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学校2025届高三考前信息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重点学校2025届高三考前信息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部分重点学校2025届高三考前信息卷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河北某工科高校电信专业大三学生张某曾在某大型企业数字创新部门实习。他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学院,学生们更愿意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而非实习。不少人认为,实习对理工科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比较有限,“还不如跟导师多做几个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分析,目前学生实习实践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协调、不科学现象:“一方面,一些学校仍偏重知识传授,实践育人理念不鲜明,缺乏与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深层次协同的热情;部分学校实习实践课程设计较为单一,实操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受经费等因素限制,配套设施设备供给不到位,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实多元的实践资源。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承接意愿偏弱,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其难以及时回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成本投入,且校企合作涉及学生安全保障,实习权益保障等事项,使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存在诸多顾虑。”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栋梁认为,实习实践与就业选择的连接不够紧密,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专业实习,缺乏对实习必备知识的了解与思想准备。还有学生认为,找工作与实习没有关系,只要拿到实习证明就万事大吉。更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明晰,选择实习时往往很难贴合未来就业方向,导致实习无法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摘编自晋浩天、向周宇《完善实习实践制度,更好助力学生成才》)
材料二:
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明确融合融汇的目标定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使命,巩固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应深入了解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呼应企业一线需要,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和科技研发服务诉求,并将其融入实习实践方案、项目和课程设计等。应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制订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用人满意度。应强调人才培养环节和科技研发过程的交融贯通,通过实习实践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协同参与等,将行业企业新需求、新技术进展融入实习实践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需求同步更新,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赋能新兴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借助和吸纳政校行企研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特别是按规定落实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教育教学制度,积极利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场地、资金、设备、技术以及相关无形资产,多形式建设兼具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生产、研发和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的实习实践基地。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高校,可探索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和协同服务生态。同时,进一步统筹建设好多方资源主体参与的理事会、协作会等管理和协调服务组织,厘清和约定各资源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协调和发挥各资源主体力量,强化政校行企研等多方资源支撑,夯实实习实践基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运行基础。
