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课件(2课时)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课件(2课时)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海市为例
第2课时 上海市对外辐射及影响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
读书P59页及书中图,分析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合作探究2
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为苏南乡镇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由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制造业辐射
长三角城市群 1∶7 500 000
从 上 海 到 无 锡、 常 州、 镇 江、 扬 州,再到南京,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十分集中的一条“走廊”。
例如,某汽车企业在上海设 立 总 部, 在 南 京、 无 锡、 常 州、仪 征、宁波等地设有生产基地。
金融辐射
上海是长三角企业融资的中心,拥有我国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和商品期货交易所。
上海的金融资源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在科技金融、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技术协作等方面促进了长三角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能力的不断加强,上海的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在长三角许多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长三角省际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了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如1996年建成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推动了上海与江苏以及沿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从上海开往周边城市。长三角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并重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交通辐射
科技和文化辐射
借助科技、人才和教育的优势,上海通过知识传播、技术输出、信息扩散、人才流动和品牌示范,为长三角提供医疗、教育、文化和科技等服务。
科技和文化辐射
上海专家指导台州某医院外科医生手术
读书P60页-59页知识窗,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距离衰减规律?
2、什么是空间临近效应?
图6 到市中心不同距离土地价格变化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成反比,即随着距离的增加,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
2、空间临近效应逐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着区域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大,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强度呈现减小的趋势。
影响城市辐射的因素
距离:距离越近,辐射强度越大,反之,越小;
交通:交通越便利,辐射强度越大,反之,越小;
城市等级:城市等级越高,对其他城市辐射强度越大;同时本身与更高等级的城市,联系也会更加密切,受到的辐射也会越强;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其他城市辐射强度越大;同时本身与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联系也是会更加密切,受到的辐射也会越强;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联系越密切,影响强度越大。
政策:同一行政区,影响强度比较大。
读书P60页-61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3-1-2和图3-1-4,分析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探究变化的原因。
3.苏南和浙北与上海市距离相仿,但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渐北,试分析其原因。
4.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上海市对苏州和宁波的辐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图3-1-4 1990年和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
1.读图3-1-2和图3-1-4,分析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距离上海越近的城市,受到辐射强度越大;城市规模越大的城市受到辐射强度越大。原因是:运费随距离增加而递增,运距越大,要付出代价越高;接受的作用力越小;距离越大,便捷程度相对降低,其他费用增加,经济放益降低,影响力减小;距离增大,运输所耗费的时间越长,经济效益下降;城市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与中心城市的联系越紧密,一般地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也越大。
图3-1-4 1990年和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
2.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探究变化的原因。
图3-1-4 1990年和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
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的辐射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其原因是:2004年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增多,交通更便捷;上海市与其他城市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更顺畅,辐射也更强;各城市的政策推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3.苏南和浙北与上海市距离相仿,但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浙北,试分析其原因。
苏南与上海之间的交通联系更紧密,通过陆路有多条快速通道直接相连,浙北与上海的交通线路不如苏南与上海的便捷,如宁波与上海之间隔着杭州湾,联系更为不便;苏南的产业与上海市的互补性更强;长期以来,上海市的经济重心在西侧等等。
4.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上海市对苏州和宁波的辐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主要表现在:交通辐射、金融辐射、技术辐射、现代服务业辐射等。上海市对宁波的辐射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辐射、金融辐射、技术辐射等。苏州在交通、金融等方面对上海的依赖高于宁波。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读书P61页及书中图,分析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合作探究3
1、上海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上海市的对外辐射也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长三角城市群 1∶7 500 000
图7 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前十名(2016年)
“江苏四小龙”是指昆山、张家港、江阴、常熟四个县级市。受上海市的辐射影响,“江苏四小龙”发展很快,经济水平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前列。
图8 江苏四小龙分布
3、对于长三角众多受辐射的城市来说,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同时,上海市的辐射对长三角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产生了影响,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读书P62页及书中图,回答问题。
1.上海市对南通市的辐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发挥辐射作用的?
