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遗传的细胞基础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 阳江期末)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红绿色盲家系并据此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由于Ⅰ代个体去世,图中Ⅰ1﹣Ⅰ4的患病情况未知,基因型无法检测。不考虑突变,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Ⅰ1和Ⅰ2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红绿色盲B.Ⅰ1和Ⅱ4的红绿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C.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3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2025 浙江模拟)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几种( )表现型 正常翅红眼 正常翅朱红眼 残翅红眼 残翅朱红眼比例A.1种 B.3种 C.5种 D.7种3.(2025 浙江模拟)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某个精原细胞进行两次胞质分裂,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细胞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含32PB.b细胞可能有1条染色体含32PC.c细胞可能有3条DNA单链含32PD.d细胞可能有2个DNA分子含32P4.(2024秋 辽阳期末)某高等植物(2n)的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部分行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过程细胞膜会向内凹陷B.乙过程会产生1个或2个极体C.甲过程会使子细胞的基因组合多样化D.乙过程会导致核DNA的数量加倍5.(2024秋 唐山期末)如图是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a、c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后期。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内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与a细胞相比,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C.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d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与蝗虫正常体细胞一致6.(2024秋 河北区期末)基因型为GgEE的某二倍体动物(2n=6),观察卵巢内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如图仅表示了该细胞某时期的部分染色体,其余部分未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染色体构成了1个染色体组B.该细胞最终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E或gEC.此图中有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D.据图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7.(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产生正常配子的过程中,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 B.C. D.8.(2024秋 朝阳区期末)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称为皮肤油性。研究者用油蚕品系与普通皮肤品系杂交,结果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 F2普通,♀ 普通,♂ 油性,♀ 油性,♂ 普通,♀ 普通,♂ 油性,♀ 油性,♂普通蚕♀×油蚕3 0 142 135 0 295 300 275 281A.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B.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C.用“普通蚕♀×油蚕♂”可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D.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相互交配,子代中油蚕均为雄性9.(2024秋 朝阳区期末)牡丹(2n=10)与芍药(4n=20)杂交,子代植株高度不育。子代植株减数分裂部分阶段的染色体行为如图。据图分析,导致子代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不包括( )A.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B.染色体桥随机断裂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C.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配子中缺少某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10.(2024秋 白银校级期末)果蝇是生物学家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只含基因cn、cl,另一极只含基因v、wB.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C.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可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D.基因v和w在遗传时可决定果蝇的性别11.(2024秋 邯郸期末)人类Y染色体上存在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体男性和XY染色体女性,其性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B.XX染色体男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X、Y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C.XY染色体女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D.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均含有Y染色体,一般均表现为男性12.(2024秋 西青区期末)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图中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aB.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C.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图示细胞完成分裂后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13.(2024秋 随州期末)人卵细胞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一对夫妻因妻子高龄且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XAXa),需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2,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4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14.(2024秋 吉林期末)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肌肉细胞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5.(2024秋 重庆期末)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体细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红色,A、a与B、b都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Z染色体是其载体B.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C.FISH技术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D.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红色荧光点16.(2024秋 东城区期末)体外培养小鼠的成纤维细胞(2n=20),对同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得到的部分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用酒精和盐酸对材料进行解离B.DNA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C.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图②细胞中含40条姐妹染色单体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东方校级月考)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2)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3)果蝇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一只截毛雌果蝇与一只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请补充相应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截毛,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仅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刚毛,雄果蝇全部为截毛,则 ;③若 ,则这对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④若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18.(2024秋 东方校级月考)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直翅和弯翅、纯色体和彩色体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科研人员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表型 直翅纯色体 弯翅纯色体 直翅彩色体 弯翅彩色体雄性雌性 / /(1)昆虫的体色性状遗传中,纯色体是由 (填“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或“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的,判断的依据是 。(2)F1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F2的直翅纯色体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 。(3)F2中某杂合体直翅彩色体雄性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基因组成为AAaXb,那么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最可能是 。19.(2024秋 城西区校级期中)图1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图2为该高等动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图1中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 的变化特征。此器官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 条。(2)图1中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是1:1的有 。(3)图2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的是 段,CD段对应于甲、乙、丙、丁中的 细胞。(4)将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染色体被标记情况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 (填“可能/不可能”)出现四个细胞中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20.(2023秋 隆回县校级期末)斑马鱼是一种体长4厘米左右的热带淡水鱼,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5对。斑马鱼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相似,被称为“水中小白鼠”,常用于科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Ⅰ.