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地双师队伍需做好“外引+内培”文章。一方面,注重吸纳更多来自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组建结构科学合理的双师队伍。支持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产业特聘教授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实践引入实习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另一方面,提升高校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支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专任教师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学习企业行业前沿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增强专任教师的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建立高校专任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园、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研发服务,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更好地将企业行业需求融入教学实践,引领带动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
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提升基地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应积极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手段,尤其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或成本较大的实习实践内容,更需加强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可重复、安全、逼真的实习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验证知识原理、掌握技能要领。要探索建立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将学生信息、企业信息、实习岗位信息、实习实践动态、相关管理信息统一整合于在线系统,供企业实时发布实习实践需求,以便高校学生在线申请,并帮助高校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实习实践进展,确保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统合与及时互通。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学生实习实践效果评估,并根据学生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实习实践支持计划,从而提高实习实践的整体质量。
(摘编自祝鸿平《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学生实习实践遇到的问题,既与培养学生的学校有关,也与行业企业有关,还与学生自身有关。
B.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借助和吸纳多方资源,厘清各相关方的责权利关系。
C.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要从校外引进高水平兼职教师。
D.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或成本较大的实习实践内容,更应加强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建设,以加强产教融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前高校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B.河北某高校大学生张某的话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不佳的现象。
C.学生的实习实践问题,从学校方面看,既有主观意识问题,也有客观条件因素。
D.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实践问题,离不开高校的重视,更离不开对社会资源的吸纳。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教育部指导下,某大学积极参与实施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项目。
B.某理工大学鼓励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通过项目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
C.某大学建立了元宇宙田野考古实验基地,创建线上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
D.某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他感到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工作中。
4.材料一两次引用专家教授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上海某高校金融专业学生刘某去了一家专业对口的证券公司实习。然而,几个月下来,她却有些失望:“起初,我对这次实习抱有极高的期待,但实际上我做的基本都是统计客户数据表、撰写会议记录等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工作。除了在简历上增加一条实习经历外,能学到的东西不多。”针对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青花瓷 裘山山
我在做家务上是个懒人,所以一直请阿姨做,眼下这位阿姨叫小殷,个子瘦小,肤色偏黑,没有文化。有时候她会和我聊她的事。她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有了大儿子,第二次有了小女儿。第三次没有孩子,但在一起已经十多年了,现在这个老公对她不错,有时我给她水果什么的,她会打电话叫他来接。
有一天我回家时发现她哭丧着脸。她说:“老师对不起,我把你的花瓶打烂了。”我心里一沉,走过去,果然是我的青花瓷,二十年前我在景德镇买的,薄胎瓷青花瓶,我很喜欢,只剩一个了。我一阵心疼,很不高兴地问:“怎么回事啊?这两个花瓶从我搬家过来就一直摆在那儿,你怎么就把它打碎了?”我瞥了一眼,忽然发现她的双眼红肿,我心软了,讪讪地说:“打了就打了,你也不至于哭嘛。”她低下头轻声说:“是上午哭的。”原来,昨天晚上她找老公借钱,儿子买了个二手房,还差八万,她跟老公说:“你打个借条,等他挣到钱了再还你。”她老公说:“自家人打什么借条呀。”就从网银上转了八万给儿子。可是今天早上起床,老公忽然生气了,冲她吼,她和老公吵架,老公摔门而去。她哭了一上午,下午来我家做事时,依然心慌手抖,就把我的宝贝青花瓷给打了。
