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1.(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rēng) 壳 似(shì) 的 山冈(gāng) 黯(hēi)然
B.燕(yān) 园 迸(bèng)出 绰(chāo)起 玷(diàn)污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 拿 忌讳(huǐ)
2.(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胸膛 旖旎 审视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B.撩乱 狲猴 诊所 烟波浩渺 冥目蹲身
C.繁忙 都督 斩新 低头拆节 情不自禁
3.(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面是西周晚期一个青铜器上的“酌”字。根据古字“酌”的字形特点,联系“酌”的本义,可以分析出这个字的左边“ ”、右边“ ”分别表示(  )
A.木棍 酒坛
B.酒坛 勺子(舀酒工具)
C.勺子(舀酒工具) 酒杯
4.(2025五下·龙岗期中) 在下列横线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课外阅读好处多,能拓宽我们的____,丰富我们的____,开启我们的____,提高我们的____。
A.视野 能力 智慧 知识
B.知识 视野 智慧 能力
C.视野 知识 智慧 能力
5.(2025五下·龙岗期中)“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这几句话描写了小说中____的____。(  )
A.武松 外貌
B.武松 神态
C.关羽 语言
6.(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客”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7.(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2025五下·龙岗期中) 关于句子的描写方法,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动作描写)
B.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语言描写)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心理描写)
9.(2025五下·龙岗期中) 将下面句子放到语段中,三个位置中最恰当的是   
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A 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 B 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 C 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派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10.(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通过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他失去爱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B.《梅花魂》中引用了古诗词名句来表达外祖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神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以此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11.(2025五下·龙岗期中)填空题。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zhōng xīn地祝愿祖国更加fán róng昌盛。乡村改建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感受它zhǎn xīn的面貌。小朋友们来到这里体验bá cǎo割麦子等农活。他们累了就在果园里xián guàng一会儿捕hú dié一会儿捉蚂蚱,玩得可开心了。
12.(2025五下·龙岗期中)把积累的歇后语名言、诗句补充完整。
这半个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   ,    ”告诉我要孝敬父母;“   ,   ”让我体会到春日山涧的宁静;   ,   让我体会到杜甫得知失地收复,和家人无比激动欣喜的心情; “   ,   ”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取冰穿冰天真可爱。我还积累了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如形容依旧如故的“   ”;形容声名远扬的“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小题。
《草船借箭》(节选)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3.品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批注练习。
此句是对人物的   和   描写,诸葛亮的“笑”与鲁肃的“   ”形成了   ,表现了诸葛亮的   。
14.读选文,将诸葛亮的“借箭”经过补充完整。
   → 靠近曹营→    →   →雾散返回
15.下列不是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的原因是(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掉头可让船的两面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时间。
C.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是因为他知道曹操追不上自己的船。
16.下面的句子出自《三国演义》原著,读一读,完成练习。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①猜测加点词语的意思。
少顷:    尽皆: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原著相近的句子,并工整地抄写下来:   
③上面的句子和原著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17.选段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至少写出两点)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哨卡
①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háo hào),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cāng chāng)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严格)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⑥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本文选自《感动·文摘》)
18.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19.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天气的句子并工整地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20.读第⑤⑥段中画横线句子,按要求补充表格。
句段内容 描写方法 (至少两种) 人物内心 (词语概括) 人物性格特征 (词语概括)
第⑤段画线句子            
第⑥段画线句子            
21.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2.下面选项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重点从正面描写了将军的行为表现,实则是为凸显上校的品质作铺垫。
B.全文主要是赞扬将军关爱部下、严格要求部下的优秀品质。
C.全文先写将军对上校发火,得知真相后对他肃然起敬,这种写法叫作先抑后扬。
23.(2025五下·龙岗期中)轻松习作。