研究发现斑马鱼的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体色形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红色雌鱼与纯合白色雄鱼杂交得到F1,再相互交配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子代 表型及比例F1 紫色雌鱼:红色雄鱼=1:1F2 红色:紫色:白色=3:3:2(1)据题意,控制斑马鱼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2)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为 。F2中红色雄鱼所占的比例为 。(3)显微观察野生型斑马鱼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00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50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25条染色体。细胞中 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Ⅱ.某斑马鱼种群中,体表条纹(E)对体表豹纹(e)为显性,体表条纹纯合斑马鱼与体表豹纹斑马鱼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体表豹纹斑马鱼。出现该体表豹纹斑马鱼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斑马鱼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该过程中不再发生其他变异):①用该体表豹纹斑马鱼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4)结果预测:①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为基因突变;②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遗传的细胞基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C D C B B D D C B C题号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D B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 阳江期末)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红绿色盲家系并据此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由于Ⅰ代个体去世,图中Ⅰ1﹣Ⅰ4的患病情况未知,基因型无法检测。不考虑突变,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Ⅰ1和Ⅰ2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红绿色盲B.Ⅰ1和Ⅱ4的红绿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C.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3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为【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解答】解:A、根据色盲遗传特点,女性色盲的父母亲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其父亲Ⅰ2患有红绿色盲,A正确;B、Ⅰ1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B错误;C、男性正常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4为男性色盲,其母亲含有色盲基因,父亲情况未知,Ⅱ3可能不含色盲基因,C错误;D、Ⅰ2患有红绿色盲,男性色盲生育的后代中女孩可能患病,男性正常Ⅱ2与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由于Ⅱ3基因型未知,不能得出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2.(2025 浙江模拟)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几种( )表现型 正常翅红眼 正常翅朱红眼 残翅红眼 残翅朱红眼比例A.1种 B.3种 C.5种 D.7种【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由题意知,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表格:关于翅形:子代正常翅:残翅=3:1,说明正常翅为显性性状,红眼:朱红眼=1:1。【解答】解:根据该同学的假设,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5种:①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②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③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④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⑤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5 浙江模拟)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某个精原细胞进行两次胞质分裂,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细胞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含32PB.b细胞可能有1条染色体含32PC.c细胞可能有3条DNA单链含32PD.d细胞可能有2个DNA分子含32P【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正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图示中d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题干信息“某个精原细胞进行两次胞质分裂”,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解答】解:A、某个精原细胞进行两次胞质分裂,图示中d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说明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了减数分裂,最初的精原细胞的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用32P标记,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原细胞均有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为32P标记,且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链为32P标记。该细胞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为32P标记,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a细胞可能含有0或1或2条染色单体含32P,A正确;B、据图可知,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为2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则有2条染色体含32P,若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则可能有0或1或2条染色体含32P,B正确;C、据图可知,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为4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各时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则有4条DNA单链含32P,若处于减数分裂Ⅰ,正常情况下有2条DNA单链含32P,若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能有3条DNA单链含32P,C正确;D、据图可知,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DNA经过半保留复制,此时有4个DNA分子含32P,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染色体、核DNA数目变化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4.(2024秋 辽阳期末)某高等植物(2n)的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部分行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过程细胞膜会向内凹陷B.乙过程会产生1个或2个极体C.甲过程会使子细胞的基因组合多样化D.乙过程会导致核DNA的数量加倍【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间期的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出现。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形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中的一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2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解答】解:A、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膜不会向内凹陷,细胞中会出现细胞板,A错误;B、乙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不会产生极体,B错误;C、甲过程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重新组合,使子细胞的基因组合多样化,C正确;D、乙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量不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5.(2024秋 唐山期末)如图是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a、c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后期。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内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与a细胞相比,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C.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d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与蝗虫正常体细胞一致【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a是减数分裂Ⅰ中期,b是减数分裂Ⅱ中期,c是减数分裂Ⅰ后期,d是减数分裂Ⅱ后期。【解答】解:A、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是在减数分裂Ⅰ前期,a是减数分裂Ⅰ中期,A错误;B、b是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移向两个子细胞,所以b细胞与a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c是减数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开,C错误;D、d细胞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此时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6.(2024秋 河北区期末)基因型为GgEE的某二倍体动物(2n=6),观察卵巢内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如图仅表示了该细胞某时期的部分染色体,其余部分未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染色体构成了1个染色体组B.该细胞最终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E或gEC.此图中有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D.据图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图中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未分裂,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该二倍体动物2n = 6,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3条非同源染色体,图中所示染色体有2条,所以这2条染色体不能构成1个染色体组,A错误;B、该细胞最终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E或gE,B正确;C、从图中可知,有1条染色体(含G和g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C错误;D、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未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产生正常配子的过程中,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 B.C. 