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发展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图1 江南水田问题:以上两地有哪些异同?应该如何分析这些异同?图2 新疆天山云杉林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1、认知不同的区域。(区域认知)2、分析区域之间各种要素和特征不同。(综合思维)3、以某两地为例分析造就其不同的原因。(地理实践力)4、了解区域的差异,寻求适合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树立人地协调的区域发展观。(人地协调观)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是区域整体所表现出的相似性。同时,区域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特征等方面。1、区域间的相似性一、区域发展的异同不同区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影响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差异性人类活动区域差异成因反作用2、区域间的差异性气候差异地形差异水文差异区域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也存在差异。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差异的两面“镜子”。图3 沙漠、草原与森林图4 红土、黑土和黄土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时常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大方面进行。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比较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比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比较人文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包括政策、历史文化传统、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社会风气、劳动力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二、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区域发展的比较,是在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状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究其形成原因,分析区域发展特征以及发展方向的异同,为区域优化发展提出建议。1、自然环境的比较日本富士山英国苏格兰西北高地地质公园日本和英国在自然环境方面有许多相似性。但两国分别为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造成了两个国家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并影响到各国自然经济发展、人口及城市分布等。1、读图分析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两国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2、读图分析日本和英国地形差异。图6 英国图7 日本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3、读图分析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图8 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日本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日本4、读图分析日本和英国植被差异。图9 英国植被覆盖率图10 日本植被覆盖率日本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英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较少。5、读图分析日本和英国水文差异。图11 英国图7 日本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日 本 英 国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贫 乏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覆盖率只有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较少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煤、铁、石油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分析思路:不同区域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自然环境2、经济发展的比较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时间和发展过程方面的差异,加上人口数量悬殊,自然环境各异,文化传统不同,两国在产业结构、工业和城市分布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说一说:英日两国经济发展的相似处。日本和英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1、结合英日两国的自然环境,比较日本和英国农业生产的差异。日本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英国以畜牧业为主,放牧与饲养并存;受洋流影响两国的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图14 日本工业分布图15 英国工业与矿产分布日本工业发展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靠进口,因此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英国早期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后来有向“临海型”转变的趋势。2、读图,比较日本和英国工业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日 本 英 国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局农业人口与城市日本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大量向海外移民1、关于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B.日本与英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C.日本和英国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英国气候深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D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这是因地制宜的基础和出发点。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采取适宜的发展策略,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东临太湖,山水环绕,扼守苏浙皖三省门户,交通便捷,地理区位优越。过去长兴县以传统的工矿业为主,炸山采石,下井挖煤,还办起蓄电池生产厂,虽赚得“金山银山”,却丧失“绿水青山”。近年来,长兴县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1949 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 3/4 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 1/3 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 1/3,2015 年占 15%。1.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请说说可以选取哪些指标来进行划分,并尝试进行划分。2.用因地制宜原则,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3.近年来东北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分析其原因。读书中活动P17,完成下题。问题:1.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请说说可以选取哪些指标来进行划分,并尝试进行划分。答案:东北区域内部的划分既可以根据自然指标,也可以根据人文指标。例如,根据地形要素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部山地以及东北中部平原;根据农业生产要素将东北农业区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2.用因地制宜原则,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食基地的原因。东北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由于该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读书中活动P17,完成下题。3.近年来东北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分析原因。近些年来东北水稻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此外还有政策的原因,如政府出台了支持水稻发展的政策等。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发展异同比较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内涵意义区域具有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内涵与表现北京某中学地理教师,七月下旬自驾去云南昆明旅游。下图为自驾游路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该教师自驾从北京到云南昆明( )A.先后穿越太行山脉和秦岭B.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C.沿线所经地区气温越来越高D.由外流区进入内流区2.该教师自驾途经省区可能看见或体会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晋——家家打稻趁霜晴 B.秦——草原茫茫牧牛羊C.滇——椰风海韵醉游人 D.蜀——竹深树密虫鸣处AD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利用低碳有机物制造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厌氧(缺少氧气)环境有利于生物残骸被分解为低碳有机物。同处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土壤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B.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C.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D.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易形成厌氧环境D4.影响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有机碳含量 ②土壤盐度③土壤含水量 ④土壤温度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A5.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开启国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交通便利 ③政策支持 ④矿产、能源、水利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