⑴题目一:人生的喜怒哀乐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交响曲。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让你感到高兴、伤心、难过、惊讶、愤怒……的事。请以“告诉你,我很▲”为题,把这件事写下来,注意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400字左右。
⑵题目二:▲给我带来▲
歌声给你带来快乐,失败给你带来痛苦,成功给你带来喜悦……你一定体验过很多很多。请你选择一种体验,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蚌壳”的“蚌”正确读音是“bàng”,而不是“reng”;“黯然”的“黯”正确读音是“àn”,不是“hēi”。所以选项A读音有误。
B:“燕园”的“燕”读“yān”,“迸出”的“迸”读“bèng”,“绰起”的“绰”读“chāo”,“玷污”的“玷”读“diàn”,这些读音都是正确的。
C:“擒拿”的“擒”正确读音是“qín”,不是“qíng”;“忌讳”的“讳”正确读音是“huì”,不是“huǐ”。所以选项C读音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才熟能生巧。
2.【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
B:“撩乱”应是“缭乱”;“狲猴”应是“猕猴”;“冥目蹲身”应是“瞑目蹲身”。
C:“斩新”应是“崭新”;“低头拆节”应是“低头折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酌”的本义是舀取,与酒的操作相关。观察古字“酌”的字形。从左边的形状来看,其较为宽大,有容纳空间的样子,结合古代酒通常存放在酒坛中的常识,它更像是酒坛。右边形状细长且一端有类似盛物的凹陷部分,这种形状符合舀酒工具勺子的特征。
A:左边若为木棍,不符合“酌”字与酒相关的操作情境,因为木棍不是酒的来源或盛放酒的器具;右边为酒坛,顺序与字形分析不符,所以A选项错误。
B:左边是酒坛,右边是勺子(舀酒工具),与根据字形和“酌”的本义分析的结果一致,所以B选项正确。
C:左边若为勺子(舀酒工具),不符合酒的来源这一情境;右边为酒杯,酒杯主要用于饮酒而非舀酒,不符合“酌”字本义中舀取的动作,所以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4.【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拓宽”通常搭配“视野”,表示让我们看到、了解到更广阔的范围,所以第一个空应填“视野”,这样A选项中“拓宽能力”、B选项“拓宽知识”、D选项“拓宽知识”和“拓宽智慧”搭配都不合适,可排除A、B、D选项。“丰富”与“知识”搭配很恰当,丰富我们所知道的内容,即知识。“开启”一般和“智慧”搭配,让我们的智慧得以开启,获得思考和创造等能力。“提高”与“能力”搭配合理,使我们完成任务等的主观条件得到提升。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辨析与应用。 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5.【答案】A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这些语句明显是对人物外在形象,也就是外貌的刻画。它描绘了人物的身材、长相、眉眼等外貌特征。
选项A中“武松”,在《水浒传》中武松就是一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且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此句是对武松外貌的描写,A选项正确。
选项B中说的“神态”,神态主要侧重于人物面部的表情等,而此句并没有着重描写表情,所以B选项错误。
选项C中说的“关羽”,在常见的文学描写中,这样的外貌描写并不符合关羽的形象(关羽一般是丹凤眼、卧蚕眉等描写),且句子描写的是外貌而非语言,所以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以及原著中对人物的描写进行正确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A:“墨客”指的是文人,并非专门卖墨汁的人,该项解释错误。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正确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该项中“小篆”和“金文”顺序错误。
C:“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多为章回体,每一回或若干回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众多回的小故事连贯起来就形成了长篇故事,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内容,结合对文体知识的了解判断。
7.【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我”的情谊作对比,突出了汪伦对诗人李白的深厚友情,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送别之情。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句描绘了塞外的荒凉景象,羌笛吹奏着哀怨的《折杨柳》曲,而春风却吹不到玉门关外。这里表达的是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以及塞外生活的荒凉孤寂之感,与朋友间的送别情不同。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看着友人乘坐的帆船渐渐远去,直至在碧空尽头消失,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淌。这一画面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属于朋友间的送别情感。
因为A和C选项表达的都是朋友间的送别之情,而B选项表达的是戍边战士的思乡等复杂情感,与其他两项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表达的情感。只要平时认真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8.【答案】B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句中“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这些都是对人物具体动作的描写,所以A选项判断为动作描写是正确的。
B:从句中“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来看,这里重点描写了毛主席的神情状态,是神态描写。所以B选项判断为错误。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明确表明这是毛主席内心的想法,属于心理描写,C选项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之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写作手法考查的常见题型,要结合内容理解,多做练习。
9.【答案】A
【知识点】句式衔接;排序
【解析】【分析】1.首先分析所给句子“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它描绘的是在晴暖的光照下,柔弱的柳树随风舞动,姿态鲜嫩优美的画面,重点在于对柳树姿态的刻画。
2.接着看文段中的句子:“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此句是说清明雨后柳梢变绿,引出了柳树这一描写对象,为后续对柳树更细致的描写做铺垫。“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该句重点写的是在有柳丝轻拂的草径上漫步的感受。“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主要描述的是燕子的活动。“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派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描写的是菜花和麦苗构成的田园风光。
3.综合来看,“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放在“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之后,“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之前最为合适。因为先引出柳梢变绿,接着描写晴暖下柳树优美的姿态,然后再写在柳丝轻拂处漫步的感受,逻辑连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关系,注意要弄懂每个句子的意思不仅要知道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主要讲什么,还要知道这些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分内容上的联系和形式上的联系。