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解答】解:A、图中表示同源染色体(A﹣a与b﹣b所在染色体)联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正常情况,A不符合题意;B、图中表示同源染色体(A﹣a与B﹣B所在染色体)联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正常情况,B不符合题意;C、图中表示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正常情况,C不符合题意;D、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A基因且没有其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异常情况),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8.(2024秋 朝阳区期末)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称为皮肤油性。研究者用油蚕品系与普通皮肤品系杂交,结果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 F2普通,♀ 普通,♂ 油性,♀ 油性,♂ 普通,♀ 普通,♂ 油性,♀ 油性,♂普通蚕♀×油蚕3 0 142 135 0 295 300 275 281A.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B.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C.用“普通蚕♀×油蚕♂”可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D.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相互交配,子代中油蚕均为雄性【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雌性基因组成为ZW型,雄性基因组成为ZZ型。因多只普通蚕♀(ZW)与多只油蚕♂(ZZ)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则可推知亲代基因型分别为(雌)ZBW、(雄)ZbZb。【解答】解:A、题意显示,普通蚕♀×油蚕♂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的比例约为1:1,表现为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而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ZBW、ZbZb,即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普通蚕♀×油蚕♂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的比例约为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ZBW、ZbZb,说明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C、用“普通蚕♀(ZBW)×油蚕♂(ZbZb)”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油蚕雄(ZbW)、普通蚕♂(ZBZb),显然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C正确;D、结合C 项可知,F1中的基因型为ZbW、ZBZb,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ZBW,则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油蚕均为雌性(ZbW),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2024秋 朝阳区期末)牡丹(2n=10)与芍药(4n=20)杂交,子代植株高度不育。子代植株减数分裂部分阶段的染色体行为如图。据图分析,导致子代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不包括( )A.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B.染色体桥随机断裂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C.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配子中缺少某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三倍体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解答】解:A、牡丹(2n=10)与芍药(4n=20)杂交后代有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这是导致高度不育的原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B、图中显示有染色体随机断裂的情况,这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从而导致子代植株高度不育,B不符合题意;C、子代植株含有来自牡丹的一个染色体组和芍药的2个染色体组,则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形成的配子中有可能有同源染色体,C符合题意;D、若配子中缺少某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可能导致植株高度不育,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0.(2024秋 白银校级期末)果蝇是生物学家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只含基因cn、cl,另一极只含基因v、wB.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C.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可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D.基因v和w在遗传时可决定果蝇的性别【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解答】解: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A错误;B、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Ⅰ结束后,这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位于同一个细胞内,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B正确;C、基因cn和cl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通过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重组,C错误;D、由图可知,基因v和w位于X染色体上,与果蝇眼的颜色有关,不能决定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4秋 邯郸期末)人类Y染色体上存在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体男性和XY染色体女性,其性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B.XX染色体男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X、Y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C.XY染色体女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D.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均含有Y染色体,一般均表现为男性【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模式图;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C【分析】正常情况下,只有具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才能发育为男性,即性别决定基因(SRY)存在于Y染色体上.而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有可能发生了X和Y染色体上的片段的转移,导致SRY转移到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丢失该基因,这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解答】解:A、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故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睾丸决定因子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A正确;B、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男性特异区(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XX染色体男性出现的原因是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含SRY基因的片段移接到X染色体上,导致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B正确;C、XY染色体女性出现的原因是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片段缺失,导致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受精、发育后形成了XY染色体女性,C错误;D、含有SRY基因时,个体即表现为男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因均具有Y染色体(其上带有SRY基因),故其性别一般为男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秋 西青区期末)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图中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aB.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C.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图示细胞完成分裂后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发生不均等分裂,且发生了着丝粒分裂,该生物为雌性动物,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其中一极同时含B、b基因,推测该对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都分配至次级卵母细胞。在该细胞中还同时存在A、a基因,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解答】解:A、图示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由此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在该细胞中还同时存在A、a基因,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A基因突变成a,或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若是发生基因突变,则第一极体中含有a或A;若是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则第一极体中含有a和A,A错误;B、图中染色体发生了着丝粒分裂,细胞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错误;C、图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都分配至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会比体细胞染色体数多2条,C错误;D、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即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应用。13.(2024秋 随州期末)人卵细胞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一对夫妻因妻子高龄且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XAXa),需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2,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4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初级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解答】解:A、若在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第一极体有24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有22条染色体,则会出现第二极体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2,A错误;B、人类的染色体2N=46,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B错误;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两个a基因,卵细胞中也会携带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C正确;D、若减数分裂正常,由于之前的交叉互换有可能使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等位基因,故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卵细胞中也可能是XA基因,则所生男孩不患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考查人类遗传病,旨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对所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推理及判断能力。