我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是八万,不是八千哪。”她说:“我知道多,所以我好好跟他商量的。”我说:“是不是你还找他要过别的钱?”她说:“是,女儿进高中他交了三万。”
我说:“你心平气和地想想,如果是你,先拿三万给他女儿,再拿八万给他儿子,你会不会心疼?”她说:“他又没有娃娃。”我又好气又好笑:“他和你孩子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那么痛快地拿钱出来。难道给了钱,还不让人心疼一下?他好不容易攒了点儿钱,一下子没了,虽然是答应了给你,但睡了一晚上又心疼了,早上起来发两句牢骚,你还不让发,你也太霸道了。”她嘴角动了动,终于忍不住笑了。她不再言语,去厨房烧晚饭。晚上八点多,小殷忽然转给我一千块钱,还附了一句话:“老师对不起,赔你的花瓶。”我正专心收看埃隆·马斯克第三次发射星舰的直播,直播一直到九点半才结束,发射终于成功了,这才看到小殷转给我的钱。我回复她:“我不会要你赔钱的。”我已经放下了青花瓷,感觉跟着埃隆·马斯克去了一趟太空,心胸也开阔了。
可是第三天她来,依旧情绪低落,不光是面部表情,整个身子都低落。肩膀斜垮着,腰塌着,显得更加瘦小。我起身倒水的时候,按捺不住地问:“未必又吵架了?”她说:“不是和我老公,是和我儿子。”这下我来兴趣了,故事发展出人意料。我端着水杯跟着她扫地。她说:“昨天我在回家路上买了卤肉和凉拌兔丁、两瓶啤酒,到家里又炒了两个素菜,等他回来吃饭。哪晓得他一直不回来,发信息也不回,等到九点多他才回来,一嘴的酒气。他说是我儿子请他在外面吃饭。”我说:“这有啥好生气的,你儿子肯定想调解一下嘛。”她愤怒地说:“你不晓得,老师,我儿子跟他说,叫他不要和我计较,他说我妈就是个小肚鸡肠,气死我了!”我很想笑,努力忍着。“对了,我儿子还说我是什么……那个小姐的脾气丫鬟的命。老师你说气不气人?我就骂他混蛋。他一句话不说就把我电话挂了,后来我再打他就不接了。”难怪她的脸这么黑。跟儿子吵架肯定比和老公吵架还要心烦。
老实说,他儿子说她小姐的脾气丫鬟的命这一点,倒是有那么点儿沾边儿。她不年轻,不漂亮,不富有,脾气还大。跟青花瓶似的,又薄又脆。可是谁规定的丫鬟就不能有脾气呢?我说:“他不接电话你就发信息骂他。”她说:“我发了,我发了好几条。”“然后呢?”“他一直不回我,我刚刚来之前把他拉黑了。”你别说,我有点儿佩服她了,我连老公都不会拉黑,何况是儿子。血脉这东西又不是靠互联网关联的。不过呢,这儿子也太过分了,起码回个表情符号嘛。于是我大声说:“拉黑好,看他怎么办。”那口气,有点儿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样子。
可是星期二见面,她竟然戴着口罩做卫生。难道她被家暴了?等她把口罩取下来,我一看,嘴唇一圈儿红肿不说,还有好几个小水疱。脸颊上也有很多红点点,虽然有点儿瘳人,但显然不是被打出来的。我略微放心一点儿:“怎么搞成这样了?”她小声说:“我去文了唇。”“文唇?为什么?”虽然噘着烂嘴巴,她的眼里却满是笑意:“我早就想文了,我皮肤又黑又黄,她们说把嘴唇搞红一点儿就精神一点儿。”我指指她的脸颊:“这些红点点又是怎么回事?”她说:“这个是文唇送的祛斑。”看她满脸开心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把一地鸡毛理顺了。
原来,星期六下午,她儿子带着老婆孩子来了,儿子说他不是故意不回她信息的,是手机坏了,手机修好才看到信息,回过去才发现被拉黑了。她不说话,进厨房开始烧菜,还让老公买了啤酒。吃饭的时候,儿媳妇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她,说是单位发的奖励。她打开一看,三千,马上就想到了文唇,最好的差不多就是这价位,以前一个姐妹介绍过的,她一直舍不得,现在终于可以下决心了。于是星期天她就去文了唇。昨天开始肿,今天开始起水疱,但她仍旧一脸开心。
我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儿子认错,老公偷偷和儿子使眼色。儿媳妇拿出红包,然后,她和儿子重新加微信,儿子汇报房子过户情况。再然后,她答应周一继续接送孙女上幼儿园。河水在打了几个漩涡之后,又开始平缓流淌。我没来由地又想起了埃隆·马斯克。老马坦承自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善社交,有点儿自闭。如此,小殷虽然和他差十万八千里,总还有一项是强过他的。而且我还意识到,小殷虽然有点儿小姐脾气,却并不是青花瓶。她是貌似青花瓷,实则铁罐子,摔得一身坑坑洼洼的,但绝不会破碎。
(选自《小说月报》2024年第10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如此费力地帮小殷老公说话,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心疼那个被小殷打碎了的青花瓶,只要狠狠说小殷一顿,就可以减轻一点点疼痛。
B.小说善用神态描写,如“双眼红肿”“低下头”“嘴角动了动”“眼里却满是笑意”等写出了小殷的喜怒哀乐,也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
C.小说起笔自然平淡,将小殷的故事娓娓道来,行文少有波折冲突,语言看似质朴素雅,实则言简意丰,符合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D.小说叙事视角与鲁迅的《祝福》相同,以“我”的视角讲述了小殷的家庭矛盾,其中大量生动的对话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7.关于小说结尾的分析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尾“我”想象了小殷一家和好的场面,通过一连串动作描写,加快了小说的叙述节奏,也间接反映了小殷内心的喜悦之情。
B.“河水在打了几个漩涡之后,又开始平缓流淌”表明小殷和家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误会后,最终理顺“一地鸡毛”,回归了生活常态。
C.文末再次提到埃隆·马斯克,既呼应了前文,也借此衬托出小殷的性格特征:她不仅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还懂得体贴家人。
D.小说结尾呈现出思绪的跳跃性,但由于使用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空镜头”(河水……平缓流淌)以及“如此”“而且”等词语,整体上具有一种自然的流畅感。
8.“青花瓷”在本文中有着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4分)
9.评论家说,裘山山的小说有一种“温和的美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酂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材料二:
曹参因萧何之法而治,非必其治也,唯其时之不得不因也。高帝初崩,母后持权于上,惠帝孱弱而不自振,非因也,抑将何为哉?鲁两生曰:“礼乐百年而后兴。”唯惠帝之时言此为宜尔。周公之定礼也,流言未靖,东郊未定,商、奄未殄,不遑及也。参非周公之德而值其时,乃欲矫草创之失以改易一代之典,则人心不宁而乱即于此起。