10.【答案】C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如“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语言(如“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神态(如“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的描写,突出了他失去爱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该选项正确。
B:《梅花魂》中引用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古诗词名句,表达了外祖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该选项正确。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神态的描写是侧面描写,通过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等)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而不是正面描写,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做题前应熟悉课文内容以及对应文章的情感表达,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1.【答案】衷心;繁荣;崭新;拔草;闲逛;蝴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衷、繁、崭、拔、逛、蝴蝶”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衷心;繁荣;崭新;拔草;闲逛;蝴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2.【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
【知识点】歇后语;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孝敬父母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表达了要孝顺父母。所以第1空填谁言寸草心,第2空填报得三春晖。
2.春日山涧宁静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描绘了人们空闲的时候,桂花无声地飘落,寂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的景象,让人体会到春日山涧的宁静。所以第3空填人闲桂花落,第4空填夜静春山空。
3. 杜甫失地收复心情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杜甫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生动地体现出他得知失地收复和家人无比激动欣喜的心情。所以第5空填剑外忽传收蓟北,第6空填初闻涕泪满衣裳。
4.孩子取冰穿冰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描绘了小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的情景,展示了孩子取冰穿冰的天真可爱。所以第7空填稚子金盆脱晓冰,第8空填彩丝穿取当银钲。
5.依旧如故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一照旧(舅)”,利用谐音,表达依旧如故的意思。所以第9空填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声名远扬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利用谐音,说明名声在外面传播得很广。所以第10空填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
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 声在外
【点评】本题考查歇后语、名言、古诗句填空。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答案】13.语言;神态;吃惊;对比;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14.绳索连船;排船受箭;掉转船身
15.C
16.一会儿;全都,一齐;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箭的数量极多
17.对天气的精准预知;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课文《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本段主要讲借箭的经过。
13.从“鲁肃吃惊地说”“诸葛亮笑着说”可以看出,这里既有鲁肃和诸葛亮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吃惊”“笑”分别是鲁肃和诸葛亮的神态,属于神态描写。诸葛亮的“笑”与鲁肃的“吃惊”形成了对比。鲁肃对可能出现曹兵的情况感到担忧、惊恐,表现为“吃惊”;而诸葛亮胸有成竹,表现“笑”,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雾天的情况下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所以才会如此淡定、自信地“笑”,这体现了他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神机妙算。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吃惊;对比;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14.第1空:绳索连船(从“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得出)
第2空:排船受箭(从“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以及曹军射箭的情节概括)
第3空:掉转船身(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得出)
故答案为:绳索连船;排船受箭;掉转船身
15.A:船一字摆开确实能增加受箭面积,获得更多的箭;
B:掉头能让船两面受箭,增加箭的数量,同时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方便之后离开;
C: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主要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气曹操不敢轻易出兵,而非单纯因为知道曹操追不上船。故此项有误。
故答案为:C
16.①“少顷”:在古文中常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的意思。从句子语境来看,描述完一件事之后,很快旱寨内弓弩手就到了,所以“少顷”就是一会儿。
“尽皆”:“尽”有全、都的意思,“皆”也是都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全都、一齐的意思,这里指一万多弓弩手全都向江中放箭。
②在给定的参考资料中“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与题目中的句子意思相近,都描述了众多弓弩手向江中射箭且箭很多的情景。
③上面的句子“箭如雨发”和原著相近句子“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射出去的箭比作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箭的数量极多,如同雨点般密集。
故答案为:①一会儿;全都,一齐②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③比喻;箭的数量极多
17.1.对天气的精准预知:算准了三天后江面会起大雾,为实施草船借箭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当时缺乏先进气象预测手段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天气变化,展现非凡智慧。
2.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下不敢轻易出兵,只会以射箭防御。所以敢率领草船逼近曹军水寨,成功诱使曹操下令射箭,从而借到十万支箭 。