14.(2024秋 吉林期末)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肌肉细胞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解:A、肌肉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甲图不可能代表肌肉细胞,A正确;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其所含的2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正确;C、根据乙细胞可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C错误;D、丁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5.(2024秋 重庆期末)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体细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红色,A、a与B、b都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Z染色体是其载体B.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C.FISH技术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D.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红色荧光点【考点】伴性遗传;基因与DNA的关系.【专题】正推法;基因;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通常情况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真核细胞中,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2、DNA片段与DNA单链进行杂交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解答】解:A、对于蝴蝶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和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Z染色体是它们的载体,A正确;B、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由此可见,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B正确;C、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C正确;D、B、b(B和b被标记为红色)位于Z染色体上,而雌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因此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个红色荧光点,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正确分析题文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16.(2024秋 东城区期末)体外培养小鼠的成纤维细胞(2n=20),对同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得到的部分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用酒精和盐酸对材料进行解离B.DNA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C.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图②细胞中含40条姐妹染色单体【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解答】解:A、需要用酒精和盐酸配制解离液,对植物材料进行解离,而此实验所用的是动物细胞,A错误;B、DNA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均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B正确;C、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D、图②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东方校级月考)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2)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分离 定律。(3)果蝇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一只截毛雌果蝇与一只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请补充相应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截毛,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仅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刚毛,雄果蝇全部为截毛,则 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BY或XBYb ;③若 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均为刚毛,为截毛 ,则这对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④若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2)分离(3)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BY或XBYb 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均为刚毛,为截毛【分析】题图分析,左边果蝇为雌果蝇,含有一对性染色体XX,且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d。右边果蝇为雄果蝇,含有一对性染色体XY,且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d。【解答】解:(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包含了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图示雄果蝇中的一套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2)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该实验结果说明两亲本果蝇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即D:d=1:1,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3:1的性状分离比。(3)①根据题意分析,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截毛,雄果蝇全部为刚毛,说明控制果蝇刚毛、截毛的这对基因仅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bYB;②若子一代中雌果蝇全部为刚毛,雄果蝇全部为截毛,说明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BY或XBYb;③若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均为刚毛,为截毛,则这对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Bb、bb。④若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为BB、bb或者XbXb、XBYB。故答案为:(1)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2)分离(3)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BY或XBYb 子一代中雌雄果蝇均为刚毛,为截毛【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2024秋 东方校级月考)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直翅和弯翅、纯色体和彩色体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科研人员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表型 直翅纯色体 弯翅纯色体 直翅彩色体 弯翅彩色体雄性雌性 / /(1)昆虫的体色性状遗传中,纯色体是由 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 (填“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或“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的,判断的依据是 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说明直翅、纯色体为显性性状,F2中只有雄性中会出现彩色体个体,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题意“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色体为显性性状,因此纯色体是由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 。(2)F1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Xb、AaXBY 。F2的直翅纯色体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 。(3)F2中某杂合体直翅彩色体雄性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基因组成为AAaXb,那么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最可能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AAaa未分离,形成AAaaXbXb、Y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A未分开,形成AAaXb的精子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 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说明直翅、纯色体为显性性状,F2中只有雄性中会出现彩色体个体,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题意“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色体为显性性状,因此纯色体是由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2)AaXBXb、AaXBY(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AAaa未分离,形成AAaaXbXb、Y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A未分开,形成AAaXb的精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1)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说明直翅、纯色体为显性性状,弯翅、彩色体为隐性性状,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中,不同性别中翅型的比例一致,即直翅:弯翅=3:1,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只有雄性中会出现彩色体个体,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题意“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色体为显性性状,因此纯色体是由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2)由(1)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中不同性别中翅型的比例一致,即直翅:弯翅=3:1,说明F1雌雄个体翅型的基因型为Aa×Aa;F2中纯色体:彩色体=1:1,雌性中只有纯色体,说明F1雌雄个体体色的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F1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2的直翅纯色体雌性个体(A_XBX﹣)的比例为,F2的杂合直翅纯色体雌性个体(AaXBXB、AaXBXb、AAXBXb)的比例为,因此F2的直翅纯色体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3)F2中某杂合体直翅彩色体雄性个体(AaXbY)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基因组成为AAaXb,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AAaa未分离,形成AAaaXbXb、Y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A未分开,形成AAaXb的精子。