呜呼!汉之犹有贾、董、臧、绾以存古道于百一者,非曹参有以养之乎?故唯曹参者,可以因也,时也。前此而为高帝,当敦其质,后此而为文、景,必致其文,时也。两生傲而不出,文、景让而不遑,违乎时,违乎道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惠帝》)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上亲A自临视B因问C曰D君即百岁E后F谁可G代君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何,不久,没多久,与《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中的“无何”意思相同。
B.“吏之言文刻深”中的“之”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用法相同。
C.朝,上朝,名词用作动词,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用法不相同。
D.何为,做什么,与《答司马谏议书》“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中的“何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生前选择在穷乡僻壤的地方购置田地房舍,从不起建高墙大屋,因为他担心后代守不住良田大宅,只有这些劣等的田地房舍才不会被权势之家觊觎抢夺。
B.曹参起初和萧何相交甚好,后来两人有了一些隔阂,但萧何临死前不计前嫌,荐举曹参接替自己,皇帝亦有心于他,因此曹参在萧何死后得以接任相国。
C.惠帝起初不理解曹参,埋怨曹参不理政事,授意曹窋回家以私亲身份探问,后来上朝时,曹参趁机向皇帝说明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得到皇帝的理解。
D.王夫之认为汉高帝时代应当注重质朴,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时代应当注重文饰,但这三位皇帝都没做好,都没有顺应时代形势,违背了治国的原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人相。”
(2)鲁两生曰:“礼乐百年而后兴。”唯惠帝之时言此为宜尔。
14.在王夫之看来,曹参为何要依据萧何制定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渔 父 陆游
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
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
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
直钓①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
【注】①直钓: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设鱼饵的直钩在渭滨钓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地点、时间和天气,为渔父出场营造出一个清新开阔的环境。
B.前四句运用了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描写细腻生动。
C.诗中反复使用“从之”,表达了诗人欲以“渔父”自况却又不得的遗憾。
D.本诗体现了古体诗的流转自由,而律诗《书愤》则整饬严谨,两者各有特色。
16.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渔父”可以是超拔隐逸的,也可以是积极济世的。请简析诗中“渔父”形象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山过程中,山路曲折盘旋,天色渐暗,这时候你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此景象相仿的句子:“ ▲ , ▲ 。”
(2)《师说》中“ ▲ , ▲ ”两句以普通百姓相互学习的风气与士大夫作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3)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时空对举(如“万里”“百年”对举)的修辞手法,写尽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浩茫,从而展现深邃的情感世界,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子长老城里的十字街,有十几家煎饼馆。每天天没亮,这些煎饼馆就开始准备做煎饼,热气腾腾的煎饼作坊里,传出锅碗瓢盆交响曲。
①选用上好荞麦用石磨去壳磨成糁子,②磨好的糁子粒粒洁白如钻、晶莹剔透,③是主要做煎饼的原料。④做煎饼的手艺人,⑤用西门坪挑回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浸泡荠麦糁子。
a手艺人把浸泡了数小时的芥麦糁子,b用手掌反复搓揉成黏稠糊状,c然后在铁鏊上摊烙,d再用筛子过滤去掉杂质,e摊在一块大案板上,f将滤好的精粉用水稀释成糊状。每张煎饼在铁鏊上不到3秒钟就熟了,随即晾在高粱秸秆做的盖帘上,不粘连且透气。成形后的煎饼薄如蝉翼,筋道有嚼劲。
手端一张煎饼,卷入卤水豆腐干,浇上由米醋、蒜汁、韭花酱、辣椒油、西红柿酱、辣酱等调和而成的汤汁酱料。(甲),酸辣爽口、饱腹解乏。再来一碗凉汤,美妙无比。煎饼皮的柔薄软合、豆腐干的瓷实硬道、汤汁的酸辣爽口,揉合在一起,是伴我从小到大的熟悉味道。
小时候,村里有一户人家做的煎饼很受欢迎。他做的煎饼皮薄馅多,蘸料用的都是好原料,特别是那秘制辣酱,香得让人垂涎欲滴。他挑着担子在周围几个村庄叫卖煎饼,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我央求母亲也做那样的辣酱。母亲把秋天收获的新鲜红辣椒碾成糊状,加入粒盐和杏仁,盛到粗瓷盆里,放到墙头上晾晒一个星期后,将辣酱装进小罐密封。再过半个月后打开罐子,香气扑鼻。母亲做的煎饼大如锅盖,里面卷的是三丝凉菜,再蘸上新制的辣酱,香气扑鼻,我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便吃个精光。
有外地的朋友来子长,我常会带他们去吃子长煎饼。一位朋友亲见了子长煎饼考究的加工流程,又听闻子长煎饼是古代灾年和战乱时诞生的一种应急食物,不禁肃然起敬。他感慨地说道,原来子长煎饼承载的不只是一道美食的意义,(乙)。