故答案为:对天气的精准预知;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
【答案】18.háo;cāng;严厉
19.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作用: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20.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愤怒;不满;刚正不阿、关爱战士;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敬佩、感动;敬职敬责、心怀敬意
21.夸张;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22.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 《哨卡》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边疆军人顶风冒雪坚守岗位的故事,展现了边防战士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
18.狂风怒号(háo hào):“号”在这里表示拖长声音大声呼叫,读“háo”。苍(c ng chāng)老:“苍”读“cāng”。(严厉严格):“严厉”侧重于态度严肃、厉害;“严格”侧重于对标准、要求等的遵守。这里形容将军的目光,体现其严肃,应选“严厉”。
故答案为:háo;cāng;严厉
19.句子: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作用:这处环境描写渲染了恶劣的天气氛围,突出了当时气候的寒冷和风雪的肆虐。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军人依然坚守岗位,通过恶劣的环境衬托出军人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对职责的坚守。这种环境描写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20.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如“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 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 ”)、神态描写(如“将军目光严厉起来”“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人物内心:愤怒、不满。将军对战士超期服役的情况感到生气,对上校带兵的方式存在质疑 。人物性格特征:刚正不阿、关爱战士。将军坚持原则,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直接质问,体现了他的刚正;对战士超期服役的关注,表现出他对战士的关爱。
第⑥段画线句子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神态描写(“惊愕地注视”) 。人物内心:敬佩、感动。将军得知持枪战士是上校的弟弟且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后,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感动。人物性格特征:敬职敬责、心怀敬意。将军通过行军礼表达对军人的敬意,体现了他对军人职责的敬重以及他自身敬职敬责的品质。"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愤怒;不满;刚正不阿、关爱战士;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敬佩、感动;敬职敬责、心怀敬意
21.最后一个自然段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军人比作汉白玉群雕,生动形象展现出军人在风雪中坚定的身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军人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天地之间,突出军人形象高大。好处: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故答案为:夸张;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22.A:文中确实重点描写了将军的行为表现,像将军坚持去哨卡,发现问题时的发火,知道真相后的敬礼等。这些描写是为了引出上校让弟弟在艰苦高-海拔地区执勤的情节,从而凸显上校的品质,比如上校的忠于职守、严以律己等,所以该选项理解正确。
B:文章虽然体现了将军关爱部下(如不顾危险去哨卡看望战士)、严格要求部下(对违反执勤年限规定质问上校),但从整体来看,文章是通过将军的所见所闻,更着重展现上校以及边防战士们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而不是主要赞扬将军的品质,所以该选项理解不正确。
C:文章开始将军因为上校让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违反规定而发火,这是“抑”;后来得知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对上校肃然起敬,这是“扬”,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该选项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23.【答案】告诉你,我很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我不禁裹紧了衣服。突然,我看到前方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周围的人似乎有些犹豫,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他快速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老人:“大爷,您没事吧 我扶您起来。”小伙子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还仔细地拍了拍老人身上的灰尘。老人感激地看着他,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小伙子又问老人住在哪里,坚持要送老人回家。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这个小伙子的善良与热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也温暖了周围的人。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分析
1.题目特点: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需要先把“告诉你,我很▲”中的“▲”补充完整。可填的词要能体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比如高兴、伤心、愤怒、惊讶等。
2.内容要求:要写一件能体现所填情绪的事。写作过程中,需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写“告诉你,我很高兴”,就要详细描述高兴的事,像得到好成绩、收到期待礼物等,在描述时通过人物的动作(手舞足蹈)、神态(眉开眼笑)、语言(哇,我太开心啦!)来突出高兴的心情。
3.字数要求:400字左右,篇幅适中,要简洁清晰地叙述事情经过。
题目二分析
1.题目特点: 同样是半命题作文,“▲给我带来▲”需补充两处内容。前一处可填事物、经历等,如歌声、失败、成功、阅读等;后一处填这种事物或经历带来的体验,如快乐、痛苦、喜悦、成长等。
2.内容要求:选择一种体验,记录自己真实的经历。比如写“阅读给我带来满足”,就要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像读了一本好书,从书中获得知识与感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3.字数要求:400字左右,合理安排叙事节奏,把经历和体验写清楚。
写作建议
1.确定主题: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确定要表达的情绪或体验,明确主题。
2.构思情节:围绕主题,在脑海中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好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增添文章生动性。
