的基本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农业技术的进步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