18.文中第一段中“热气腾腾的煎饼作坊里,传出锅碗瓢盆交响曲”,用“交响曲”比喻锅碗瓢盆的声音,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仿照这一句,从视觉角度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内容符合语境;使用暗喻,贴切自然;结构相似,表达流畅。(5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出了煎饼的制作过程,但顺序混乱,请按正确顺序调整。(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人工智能产品在我国百花齐放,智能机器人扭着秧歌登上了春晚舞台,DeepSeek(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火遍全网。今日的中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熠熠生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①说明实习问题的严重性,增强话题的严肃性,引发更多关注。②专家教授分析实习问题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能增强说服力。③多角度论述,增强论证的严谨性,使文章内容更具厚度和深度。(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5.【答案】①这一现象反映了高校实习质量偏低,无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②出现这一现象,主要与部分高校实践育人理念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有关,也与企业承接学生实习的意愿偏低有关。③高校应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制订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从而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C项,“衬托出”错误,只是体现了小殷的性格特征,并未“衬托”。
8.【答案】①指“我”二十年前在景德镇买的薄胎瓷青花瓶,是“我”喜爱的物品,具有物质层面的含义。②象征着周围人眼中的小殷,她不年轻、不漂亮、不富有,脾气还大,像青花瓷一样又薄又脆。最后通过青花瓷与小殷的对比,突出小殷貌似青花瓷实则铁罐子的性格特点,即虽经历生活挫折但不会轻易破碎。(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答案】①情节温和:故事围绕小殷的家庭琐事展开,如借钱、吵架、和好等,虽有波折但冲突不激烈,情节发展自然平缓。②人物温和:小殷虽有小姐脾气,但本性善良,家人虽有矛盾但最终和好,人物形象真实且性格不极端。③情感温和:文中没有浓烈的爱恨情仇,多是小殷与家人间的日常摩擦与和解,体现出亲情的包容与温暖,情感表达细腻温和。④语言温和:叙述语言质朴平实,对话自然流畅,没有尖锐的言辞,整体风格温和淡雅。⑤主题温和:展现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维系,传达出生活虽有波折但终会回归平静的温和理念。(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0.【答案】BDF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1)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入朝担任相国了。”(“趣”“入”各1分,句意2分)
(2)鲁国的两位儒生说:“礼乐要在国家安定百年之后才能兴盛。”只有汉惠帝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才是合适的。(“唯”“宜”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①王夫之认为曹参这么做是顺应时代的需要。②汉高祖刚去世,吕太后掌握大权,惠帝性格懦弱,无法自我振作,当时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这样做。③曹参没有周公那样的品德却处在那样的时代,如果想要矫正草创时期的失误,改变一代的典章制度,那么人心就会不安,国家动乱就会由此而起。(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酂文终侯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前去探视,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替接您?”萧何说:“最了解臣下的还是皇上。”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立即叩头说:“皇上已找到人选,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秋季,七月,辛未(初五),萧何去世。他生前购置田地房舍,必定在穷乡僻壤处,他主持家政,也从不起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德,就学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这些劣等的田地房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抢夺。”
癸巳(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入朝担任相国了。”过了不久,使者果然前来召曹参入朝。起初,曹参卑贱而未显达时,和萧何相交甚好;及至做了将相,两人有些隔阂;到萧何快死时,所推举(接替自己)的贤能之人唯独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相国后,所有的条令都不做变更,一律遵照萧何当年的规定。他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拘谨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那些言谈行文苛刻、想要追逐名声的官员,都予以斥退。然后(曹参)日夜只顾饮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宾客见他不管政事,来看望时都想劝说,曹参却总是劝他们喝酒;喝酒间隙中再想说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情况成为常事。曹参见到别人犯有小错误,也一味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之职,惠帝向他埋怨曹参不理政事,认为“难道是因为我年纪轻吗?”。让曹窋回家时,以私亲身份探问曹参。曹参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喝斥:“快回宫去侍候!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到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是我让曹窋劝你的。”曹参立即脱下帽子谢罪说:“陛下体察自己圣明威武比高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比高帝!”(曹参)又问:“陛下再看我的才能与萧何比谁强?”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便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手治国,我们臣下恭谨守职,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旧时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说:“对。”