3.组织语言:写作时,语言简洁明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这篇文章选取寒冷冬日街头小伙子扶起摔倒老人并送其回家这件事,体现生活中陌生人的善良之举带来的感动。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1.(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rēng) 壳 似(shì) 的 山冈(gāng) 黯(hēi)然
B.燕(yān) 园 迸(bèng)出 绰(chāo)起 玷(diàn)污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 拿 忌讳(huǐ)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蚌壳”的“蚌”正确读音是“bàng”,而不是“reng”;“黯然”的“黯”正确读音是“àn”,不是“hēi”。所以选项A读音有误。
B:“燕园”的“燕”读“yān”,“迸出”的“迸”读“bèng”,“绰起”的“绰”读“chāo”,“玷污”的“玷”读“diàn”,这些读音都是正确的。
C:“擒拿”的“擒”正确读音是“qín”,不是“qíng”;“忌讳”的“讳”正确读音是“huì”,不是“huǐ”。所以选项C读音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才熟能生巧。
2.(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胸膛 旖旎 审视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B.撩乱 狲猴 诊所 烟波浩渺 冥目蹲身
C.繁忙 都督 斩新 低头拆节 情不自禁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
B:“撩乱”应是“缭乱”;“狲猴”应是“猕猴”;“冥目蹲身”应是“瞑目蹲身”。
C:“斩新”应是“崭新”;“低头拆节”应是“低头折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面是西周晚期一个青铜器上的“酌”字。根据古字“酌”的字形特点,联系“酌”的本义,可以分析出这个字的左边“ ”、右边“ ”分别表示(  )
A.木棍 酒坛
B.酒坛 勺子(舀酒工具)
C.勺子(舀酒工具) 酒杯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酌”的本义是舀取,与酒的操作相关。观察古字“酌”的字形。从左边的形状来看,其较为宽大,有容纳空间的样子,结合古代酒通常存放在酒坛中的常识,它更像是酒坛。右边形状细长且一端有类似盛物的凹陷部分,这种形状符合舀酒工具勺子的特征。
A:左边若为木棍,不符合“酌”字与酒相关的操作情境,因为木棍不是酒的来源或盛放酒的器具;右边为酒坛,顺序与字形分析不符,所以A选项错误。
B:左边是酒坛,右边是勺子(舀酒工具),与根据字形和“酌”的本义分析的结果一致,所以B选项正确。
C:左边若为勺子(舀酒工具),不符合酒的来源这一情境;右边为酒杯,酒杯主要用于饮酒而非舀酒,不符合“酌”字本义中舀取的动作,所以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4.(2025五下·龙岗期中) 在下列横线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课外阅读好处多,能拓宽我们的____,丰富我们的____,开启我们的____,提高我们的____。
A.视野 能力 智慧 知识
B.知识 视野 智慧 能力
C.视野 知识 智慧 能力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拓宽”通常搭配“视野”,表示让我们看到、了解到更广阔的范围,所以第一个空应填“视野”,这样A选项中“拓宽能力”、B选项“拓宽知识”、D选项“拓宽知识”和“拓宽智慧”搭配都不合适,可排除A、B、D选项。“丰富”与“知识”搭配很恰当,丰富我们所知道的内容,即知识。“开启”一般和“智慧”搭配,让我们的智慧得以开启,获得思考和创造等能力。“提高”与“能力”搭配合理,使我们完成任务等的主观条件得到提升。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辨析与应用。 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5.(2025五下·龙岗期中)“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这几句话描写了小说中____的____。(  )
A.武松 外貌
B.武松 神态
C.关羽 语言
【答案】A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这些语句明显是对人物外在形象,也就是外貌的刻画。它描绘了人物的身材、长相、眉眼等外貌特征。
选项A中“武松”,在《水浒传》中武松就是一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且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此句是对武松外貌的描写,A选项正确。
选项B中说的“神态”,神态主要侧重于人物面部的表情等,而此句并没有着重描写表情,所以B选项错误。
选项C中说的“关羽”,在常见的文学描写中,这样的外貌描写并不符合关羽的形象(关羽一般是丹凤眼、卧蚕眉等描写),且句子描写的是外貌而非语言,所以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以及原著中对人物的描写进行正确作答。
6.(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客”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A:“墨客”指的是文人,并非专门卖墨汁的人,该项解释错误。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正确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该项中“小篆”和“金文”顺序错误。
C:“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多为章回体,每一回或若干回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众多回的小故事连贯起来就形成了长篇故事,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内容,结合对文体知识的了解判断。
7.(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我”的情谊作对比,突出了汪伦对诗人李白的深厚友情,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送别之情。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句描绘了塞外的荒凉景象,羌笛吹奏着哀怨的《折杨柳》曲,而春风却吹不到玉门关外。这里表达的是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以及塞外生活的荒凉孤寂之感,与朋友间的送别情不同。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看着友人乘坐的帆船渐渐远去,直至在碧空尽头消失,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淌。这一画面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属于朋友间的送别情感。
因为A和C选项表达的都是朋友间的送别之情,而B选项表达的是戍边战士的思乡等复杂情感,与其他两项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表达的情感。只要平时认真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8.(2025五下·龙岗期中) 关于句子的描写方法,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动作描写)
B.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语言描写)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心理描写)
【答案】B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句中“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这些都是对人物具体动作的描写,所以A选项判断为动作描写是正确的。
B:从句中“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来看,这里重点描写了毛主席的神情状态,是神态描写。所以B选项判断为错误。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明确表明这是毛主席内心的想法,属于心理描写,C选项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之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写作手法考查的常见题型,要结合内容理解,多做练习。