故答案为:(1)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 将直翅彩色体雄性昆虫与弯翅纯色体雌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直翅纯色体,说明直翅、纯色体为显性性状,F2中只有雄性中会出现彩色体个体,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题意“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色体为显性性状,因此纯色体是由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B基因控制(2)AaXBXb、AaXBY(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AAaa未分离,形成AAaaXbXb、Y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A未分开,形成AAaXb的精子【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2024秋 城西区校级期中)图1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图2为该高等动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图1中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 睾丸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 丙 的变化特征。此器官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 8 条。(2)图1中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是1:1的有 甲、乙 。(3)图2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的是 FG 段,CD段对应于甲、乙、丙、丁中的 甲 细胞。(4)将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染色体被标记情况 四个细胞都有放射性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 可能 (填“可能/不可能”)出现四个细胞中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考点】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及异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1)睾丸 丙 8(2)甲、乙(3)FG 甲(4)四个细胞都有放射性 可能【分析】1、分析细胞分裂图: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精原细胞,丙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图,丁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图。2、分析曲线图: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分裂Ⅰ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解答】解:(1)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的分配是均匀的(或丙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丙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此器官是睾丸;此器官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如甲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2)图1中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是1:1的(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是1:1)有甲、乙。(3)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的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即FG段;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由于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于甲细胞。(4)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14C和32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子细胞一个含14C,一个含32p;两个子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两个含14C,两个含32p,四个细胞都有放射性,若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含有14C和32p,但由于半保留复制,含有放射性的DNA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分离后的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故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故答案为:(1)睾丸 丙 8(2)甲、乙(3)FG 甲(4)四个细胞都有放射性 可能【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别题图、解读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2023秋 隆回县校级期末)斑马鱼是一种体长4厘米左右的热带淡水鱼,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5对。斑马鱼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相似,被称为“水中小白鼠”,常用于科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Ⅰ.研究发现斑马鱼的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体色形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红色雌鱼与纯合白色雄鱼杂交得到F1,再相互交配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子代 表型及比例F1 紫色雌鱼:红色雄鱼=1:1F2 红色:紫色:白色=3:3:2(1)据题意,控制斑马鱼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定律。(2)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为 aaXBY 。F2中红色雄鱼所占的比例为 。(3)显微观察野生型斑马鱼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00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50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25条染色体。细胞中 25和50 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Ⅱ.某斑马鱼种群中,体表条纹(E)对体表豹纹(e)为显性,体表条纹纯合斑马鱼与体表豹纹斑马鱼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体表豹纹斑马鱼。出现该体表豹纹斑马鱼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斑马鱼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该过程中不再发生其他变异):①用该体表豹纹斑马鱼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4)结果预测:①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 ,则为基因突变;②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aaXBY(3)25和50(4)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分析】分析图可知: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存在A基因,不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色;不存在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1)若A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得到的F1均为紫色或红色,与实验结果不符合。(2)若A、B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XAbXA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杂交得到的F1、F2与实验结果也不完全相符。(3)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aaXB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AaXBXb,表现为紫色,雄鱼为AaXbY,表现为红色,符合实验结果。(4)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bbXAXA,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BBXa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BbXAXa表现为紫色,雄鱼为BbXAY,表现为紫色,不符合实验结果。【解答】解:(1)分析图可知: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存在A基因,不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色;不存在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若A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得到的F1均为紫色或红色,与实验结果不符合。若A、B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XAbXA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杂交得到的F1、F2与实验结果也不完全相符。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aaXB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AaXBXb,表现为紫色,雄鱼为AaXbY,表现为红色,符合实验结果。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bbXAXA,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BBXa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BbXAXa,表现为紫色,雄鱼为BbXAY,表现为紫色,不符合实验结果。由此可知,控制斑马鱼体色的基因A (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斑马鱼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1)可知,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F1红色雄鱼的基因型为AaXbY,雌鱼为AaXBXb,表现为紫色,F2中红色雄鱼基因型有AAXbY、AaXbY2种,占F2的概率为。(3)斑马鱼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5对,即50条染色体,斑马鱼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此时细胞含有100条染色体;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均含有50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细胞含有25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含有50条染色体。故细胞中25和50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4)①若豹纹斑马鱼的出现为基因突变所致,其基因型为ee,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基因型为Ee,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②若豹纹斑马鱼的出现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其基因型为eO,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基因型为Ee,EO,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E、e、O,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EO:eO:OO=4:4:1:4:2:1,因为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故F2的表型为体表条纹的比例为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故答案为:(1)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aaXBY(3)25和50(4)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点评】本题以不同斑马鱼品种的体色不同为背景,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从表格和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再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