曹参做相国,前后三年,百姓唱歌称颂他说:“萧何制法,整齐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做事清净,百姓安心。”
材料二:
曹参依据萧何制定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这并不是他一定要按照萧何的法度来治理,只是当时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这样做。汉高祖刚去世,吕太后在朝廷掌握大权,惠帝性格软弱而无法自我振作,(在这种情况下)不沿袭萧何之法,又能怎么样呢?鲁国的两位儒生说:“礼乐要在国家安定百年之后才能兴盛。”只有汉惠帝那个时候说这样的话才是合适的。周公制定礼仪的时候,流言蜚语尚未平息,东边的叛乱尚未平定,商、奄的遗民尚未被消灭,没有时间顾及这些。曹参没有周公那样的品德却处在那样的时代,如果想要矫正草创时期的失误,改变一代的典章制度,那么人心就会不安,国家动乱就会由此而起。
唉!汉朝之所以能够有贾谊、董仲舒、王臧、绾等(少数几个人)保存了百分之一的古道,难道不是因为曹参的因循旧制而得以滋养的吗?所以只有曹参能够因袭前人成法,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在此之前是高祖皇帝的时代,应当注重质朴,在此之后是文帝、景帝的时代,必然要注重文饰,这也是适应时势。鲁国的两位儒生高傲而不肯出仕辅佐,文帝、景帝谦让而没有时间(顾及礼乐),他们都违背了时代的需要,违背了治国的原则。
15.【答案】C
16.【答案】①诗中的老翁“去若飞”“已天际”“轻一世”,表现出“渔父”逍遥江湖、独立自持(遗世独立)的特点,体现的是道家超拔隐逸的文化内涵。②诗中运用了姜子牙“直钩垂钓”的典故,“直钓”意不在“鱼”,而在等待时机,得遇明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体现的是儒家积极济世的文化情怀。③“渔父”形象里也隐含了诗人追寻的形象,有对独立逍遥生活的向往,更有对济世理想的坚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示例]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18.【答案】[示例]金黄璀璨的煎饼铺内,铺开五彩的晨光画卷。(句式2分,修辞2分,句子通顺1分)
19.【答案】将“软合”的“合”改为“和”;将“揉合”的“揉”改为“糅”。(每处1分)
20.【答案】③将“主要”移到“原料”前;⑤在“西门坪”前加“从”。(每处2分)
21.【答案】[示例]甲:一份煎饼下肚(或咬上一口)
乙:还有子长的历史和文化(或更是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每处2分)
【解析】甲处前文描述用煎饼卷好食材,后文说口感,则此处应填“一份煎饼下肚(或咬上一口)”,衔接自然;乙处前文说子长煎饼承接的不只是一道美食的意义,再结合前文提到的煎饼诞生于灾年和战乱时,则此处应填“还有子长的历史和文化(或更是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深化煎饼承载的意义。
22.【答案】aebdfc
23.【写作提示】
根据材料,明确传统与现代交织这一核心,思考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确定积极向上、体现时代价值的立意,如传统与现代融合促进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角度,阐述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展现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独特魅力与蓬勃发展。
论述时围绕传统文化,可选用京剧、剪纸、中医等素材论述其内涵与传承意义;对于现代科技,可列举人工智能、5G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商直播等例子阐述其对生活和社会的变革。在论述二者的融合时,可以宇树机器人、故宫文创产品、数字敦煌等案例说明融合的创新模式与良好效果。
参考立意:①传统为基,科技为翼,共筑中国梦;②于传统中寻根,在现代中创新;③传统与现代共舞,奏响时代华章;④以科技之光,照亮传统文化传承之路;⑤传承传统智慧,拥抱科技创新。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文 54-60分 A.紧扣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文 48-53分 A.扣住了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
三类文 42-47分 A.围绕主题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
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文 36-41分 A.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扣题不紧。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
偏离题意 五类文 35分及以下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3)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补充说明】
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①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②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⑥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⑦完全空白、泄露个人信息的,评0分。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