9.(2025五下·龙岗期中) 将下面句子放到语段中,三个位置中最恰当的是   
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A 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 B 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 C 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派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答案】A
【知识点】句式衔接;排序
【解析】【分析】1.首先分析所给句子“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它描绘的是在晴暖的光照下,柔弱的柳树随风舞动,姿态鲜嫩优美的画面,重点在于对柳树姿态的刻画。
2.接着看文段中的句子:“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此句是说清明雨后柳梢变绿,引出了柳树这一描写对象,为后续对柳树更细致的描写做铺垫。“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该句重点写的是在有柳丝轻拂的草径上漫步的感受。“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主要描述的是燕子的活动。“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派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描写的是菜花和麦苗构成的田园风光。
3.综合来看,“晴光暖照中,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放在“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之后,“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之前最为合适。因为先引出柳梢变绿,接着描写晴暖下柳树优美的姿态,然后再写在柳丝轻拂处漫步的感受,逻辑连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关系,注意要弄懂每个句子的意思不仅要知道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主要讲什么,还要知道这些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分内容上的联系和形式上的联系。
10.(2025五下·龙岗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通过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他失去爱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B.《梅花魂》中引用了古诗词名句来表达外祖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神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以此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答案】C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如“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语言(如“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神态(如“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的描写,突出了他失去爱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该选项正确。
B:《梅花魂》中引用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古诗词名句,表达了外祖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该选项正确。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神态的描写是侧面描写,通过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等)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而不是正面描写,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做题前应熟悉课文内容以及对应文章的情感表达,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1.(2025五下·龙岗期中)填空题。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zhōng xīn地祝愿祖国更加fán róng昌盛。乡村改建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感受它zhǎn xīn的面貌。小朋友们来到这里体验bá cǎo割麦子等农活。他们累了就在果园里xián guàng一会儿捕hú dié一会儿捉蚂蚱,玩得可开心了。
【答案】衷心;繁荣;崭新;拔草;闲逛;蝴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衷、繁、崭、拔、逛、蝴蝶”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衷心;繁荣;崭新;拔草;闲逛;蝴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2.(2025五下·龙岗期中)把积累的歇后语名言、诗句补充完整。
这半个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   ,    ”告诉我要孝敬父母;“   ,   ”让我体会到春日山涧的宁静;   ,   让我体会到杜甫得知失地收复,和家人无比激动欣喜的心情; “   ,   ”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取冰穿冰天真可爱。我还积累了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如形容依旧如故的“   ”;形容声名远扬的“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
【知识点】歇后语;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孝敬父母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表达了要孝顺父母。所以第1空填谁言寸草心,第2空填报得三春晖。
2.春日山涧宁静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描绘了人们空闲的时候,桂花无声地飘落,寂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的景象,让人体会到春日山涧的宁静。所以第3空填人闲桂花落,第4空填夜静春山空。
3. 杜甫失地收复心情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杜甫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生动地体现出他得知失地收复和家人无比激动欣喜的心情。所以第5空填剑外忽传收蓟北,第6空填初闻涕泪满衣裳。
4.孩子取冰穿冰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描绘了小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的情景,展示了孩子取冰穿冰的天真可爱。所以第7空填稚子金盆脱晓冰,第8空填彩丝穿取当银钲。
5.依旧如故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一照旧(舅)”,利用谐音,表达依旧如故的意思。所以第9空填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声名远扬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利用谐音,说明名声在外面传播得很广。所以第10空填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
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 声在外
