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件(2课时)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件(2课时)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第1课时 珠三角地区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
年人不同”,珠三角地区旧时的桑田逐步被现代化的厂房所取代。
目前,当地生产和生活图景又在
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与区域的
产业转型密切相关。
问题: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图1 广东佛山的基塘农业
核心素养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课程标准
1、结合材料,分析某地区的产业构成。(区域认知)
2、结合材料,分析某地区产业发展中结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3、针对某地区产业发展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地理实践力)
4、依据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为我国的其他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人地协调观)
中国
珠三角地区一般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珠江三角
1980年8月,珠三角地区的深圳、珠海与汕头、厦门一起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合作探究1
读书P43页及图,分析珠三角地区从传统产业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农业是珠三角地区的传统产业,数百年前形成的“桑基鱼塘”是当地生产经营特色。
珠三角地区桑基鱼塘
随着城镇化发展,桑基鱼塘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珠三角地区杂基鱼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
依托基塘农业发展纺织业
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厂
珠江三角洲每个市、县都有十几万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海外华侨华人历来有回乡建设的传统。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办厂或建设公益事业。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资项目中,大部分属于华侨华人投资。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20世纪初,五邑华侨华人在家乡建设的民居——碉楼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产业转移路径示意 1:2500000
读图,思考:
20世纪70-90年代珠三角地区承接来自香港、台湾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为什么?
该地区承改革开放政策之利,利用沿海、毗邻港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吸引了香港大量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
珠三角地区乡镇工业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以南海、顺德为代表的地区,乡镇企业逐步发展,珠三角地区乡镇工业开始起步。80年代中后期,在“引进来”及“出口导向”政策指引下,东莞利用当地廉价土地、大量外来劳动力和欧美等地外资,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90年代初,东莞、惠州抓住台湾等地传统制造业和电子产业转移的契机,建立了以“贴牌生产”为主要方式的乡镇工业园区。随着乡镇工业发展和集镇落户政策放宽,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更为迅速,成为全国市镇数目多、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之一。
珠三角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桑基鱼塘
杂基鱼塘
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鞋、玩具等
电子产业如贴牌生产
1.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杂基鱼塘”的变迁,分析其原因。
2.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图6 28世纪80年代珠三角加工业
1.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杂基鱼塘”的变迁,分析其原因。
图7 珠三角地区水稻田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市场对水产品、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水产品养殖、蔬菜、花卉的利润高于水稻种植业,加上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图8 珠三角区位
2.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改革开放政策;毗邻港澳及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广阔的市场等。
图9 珠三角制鞋厂
3.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了城镇化,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消极影响:
人地矛盾加剧,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地价上涨、城市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合作探究2
读书P44页及图,分析珠三角地区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
珠三角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随着全国 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该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已不能支撑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必须再次寻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抓住机遇,推进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在出口贸易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比例逐年增加,实现了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成为主导。
珠江三角洲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改革开放的第二次腾飞。
20 世纪 90 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珠三角抓住机遇,实现了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
阅读课本内容《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比较两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完成表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存在的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因
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低优势丧失
高新技术产业
较快
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
附加值高
工业实力较强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和侨乡,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投资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
附加值低
1.根据表2-3-1的数据,绘制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变化柱状图。
2.说说该地区1999年、2015年产值居领先地位的各是哪些工业部门,产值增长最多的是哪两个部门,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表2-3-1,计算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服饰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业 1999年 2015年
纺织、服装服饰业 1015.85 4086.5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624.47 29463.6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034.00 11532.47
医药制造业 135.09 1026.73
金属制品业 361.90 4449.39
汽车制造业 440.66 5835.6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8.83 4575.7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83.75 5264.78
工业总产值 9127.46 101 645.7
表2-3-1 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单位:亿元)
1.根据表2-3-1的数据,绘制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变化柱状图。
如图,
2.说说该地区1999年、2015年产值居领先地位的各是哪些工业部门,产值增长最多的是哪两个部门,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999年产值领先的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2015年产值领先的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与1999年相比,2015年产值增长最多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传统加工制造业相对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上升;政府政策的转变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迅速增加的原因是:政府政策支持;毗邻港澳、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对外联系便利;人才优势;交通、通信便捷。
从1999年到2015年,纺织、服装服饰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由11.13%降为4.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上升,由11.33%增加到28.9%。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普通劳动力就业比重减小,人口迁入速度放缓;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高技能人才迁入增加;推动了快速交通的建设;高技术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日益完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质量提升等。
3.结合表2-3-1,计算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服饰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推动工业化发展
劳动力等成本升高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化发展
国际背景
区位
政策
人才
缺乏核心竞争力
政策不明显(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第2课时 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小渔村蜕变成大都市!听爷爷讲述深圳人的奋斗故事!爷爷一生从事过哪些职业?
读书P45页至P46页及图,分析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
合作探究3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读书P45页至P46页及图,分析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
第三产业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又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现代服务业相比传统服务业,具有层次高、附加值高、辐射范围大等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和企业。
思考: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有哪些?
良好的经济基础、数量庞大的人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发达的信息联系、众多的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水平等。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的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鲜明的规律性。读知识窗,说一说这种变化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引起劳由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读书中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1.读图2-3-6,说出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澳门和香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试分析为什么这样定位。
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什么意义?
广州:国际产业服务中心。东莞:国际制造服务中心。深圳: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山: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定位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城市的产业基础;城市的区位和交通、通信特点;城市的产业优势;城市的劳动力与科技人才优势;城市的产业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错位发展。
1.读图2-3-6,说出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澳门和香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试分析为什么这样定位。
提高区域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利于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提高附加值;科技服务、创新服务、品牌服务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更广泛、更多元的就业等。
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什么意义?
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
桑基鱼塘
杂基鱼塘
劳动密集型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第一产业转型
第二产业转型
下表为我国某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年份 产业结构 1980 2000 2013
第一产业(%) 21.2 13.8 22.4
第二产业(%) 60.3 38.9 45.7
第三产业(%) 18.5 47.3 31.9
1.有关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198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
C.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D.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低
C
2.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该市在该时期处于区域发展阶段的( )
A.工业化阶段 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现代化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A
瑞士和我国贵州省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贵州省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下表示意瑞士和我国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国家和地区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不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B.产业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C.第一产业比重小的国家,农业一定不发达
D.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低,其形态越高级
C
4.与瑞士相比,我国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为(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高端制造业比重大
C.重化工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少
A
瑞士和我国贵州省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贵州省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下表示意瑞士和我国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据此完成3-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