2.随着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崇启过江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海市对南通市的辐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上海市对南通市的辐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发挥辐射作用的?
上海市对南通的辐射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产业流。上海通过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城际交通、丰富的技术、活跃的人才资源和有效的投资对南通发挥着辐射作用。
2.随着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崇启过江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海市对南通市的辐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通线路的建设,特别是快速交通线路的建设,使上海与南通联系更为紧密,上海对南通的辐射功能加大,会吸引上海更多的资金流、产业流、人流、技术流流入南通,辐射影响加大。
大都市上海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对自身影响
城市规模
距离
地位
城市体系
对其他城市影响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B
C
20世纪80年代,每逢周末,上海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会出现不少赶往江浙地区的工程师。他们一般星期六晚上去,星期日晚上回,帮助当地乡镇企业解决各种生产问题,这一批人当时被称为星期日工程师。现今,上海星期日工程师的影响逐渐扩展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群体已不局限于工程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早期,星期日工程师现象体现出上海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主要是( )
A.资金支持 B.产业扩散 C.人才辐射 D.市场共享
4.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对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帮扶显著的产业可能是( )
A.批发零售 B.人工智能 C.集成电路 D.医疗卫生
C
D
苏州一带曾流传着“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的说法。昆山在改革开放前发展较差。如今,昆山“成功逆袭”,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昆山“成功逆袭”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昆山通过承接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工业基础
B.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对昆山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C.昆山依托邻近上海的优势,承接上海的辐射
D.昆山的轨道交通连接上海,为昆山产业转入上海提供助力
6.上海市对长三角众多受辐射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①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有利于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④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D(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海市为例
第1课时 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史,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24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中,上海市是当之无愧的中心。长三角卫星夜景图片中,上海市的煜煜亮光是那么醒目和耀眼,映照着周边城市,汇成一片灯光的海洋。
图1 中国东部地区夜间灯光影像
问题:
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哪些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
核心素养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课程标准
1、了解某大都市的区域空间区位。(区域认知)
2、依据所学分析某大都市对其他周围城市的影响。(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分析某大都市对外的辐射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4、了解区域的城市分布,对城市的未来发展给出合理的建议。(人地协调观)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城市既是区域的服务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称为城市体系。
上海的区位优势示意图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分布
图4 上海市
读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表格内容。
城市等级 城市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一级中心
二级中心
三级中心
四级中心
问题:读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表格内容。
答案:
城市等级 城市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一级中心 上海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长江三角洲、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 南京,杭州 省级经济、交通中心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三级中心 苏州,无锡, 常州,宁波等 制造业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围内
四级中心 镇江,扬州, 南通,嘉兴等 市域经济文化中心 市域内大多数
城镇和乡村
读书P57页-58页及书中图,分析长三角城市体系的构成及其中心地位的城市。
图5 2020年四大城市圈GDP情况
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已形成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组成的城市体系。
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读书P58页-59页及书中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中心地?
2、中心地的布局有何原则?
3、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数量、规模、等级等有何不同?
1、何为中心地?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布局有何原则?
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的布局。
3、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数量、规模、等级等有何不同?
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反之,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少,彼此之间距离较近,中心地数量多。在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次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1.结合图3-1-2,比较长三角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2.上海市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对上海城市发展有何作用?
3.评价上海市地理位置对其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影响。
1.结合图3-1-2,比较长三角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数量越多,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2.上海市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对上海城市发展有何作用?
上海市位于北纬31° 14',东经121°29。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通江达海,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3.评价上海市地理位置对其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影响。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与长三角城市群紧密相连;且处于相对中间的位置,从西部、北部与南部对长三角其他地区产生影响;但没有位于长三角的几何中心,其东部直接临海,其辐射影响仅限于西、北、南三个方向,特别是临近区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