【点评】本题考查歇后语、名言、古诗句填空。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小题。
《草船借箭》(节选)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3.品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批注练习。
此句是对人物的   和   描写,诸葛亮的“笑”与鲁肃的“   ”形成了   ,表现了诸葛亮的   。
14.读选文,将诸葛亮的“借箭”经过补充完整。
   → 靠近曹营→    →   →雾散返回
15.下列不是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的原因是(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掉头可让船的两面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时间。
C.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是因为他知道曹操追不上自己的船。
16.下面的句子出自《三国演义》原著,读一读,完成练习。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①猜测加点词语的意思。
少顷:    尽皆: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原著相近的句子,并工整地抄写下来:   
③上面的句子和原著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17.选段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3.语言;神态;吃惊;对比;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14.绳索连船;排船受箭;掉转船身
15.C
16.一会儿;全都,一齐;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箭的数量极多
17.对天气的精准预知;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课文《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本段主要讲借箭的经过。
13.从“鲁肃吃惊地说”“诸葛亮笑着说”可以看出,这里既有鲁肃和诸葛亮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吃惊”“笑”分别是鲁肃和诸葛亮的神态,属于神态描写。诸葛亮的“笑”与鲁肃的“吃惊”形成了对比。鲁肃对可能出现曹兵的情况感到担忧、惊恐,表现为“吃惊”;而诸葛亮胸有成竹,表现“笑”,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雾天的情况下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所以才会如此淡定、自信地“笑”,这体现了他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神机妙算。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吃惊;对比;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14.第1空:绳索连船(从“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得出)
第2空:排船受箭(从“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以及曹军射箭的情节概括)
第3空:掉转船身(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得出)
故答案为:绳索连船;排船受箭;掉转船身
15.A:船一字摆开确实能增加受箭面积,获得更多的箭;
B:掉头能让船两面受箭,增加箭的数量,同时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方便之后离开;
C: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主要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气曹操不敢轻易出兵,而非单纯因为知道曹操追不上船。故此项有误。
故答案为:C
16.①“少顷”:在古文中常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的意思。从句子语境来看,描述完一件事之后,很快旱寨内弓弩手就到了,所以“少顷”就是一会儿。
“尽皆”:“尽”有全、都的意思,“皆”也是都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全都、一齐的意思,这里指一万多弓弩手全都向江中放箭。
②在给定的参考资料中“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与题目中的句子意思相近,都描述了众多弓弩手向江中射箭且箭很多的情景。
③上面的句子“箭如雨发”和原著相近句子“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射出去的箭比作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箭的数量极多,如同雨点般密集。
故答案为:①一会儿;全都,一齐②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③比喻;箭的数量极多
17.1.对天气的精准预知:算准了三天后江面会起大雾,为实施草船借箭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当时缺乏先进气象预测手段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天气变化,展现非凡智慧。
2.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下不敢轻易出兵,只会以射箭防御。所以敢率领草船逼近曹军水寨,成功诱使曹操下令射箭,从而借到十万支箭 。
故答案为:对天气的精准预知;对曹操性格的透彻了解
(2025五下·龙岗期中)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哨卡
①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háo hào),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cāng chāng)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严格)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⑥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本文选自《感动·文摘》)
18.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19.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天气的句子并工整地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20.读第⑤⑥段中画横线句子,按要求补充表格。
句段内容 描写方法 (至少两种) 人物内心 (词语概括) 人物性格特征 (词语概括)
第⑤段画线句子            
第⑥段画线句子            
21.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2.下面选项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重点从正面描写了将军的行为表现,实则是为凸显上校的品质作铺垫。
B.全文主要是赞扬将军关爱部下、严格要求部下的优秀品质。
C.全文先写将军对上校发火,得知真相后对他肃然起敬,这种写法叫作先抑后扬。
【答案】18.háo;cāng;严厉
19.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作用: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20.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愤怒;不满;刚正不阿、关爱战士;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敬佩、感动;敬职敬责、心怀敬意
21.夸张;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22.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 《哨卡》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边疆军人顶风冒雪坚守岗位的故事,展现了边防战士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
18.狂风怒号(háo hào):“号”在这里表示拖长声音大声呼叫,读“háo”。苍(c ng chāng)老:“苍”读“cāng”。(严厉严格):“严厉”侧重于态度严肃、厉害;“严格”侧重于对标准、要求等的遵守。这里形容将军的目光,体现其严肃,应选“严厉”。
故答案为:háo;cāng;严厉
19.句子: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作用:这处环境描写渲染了恶劣的天气氛围,突出了当时气候的寒冷和风雪的肆虐。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军人依然坚守岗位,通过恶劣的环境衬托出军人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对职责的坚守。这种环境描写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为后文将军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展现军人的伟大形象做了铺垫。
20.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如“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 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 ”)、神态描写(如“将军目光严厉起来”“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人物内心:愤怒、不满。将军对战士超期服役的情况感到生气,对上校带兵的方式存在质疑 。人物性格特征:刚正不阿、关爱战士。将军坚持原则,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直接质问,体现了他的刚正;对战士超期服役的关注,表现出他对战士的关爱。
第⑥段画线句子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神态描写(“惊愕地注视”) 。人物内心:敬佩、感动。将军得知持枪战士是上校的弟弟且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后,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感动。人物性格特征:敬职敬责、心怀敬意。将军通过行军礼表达对军人的敬意,体现了他对军人职责的敬重以及他自身敬职敬责的品质。"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愤怒;不满;刚正不阿、关爱战士;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敬佩、感动;敬职敬责、心怀敬意
21.最后一个自然段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军人比作汉白玉群雕,生动形象展现出军人在风雪中坚定的身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军人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天地之间,突出军人形象高大。好处: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故答案为:夸张;表现出军人为保卫祖国,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
22.A:文中确实重点描写了将军的行为表现,像将军坚持去哨卡,发现问题时的发火,知道真相后的敬礼等。这些描写是为了引出上校让弟弟在艰苦高-海拔地区执勤的情节,从而凸显上校的品质,比如上校的忠于职守、严以律己等,所以该选项理解正确。
B:文章虽然体现了将军关爱部下(如不顾危险去哨卡看望战士)、严格要求部下(对违反执勤年限规定质问上校),但从整体来看,文章是通过将军的所见所闻,更着重展现上校以及边防战士们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而不是主要赞扬将军的品质,所以该选项理解不正确。
C:文章开始将军因为上校让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违反规定而发火,这是“抑”;后来得知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对上校肃然起敬,这是“扬”,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该选项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23.(2025五下·龙岗期中)轻松习作。
⑴题目一:人生的喜怒哀乐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交响曲。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让你感到高兴、伤心、难过、惊讶、愤怒……的事。请以“告诉你,我很▲”为题,把这件事写下来,注意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400字左右。
⑵题目二:▲给我带来▲
歌声给你带来快乐,失败给你带来痛苦,成功给你带来喜悦……你一定体验过很多很多。请你选择一种体验,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答案】告诉你,我很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我不禁裹紧了衣服。突然,我看到前方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周围的人似乎有些犹豫,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他快速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老人:“大爷,您没事吧 我扶您起来。”小伙子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还仔细地拍了拍老人身上的灰尘。老人感激地看着他,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小伙子又问老人住在哪里,坚持要送老人回家。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这个小伙子的善良与热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也温暖了周围的人。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分析
1.题目特点: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需要先把“告诉你,我很▲”中的“▲”补充完整。可填的词要能体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比如高兴、伤心、愤怒、惊讶等。
2.内容要求:要写一件能体现所填情绪的事。写作过程中,需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写“告诉你,我很高兴”,就要详细描述高兴的事,像得到好成绩、收到期待礼物等,在描述时通过人物的动作(手舞足蹈)、神态(眉开眼笑)、语言(哇,我太开心啦!)来突出高兴的心情。
3.字数要求:400字左右,篇幅适中,要简洁清晰地叙述事情经过。
题目二分析
1.题目特点: 同样是半命题作文,“▲给我带来▲”需补充两处内容。前一处可填事物、经历等,如歌声、失败、成功、阅读等;后一处填这种事物或经历带来的体验,如快乐、痛苦、喜悦、成长等。
2.内容要求:选择一种体验,记录自己真实的经历。比如写“阅读给我带来满足”,就要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像读了一本好书,从书中获得知识与感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3.字数要求:400字左右,合理安排叙事节奏,把经历和体验写清楚。
写作建议
1.确定主题: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确定要表达的情绪或体验,明确主题。
2.构思情节:围绕主题,在脑海中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好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增添文章生动性。
3.组织语言:写作时,语言简洁明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这篇文章选取寒冷冬日街头小伙子扶起摔倒老人并送其回家这件事,体现生活中陌生人的善良之举带来的感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